郭沫若是怎麼說外蒙古獨立的?不愧是鐵骨錚錚的郭沫若

大家都知道,外蒙古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1691年,康熙三徵噶爾丹後,喀爾喀納入到了清朝的版圖,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後來清朝在這裡設立了烏里雅蘇臺將軍。但是清朝滅亡後,俄羅斯乘機煽動外蒙古獨立,後來蘇聯還乘機吞併了唐努烏梁海,成為了“圖瓦共和國”。

1945年,美、蘇、英三國召開了雅爾塔會議,英美希望蘇聯能夠對日作戰,進攻日本在中國境內的關東軍,以減輕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壓力。這時候斯大林就提出讓蒙古“保持原狀”的條件,這個條件實際上就是讓蒙古獨立、三方經過談判後,達成了秘密協議。

之後,美國將秘密協議發給了蔣介石,蔣介石於是派遣宋子文、王世傑和蔣經國到莫斯科進行談判。在談判中,斯大林問“你們為何堅持不讓外蒙古獨立?”,蔣經國說:“我們中國幾年抗戰,就是為了要把失地收復回來。日本還沒有趕走,東北、臺灣等地還沒有收回,反而要把這樣大的一塊地方獨立出去,豈不是喪失了抗戰的本意?”。斯大林又說:“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這時候蔣經國就問斯大林為什麼要讓外蒙古獨立,斯大林毫不遮掩地說:“我們之所以要讓外蒙古獨立,完全是站在軍事角度上來看的。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蘇聯就完了。”

所謂“弱國無外交”,當時的中國不足以改變外蒙古的命運。在蘇聯的壓力下,蔣經國被迫和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外蒙古獨立為代價,換取蘇聯軍隊進攻日本關東軍。外蒙古獨立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性失去的土地最多的事件,佔據中國近代史上失地總量的一半多。大多數國人都以此為辱,然而,被魯迅先生高度讚美的郭若沫卻有不同的看法。

他說“反動分子企圖煽動某些中國人的大漢族主義的感情,反對外蒙古人民建立自主的人民國家。但是請問。外蒙古附屬於中國的時候,中國人對於外蒙古人民究竟給了些什麼福利呢?難道不是某些中國的侵略主義者,派兵攻入外蒙古,在*經濟方面壓迫外蒙古人民,這才激起外蒙古人民脫離中國而獨立的要求嗎?我們自己在封建主義與帝國主義雙重壓迫之下差不多不能自保,難道一定要強迫外蒙古人民跟著我們殉葬嗎?我們在雙重壓迫之下,稍微有點覺悟的人便知道要求解放,難道外蒙古人民就不應該有點覺悟,不應該有解放的要求嗎?

外蒙古很早就走上了斯大林模式,郭沫若評價到:“認真說,倒是外蒙古人民比我們爭氣些,比我們覺悟的早,比我們更清醒地能和社會主義地蘇聯做朋友,因而得到了幫助,而比我們早解放了。我們假如是站在大公無私地立場,我們倒應該向外蒙古人民告罪、向外蒙古人民致敬、向外蒙古人民學習地。更那裡有什麼理由跟在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地後面,來對蘇聯“憤慨”呢?再請問,由於外蒙古的獨立,在蘇聯方面究竟得到了些什麼呢?豈不是和我們一樣,僅僅得到了一個鄰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