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小学生对一道数学题的较真是教育一大幸还是一大悲?

希望星晨58298869


小学生对一道题的较真,算是现代教育环境下的一种幸运!

孩子应该有独立的思维敢于质疑

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下,家长和老师更偏向于教育学生如何考试,如何做题。往往就会导致学生机械的记忆,缺少自己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小学生能因为一道题不迷行权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孩子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发现精神。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都不愿意去仔细观察,总结、发现。习惯性的接受大人所传授的知识。对于问题的过程不研究、不讨论。这也就会慢慢阻碍学生思维及探索精神的发展。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鼓励这种行为

在学生提出问题或者发现问题时,作为成年人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索研究以及发现精神。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教会他们思考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更多的思维方法。不能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结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这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表现,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因为孩子发现的问题简单甚至愚蠢而责骂。毕竟,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站三尺迎诸公


孩子对数学题较真其实是好事,因为小学生的数学答案只有一个对,错。不比语文,记得我女儿小学四年级时一道数学应用题老师给打了X,我捡查时发现是我女儿做得对的,当时我对女儿说明天交上去对老师讲你是对的,并且演算给同学们看。第二天放学回家女儿告诉我说老师表扬了她,并且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认错。从此以后我女儿对数学很感兴趣,每次做习题从来不看标准答案,安照自已的答案(其实所谓的标准答案也经常出错或印错),一直到医科大学毕业,工作上很较真,参加工作十二年就评上副主任医师了。所以说小孩子较真钻牛角尖只要引道得当有什么不好!


Zomin008


最近,一个宁波的家长在网上求助:

家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考试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题,孩子一直想不通。孩子从小热爱数学,但是这次考试彻底打垮了他,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了。而且孩子现在变得非常消极,家长焦急万分。

题目是这样的: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表面积扩大多少倍?

孩子的理解:

扩大2倍,那么应该变成原来的1+2=3倍,所以表面积变成3*3=9倍,扩大了9-1=8倍。

可是答案是4倍: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变成原来的2倍,那么表面积变成原来的2×2=4倍,扩大4倍

这道题命题用词不严谨,如果使用“扩大到原来的两倍”,那么问题就不存在了。

请看教材的修订情况,原来表述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改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这里不再使用扩大或缩小倍数。

而小数点的移动,全部使用的是扩大到、缩小到多少倍,几分之几。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个“到”字。

数学要严谨,不能有含糊的地方。即便是日常约定俗成的,如果有必要也要通过备注说明清楚,否则容易造成误解。

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如果条件就是模棱两可的,那么谈何解决问题呢?

所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质疑是正常的,而教育局的回应也是迅速的。教育局的人员在帖子后面回复:题目使用的语言不严谨,引发歧义。学习鼓励质疑、较真,但是不要陷入钻牛角尖。

我的观点也一样,孩子有质疑精神是好事。但是为了这样一道题而转不出来,甚至变得消极,那么实在是有点不值得。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题目表述不对,应该说成“扩大到”,这样就清晰明确的。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从报道中我才知道,那道数学题目出题不严密,正确答案不在备选择的4个答案之中。

可贵的是,浙江的这位小学生很聪明,知道题目错了,而且很勇敢,敢于质疑。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获取真知的重要步骤,更是生成新知识、有所新发现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怀疑精神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可贵。

因此这位小学生对一道数学题质疑较真的精神是孩子的大幸,是教育的大幸,是民族的大幸。

但在现实中我们有的人往往对孩子的这种较真质疑的精神往往予以打压棒杀。

记得我小时候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按照家长或老师的意志去做,否则就是一顿打骂。你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想法,更不能有一点质疑或者违抗,总而言之,一切要听家长或老师的。

别说其他方面,就是学习上的事情,你要质疑根本不可能。

有的老师很强势,特威严,自己做的说的绝对正确,必须服从。以我孩子的语文学习为例,老师上课教答案,学生背答案,生字词多音字近反义词抄写多少多少遍,所有的课文都必须背诵。别说孩子质疑,连我做家长的都不敢。课文阅读是引导孩子自己阅读学习的过程,老师为什么要教答案?所有的课文为什么都要背诵?为什么词语会写了还要反反复复地重复十多遍地抄写……

总而言之,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鼓励并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读书,并培养他们质疑的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质疑较真精神很可贵,如果从小起就能加以保护和培养,孩子就能获取真知,有所创新,受益终生。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欢迎评论,欢迎关注。


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表面积扩大(?),答案选择有A,(2倍;B,(4倍);c,(8倍);D,(16倍)。

首先,这题出的很明白,不应被误解。再看选择答案,对比后才知道:待选择的答案全错了,才知道此题出的内容不严密,正确答案不在备选择的4个答案之中。

我大致看过己发表意见的楼主的帖子,其本未涉及到“扩大”的严密界限。有的对“扩大”的两种理解也没讲明白,结果越谈越糊塗。我真不知道有的楼主是不是老师,或压根就讲不明的,为何对讲不明白的问题发表意见,如教育电影学院的楼主,就说的不明不白,在正边形中能找出棱,岂不可笑。可看出他对“扩大”的两界限无认知。

从数学的定义阐述:把一个数扩大2倍,就是增加这个数的2倍,达到这个数的3倍。而把一个数扩大到2倍,就是增加这个数的一倍,达到这个数的2倍。五十年代小学老师讲的与数学课本的内容,仅仅多讲与多写一个“到”字,自然地将扩大的两种界限区分的一清二楚。

当今(3年级)小学数学课本,竞不区别乘数与被乘数,给孙子讲题时很无奈。如悟空列此题本不应出现,可它就出在试卷中。建议老师别把国学内容加压太重,多重视数学,以免少写一个“到”字,将选择答案错到十里之外。






德彰日月


我终于弄明白了,可以公布终极答案了,这个孩子敢于较真,这是教育的一大幸,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怀疑精神。

我们把这个小学生较真的核心点提炼出来,就变成了:A扩大2倍之后,是2A还是(2+1)A?

按照教材的理解,A扩大2倍就是2A,这位小朋友理解A扩大2倍是(2+1)A,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身上,这次小朋友完胜!

举个反例就可以证明教材的谬误,按教材理解:把A扩大N倍,就是NA,如果扩大1倍,那还是A,没变化!如果扩大0.5倍就是1/2A,反而缩小了!!这跟《新华词典》中对“扩大”一词的解释有悖,由此可以下结论:教材理解错误。

因为怀疑所以较真,怀疑精神往往是一个新发现的开始,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怀疑精神呢?

1.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回答孩子问题不能敷衍了事

怀疑精神是最难的求学精神,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培养孩子的怀疑精神必须从小开始。

小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经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连续追问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必须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仔细思考,耐心回答,让孩子得到尊重,好奇心得到鼓励,这对孩子成长非常的重要。

2.多读书才有质疑的资本,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

怀疑精神不是凭空乱说,而是有质疑的资本。就像是前面开头这个小学生,他一定是对“扩大”这个词有一定的理解,才会产生质疑,倘若他对这个词不认识,质疑从何而来?

读书是掌握知识最好的途径,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会让他一生受益。

3.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在家庭生活中,对于一些生活的小事,可以主动问孩子的看法,向孩子“求助”或者“提问”,启发孩子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每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让孩子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看一看是不是还有别的答案,不要被固定答案所局限。


结束语:怀疑精神难能可贵,从小培养,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家庭教育电影院


我认为浙江一小学生对数学题的较真是教育的一大辛,但是钻进去出不来又是一大悲了。

数学题是非常严谨的,有歧义的题目是没办法做好的。我在补习机构教学过程中也是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只好以学校老师说的为准。



我们来看看这道题“棱长扩大2倍”,可以理解为扩大了2倍,也可以理解扩大到原来的2倍。我偏向于理解为增加2倍,不然扩大1倍又无法理解了,可是标准答案又是这样理解的,较真的学生会让老师很尴尬了,学生自己会更加痛苦,处在极端的矛盾之中。

其实,很多东西不必太在意,搞明白事情就可以了,不必在乎一题的得失,特别题目质量低的问题不会出现在最重要的考场上。

现在的孩子不注重课本的学习,喜欢大量刷题,很多题目又喜欢玩文字游戏,考倒学生说明出题老师厉害,是很好的试卷。

比如“每两天”与“每隔两天”就不是一个意思,其他内容一模一样,很多学生以为一样的题就做错了。当然,个别这样的题目还是很正常的。

还有,在教材当中,“商不变性质”,就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里扩大1倍,难道理解为不变吗?其中,“缩小相同的倍数”又怎么理解呢?我们说大数是小数的几倍,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增大几倍,减少几分之几,不会有缩小/减少几倍这样的表达方式。至于0的情况,更是不会提。



实际教学中,老师、学生反反复复的讲啊,背啊,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很多学生钻进了牛角无法自拔也很正常了。

再说说,0是不是最小的自然数的问题,现在大部分人知道0才是最小的自然数,可是很多小学奥数的题目把1作为最小的自然数。老师反复强调0是最小的自然数,可是学生做题发现做题以0为最小自然数无法解答,又陷入深度苦恼,何时1成为最小自然数了。

总之,数学表达是非常严谨的,较真是很好的事情,这样才能理解本意,统一分歧。商不变性质,不再说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是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最后,根据看到的现象说说一点个人看法,作为老师讲课要跟上时代节奏,布置的作业或试卷要好好把握,不要把有分歧的老题目,甚至错题看都不看打印一大堆给学生使劲刷题。批改试卷又铁面无情的按标准答案来,一个大叉下去好不手软,不解释。


徽乡小居


我认为这是出题者不严谨造成的歧义。

"扩大2倍″与"扩大到原来的2倍″,所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一个数字扩大一倍,扩大后的数字就是原来的2倍,扩大2倍,则是原来的3倍,扩大n倍,则是原来的(n+1)倍。

本题中的棱长扩大2倍,则意味着扩大后的棱长是原来的3倍,体积则是原来的27倍,而答案中居然没有这个选项,实在令人不解。

数学语言是极为严谨的,题目中若出现歧义,就会令答题者无所适从——我认为小学生的较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而不能指责其"钻牛角尖"。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这种叫真值得鼓励!



宁阳慧哥说事


一些人可能觉得,学数学比学语文重要,因为数学学会了至少会算钱,不会被坑。可是,语文里边的逻辑陷阱,比不会算钱还要坑。

这不,浙江一个小学生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正方形的棱长扩大2倍,则表面积扩大几倍?”

答案:有2倍,4倍,8倍,16倍。

小朋友的答案是4倍,结果被判定为错。

如果简单理解,原先正方体的棱长有一厘米,扩大为二厘米,表面积就由6平方厘米,扩大为24平方厘米。所以,人的答案是是4倍。

而实际上呢?扩大两倍,并不是由1㎝变成2㎝,而是由1㎝变成3㎝。

第1种理解方式是扩大为原先棱长的两倍,所以是由一厘米变二厘米。

如果棱长扩大两倍,那么应当是在一厘米的基础上,增加原先棱长的两倍。也就是增加了二厘米,最终结果将是三厘米。

如此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将由6平方厘米变为54平方厘米,扩大了48平方厘米,扩大的面积是原先的8倍。所以,结果选C。

这并不是考虑脑筋急转弯,而是考虑一个孩子读题、审题的能力。不要老是一个思维定式,那样是教不出好学生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读题不严谨犯低智商错误的情况。昨天我看新闻,就看了4个字,“胖上五天”。一开始没有琢磨透到底是啥意思,再仔细看内容,原来是“胖五上天”。对于数学,这样严谨的学问,考察孩子读题、审题能力是一点儿错误都没有。如果孩子因此一蹶不振,还是建议好好加强心理素质吧。


暖心人社


这个问题不是个数学问题,其实是个语文问题。问题的焦点在于,“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到底是什么意思?假如棱长原来是1的话,扩大2倍是变成2,还是变成3?这个问题弄明白了。这个题也就没有争议了。

这种争议的出现,是由于汉语表情达意的模糊性造成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明确告诉学生,扩大两倍,是原来的2倍,或是3倍。这道题就不会有争议了。因为面积或者表面积的计算是很简单的。

如果增加之后的值是2倍的话。表面积的积是原来表面积的4倍。

如果增加之后的值是原来3倍的话。增加后表面积的值是原来表面值的9倍。如果扩的部分不包括原来的部分。9倍减去原来的1倍,就是8倍。

这个题争来争去。分歧就在这里。这道题中,如果老师判定B是对的。说明老师认为扩大2倍,就是变成原来的2倍。如果老师判C对。说明老师认定扩大2倍,变成原来的3倍。倍数的关系也不是指改变之后的整体关系,而是增加部分的关系。答案是8。

看到家长贴子说,孩子因为想不通钻了牛角尖。这种钻牛角尖的精神,其实是一种科学的追问态度。孩子的这种科学追问的精神应该保护。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语文问题。他是汉语表述的模糊性造成的。把这个和孩子讲清楚。他就不会钻牛角尖了。另外还要告诉孩子,要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明确题目中出现的类似表达,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如果去掉语言表达上的理解歧义。这种题目是很简单的。

从这个题目的讨论可以看出,学习中的各个科目是相互联系的。

对于这种较真的精神,我觉得它对教育的作用是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本身就有教与学两个方面。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学生、老师、家长共同进步的过程。我自己就觉得,在陪伴女儿上学的那些年里,我自己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