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十八反王令人畏惧的将军是他。一首诗足以证明,却鲜为人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连续发起规模庞大的对外战争,又组织征调民夫开挖大运河、修筑长城,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使得隋朝百姓民不聊生,衣食难继,挣扎在死亡线上。

隋唐十八反王令人畏惧的将军是他。一首诗足以证明,却鲜为人知

隋朝大业七年(611年),不堪忍受的山东农民,在一代英雄王薄的带领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从此打响了武装反抗隋朝统治的头一炮。从此之后,隋朝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仿佛燎原烈火一般,蓬勃燃烧,一发不可收拾,整个隋朝顿时变成一片血火疆场。

隋唐十八反王令人畏惧的将军是他。一首诗足以证明,却鲜为人知

隋末农民起义军中,派系林立,山头众多,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反王,被后世形象称之为“十八路反王”。比如王薄称为“知世王”,瓦岗寨李密称为“魏王”,杜伏威称“吴王”,高开道和罗艺都称为“燕王”,薛举称为“西楚霸王”,王世充称为“洛阳王”等等。

隋唐十八反王令人畏惧的将军是他。一首诗足以证明,却鲜为人知

这些反王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为了抢夺地盘和资源,经常大打出手,斗得你死我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隋炀帝。隋炀帝为了保住隋朝江山,把十八路反王视为生死仇敌,从全国各地组织抽调精兵勇将,想把十八路反王逐一剿灭。

隋朝武将序列中,倒也不乏能战善战之人。比如在隋朝征伐高句丽之战中涌现出的麦铁杖、沈光等人,抗击瓦岗寨的张须陀等人,都以武艺高强骁勇善战闻名。连日后名震天下的少年英雄罗士信,最初也是隋炀帝手下爱将。

隋唐十八反王令人畏惧的将军是他。一首诗足以证明,却鲜为人知

还有一个隋朝武将,堪称十八路反王最为畏惧的人。此人与隋朝名将来护儿有关。来护儿于隋朝开皇元年(581年),加入隋朝名将贺若弼的队伍,成为一名小校。此后数十年中,来护儿凭借过人的胆略与武艺,屡立战功,地位日渐高升,历任大都督、仪同三司、建州总管、永宁郡公,成为隋朝末年武将集群中的中流砥柱。

来护儿与唐朝大将秦叔宝还有一段交集。秦叔宝年轻时曾经报名参军,成为来护儿帐下的小兵。当时的秦叔宝初出茅庐,在江湖上默默无闻,谁也没想到他会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大唐开国功臣。

隋唐十八反王令人畏惧的将军是他。一首诗足以证明,却鲜为人知

但来护儿却慧眼识人,早就看出秦叔宝胆勇过人,武略非凡,必成大事。有一次,秦叔宝的母亲因病去世,回家料理后事。本来他职务低微,来护儿身为大将毫无必要亲临祭奠。但来护儿却打破常规,亲自带着厚礼前去祭祀一番。

众人都愕然不解,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如此看得起这个籍籍无名的小军官,都问他:“卒死丧,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也?”来护儿微微一笑说道:“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果然日后秦叔宝成了叱咤风云的一代将星。

来护儿不仅自身文武全才,而且教子有方。他有12个儿子,有六个都名留青史。其中第六子来整,正是十八路反王最怕的武将。来整自幼饱受父亲熏陶教诲,武艺精湛,罕逢敌手,在平定抵御十八路反王的战斗中所向无敌。

隋唐十八反王令人畏惧的将军是他。一首诗足以证明,却鲜为人知

《乐府诗集》记载,十八路反王手下的农民军中,一度流行这样一首诗歌:“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十万众,只怕来公第六郎”。可见来整在他们心目中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遗憾的是,这样一位旷世名将,结局却很不好。他和父亲来护儿一样,都铁心忠于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的江都之变中,来整和父亲来护儿,为了搭救隋炀帝,父子双双遇难。隋炀帝为人固然不足称道,但来整这份忠诚却令人感慨不已。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忠臣勇将,《隋唐演义》对他只字不提,使得他至今寂寞无闻少有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