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具體怎麼做,需要注意什麼?

愛回答臥龍鳳雛


小組合作學習是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主動參與、善於合作、樂於探究。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致使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小組成員的劃分----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要進行組員的劃分和組長的確定。把全班學生按照學習成績、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能力強弱等等進行劃分,每一個小組內的成員要合理搭配,既要保證組內人員能夠相互交流、共同進步,也要保證組與組之間實力均衡,便於各組之間進行公平競爭、共同提升班級成績。小組人數一般控制在4---6人之間,過少不易於交流、討論、集思廣益;過多不易於管理。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次數----教師要合理選擇和掌控。

小組學習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知識學習,有的知識自己就能完成,進行小組學習浪費時間;有的知識難度較大,學生無力解決,進行小組學習沒有價值。只有跳一跳能夠著,需要集思廣益、發散思維的問題,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才適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次數在一堂課中也不宜過多,應該控制在1--2次之間,防止出現隨意化和形式化。

再次: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與問題設計。

小組合作學習教師不應是“旁觀者”,而是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指導,對各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做到了如指掌。出現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教師應為各小組討論提供及時的指點,使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教師還應深入到各小組中去,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及進度,學生的合作才有效。

小組合作學習應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展開學習,這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問題。比如:這節課應提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應怎樣提出?學生討論時出現偏差時,怎麼辦?在小組中分工不清,討論混亂時怎麼辦?對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要有預案,要有所準備,當然也需要老師的課堂機智,做到隨機應變。

最後: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

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激勵性評價非常重要,良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也能使合作學習更有效的開展下去。

生生評價:每一個同學對其他成員都會有自己的評價,我們要鼓勵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激勵學生對學習的公平競爭。

師生評價: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要關注整節課中學習小組、學習個體的獨學、群學、合作、交流、展示、補充、評價等等,一定要善於發現亮點進行激勵,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對於發現的問題及時評價點撥。

自我評價:通過生生評價與師生評價,學生對於自己的當堂學習情況進行自我反思評價,這是學生自我完善的過程。通過自我反思、評價,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調整、改變,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一種課堂教學的裝飾品,而是真正把課堂交還給學生,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形式。

辰心聽雨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班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員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小組學習達到共同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總體表現為評價依據的一種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較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的策劃和準備工作需要細緻全面,學生的積極配合也是至關重要。

一般具體做法是:

  1. 課前做好準備工作。熟練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理論,正確理解小組合作學習內涵(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學內容和其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

  2. 小組劃分。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確定小組人數,儘量將學習水平相近的同學劃為一組,目的是使組內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充分尊重每個同學參加學習的權力。小組劃分結束後,為展現個性,可讓各小組自行為本小組命名;

  3. 組內分工,明確職責。協助小組成員進行分工(組長、報告員、記錄員、檢查員等);

  4.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應當體現自主,但不能聽之任之,當偏離正確軌道、影響正常進度時,教師應及時引導,使其迴歸;當進展遇阻時,教師應適時解圍;當組內出現分歧時,教師應按時平息;當發現失誤時,教師應恰當點撥;當小組進行總結後,教師應加以概括,並公正地做出鼓勵性評價。

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知識準備。與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要準備充分,儘量不要卡殼,否則難堪是小,失去學生的信任是大;

  2. 根據學科特點以及自身經歷,初次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最好先找兩個小組另找內容進行演練,做到有備無患;

  3.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由於教學的組織形式特點和學生孩子的天性,學習秩序一定會比正常的課堂教學混亂得多,組織起來也會困難得多,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師生關係。

以上回答比較粗略,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啟發。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教學模式,但對教師的要求要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高得多。不僅需要教師具有淵博的文化知識、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


老張教育服務


閱讀、分享令我成長!您好,我是空文,很高興能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小組合作學習具體怎麼做 需要注意什麼呢?

第一,分小組時應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這樣不僅能體現公平,更能調動同學們的競爭意識。

第二,選組長時一定要選有責任心的,這一點很重要,有些老師喜歡選成績好的同學當組長,但是有些成績優異的同學不太合群,所以個人覺得優先選擇責任感強的同學當組長。

第三,學習小組分好後,老師一定要利用好,在課堂上、課後作業,都儘量將任務分配到小組,讓小組間的同學經常有合作探究的機會。
個人愚見,如果大家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互動😁。


默空文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有如下幾方面的優勢: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實現了學生作為主體的共同參與,合作學習中,學生既是具有主體地位的能動者,又是具有主體地位的受動者。

2、促進了全體學生的發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共同學習中互相促進,得到發展,享受成功的喜悅。

3、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能。學習過程中,同伴之間能根據需要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4、促進了生生交往的有效性。學習小組成員在合作中必然建立起一種依賴的關係,促使他們去傾聽,去互助,有利於培養學生對他人的尊重。

5、有助於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成了學習的夥伴,教師的任務就是有效地組織和引導。

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幾點:

1、合理分組。

合作學習宜採用異質分組的原則,考慮男生、女生的比例,學習成績的差異,性格因素的差異等,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而且一般要保持穩定性,讓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助關係。

2、教師要發揮好組織、引導的作用。

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應該統觀全局,根據學情還要深入到學習小組中。當發現學習流於形式時,教師要給予引導,提出要求;當發現學習成員出現障礙時,要及時給予點撥;當合作學習出現思維的火花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合作學習的任務要清晰合理。

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的互助性學習,學習之前,教師要把握學習目標,考慮合作的探究性、開放性、挑戰性。還要充分預估學習的效果,才能實現合作的真正價值。

4、要重視彙報交流。

合作學習結束後,要讓各小組在班級裡彙報交流,分享成果,才能深入探討。交流的方式更要多元化,要求大家認真傾聽,積極發言,互相補充,拓展昇華。教師也要對合作的成果給予恰當的評價。

5、小組合作學習形式還要和其它方式有機結合。

合作學習只是諸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要根據實際情況,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老師的講解法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幫助學生學習知識。

結束語:獨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合作學習是交流的延伸。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認知的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學生可以學會整合信息與資源,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妍奇老師


我以帶奧賽班一試數學時為例,講一下我的一個小做法:第一,先確定小組人數,我按照四人為一組分配的,人多夥人太少都不大合適;第二,分配角色,四個人我給成了主講人、記錄人、板書人和質疑人,參考無領導小組形式,主講人要闡述本小組最終觀點,記錄人要整合本小組討論內容,板書人要在黑板搬書成果,質疑人要求在討論中不斷提出疑問,否定之否定,讓討論更有效;第三,提升小組文化,定期開會,合影張貼,小組價值觀等,讓每一位組員都有歸屬感



LOVEBEYONDMATH


小組合作學習怎麼做,需要注意什麼?

我將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會存在一些問題

學生存在的問題:

(1)個別同學不預習,不參與,作業不上交, 小組成員各行其事,不願發言,合作性差;

(2)討論時閒聊,或所說內容與學習或討論的知識無關;

(3)小組內討論不充分,小組代表發言的內容並不是小組內合作的結果,而是自己個人的觀點;

(4)作業(導學案)寫完之後,沒時間討論,僅是對對答案,沒有真正的合作;

(5)學習不主動, 討論合作不好,沒有行成討論的氛圍,效率不高,討論時只有形式,沒有實質性結果;

(6)小組討論與發言成了小組內最優學生的一言堂,學習較差的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也不敢發言。

教師存在的問題:

(1)教師設計的導學案中的問題過於簡單或過難,不適宜小組合作討論;

(2)教師未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宣佈"合作學習開始”,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 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主題,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3)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不是點撥, 而是不放心學生的聽課效果,做再重複的講解,這樣既挫傷了發言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聽課學生的惰性,不但沒有提高課堂效率,反而降低了課堂效率;

(4)教師對小組交流缺少評價或評價不當,評價時偏重於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對小組集體的評價;

(5)偏重於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教師很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更不可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二.應該注意的事項

1.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組建學習小組,教師要對學生的分組進行認真研究設計,使各個小組總體水平基本 一致,以保證各小組開展公平競爭。小組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由4〜6人組成;分組時不僅要求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而且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在性別、個性特徵、才能傾向、學習水平、家庭背景、 社會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異,以便學習時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小組建成後,還必須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相互友愛, 坦誠相見、民主平等,體現小組的團隊力量和精神。

2.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合作學習的前提是自主學習,因為沒有很好的自主學習,也就沒有合作學習,只有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發現問題,進而通過合作學習解決何題, 或通過小組合作仍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課堂上通過在老師的指導下共同解決。

3.教師可首先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動手,大膽發言,勇於說出自己的意見,即使說錯了也要說出來;其次,在組內安排他們優先發言,讓學困生先說岀最容易的解題策略,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第三,要求他們認真仔細地聽取別人意見,聽完再動手操作;第四,教師課間指導時,應重點指導學困生學習,瞭解他們的學習思維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4.教師要解放思想,大膽放手學生,相信學生,給學生思維的空間,真正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而不是替代者。


掩卷望月


一、必須要有小組長,並且小組長最好實行輪換制度,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小組內分工必須要明確,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千萬不可以由成績優秀的孩子一個人操作,其他同學觀看,這樣達不到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實行小組綁定製度,每日或者每週評選出優秀小組,獲得優秀小組的所有組員都可以加分,這樣每個組員都會為了獲得優秀小組而努力。

四、實行小組監督制度,可以小組與小組互相監督。

這是我的經驗,希望對您有用!



只有敬亭山


您好,關於小組合作學習具體應該怎麼做?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小組人員配製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是配製好相關的小組成員。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特點,如何讓一個小組的成員發揮出最大潛力,合理的配製是關鍵。一個小組內不能都是學習層次差不多的人員,應該融合各個層次;一個小組內不能都是性格沉悶或過於活潑的成員,應該適當調劑。總之小組內合理的配製必須兼容不同層次,不同性格,不同思維的人,這樣可以擦出許多思想碰撞的火花。

第二:要做好小組的團結一致。人各自有各自的思想,有時候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這時候大家要努力做到求同存異。爭執是小組學習最容易發生的,要儘可能去避免,以防耽誤學習進度。

第三:要學會取長補短。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通過群成員之間的交流學習快速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時候要看看學習較好的同學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自己去應用起來,去實踐起來,努力彌補自己的短板,同時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團隊做出貢獻。

第四,避免出現小團隊聯盟。有時候會出現一個小組結為一體共同對外的狀況,也就是群成員之間的過度粘合。如果這樣就損害了整個班級體的團結,同時也影響成員的成績。

第五,做為老師要不定期對小組成員內學習狀況進行監測,看是否有不適應或者跟不上小組進度的成員,不定期進行調整。

以上就是我對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怎麼做的看法。希望能幫助到你。[玫瑰][玫瑰]


暢玩小學數學


1、確定好小組學習目標,大家對目標達成共識。

2、分配好角色,各自負責,加強協作互助。

3、加強溝通,保持學習步調一致。

4、及時覆盤,每過一段時間,對於學習成果進行總結覆盤。


職場賽道教練


把學生按照學習習慣以及成績的好壞,一般四人或者六人一組進行學習,可以小組進行課前預習,課中討論完成任務,課後進行互補性學習,複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