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曾經同窗把書讀,小初高大各不同。而今青蔥已不再,哪管富裕和貧窮。

同學聚會,敘的是情,談的還是情。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我是不太贊同的。



我們七五年高中畢業,畢業後農村的回家鄉勞動,城鎮的要麼下鄉,要麼到企業參加工作。那個時候沒同學會。大家雖相距不是很遠,但交通及通訊等限制,同學間缺乏聯繫。但同學之情不會因時間而淡忘。

我們高中第一次同學會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具體哪一年真的記不清,但記得這年是世界盃賽。我們同學從各個鄉鎮趕到含山聚會。同學有浙大教授,有政府官員,有教師,有小企業主,還有仍在農村務農的。那一次除了聯繫不上沒來,其他的都到齊了。杯盞之間,暢敘友情。其景其情,情景交融,哪分貧富貴賤地位高低。我們班,有錢的慷慨,同學會的費用由他們資助,沒錢的不自卑,要的是同學情誼。從此以後,每四年舉行一次同學聚會。只是後來,有錢的小老闆賺錢不多,我們就AA制。



也許我這是個例,同學中貧窮的由於自卑,不去參加同學會的也正常。說同學會上原有點感情基礎愛意綿綿舊情復燃的肯定也有,然而大部分同學還是看重同學間的純真樸實的友情,那是一輩子也忘懷不了的。


含山唐


有人說“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我不認同,但是現實的卻很殘酷。

我在4年前參加過一次同學聚會,自己親身經歷與體驗。當時定在了我們市裡的一個酒店,人均消費200左右。當時去了40個同學,包了整個大的包廂。

因為每個人都已經參加工作很多年了,所以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很多同學從不同的地區駕車過來。也有為同學準備禮物的。 氣氛總體還不錯。

剛開始,好不容易見面了,肯定每個人都會打招呼,之前在學校關係好的就聊得比較多。很少說話的就寒磣幾句。多數情況下,大家都在聊在學校的事情,和大家在學校女生喜歡誰,男生喜歡誰。

慢慢的大家入席,開始喝酒。學校的事情總會聊完的,然後大家就會多多少少聊一些在哪裡上班的事情,薪水,福利等等。

補充一點,我們是高中畢業聚會,但是很多同學是大學畢業的。我是那個學習不成器的。沒考上大學,所以在談到工作的時候,趕巧我剛辭職。然後還沒找到工作。積蓄也沒有。和我一樣落魄的同學有幾個。然後能力強的就聚在一起聊,不太好的就在一起聊。變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可能大家是無心的,但是現實就是這樣的,你沒什麼能力,沒什麼突出點,你在一個大的群體裡就顯得格格不入。


“窮的不去,去的不窮”為什麼我認同.

其實不難理解,現實生活中人們喜歡去比較,也怕被比較。有能力的人就喜歡和別人對比,沒能力的就擔心這樣的事情。就導致了現在的很多現象。很多人對同學聚會的看法褒貶不一, 大多說人覺得聚會的味道已經變了,不是上學時的感覺。


所以所謂“窮”的就不去了,這裡的窮除了包含沒錢,還包含精神思想。

去得“不窮”首先經濟基礎好,其次心態不同,精神思想也不同。

這裡的精神思想包含了兩個意思,第一:窮人瞧不上不窮人的所有思想(包含物質)

第二: 不窮的人就像去證明 與窮人的能力不同,思想也不同.


以上純屬個人思想,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春吐槽Vloger


同學聚會確實是窮的不去,去的不窮。

有一位同學甲在外地混得可以,在同學群裡發聚會時的視頻,有一位混得不咋樣的乙同學很反感,每次這位甲同學發什麼視頻,這位乙同學就反對,後來,同學們指責乙,不是同學們偏富人,是因為那位甲同學發的是正能量,只是乙有仇富心裡罷了。

我們同學群是畢業三十多年後建的群,開始入群時大家都像久別的親人那樣,特別高興和歡欣,時間久了,有權有錢的同學忙很少在群裡露面,有閒無錢的沒底氣一直在潛水觀看,我才進群時,看到久別重逢的同學,高興得半夜睡不著覺,如初戀般興奮,天天在群裡撒紅包,同學們也很高興,後來逐漸沒人搶紅包了,因為有人小算盤打得啪啪響,搶到最佳要發出去,感覺吃虧,搶到就逃之夭夭,開始我扮俠客救場,天天搶紅包的同學是老師、公務員或者做生意的同學,時間久了,有些同學來搶了就如黃鶴,一去不復返的人太多,遊戲終於玩不下去了,我終於明白,同學時代的純情再也找不回來了,只能在回憶裡,現實太殘酷,時光不僅改變了人滄老的容顏,更改變了人的心態,像我這樣傻、白、甜的戀愛腦,也許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還是會變成上學時代單純天真的我。

寫到這我想起那位外地同學說我的一句話,概括本人目前傻樣:六十歲模樣,十八歲的腦子。

同學一場,可能我最戀舊,最惜同學情,我認為一輩同學,三輩親,無論窮富,能並肩就別擦肩,能歡喜別忘懷,且行且珍惜!




今世緣126


‘同學聚會,去的不窮,窮的不去’我不認同這句話。

首先,去的不一定都是有錢的,有權的,也有單純的想看看當年的同學的,科室一個姐,四十歲左右,她最近挺煩惱的,我就問她怎麼了,她說過年的時候她參加了一次同學聚會,本來只是想看看她們,那是她第一次參加,和同學們都相互留了電話號碼,本來想著沒什麼事,可是後來三天兩頭的就有人打電話,說孩子結婚的,說孫子滿月的,說新房暖房的,說老人不在的。去吧,又覺得根本沒聯繫,不去,又礙於情面,人家都說了,不去還以為看不起人家呢。

再來,不去的也不一定是窮,只能說比較有自己的想法罷了,我就沒參加過同學聚會,但是我老公以前每年大年初一都會和同學們聚,近兩年又不去了,我說你為什麼不去了,他說沒意思,一群人吃吃喝喝,各說各的,完了AA,帶媳婦加錢,還不如一家人在家吃呢。

其實說白了,身邊聯繫的就那幾個,同學會也不過是一個形式罷了。



優優情感美文


曾經同窗把書讀,小初高大各不同。而今青蔥已不再,哪管富裕和貧窮。

同學聚會,敘的是情,談的還是情。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我是不太贊同的。

我們七五年高中畢業,畢業後農村的回家鄉勞動,城鎮的要麼下鄉,要麼到企業參加工作。那個時候沒同學會。大家雖相距不是很遠,但交通及通訊等限制,同學間缺乏聯繫。但同學之情不會因時間而淡忘。

我們高中第一次同學會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具體哪一年真的記不清,但記得這年是世界盃賽。我們同學從各個鄉鎮趕到含山聚會。同學有浙大教授,有政府官員,有教師,有小企業主,還有仍在農村務農的。那一次除了聯繫不上沒來,其他的都到齊了。杯盞之間,暢敘友情。其景其情,情景交融,哪分貧富貴賤地位高低。我們班,有錢的慷慨,同學會的費用由他們資助,沒錢的不自卑,要的是同學情誼。從此以後,每四年舉行一次同學聚會。只是後來,有錢的小老闆賺錢不多,我們就AA制。

也許我這是個例,同學中貧窮的由於自卑,不去參加同學會的也正常。說同學會上原有點感情基礎愛意綿綿舊情復燃的肯定也有,然而大部分同學還是看重同學間的純真樸實的友情,那是一輩子也忘懷不了的。


小男孩影視劇


有人說:“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我是不認同的。因為說這句話的人本身就是缺乏自信,有自卑的心理,同學聚會本來就是當年同窗同學見見面,聚聚舊,聯絡一下感情的活動。

如果用貧富與否去衡量這次活動,那就偏離了同學聚會的初衷,變味了。

當然也有一些聚會是同學之間暗自比較,窺探別人的隱私,甚至還有同學藉著這次見面的機會騙錢,拉同學去做傳銷的,應有盡有。

01

我每次的同學聚會,都是由原來的班長負責組織,聚會時,每個同學都是隨意掏一點錢,不規定多少。大家約好在一個餐廳吃飯,唱K,菜單由班長負責安排,錢財由副班長負責管理。

聚會吃飯的時候,班長就會拿著一個紙箱,到每一桌去收錢,有的給100元,有的給200元,有的給300元……2000元都有,大家都隨意無所謂。

如果到結賬時錢不足,就有當了老闆的同學補上,如果錢有餘了,就當成基金留待下一次聚會使用。

同學之間的關係一直都非常融洽,大家每次都積極參加一年一次的聚會,在一起熱情的聊天,飯後同學們還互相拍照留念,其樂融融。

我們還邀請當年教過我們的所有老師參加聚會,並送禮物孝敬他們,老師看著我們這班同學,都特別開心!

聚會結束前,我們約好了下次聚會的時間,大家都很期待!

02

每個人的際遇都不同,窮是沒有明確界限劃分的,就算自認為窮也不能自卑,要有骨氣。如果覺得自己窮了,平時就更應該多出去尋求機會,多結交朋友,努力改變目前的現況。

在這個貧富懸殊的年代,大家都沒必要因為暫時的貧窮而感到自卑,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志氣,只要努力去拼搏,找準適合自己的目標,是可以改變貧窮的。

事實上財富和身體是最容易讓人感到自卑的,自卑是源於個人的精神脆弱,內心不夠強大,所以一定要堅強勇敢的走出困境。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戰勝自己,樹立自信心,堅定自己的信念,努力創造更每好的生活。03

為了讓大家改變這種觀念,增強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我把以下這8個建議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這些都是我通過實踐證明有效果的經驗:

1、接受自己的自卑心理。

有些自卑產生的原因是無法改變的,比如生理上的缺陷,家庭背景等,我們要學會接受。讓壓著我們的石頭落地了,心中就少了壓抑。

2、積累成功的經驗。

當你每做成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成功了,都要記錄下來,記錄得越多,你成功的經驗就會越多,自信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3、改變環境。

離開那些充滿負能量的人,不讓自己受到感染。平時你要多與一些積極樂觀的人在一起,吸收正能量,改變自卑的心理狀態。4、正確認識失敗的原因。

正確認識每次失敗的原因,不要被失敗影響你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現在只是一時失手罷了。一次的失敗根本代表不了什麼,只要努力提升自己,還是有成功機會的。

5、正視別人的評論。

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評論,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罷了,多理解別人,自己也得到解脫,不再為這些事情耿耿於懷。

6、保持微笑。

常常面帶微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微笑不但可以給自己帶來自信,還可以讓別人看到你的自信。7、多做一些自信訓練。

當你很緊張的時候,多做一些自我暗示,比如:拍照時,我會暗示自己,我最美!這種心理效應就會影響你的行為。此外你也可以練習在公眾場合積極發言,提高你的自信心。

8、馬上行動。

有時候你不敢說話,不敢去做,多半是腦子裡想的東西太多,沒有想到去行動,但行動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這些也沒有什麼,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工作中,你可以挑最前面的位置坐下,走路時加快20%,堅持用肯定的語氣說話,這些都可以有效提升你的自信心。

有時候把真實的感受說出來,反而會使你內心平靜,比如:“我剛看見你時,害怕得連話也說不出來。”這樣反而驅除了恐懼感。最後結語:同學聚會是一次感情的碰撞,大家在一起互相鼓勵,正如一個大家庭一樣,我每次都很期待下一次的同學聚會,雖然我不富有,但我一定會參加,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相信你也會改變觀念,自信的出現在聚會上!

-END-

作者簡介:我是珍妮新活館,您身邊的知心朋友,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到您!願我的文字帶給您溫暖,歡迎大家評論、轉發與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


珍妮新活館


我不認同這個說法。

聚會,本意應是一群曾經認識的人聚集在一起享受聚會的奢華熱鬧,回憶曾經難忘的歲月,聊聊自上次分別後的生活體驗,學習對方的創業經驗和人生態度等等,甚至還可以積累一定的發展資源。聚會,只是個形式,內容,就看聚會的人如何書寫了。

現在很多人對於時不時冒出來的聚會很是唐突和無奈,甚至反感。聚會本是無錯,本是單純的回憶青蔥歲月的一場聚會而已,如今卻成了有心之人的曬命炫富甚至打廣告之地。

我一朋友曾經跟我訴說過這樣一事:她的高中同學的十年聚會,剛為人母不久的她在和丈夫溝通後決定去參加這個難得的聚會。當時聚會主要是由兩男同學AB組織的。久違的同學見面了興奮之情難以言表,朋友很是開心。在飯局後,朋友丈夫電話來說,孩子哭鬧得厲害,就是不啃喝牛奶。朋友這邊就急了,著急回家。因為飯店的位置沒其他的交通工具,她只能尋求組織者A,讓他幫忙安排車輛送她出去坐車。A當時說太忙,讓朋友等等看看再安排。半小時後,孩子爸那邊又電話來告知孩子還是哭鬧,朋友更是急了。她好不容易找到A,把具體情況告知他,可是A說,等會兒他帶大夥兒去他公司看看,孩子哭鬧是正常的事,哭累了就好。朋友一聽,眼淚都出來了,恨不得自己走路出去找車了。後來,不知道狀況的組織者B看見朋友眼睛都紅了,過來了解後就立刻安排車直接把朋友送回了家。A就說了一句話,孩子要緊!從此,只要是B組織的聚會,朋友都拒絕參加。A君,如今也是個事業有成的好爸爸,他的一聲號令,很多同學都會不遠千里回來相聚。

聚會,不應該是以彰顯身份,炫擺奢華為目的的,曾經你我心中那份放不下的情誼和再也不復返的年華才是正題,也請別有用心之人不要拿著聚會的名義而寒了同學的心!

不忘初心,方可持久。


茶餘酒後123


有人說“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我不能完全認同這句話,因為說的太絕對了,但是呢這種現象又的確較普遍存在,就說一下我參加過的兩次同學聚會情況,大家參考一下各自衡量吧。


第一次參加的同學聚會,是在初中畢業後班主任舉辦的。因為我們是鄉下中學,都是農家孩子,內容很簡單,就是說沒考上高中的回家好好幹活,聽父母的話以後多賺點錢。考上高中的繼續努力,爭取考上大學!說傷感也不至於,但畢竟都要分開了,心裡還是有一些不怎麼舒服。那個時候的青澀和稚嫩,註定了這次聚會沒多少參考價值。

著重講一下我的第二次同學聚會,也是最後一次,那次參加完,我就再沒參加過任何一次這樣的所謂聚會。

這次聚會並非同學邀請,我算是他們計劃外的一個意外吧,整個過程充滿了尷尬和想走又走不了的無奈和焦躁。


事情是這樣的,我那天去裝飾城談個業務,車就停在樓下停車場。我大概下午四點多談好下樓,見一個人蹲在我車前面好觀察我的車頭,走近一看原來他倒車把我車頭蹭了。人沒溜說明挺有素質,心裡雖然有些心疼但沒覺得生氣。

他抬起頭的那一刻感覺在哪見過,但就是想不起具體情況,他也愣在那,幾秒過後他一口叫出了我名字,我也想起來這是初中老同學,但名字還是沒想起來。握了手寒暄了幾句才記起來。

原來他就住在附近,車也經常停這。也算是同學緣份讓我們再次見面,畢竟近二十年沒見了。不過多贅述其他,他是要去參加我們老同學聚會,我這麼多年也沒被邀請過,就想找託詞離開,可他非要拽上我!沒辦法我只能跟著去了。

去了以後就後悔了,整個過程充滿了尷尬和利慾薰心的阿諛奉承,簡直就是一場利益交流會。


到了以後,我這同學可能覺得我的到來會給大家一個意外驚喜,可大家除了浮於表面的假驚訝和意外,就是問我:現在做什麼生意啊?在哪發財?我呢不喜歡炫耀,覺得無聊,雖然生意做的不錯,我還是說我是農民,除了種地還能幹嘛。說完這個,幾乎都客套幾句就去和別人聊了。我坐在那尷尬的要死,走又覺得駁了拉我來哪位同學的面子。

酒宴開始,幾乎所有人都給一個同學敬酒,那真是哪個好聽說哪個,但個個極盡溜鬚之能!原來那位同學老爸現在是我們那最大的地產商,當然也鉅富!我也象徵性的客套了兩句後就一直獨自喝悶酒。他們互贈名片加微信留電話,高談闊論地產,生意、和各自的成就。我隨身也得了名片,但覺得農民的身份更適合我。

好容易捱到結束,他們都去唱歌繼續,我就找理由和我那同學告別後離開了。我也只和那位同學互留了電話,加了微信。後來可能是通過我那位同學得知我生意做的挺大,有兩個同學主動給我打電話,我都找理由推辭了,因為我覺得很無聊。


這就是我參加過的兩次所謂同學聚會,第一次不提,第二次已經完全變了味道,充滿了銅臭和利益。或許這就是現實吧,只是我不適應罷了。


遠去的那些事兒


話也不能這樣說,同學聚會,參不參加跟有錢沒錢沒有太大的關係。同學聚一次會,消費也就幾百塊,相信很多人都拿得出,就算拿不出,如果真想參加,也能借得到。我有一個同學生活條件很差,但每次說同學聚會,他是最積極響應的,而且聽說他參加很多次同學聚會都是借錢去的,聽說為此還把老婆氣跑回孃家過。

恰恰相反,我另一個同學應該是班上混得最好的,但不管是小聚還是大聚,他從不參與,不知道瞧不起我們還是怕我們搶了他的錢。

所以說,同學聚會,去不去跟有沒有錢沒有直接的關係,最主要跟每個人的心態及性格有關。

一般來說,性格開朗,喜歡湊熱鬧的同學不管有沒有錢都會參加,而一些不愛交際,喜歡獨處的人就算很有錢也趨向於能不參加儘量不參加。


湛江吳志賢


“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這種說法有點兒主觀,不全面,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一,小學同學和初中同學的聚會,很少存在“窮的不去,去的不窮”。因為地域關係,小學和初中同學大都來自一個村,一個鎮,最遠的也在同一個縣城,大家除了同學關係,生活中也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召集起來聚個會很方便。

另外,小學和初中時代的同學情應該是最純潔,最真摯的,因為那個年齡段大家都還很單純,沒有經歷過世事,回憶起來同學之間的美好感情更多一些,所以不管貧窮富裕,不管混的怎麼樣,大家都還是非常樂意去參加同學聚會的。

我也參加過一次初中同學聚會,同學們都非常的友好,熱情,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那種感覺親切而溫暖。我有個同學得了宮頸癌,她也參加了同學聚會,大家知道後,都去她家看望她,還為她組織募捐,並不存在“窮的不去,去的不窮”。



二,高中和大學的同學聚會可能真的是“窮的不去,去的不窮”。因為高中之後,特別是大學同學都來自五湖四海,若沒有錢,或沒有時間,想聚一次談何容易。

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智也開始變得複雜,虛榮心,攀比心潛滋暗長。高中和大學的同學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人情世故也略懂一些,同學之間的友誼已不再單純,每個人都各懷私心吧。

高中和大學的同學聚會我從未參加過,因為同學群裡大家的聊天內容,讓我覺得同學情已漸遠,留下的只有炫富和攀比,同學聚會已失去意義,“窮的不去,去的不窮”也是必然。



關於同學聚會,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