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善怕恶”背后的人性博弈

“欺善怕恶”背后的人性博弈

古人云:“人善人欺天不欺”,而善良的人在当今社会成为懦弱的代名词,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软柿子”,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造就这样的现状,又暗含什么样的人性博弈呢?

有一对夫妇,有三个儿子个性都不一样,老大忠厚老实、孝顺体贴;老二脾气暴躁蛮横,老三则温温吞吞,毫无主见。三个儿子对父母的态度也不一样,老大柔顺;老二一不合意就出言顶撞,甚至斥责,比对待同辈朋友尤有过之;老三则惟父母之命是从。

按道理讲,父母对老大应该最好,老三次之,老二最差。结果不然,老二反而得到父母最好的对待,家中有什么水果收成,总是先送到老二家,其次才是老大、老三。过年给红包,也是老二的孩子比较多,两位老人始终不敢对老二有不悦的脸色,甚至还主动讨好,对老大有各种挑剔和要求;对老三却想骂就骂,不留任何情面。

同样是自己的儿子,因为性格的不同,父母都会“欺软怕硬”,人与人之间也不例外,而要解读这个现象,得把人降低到“动物”的层次。

人和其他动物,就“求生存”的意义上来看,并没有什么差别;而为“生存”需要,动物便会做出下列行为:---以弱者为食;---避免强者的扑杀;人的表现虽然不如一般动物那么赤裸,但是基于同一意识。因此人会对相对的弱者进行精神及意志的“侵略”,以获取利益及尊严;对“强者”则以逃避的方式以免被“侵略”,若逃避不成,则以讨好的方式免除或减少被“侵略”。而当被强者侵略之后,有些人会转而向弱者侵略以寻求精神及意志受到伤害的补偿。

与“恶”的人抗争会导致自己伤痕累累,会牵涉很多的精力时间还会有后患,而自己又必须生存,只能相对好控制好捏的“软柿子”来捏。如果作为“善”者,不想被欺负怎么办?面对“恶”者侵略,如果“善”者有与之一博,甚至与之共存亡的决心和意志,“恶”者由于顾及本身可能受到伤害,常会知难而退,或者延缓侵略的时间。

而且要适度的表现你的“恶”。要让别人知道,你是不接受别人伤害,甚至有实力“反伤害”!遭到别人“恶”的欺凌,可以不还之以“恶”,可以不动声色,但绝不可显露你的软弱和无力。因为这会引来对方进一步的欺凌,否则主动权操在对方手里,你将无平安的日子!

事实上,欺善怕恶的人很多缺乏自信,属于纸老虎一类。这种人靠“欺善”来彰显他的“强大”与“存在”,所以在心理及意志层面上,他们是不堪一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