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偉可惜了?人物變化的背後,是周梅森對人性的洞穿

“冷峻荒蕪中,不也孕育著人間的希望嗎?”——《人民的名義》原著中最後一句話

正義之光是這部作品的主旋律。作者周梅森曾在接受採訪時說,為了寫好這部現實主義題材力作,潛心八年,六易其稿。劇情雖已結局,但它揭露的現實、引發的思考,還在繼續,也讓世人看到希望……

祁同偉可以說是周梅森筆下濃墨重彩的反面典型。從漢東大學畢業分配到邊遠山區,到血戰孤鷹嶺得到英雄稱號,再到校園當眾下跪求愛跪出公安廳長,最後,一步一步黑化,在當年的英雄之地孤鷹嶺自盡,周梅森不惜筆墨地寫完了祁同偉的一生。

祁同偉可惜了?人物變化的背後,是周梅森對人性的洞穿

《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不甘平凡、想要勝天半子,然而,卻成了一個人性嚴重扭曲,違法亂紀的惡人。在劇中,祁同偉和正義化身侯亮平之間有以下五個情景:

1.接風。侯亮平調任漢東,祁同偉、高小琴為他接風,擺酒歡迎這位學弟,為了調節氣氛,祁同偉說到了侯亮平很討女生喜歡,侯亮平也不依不饒的說到祁同偉的戀愛史,不過祁同偉的戀愛史並不像侯亮平那麼風光,為了阻止侯亮平說下去,高小琴提議唱《智鬥》,雙發互相試探,從一開始就保持著心理上的距離;

2.做客。侯亮平、祁同偉、梁璐來高育良家,祁同偉誇起高育良當年有許多女生們青睞,侯亮平忙說,男生都喜歡梁璐,祁同偉肉麻地說著情話,當侯亮平繼續說到侯亮平求婚驚天地泣鬼神的時候,梁璐苦笑了一下,場面一瞬間尷尬。

祁同偉可惜了?人物變化的背後,是周梅森對人性的洞穿

3. 回憶。鍾小艾和侯亮平談起祁同偉,大學畢業後侯亮平去了北京、祁同偉分配到山溝溝;侯亮平一步步高昇、祁同偉捱了子彈依然在山溝溝;侯亮平娶了鍾小艾、祁同偉卻下跪娶了梁璐,換來了公安廳長;鍾小艾說祁同偉被迫失去抱負,侯亮平說:“他的理想報復是紙糊的,當時他要是再努力一下就好了。”

4.攤牌。侯亮平懷疑他和山水集團有染,祁同偉擺好鴻門宴,讓侯亮平開價,要錢還是要股權,放他一條生路,告訴侯亮平他在山水集團有些股權,那都是因為窮怕了。侯亮平不表態,只是要求唱智鬥,外面趙瑞龍的狙擊手鏡頭在聚焦著。

5.對峙。結尾處,侯亮平主動請戰,想說服祁同偉認罪伏法,接受審判。兩人對峙,越說越激烈,過往雲煙浮現眼前,寒門出身的祁同偉,沒有射擊侯亮平,選擇了吞彈自盡。

侯亮平和祁同偉的對比貫穿全書,侯亮平發自內心的看不起他的行徑。

“我想要在白天走路。” ——《白夜行》

一個農家窮孩子,漢大政法系研究生、學生會主席,學校風雲人物,還有一個送他第一雙球鞋的女朋友陳陽,本來可以走上同門師兄侯亮平、陳海那樣的人生,實現理想抱負。沒想到,變成了偽裝的魔鬼。

祁同偉可惜了?或者說祁同偉在讀者心中的變化,正體現了周梅森筆鋒下對人性深刻的洞穿。

接下來,祥子從敘述視角、光圈效應、角色成長三方面來分析周梅森這部作品的魅力。

外視角切入,零視角調動情緒:神秘莫測,富有懸念又耐人尋味

敘述視角也稱敘述聚焦,是指對故事內容進行講述的特定角度。同樣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看,就可能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在不同的人看,也可能有不同的認識。傳統的敘事視角分為零視角、內視角、外視角。

外視角的敘述者,他像是一個對內情毫無所知的人,僅僅在故事後面向讀者敘述人物的行為。它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極富戲劇性和客觀演示性;外視角敘事使得作品表現出引人入勝的魅力。比如,在開篇伊始除他們本人外誰也不知道,到底是誰給丁義珍通風報信,這必然造成懸念和期待。

零視角的敘述者,他就像一個演講者,“講解”任何地方發生的任何事,甚至是同時發生的幾件事,他全都知曉,讀者只是被動地接受故事和講述,顯得平淡。然而,周梅森這部作品後半部分大多采用零視角,卻令人手不釋卷,讀者預感到衝突,知道起因,卻依舊被調動情緒。這不僅是周梅森筆下文字的魅力,更是因為周梅森對人性的洞穿,製造的衝突,看似情理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對立得如此激烈,讓人想趕緊往下看結局是什麼。

祁同偉可惜了?人物變化的背後,是周梅森對人性的洞穿

我們以祁同偉末路,再回孤鷹嶺時的心理活動為例。

沙瑞金下令,可以擊斃祁同偉,但侯亮平想勸降祁同偉。隨後,侯亮平脫下外套緩緩來到小木屋。祁同偉先放出了老人,老人告訴侯亮平祁同偉情緒不穩,唱著兒歌掉眼淚,直言侯亮平就是他最想幹掉的。

儘管祁同偉這麼說,但侯亮平明白孤鷹嶺是祁同偉英雄之地,他現在回到這裡就證明他良知尚存。

侯亮平問祁同偉為啥要謀害陳海,陳家一直對他恩重如山,祁同偉大喊自己沒辦法,左右自己不過一死。

祁同偉讓侯亮平記住,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審判自己,所以他也不要逼自己開槍。可侯亮平卻說自己不怕死,他也料定祁同偉不會動手,因為如果今天他死了,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侯亮平這樣的膽氣、正氣令在觀看監控的沙瑞金等人都敬佩。

祁同偉回想起這些年所作所為,他貪汙腐敗,愧對黨,愧對人民,就像侯亮平所說,今天他甚至沒臉面對曾經救過自己的老人家。

他紅著眼睛大喊,侯亮平你我恩怨兩情,陳海的命我會還,但這世上沒人能審判我,說完,開槍自盡。

祁同偉和侯亮平對峙時瞬息間的心理,信息量是巨大的:

首先,我們知道祁同偉良心未泯,他知道自己是愧對陳海一家人的;

其次,我們看到了祁同偉內心的變化,他痛恨侯亮平,自認為要不是侯亮平的出現自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事,想殺掉他洩憤卻又知道於事無補;

再次,祁同偉回想自身的經歷,不僅讓他的此刻的心理變得合理,更讓讀者們情緒共鳴;

最後,祁同偉“愧疚當初”“自盡償命”的想法是符合他當時的形勢和心態的。

短短几百字,就把祁同偉為代表的寒門出生,一步步“蛻變”為沒底線沒良知的腐敗分子精準、合理地呈現給讀者,讓人覺得祁同偉罪有應得,同時還感到一絲無奈、可惜,而不是單純地氣憤,反而更想探尋為何會出現這種衝突、如何解決等。

作者周梅森用外視角,呈現了祁同偉為何再回孤鷹嶺,為何沒幹掉侯亮平的心理。利用零視角,由祁同偉回憶自己這些年所作所為,調動了讀者更多的情緒。

祁同偉可惜了?人物變化的背後,是周梅森對人性的洞穿

光圈效應:心理印象,產生多面的看法

美國心理學家凱利提出,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它特點。

《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一開始給人的印象是十惡不赦、冷血無情的嗎?

並不是。

我們以“一跪”為時間節點,探尋祁同偉人物發生巨大轉變的背後。

“一跪”前,祁同偉雖是農家出身,但品學兼優,是大學的學生會主席,深得老師高育良的厚愛。他有著自己的信念,梁璐追他三年也堅持深愛著梁璐,覺得憑自己能力可以闖出一片天地。

因此,在被強權干擾,分配到山溝溝的時候,他依舊堅持這自己的信仰,試圖用自己的奮鬥,和命運對抗、鬥爭,主動調往緝毒隊,身中三槍,獲得緝毒英雄稱號。但是,祁同偉沒想到,自己的奮力抗爭,始終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前途無望,想要勝天半子的祁同偉下跪了,這“一跪”將自己的信念徹底拋棄。

祁同偉可惜了?人物變化的背後,是周梅森對人性的洞穿

他放下了自尊,選擇了妥協,祁同偉的命運在此刻就註定了,得到了想要的,卻也必然要付出代價。

“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斷頭王后》中寫道。

“一跪”之後,祁同偉幾年一升,官至廳長,但是也完全變了。

書中侯亮平曾說:“祁同偉是於連式的人物,為了出人頭地不顧一切,為了保住得之不易的名譽、地位、權力、財富,同樣會不顧一切。”

祁同偉把私慾擺在了檯面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低聲下氣給陳岩石挖地、給老領導哭墳;為了利益,他拉高育良下水;暗害不僅僅是同學的陳海。

但許多人反倒覺得這樣反面人物的多面性與層次性刻畫,更人性化,引人入勝,甚至還覺得可惜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光圈效應,看到“一跪”前的祁同偉是好的,就會在心理上形成印象,覺得整體都是好的。對於祁同偉,我們常常就會像看日暈一樣,因為他曾經的閃光而忽視了其現在的陰暗。

所以儘管祁同偉下手狠辣,儘管我們都看到了他自私的一面,儘管他罪有應得,但我們還會去試圖理解他的變化、墮落

祁同偉可惜了?人物變化的背後,是周梅森對人性的洞穿

社會的多面性決定了,人不可能是純白無瑕或是罪惡滔天。周梅森正是利用了"光圈效應",讓祁同偉身上兼具多面性,形象更豐滿的同時,讓讀者對他產生強烈興趣。這體現了作者對人物塑型的純熟,和對讀者心理的把握。同一個人物,不同角度,產生多面的看法和對待的情緒。

角色成長:圓形人物,多義多變,更真實更深入

祁同偉是典型的反派角色,與侯亮平形成鮮明對比。但祁同偉也是劇中最具深意的反面角色、圓形人物。純粹的好人或壞人很少,所謂的“好”與“壞”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一次次選擇中,改變了之前的人性,一遍遍詮釋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命題。

“圓形人物”:在《小說面面觀》中,作者福斯特把人物劃分為扁形人物和圓形人物。

他認為:“在最純粹的形式中,他們依循著一個單純的理念或性質而被創造出來;假使超過一種因素,我們的弧線即趨向圓形。”這就成了圓形人物。

圓形人物,往往都是多義與多變的人物,其性格往往豐富、複雜,並且隨環境變化不斷髮展。它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壞的全壞分類,按照生活本來面目去審視人物,更真實、更深入、更全面地揭示人性的複雜、豐富,給讀者一種多側面、立體可感的藝術印象,往往能夠帶來心靈的共鳴。

出身寒門,渴望出頭,遭遇不公,攀附豪門,成功上位,貪慾無度,吞彈自盡。祁同偉的前半生,可以說是一段平民逆襲奮鬥史。相比其它臉譜化的形象,他的形象讓人覺得更真實、更接地氣。現實當中有千千萬萬個“祁同偉”,只不過走得路不同罷了。

一個窮小子,考上大學,當上學生會主席,可以說他意氣風發,對美好生活充滿嚮往。只是這一切,從遇到梁璐起,走上一條與常人不同的方向。被嚴重扭曲的祁同偉認為:“世界上只有權力是萬能的,其他的不過是權力的工具。用權力迫害別人也沒關係,反正也沒人管,大家都這麼幹。”

祁同偉可惜了?人物變化的背後,是周梅森對人性的洞穿

感情上,經趙瑞龍介紹認識了高小琴,對於高小琴,祁同偉鐵血柔情顯露無遺。同樣的出身使她們惺惺相惜、相互扶持、同甘共苦。祁同偉抱歉沒能給高小琴安定的生活時,高小琴歪著頭,甜甜一笑:”我願意!“在高小琴出逃後危機解除時,祁同偉接機,“她消瘦了許多,讓情人看著心疼”;在保護不了高小琴時,祁同偉覺得,“自己掉在一口深深的枯井裡,除了巴掌大的天空,周圍漆黑一團“;在含淚吻別,高小琴逃跑失敗後,祁同偉走向了人生的終點。

周梅森在塑造祁同偉這個人物成長時,不僅符合事物發展規律,讓角色更”圓形“,還把愛情,婚姻,事業……事無鉅細地展現給讀者。讀者看到的不只是豐滿逼真的人物形象和感同身受的故事,還能在其中接受情緒洗禮。

壞事做盡,血債血償,祁同偉是罪有應得的。扮演者許亞軍說,祁同偉的一生是“悲愴”的。

結語:

“如果我們的作品不能面對一個真實的社會現實,讀者和觀眾就很難喜歡這樣的作品。《人民的名義》這部作品的出現也是政治開明和社會進步的體現。”周梅森說。

《人民的名義》實實在在影響著世道人心,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發展,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人民網評論說,有些作品可以影響和改變世界。小說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創造的人物,在讀者心中變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周梅森帶給我們的,又何止是活生生的人。他對人性的深刻洞穿,讓我們看到了自己,又看到了理想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