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留给后人的不止只有“贞观之治”和“玄武门之变”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一般都会想到“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这大概是电视剧里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说到李世民,印入世人脑海的都是一个书生或者儒将的形象,善于权谋,帝王心术,笼络人心,运筹于帷幄之间的政治家形象。

如果是这样,那就太片面了,大大地低估李世民了,政治家的身份犹如冰山一角,秦王时期的李世民那是猛的不要不要的

李世民留给后人的不止只有“贞观之治”和“玄武门之变”


军事家李世民

白居易:“圣人有作垂无极!”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范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曾巩:“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取,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对于李世民的军事能力,也是得到后世文学大家们认可的,评价之高与我们心目中所认识的那个李世民是否有些出入?是不是后人神化了唐太宗?

其实并不是。

一.柏壁之战

619年三月,刘武周派宋金刚联合突厥,想“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打得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丢盔弃甲,逃回长安。宋金刚帅军直逼太原,太原告急。

619年十一月,李世民带兵驻扎在柏壁,与宋金刚对峙。

结果是李世民率军追击宋金刚,身先士卒,大败其军,并乘胜追击逃敌,一昼夜走了二百多里,打了几十仗,全胜。

后来李世民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又在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刚,一天交锋八次(最早的一日八次郎),也同样是全胜,歼敌加上俘虏一共几万人。

可李世民还不解恨,后又亲率精骑袭击宋金刚背后,又一次打败宋金刚,斩杀三千余人。

这一战李世民不但胜利连连,还收服了宋金刚麾下大将——尉迟敬德。之后,尉迟敬德一直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忠心耿耿,还被封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至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李世民留给后人的不止只有“贞观之治”和“玄武门之变”


二.围点打援

621年,李世民帅兵攻洛阳,将洛阳城重重包围,可洛阳城城高墙厚,李世民发动几次进攻,都无功而返。王世充趁着挨打的间隙,连忙派人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接到求救信,希望窦建德出兵救援洛阳。

窦建德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知道如果洛阳城破,王世充被收服,那么下一个被吞的就是自己了,窦建德清楚了事情的严重性,马上点将出兵,带领十多万人马浩浩荡荡前来救援。

李世民继续看洛阳城久攻不下,又听说窦建德带领十万大军前来救援,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城,唐军也是人困马乏,又听到窦建德带了十多万人来,军营里即刻炸开了锅。

将士们纷纷劝李世民罢兵,李世民知道如果这次回去,要是再想吞掉王世充和窦建德,统一中原,那真的是遥遥无期了。

李世民当机立断,命令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城,自己则带三千精骑去拦截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手下谋士面面相觑心里想,“开玩笑吧,三千人打十万人。不想活也别拉我们垫背呀。”

于是李元吉等人一边奉命继续围城,一边打好包裹,等李世民那边失败,自己也准备第一时间撤退。

可李世民注定不平凡,同样是身先士卒,带领三千铁骑冲入窦建德军营,窦建德还没有反应过来,被李世民打了个措手不及,结果是李世民以三千骑兵击溃窦建德十几万大军,生擒窦建德,并迫使王世充出城投降。

我们的徐向前元帅在1928年,在清风店战役中,首创“围点打援”,徐向前也凭借这场战斗证明了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

但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秦王李世民就已经开始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法了,此战李世民一战封神,以少胜多,以三千骑兵破窦建德十万大军,生擒六万多人,以三千人俘虏六万人,简直不敢想象。结果是生擒窦建德,导致王世充希望破灭,向李世民投降,此战也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留给后人的不止只有“贞观之治”和“玄武门之变”


文学家李世民

都知道唐代盛产诗人,更有“诗仙、诗圣、诗佛、诗鬼”为其中代表人物,被后人广为传唱,其中经典则收录到唐诗三百首和当今小学和初中的课本,供后人学习。

除了诗文本身功底扎实,高产也是他们得名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

诗仙李白,诗歌存世1000余首。

诗圣杜甫,诗歌存世1400余首。

诗佛王维,诗歌存世400余首。

诗鬼李贺,诗歌存世240余首。

唐太宗虽然没有这么高产,应该跟他的身份有关,没有那么多时间饮酒作诗。

但以主业为皇帝的情况下,写出了90余首唐诗流传后世。也证明了李世民扎实的文学功底,李世民也被宋代明相司马光称为“文武双全”。

李世民留给后人的不止只有“贞观之治”和“玄武门之变”


书法家李世民

如果以为李世民只会作诗,那又委屈我们的唐太宗了。李世民不但会说还很会写,写的还很好,你说气不气人。

李世民的书法被后人誉为是历史上一流的水平,在皇帝这个职业中更是超一流水平,无人可及,直到后来出了个书法皇帝宋徽宗赵佶,二人齐名,不分伯仲。

因为李世民对书法超高的造诣,这样也对唐代的书法审美,书法教育和书法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据说李世民的书法师承王羲之一脉,也是因为李世民的原因才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

由于对王羲之的崇拜,李世民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当时书法大家都无法辨其真伪。

作为王羲之的小迷弟,李世民做了个疯狂的决定,要求太子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本一起下葬,让他深埋地下无聊的时候也能随时翻翻,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集序》都是临摹的版本。

李世民留给后人的不止只有“贞观之治”和“玄武门之变”


总结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除了开创了“贞观之治”,和亲自导演了一部电影《玄武门之变》,其军事上、文学上和书法上的造诣也是一流水平。只是因为被强大的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太过耀眼,而吸引了后人的眼球。

李世民也被后人认为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这一点也不夸张,唐太宗实至名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