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骑牛而出行?

公义律师


老子在晚年的时候,曾做了一件事,就是骑青牛出函谷关西去。

那么,老子这样做,有什么深刻的用意呢?

其实,这里可以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其一,老子年迈的时候,为什么要出函谷关西去?其二,老子西去的时候,为什么要骑牛,而不是按照一般的做法骑马?其三,老子骑牛,为什么要骑青牛?

(老子骑青牛雕像)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谈过。

老子在晚年的时候,出函谷关西去,一般的解释是,老子是想找一个归宿。由于古人都希望能够当神仙长生不老。因此,老子这样做,也是为了找一个好的去处当神仙。

而当后来,老子成为道教祖先以后,他“羽化登仙”的传说就更加多了。中国各地有很多地方,都传说是老子升天的地方。而道教的最高神太上老君,也被认为就是老子升天后所处的神位。

除此外,道教为了战胜佛教,还传出老子西去印度,点化释迦牟尼的说法。

不过我不这样认为。我在那篇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老子出函谷关西去,仅仅是为了出一下这个著名的关口而已。

这个关口,是当时东西方的一个分界线。西方的秦国,因为有这个关口,抵挡住了六国的进攻,六国不敢轻易越过这个关口一步。当时孔子曾经周游列国,但是他就是不出这个函谷关。因为他认为西边的人是没有礼法的,他传道也不去那边传,因此留下了“孔子西行不到秦”的说法。

但老子却一定要西行。而西行一定要出这个函谷关。

(函谷关遗址)

因为老子平常喜欢述而不作,因此一直没有作品留下来。同时,老子喜欢清静无为,因此不耐烦教徒弟,没人把他的思想传播出去。当老子年迈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个思想一直烂在肚子里不传出去,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是要传出去,又怎么传出去呢?交给谁呢?

老子显然希望交给一个非常特殊的人,只有交给非常特殊的人,他的这个思想,才能引起后人的足够重视。

有人说,你说得不对,老子不是一个入世的人,是一个出世的人,他并没有想过要把什么思想留下来。不对,老子如果是一个出世的人,他就不会去当周朝的小官了。实际上还是入世,只是不得志而已。

什么样的人,才是特殊的人呢?显然,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来,尹喜把守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方的关口。二来,尹喜本身也是个思想家,同时是老子的崇拜者,懂得老子的著作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三来,老子出了函谷关后,就会不知所踪。也就是说,不用老子主动提出来,尹喜都会让老子在西去之前,无论如何要留下“绝笔”著作。四来,尹喜拿到老子的著作以后,一定会传下去,流传千古。

正是有了这样充分的考虑,因此,老子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尹喜拜老子)

当我们能够理解老子为什么在年迈的时候,要西出函谷关的时候,我们其实就能够理解老子为什么要骑牛,而且是骑青牛了。

有人可能认为,牛与种庄稼有关,老子骑牛,是因为他想要亲近土地。还有人认为,牛的性子比较慢,性情比较温顺,这与本来就崇尚清静无为的老子,在调性上是非常相似的。还有人认为,老子骑青牛,是一个关于易学的问题。青色本来代表东方。老子这样做,也就是“紫气东来”的意思。毕竟老子是要升天的,只有按照正确的路子走,才能真的成为神仙。

当然了,也有人认为,老子之所以选择一头牛,而不是选择马,是因为老子很穷,没钱买马,因此只能骑牛。甚至有人认为,老子年纪比较大了,他骑马的话,受不住马的颠簸,身体会搞出病来。

不过,如果老子出函谷关,真的是上面我们说的,为了留下一部著作的话,他骑青牛就有非常特别的意思了。

因为牛走得很慢,比马慢多了。因此,老子有足够的时间,把他将西出函谷关的事情传播出去,留给尹喜思考,让他做好准备。而假如老子骑马,很快就跑过去了,尹喜没有思考的时间,又怎么会想到让老子留下著作呢?

至于为什么是一头青牛(黑牛),是因为牛是青黑色的,身体会更加健康一点,更加能够长途跋涉。这样,老子就可以翻山越岭,通过那些艰辛的道路,到达函谷关了。

我想,老子的目的,大约也就是这样吧。


张生全精彩历史


老子骑牛出行,是因为他突然觉得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而且老子作为大思想家,他的出行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如往哪里去,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最后决定向西行,骑青牛。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先后两次担任周王室的守藏室吏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所以他能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连孔子都三次向他问礼请教,并感叹老子的学识和智慧深不可测,像龙一样只见其首不见其尾。老子出关的时候已经八十六岁了。

话说老子八十六岁,守藏室吏的活也不干了,在周王室的国都,也没他啥事了。又觉得自己日渐衰老,再不西出看看,更待何时。觉得驾个马车不但有点奢侈,还要陪一个不相干的车夫聊天,扰了自己的清静。骑马又不好驾驭,走得太快了,还看不清路边的花草。所以就选择了一头大青牛,稳稳当当地骑在宽宽的牛背上,晃悠悠望西而去。一路上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到了函谷关。

在函谷关老子碰到了自己的铁粉,守关的长官尹喜。经尹喜再三恳请,老子在函谷关驻留了几天,写下了自己唯一的著作,千古奇书《道德经》。试想,如果老子不出关云游,或者守卫函谷关的不是尹喜,我们可能连老子是谁都不会知道,哪里还有可能捧着《道德经》来啃。所以,一切皆是因缘际会。


画月成眉


老子也经常在思考:我出行为什么要骑牛呢?好像只有牧童才骑牛。老子每次骑牛出门都让别人用怪怪的眼神看着,老子心里有一点点不自在哦!🐮

老子想骑马,可是马的脾气太暴燥,动不动就想跑几步,万一把老子给颠下来,老子这把老骨头怎么经得起摔打?🐎

老子想骑毛驴,可是毛驴早已经被张果老那个老头骑走了。🐴

老子想骑头大象或老虎或狮子,骑在上面威风凛凛的,可是这些猛兽都被神仙骑走了。🦁😺🐘

老子想骑骆驼,在沙漠里骑骆驼还说的过去,老子只是偶尔去沙漠溜达溜达,骑骆驼走山路骆驼肯定不答应。🐫

老人思前想后,最后只有骑牛了。🐂

老子骑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阳光灿烂65612926


在老子出关图中,老子起了一头青牛,老子的化身太上老君的坐骑也是一头青牛。在道家神仙中,他们的坐骑要么青龙,要么白虎的,看赵公明的黑虎,姜子牙的四不像骑着多拉风,贵为道教三清的老子为什么选择了青牛做坐骑呢?牛有那么多,黄牛、黑牛应该比青牛更常见,为什么要骑青牛呢?自然,坐骑不是老子选择的,而是后世的神仙家们附会的。之所以,他们给老子骑青牛,这里面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一、老子为何骑牛而不是骑马?

牛在百兽中,是人类非常喜爱的动物,这不仅仅是因为农耕社会牛为人类的生存立下汗马功劳,更因为牛的品格。《易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牛来比喻坤卦,牛的品格很贴切地表达了坤顺的特点,牛性情温和、任劳任怨、坚韧不拨。至于为什么没有用古代的常见坐骑马,是因为马在《易传》中比喻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马的精神和品格更符合入世进取的儒家的特点。牛的精神,更合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所以,后来人演绎出老子乘牛的神话,也是“用心良苦”。


L乐观豁达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这时的老子大概是先知一样的人物,不出门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大概是他老人家一直在静坐冥想中发现了一位可以传承道德思想的可造之才,此人正在函谷关。于是老子便决定西行,所以老子大显神通,制造“紫气东来”的景象,是告诉已具备慧眼的尹喜,他将要出关了,让他在函谷关等他。

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远眺日出望东方,紫气浩荡八千里“日出东方,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于是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

是以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实则为传道也。



一介书笙


这个问题要分两点来回答:

第一、老子为什么要出行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是周王朝国家图书档案馆馆长,学问非常深厚。当看到周王朝君王无道,诸侯征战,国家日趋没落,而老子却无能为力,为了避世老子决定辞官西行出走。

第二、其次老子为什么要骑牛出行

其实,老子出走时是不是真正的骑牛而行,这恐怕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之所以后人认为老子是骑牛而行,这与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派有很大关系,是后人的一种附会。

我们知道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古人从卦象上讲,以马来比喻乾卦,以牛来比喻坤卦, 以马和牛的品格来表达乾健、坤顺的特点。马所代表的乾卦所生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合乎儒家的特点。牛所代表的坤卦所生发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则合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

综上所述,后人一致认为老子是骑牛而行的。

 





草原文化站


老子之所以骑青牛,那是因为在古时候牛是一种非常被人们看重的动物,它的个性是任劳任怨,在田地里干活儿,沒有一丝的怨言。所以在那个时间人们眼里,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函谷关守将尹喜看见一位老人倒骑着青牛缓缓而来,这位老人就是老子。老子为何倒骑青牛?他又为什么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呢?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甚至有人声称已经掌握了宇宙的真理,但是老子为什么却说:没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宇宙的真理,人类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不断的接近真理之中呢?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之后,西行不知所宗。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老子所写的《道德经》至今仍是人们认知宇宙与人生的经典。天地是永存的,生命是短暂的,那么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为什么痛苦却越来越多?学习老子《道德经》真的能够解答我们现实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吗?老子告诉我们:求道之路,先内敛、收心、宁静、心向内求索,无知、无为、无欲、不争……道德经弱水三千,愿吾辈能取一瓢,



一叶孤帆行万舟


为什么骑的是是青牛?


青牛,象征着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以五种颜色来象征。

东方是青色,属木;

西方是白色,属金;

南方是红色,属火;

北方是黑色,属水;

中央是黄色,属土。

牛,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文明,牛这种动物是人民耕地、负重的帮手,

亲近人类和土地,而且性情沉默温和,颇有“厚德载物”的象征意义。

所以“青牛”,既代表东方,又代表生机、大地之德(自然之道),

老子骑青牛,暗喻圣人老子是掌握自然大道的东方圣人。


磊叔


事实上,那时牛和马被用来牵车的牲畜,为什么神仙说老子是乘牛而不是马车出门的?这是有道理的。牛是一种温顺、顺从的动物,具有宽容和毅力、忍辱负重、坚韧不拨的特点。《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乾卦和坤卦所体现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汉代,人们用马来比喻乾卦,用牛来比喻坤卦。他们用马和牛来表现乾健和坤顺的特点。以马为代表的乾卦所发扬的“自然健康,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合孜孜不倦地儒家思想的特点。以牛为代表的坤卦所发扬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符合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


临武晴岚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学者,同时也是道教的创始人。有关老子最后的踪迹就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甚至很多神话传说都跟这有很大的关系。



老子当时在世上可谓是赫赫有名,后来为什么会骑青牛出函谷呢?因为出函谷就是往西去,而西方对当时的中原人们来讲是一个未知之地,去了西方就有可能进入极乐世界,当时世人都希望能够当神仙,长生不老,尤其是老子这样的大人物,骑着青牛出函谷,最后不知所踪。甚至让很多人都认为他已经羽化登么,成为不老神仙了。



老子在骑青牛出函谷的时候收下了一个弟子,就是当时守函谷关的尹喜,同时将一部道教的巨作道德经传授了给了他,尹喜也因此成为中国道教非常有名的人物。



至于老子为什么要骑青牛出函谷,是因为牛是比较温顺的动物,同时行走比较缓慢,作为一个老人骑牛比骑马更要合适一些。同时青牛是黑色,这个和中国古代的道教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骑着青牛出函谷更符合当时老子的禀性。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