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是否会引发毕业生疯狂挤进体制内的潮流?

小单财经简评


我个人的判断是,此次疫情对毕业生是否选择进入体制内影响较小。但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和进入体制内的人员是可能会增加的,不过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具体原因,在下文我会提及。

为什么我会说疫情对毕业生是不是进入体制工作影响不大,我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判断

一是机构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

二是国家的鼓励和倡导方向

三是年轻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四是2003年和2008年的佐证并不正确

五是总的来看

机构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政府的治理能力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就促使政府不断的进行自我革命,以创新举措来同社会的发展相匹配。机构改革的一个随之而来的效应是,政府的运行越来越规范和透明,在阳光下接受大众的监督越来越多。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真正改变了体制风气,使得公务员这份职业从深闺走向人群,也就意味着以前一些不好的风气和权力寻租少了很多。所谓的隐形福利也全都无处遁形。公务员回归了一种工种属性,就是一份工作,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份工资低、干着没激情的活计,鸡肋。管理越来越规范、信息越来越透明时,人们的选择也就越来越理性,愿意进来的人也就不多了,尤其是真正有本事的,985/211的毕业生。

国家的鼓励和倡导方向

国家一直在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显然你在体制内是无法创新创业的,唯有走向市场,才能更好激发干事干活的干劲。而且,社会上也慢慢形成了一种共识,真正优秀的、有才的人是不会进入体制内的,进体制的都是没有追求抱负的。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去外面搏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年轻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我们所认为的公务员好,公务员铁饭碗,有各种各样的福利,考上公务员光宗耀祖,有这样想法的其实大部分还是老一辈人,他们就希望晚辈能听从他们的建议去体制内。

但是,你也应该能感觉到,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喜欢新鲜有趣的工作和日子,哪怕在外漂泊,也比在体制内混,显得更是青春。所以,基于这个考虑,我也不认为疫情会让更多人疯狂挤进体制内。

2003年和2008年的佐证并不正确

有些人可能会拿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前后公务员报考的人数来佐证在危机之后会有更多的人进入体制内,从数据上来看是这样的,但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看到一个现象的造成往往是多方面的。

2003年之所以相较于2002年的公务员报考人数大幅增加,国考从6万激增到12万,这是因为这一年正是高校扩招后的首批毕业生的毕业之年,自然报考人数多。

2008年之所以又多,则是在机构改革后的合理反弹,这在历次改革中都可以看到,也说不清和金融危机有多大关系。

刚好今年也是机构改革后的反弹年,在国考上是可能出现报考和录取人数都增加的情况的,但和疫情关系不大。

总的来说

该进体制的,想进体制的,还是会进来,不该进体制的,不想进体制的,也不会因为疫情过体制生活。


办公室文秘小小周


我个人觉得不会。本人省属事业单位,硕士,前不久相亲,遇到一个大专刚刚毕业的,女护士,第一次见面就结束了,因为我说自己月薪4000。女方觉得都2020年了,身为男人,居然还没有过万!

可见,好多年轻人依旧不认可体制内工作,因为薪酬原因。

补充一下吧,看到很多人阅读了我的答案。我虽然收入一般,但确实是正式编制的,公开招聘,笔试面试第一。目前专业技术岗。至于收入,我是农村长大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农民,我这一辈至少不需要靠天吃饭了。



唐哩咯糖


大家好,我是子骞职说。我的观点是:肯定会,而且都不用疫情过后,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论据如下:

1.实际情况证明会发生。

就拿我们单位来说,我们单位是一家大型国企,往年通常在三月底开始春招,然后校招开始的时候才有人陆续打电话咨询,但是今年从三月初就不断有人开始咨询了,有孩子父母、也有本人自咨询的,咨询的问题概括一下主要有两个:1.今年贵公司还有招聘计划么,是否会缩减招聘计划;2.贵公司今年的招聘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是否会有校园宣讲会。可以预料今年我们单位的招聘计划绝对没有问题,甚至可以优中选优,虽然之前也是。

2.大数据告诉你会发生。

如果说我们单位是个例不能完全说明问题,那么请看两组大数据,用数据来论证我的观点。

  •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报告》显示,在毕业后希望工作的大学生中,意向就业企业类型的排序依次为国企、政府/事业单位、外企、私企、自主创业、NGO(非政府组织)。跟2018年相比,国企超越外企跃居第一,占比达到26.4%,成为大学生最希望工作的企业类型,同时国企、政府/事业单位占据了意向就业的前两位,两者占比超过5成。这足以说明今年的毕业生对于国企、政府/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的青睐度将进一步提升。
  • 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去年的11月28日,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约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基数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进入国企国企、政府/事业单位等体制内的毕业生人数势必也会增加。

3.国家政策引导让发生。

当然除去大学生自己本身的倾向性外,国家、地方出台的积极政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有:

  • 扩大重点领域招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招聘。这一政策将直接充实教育、医疗等体制内行业,教师、医护人员队伍将进一步壮大。
  • 引导基层就业,扩大选拔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这一点就不用说,直接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尤其是基层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更为明显。
  • 更大力度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这一点可能很容易忽略,但是反而这个政策各方面的待遇更为丰厚,国家对于保家卫国的军人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既然疫情仍未过去,竞争如此激烈,同时就业形势又较为严峻,那么子骞建议:

1.高校毕业生提前准备,及时关注招聘信息,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出台的就业政策,积极就业、主动就业,同时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并非非要进入体制内工作,现在优秀的民营企业也数不胜数,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相信优秀的你一定为自己的求职之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目前有工作的同胞们建议最好不要轻易辞职,今年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大家都可以看得到,难道还要去趟这趟浑水?当然如果确要辞职,请先找好落脚点,切记裸辞,这是极为不成熟的做法。

3.目前处于失业中的同胞们

。也不用过于担心,国家、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大家就业,同时求职中的你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关注相关招聘信息,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别问我你有啥优势哈,我不会告诉你,工作经历、证书等都算)积极为自己赢得机会。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需要这样的战略,但不需要这样的战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这才是正解。祝愿2020年的每位同胞们都能找到满意的雇主,开始自己崭新的工作篇章。


我是 ,专注人力资源管理,聚焦职场分析,如果觉得我的回答还不错欢迎点赞+关注。如果你有职场困惑,问答收益、认证也欢迎联系我。你们的子骞一直与大家同在。


子骞职说


这几乎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说一个我身边的例子。

我的朋友在商场里做服装批发,他们店原本有2个工人,现在正常上班的只有一个了,另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上班,朋友通知他等通知。因为现在生意实在很差,他说要不是去年年底交了房租,今年就不敢了,歇业回家,等明年再看。现在就算亏十多万把铺面转租出去也没人要。同时商场里出现了好多转租的贴纸,很多平时有七八个人上班的铺面,现在最多也只是安排两人上班。老板都做不下去了,员工怎能不失业呢?

相信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方都有。

一是经济受疫情影响下行压力较大,就业问题突出,二是今年毕业人数增加较大,待业人数较多。那么公考热则是必然的(虽然公考一直很热)。

其实也不必过度紧张,各项政策都在落实当中。已经工作的能不辞职的尽量不要辞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还在待业的降低一下求职标准,稳定下来,积攒实力;准备公考的认真备考,毕竟今年编制岗位扩大了好多,虽然考的人数多了,但是岗位也增多了,水涨船高,不必太担心!


道无至尽


先举一个例子。某单位群里,薪酬HR发了一条信息,本月工资迟发。群里抱怨一片,没过十分钟,HR经理发信息,本月工资不迟发,且提前发,还多发2000元福利费用于购买防疫用品。这就是某国企。

相反,一些民企私企,特别是中小企业,更特别是服务产业的小企业,员工非常焦虑,工资能不能发还是次要的,工作还在不在才是更担心的。

很多家长哀叹,还是让孩子进体制内保险,以后有个风吹草动,还是金饭碗捧着踏实。

这个心态真实不?

真实。

心态,决定行动吗?

决定。

结论:

没有疫情以前,2019年度毕业生就业意愿指数,公务员第一,央企第二。体制内,特别是优质体制内单位依然是最热门的地方。有的好单位,报名比例达到4000:1,也就是说,4000个优质大学生争一个岗位。说明,疫情之前,体制内依然是就业热门。

那么,疫情之后,这个热度只会升不会减。

第一,人们发现,求稳与求财,可以并重了。以前觉得体制内只是稳定,财不够,现在发现体制内,既稳定,钱又多。

第二,人们不差钱了,独生子女,父母这么有钱,早晚都是自己的,自己为何这么辛苦,不差钱,就求安逸呗,体制内又热一把。

第三,疫情如同烈火炼真金。体制内单位的稳定,在疫情期间,得到彰显。工资照发,不上班也有福利,上班的有补贴,值班的有奖励。各级上司还会争先恐后去慰问,一线作业人员得到充分尊重,得到广泛宣传表扬。然而,中小企业呢,撑不下去关闭,撑得下去的呢,不是停发工资,就是减发工资,甚至降低社保缴费基数。

综上,一是疫情之前,体制内就业本来就是热门。二是随着人们收入增多,追求稳定的意愿更加强烈。三是疫情期间的,更加凸显体制内的优越性。基本可以判断,疫情之后的就业市场,体制内就业意愿更加强烈。


职场火锅


会,我可以斩钉截铁地下结论。此次疫情过后,毕业生挤进体制内的潮流将会比以往更加的疯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从历史趋势看,近几年公务员招录比率呈上升趋势,显示出进入体制的竞争趋向激烈。2016年,全国报考公务员审核通过128万人,最终招收比率为46.1比1;2017年,全国报考公务员审核通过133.8万人,最终招收比率为49比1;2018年,全国报考公务员审核通过165.9万人,最终招收比率为58比1;报名人数不断上升,招收比率继续扩大,显示出今年公务员考试的疯狂和激烈。

二、当下疫情状况是我国内愈来愈向好和国外愈来愈失控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报道疫情是国内本土新增仅4人,其余均为输入型病例,而国外确诊新增11616。国外越来越严重的病情,逼使毕业生将更多的就业目光转移到国内,造成国内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这部份新增的就业压力同样会转嫁到体制之内。

三、此次疫情之中,停工停学对体制内外人员造成影响的差异,将吸引更大部分毕业生涌向体制之内。一方面,体制之内是工资待遇不变,职业稳定,各项防控措施圆满到位;另一方面,体制之外停工失业,复工艰难,困难重重。国家强有力的保障对任何人的吸引力都是无穷的。

四、疫情冲击之下,国内中小微企业哀鸿一片,破产收缩成为中小微企业的常态,裁员降薪造成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企业的扩展同样也受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对于比往年更大数量的毕业生就业来说,雪上加霜还不足以形容,只会比想像中更加可怕的多。使得转向体制内的意愿会更为迫切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的压力会共同造就今年进入体制的疯狂。个人认为,今年毕业生挤进体制内的潮流之疯狂会出乎许多人的意外。

以上是个人观点,大家可以留言讨论,谢谢!


微风来袭天转凉


疫情过后不会出现毕业生疯狂挤进体制内的潮流。原因如下:

一、体制内收入很少,不符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近两年毕业生95后居多,他们消费欲望强,消费需求多元,是网购的主力大军,注重生活品质,不轻易向现实低头。美妆、球鞋、养猫养狗都是这一届年轻人的刚需,而体制内的工作虽然旱涝保收,但是收入并不高,而且灰色收入也不复存在。所以体制内的工作不会是他们的最优选择。

二、体制内工作僵化,不符合年轻人的价值观

2019年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上,智联招聘 CEO 郭盛曾表示95后对工作非常挑剔,他们中95%的人把价值观作重要标准。他们更加崇尚自由和个体价值的体现。

显而易见的是,体制内的工作普遍没有这两点属性:体制内人员是社会价值的再分配者,而不是创造者,很难体现年轻人追求的差异化价值,工作流程程式化十分明显,工作内容死板,缺乏自由气息。年轻逃离体制内的消息屡见报端。

三、疫情是极小概率事件,不足以影响就业选择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属于小概率事件,就算把规模略小一些的03年非典算上也是只是二十年一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也很难遇到一次。就算遇到,也工作很久,有一定积蓄,抵御一次变故问题不大。并不会有很多人将小概率事件作为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

四、毕业生父母的丰厚积蓄足够支持他们多元化的选择

目前应届毕业生群体仍以独生子女为主,其父母一代都赶上改革开放的快车,手头上都有丰厚的积蓄。因此毕业生在就业上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作多元化选择,甚至可以反复试错,对体制内的工作并没那么感冒。

五、稳定只是特定时期伪需求

仔细分析,虽然说疫情对大家的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国家出台了平抑物价等各种强有力的措施,就算收入降低或者一个月没有收入,也没有吃不上饭的情况发生。

疫情期间对经济状况差抱怨得最凶的都是超前消费或投资的那些人,有实力租店铺做生意的、在一线城市打拼需要供房或者供房租的,他们需要的稳定是高收入的稳定,不是体制内的薪资所能满足的。疫情过后,他们还会照旧打拼、做生意,说羡慕体制内稳定的工作也就是感慨一下罢了。

六、报考录取比例高绝不代表毕业生有疯狂挤入体制内的意愿与需求

也许会有很多朋友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认为再怎么分析,每年国考、省考报名火爆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这种观点的得出实在是太过草率,一方面报考公务员没有太大的机会成本,在找工作的同时顺便以不报白不报,抱着要是上了也算保本的心态报名的人很多,另一方面虽然在国考中几十个人竞争一个职位的情况比较普遍,可是在体制外,一家公司新设的岗位很有可能是几百人在竞争一个就业机会,相比之下,国考省考也算不上疯狂。

看问题一定要尽量做到全面深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习惯于这样错误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你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决策。


职场达人熊小妹


我认为,今年毕业生报考体制内单位,十分可能出现“疯”的景象。想考的,需要尽快做好充分准备。

个人理解,原因主要有三条:

第一,要听家长话。

今年的毕业生,共同参与了一场百年不见的全国性战“疫”行动,耳闻目睹各行各业穷以应对与困难处境,应该已经对就业形势大体有了一个自我判断。

目前为止很多人仍然在家中,与父母朝夕相处;每一个人正常进行观察分析,都知道在今年这种情况下,体制内的任何一家单位,保障上都强于绝大多数体制外单位。

年轻人有理想当然好,但家长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同时出于对未来机遇不确定性的天然厌恶心理,肯定地告诉孩子,这种时候什么单位最保险。

孩子会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十分清楚,父母不会误导自己。所以,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选择,将取决于家长的意见;而家长的意见,就是体制内单位最靠谱。

第二,要看民企“胃”。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今年面临的压力巨大,既受演变为“全球性流行疾病”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还有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的迭加影响。

尤其中小企业,能够挺过三个月已经相当不错,如果再挺下去,不知道资金是否能够接续。那么,出于自身压力,现实也是理性的选择,就是首先保证企业生存、老员工就业。

我经营的影城,也会这样做。如果使用毕业生,虽然他们可能对待遇的要求不高,但我们既要付出培训成本,还要承担客源减少,但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经营风险。

与其如此,还不如在经营困难时期,适当提高老员工待遇,让他们身兼多职,而不是去培养和储备新员工。

我相信,这个特定时期,传统行业中小企业都会这样,不再采取扩张型经营策略了。活下去,才是王道。所以,民营企业的“胃”,已经盛不下那么多人。

大型民企也好,外企也罢,在这场灾难袭击面前,没有哪一家能够幸免于难。他们强于中小企业的,无非就是能熬得久些。即使可以吸纳,又能够接收多少毕业生呢?

溢出的,总得有地方流。那么就往同一道门里面“挤”吧。

第三,要跟政策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每年国家都认真安排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今年的特殊形势,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

国家已将“稳就业”放到突出位置来考虑。今年的就业大军中,874万(比去年多40万)高校毕业生,除去大约305万人考研、100万人报考公务员,还有470万毕业生。

前不久,国家出台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政策“十二条”。其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出五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渠道,就是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第二个渠道,就是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

关于第二个渠道,还特别强调,鼓励各地扩大重点领域招聘,着重点出“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急需老师的高中和幼儿园的招聘;同时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

我认为,这既是推进教育兴国战略的长久之计,其实更是帮助今年毕业生就业的解燃眉之急!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国家给予的机会。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疯”的一幕!

以上个人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转型开始


很高兴说几点,说说自身体会,在下是事业单位工作,属于体制内一种。

1,疫情期间,国家发布的工作待遇要求,我们单位都全部认真执行,没出现克扣情况。

2,和私营企业比起来,待遇真的很一般,在下坐标湖南中部一地级城市,每月工资4500

3,疫情抗击期间,新闻报道很多企业困难,甚至倒闭,工人失业在家,相对来说,体制内不存在这种情况,每月社保养老等五险一金都按规章制度执行。

4,工作强度没有体制外工作人员看到的那么轻松,现在体制内的改革已经深入,所有岗位都是很忙的,只是相对而言,心理压力小一些,认真做事,把事做好

最后,补充一句,不管时代怎么变换,总不会亏待认真做事的人,选择干某一行只是开始,坚持干好某一行才是日常


我来自桃源


疫情过后是否会引发毕业生疯狂挤进体制内的潮流?

每年全国考公务员的人都多如过江之鲫,即使今年没有疫情的原因,考公务员的人只会只多不少。

但是你说“挤进”,我就不太同意了。公务员难道是随便想考就能考上的吗?公务员岗位的数量难道没有限额吗?难道就没有人不想干公务员吗?这些都决定了疫情过后毕业生不会疯狂挤进体制。

1.公务员考试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你说考就能考上

有些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的家长大多都会说一句“唉,实在不行,就去考个公务员做吧!”

家长似乎觉得公务员是随便考考就能上的,但是考过公务员的人都能体会到个中滋味,公务员一点都不好考,好吧?!

我一个前同事苏琪嫌弃工资低,工作辛苦,家人劝她回老家考公务员,说家里有熟人关系可以帮上忙。苏琪本来就觉得这份工作没多大意思,果断辞职回家备考了。

她在家备考了4个月就去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在等考试结果期间,我跟她聊了聊,问她考试感觉怎么样。

苏琪说题目对她来讲很难,有些她都是靠蒙乱写的。最终成绩出来后,果然差强人意。

虽然家里有熟人关系,但是苏琪的成绩不过关,熟人也没办法安排很好的岗位给她,最后只能安排她进去打杂。工资很低,活又很多。苏琪叹了口气,跟我抱怨早知道不考公务员了。

很多人都低估了公务员考试的难度,考试难度客观上设置了很高的门槛。

2.每个公务员岗位需要的人数都有一定限制,不可能无止境地收人

2019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气象局,其中一个普通科员职位,人数只招一名。但是却有4040个人一起竞争这唯一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每年公务员考试都出现严重的僧多粥少情况,试问相对考公务员庞大的千军万马而显得少得可怜的岗位,又怎么有可能出现毕业生疯狂挤进体制内的情况呢?不论挤不挤,上岗人数都是有限的。

3.很多人志不在公务员,360行,各行有各行的精彩

同时,也有很多毕业生选择不去挤公务员这条独木桥,他们压根对公务员一点兴趣都没有,一眼望到头的职业发展生涯不是他们想要的。

我弟性格外向,交际能力强。他一毕业就自己主动选择从事房地产工作,天天跟着老板跑市场见客人。这样的工作就很适合他,随便一个客人他都能跟人家聊上半天。

加上我弟碰到不懂的事情,他总是不耻下问,时常虚心向同事,领导取经。短短几年时间,他成长很快,已经挖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了。

如果以我弟的性格,公务员就非常不适合他了。

总之,今年挤进体制内的毕业生数量不会爆炸性增长,而且公务员从来都不是毕业生唯一的选择。360行,行行出状元,重要的是大家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所长的职业!

关注乔念一,分享丰富实用职场干货,助你平步青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