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现金捐助财新记者,这钱媒体能收吗?


联想集团现金捐助财新记者,这钱媒体能收吗?


联想集团发布的捐助消息,目前此文已被删除

上周,联想集团官微发布消息称,联想集团将正式参与财新传媒“啄木关爱计划”,并为其提供现金捐助。

文中称,该计划由财新传媒出具部分资金,并接受社会捐赠,捐款将全部用于为财新采编人员提供一线采访补贴,和可能因公产生的医疗、意外等方面的公益性支持。

财新的记者,一直身处疫情中心,他们拿出的各种报道,在特殊时期,相当硬核。即使是在同题操作的一众媒体中,也是最亮眼的。

比如,财新周刊37位记者从国内外发回的4万余字的封面报道,以及联想集团在文中提及的财新此前发布的《管轶:去过武汉请自我隔离》一文,无论是采访、文本还是影响力,都称得上近期疫情报道的顶尖之作。

为一线的采编人员的日常采访提帮助,以及对因新闻报道出现的意外等提供相应的支持,都是十分正常,且可以理解的。

但是,当一家企业,公然要为一家持照的机构媒体捐助现金,这事,怎么看都不太对劲。

试想一想,连一向以公正和独立著称的财新,中国最顶级的市场化媒体,开始接受来自于一家企业的现金捐赠。

这,还是“捐赠”吗?

媒体,之所以被称为“第四权力”,是因为它担负着社会舆论监督的权利,但是当它可以接受

最新版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要求,“不以任何名义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

《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职业伦理规范》中也说,“如果将伤害记者的正直感,拒绝一切礼物、好处、费用、免费旅游和特殊对待……”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原则声明》中提到,“(新闻记者)既不应收受任何东西,也不应该参加任何看起来有可能伤害他们正直性的活动。”

虽然在财新传媒的疫情报道中,外界很难知道,其与联想集团是否会形成厉害关系,但我们本应该对媒体本应有着更高的标准,同时警惕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影响新闻报道独立性的行为。——无论,这样的捐赠,看起来多么富有同情心、人情味和正当性。

在网络上,我没有找到其它关于财新传媒“啄木关爱计划”的相关信息,我也不清楚,是否还有其它企业有类似的现金捐助行为,但我始终觉得,这样十分错误的行为。

可能有人会说,特殊时期,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什么可以接受外界的捐助,包括现金,而记者和媒体就不可以?

我没有太好的理由能够反驳这样的言论,但我想说的是,媒体是社会公器,行使的是舆论监督权,今天,它接受了来自于一家企业的现金捐赠,明天,他就有可能接受来自于批评对象的一针一线。

有人可能会对这样的“吹毛求疵”不忿,但很多的坏,都是先从一针一线的好处开始的。下一次,当财新传媒在报道与联想相关的事情时,如何让看到报道的你我,不怀疑报道的独立性?

也有人可能会觉得,记者身处疫情中心,危险环伺,拒绝捐助是在现实面前装外宾,装白莲花。当所有人都觉得某一件事没问题时,不代表这件事就是对的,不是吗?

此处,我不揣测联想的目的,但今天,联想集团可以给财新钱,明天,另一家集团就可以公然地给其它媒体金钱。媒体,又谈何独立性。

此头不能开,此风不可长。

如果有人想要为媒体或记者提供包括现金等任何形式的捐助,他完全可以通过各级记协组织完成捐赠,我们同样要对它报以达敬意。

几年前,因为《新快报》事件,胡舒立老师写了一篇《新闻寻租不可恕》的评论文章,虽然这篇文章引发了很多争议,但胡老师说,媒体要加强自律与他律,才能避免在市场与权力之间“套利”,还是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

希望这一次,一向连车马费都不收的财新传媒,能够有勇气,也有骨气拒绝接受来自于一家企业的现金捐助。

这是一家受人尊敬的媒体,本应有的体面。

记者圈/罗日丁

网址:www.jizhequan.cn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