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父母一直记得叮嘱孩子“注意安全”

却不记得教会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意识和生存技能

语言的魅力

有时候恰恰输给行为的作用力

01 那些缺乏安全生存技能并且令人担心的孩子,家长做过了什么?

父母就像孩子成长路上的建筑工程师,孩子每跨越一个年龄阶段,就是父母再往上搭建一层高楼。

从最底层开始搭建楼房的生活经验每位父母都深知,只是他们有点着急,甚至有点侥幸,认为越过最基层、最基础的安全生存教育而直接去搭建孩子上层的知识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只有等孩子这栋“大楼”出现松动或者轰塌的时候,父母才会意识到自己先前在工程上的疏忽和失误。

很多年前看到过一则新闻:重庆渝中一个商场,几个孩子将正在维护、停止运行的扶手电梯当做普通滑梯在玩,他们看中了扶手电梯整整三层楼高的幅度,想要享受这般在外边感受不到的刺激。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扶手电梯底下孩子们的家长正在掏出手机帮着孩子记录下这“游乐场时刻”,拍完还拿给孩子们欣赏,然后当成今天发朋友圈的素材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扶手电梯不安全事件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发生,孩子们在搭乘扶手电梯的时候喜欢乱动或者跟别人嬉戏,一不小心他们的手或许脚就被卷进电梯的底部

有些电梯可以感应到异常立即停止转动,有些电梯却还是继续运转,而孩子的身体也跟着电梯高速运转,进而生命垂危。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这个时候,明明是孩子的错,有些家长却把锅甩给了商场,整天在商场里大闹,为的就是讨回个说法,赔偿他们各种费用。

如果那几个在扶手扶梯玩滑梯的孩子万一从电梯上摔下来,家长们是不是立马收起手机然后怒气冲冲跑向商场的负责人投诉,然后请求赔偿

电视或者报纸报道的安全新闻、聊天流传的安全故事,都是希望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但我们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很少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看似光怪陆离的新闻背后,都有一群缺乏生存技能的孩子以及对安全教育漠视的家长

就像之前看过的另一则新闻;一名3岁的小孩子为了贪玩居然把卧室门给反锁起来。而想到卧室的窗户还开着,孩子的妈妈着急了起来。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孩子的妈妈让孩子尝试转动门锁开门,但没有成功。邻居过来帮忙踹开房门,也依然失败。直到消防队员赶到才救出了孩子。

事后孩子的妈妈才教育起了孩子,让他不要再随便玩门锁或者其他危险的物品。

只有孩子发生危险了,我们才会想起需要给予孩子安全教育

那些事故、多少次的担心,都是源于对生活细节的忽视,都是因为家长们关注重心的偏离,以为危险距离孩子很遥远,才使孩子缺乏相应的安全生存技能

02 那些掌握安全生存技能并且救了大人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

这阵子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牵动着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心,有些人幸运地被救助出来,有些人在被找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在被救助出来且还保留生命体征的这些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勇敢的小弟弟。

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在被困的日子里,被压石板下的他害怕妈妈很渴,怕妈妈被石板压着很难受,在摸到旁边有几瓶矿泉水的时候,立马塞了一瓶给妈妈

他知道被困的时候维持生命是最重要的,他努力让妈妈身体保持水分。甚至在妈妈告诉他妈妈的腿好像骨折的时候,小男孩一直在鼓励妈妈,还教导妈妈在危险面前应该如何应对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幼小的年龄,却学会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险境。在这场事故中,小男孩与妈妈的角色进行了互换,本来应该是大人为孩子筑起保护墙,这次却反过来是孩子安慰鼓励大人

因为孩子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他可以在面临这场危难的时候不至于慌张以及手足无措。而这种能力的掌握,他的光芒照射范围不止是孩子,还会给孩子身边的人带来曙光

就像广西玉林这位7岁的女童。她和外婆因为一场火灾被困火场,本来寄希望于外婆拯救她,却没想到成年人的外婆都没有小女孩冷静。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小女孩运用学习到的消防知识,带着不镇定的外婆逃往空气畅通的楼顶,等待着消防队员的救援,最终成功地保住了两条生命。

人在危险之中求生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但假如没有掌握应急的生存技能,光凭强烈的求生欲望在死死挣扎着,那样也只能无济于事

如果我们掌握了,我们所学习到的一切都不会亏待我们。这些技能可以在危险发生的时候,让我们不用无奈地看着自己或者亲人的生命达到终点,而是可以逆风翻盘,战胜死神

03 事前培养孩子的生存智慧,胜过事后亡羊补牢甚至后悔不已

每一个孩子最终都会长大走向社会,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网上的一个节点。在这个节点上,会生长出许多的分支,把我们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连接起来

正是因为这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安全生存教育,那么孩子走上社会也会影响到其他人,补充社会救助员不足的问题。

第一:带孩子外出,随机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安全指示牌

各种各样的安全指示牌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它们可以成为我们培养孩子安全意识的优秀素材

教育心理学里常常谈到两个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思想,而潜意识我们无法触摸到。但是通常情况下,心理学认为潜意识才是控制我们长期行为的根本

如果家长们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渗透、熏陶安全知识给孩子,帮助他们认识各种安全指示牌,至少让孩子能够记住某个字形和图案代表的意思。这样孩子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并在日后引导孩子的行为。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这样的安全教育,不仅让孩子远离危险,也会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而这种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的相结合,会让孩子化险为夷,抵挡住迷人的“诱惑”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二:试着体验“孩子自救”的游戏

单单传授给孩子安全知识还远远不够,需要在实践中让孩子消化知识,让知识得到真正地运用。

家长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与孩子们模拟各种危险的情形,让孩子体验一把“自救”的游戏。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帮助孩子总结出其中的不足,然后指点孩子纠正错误

就像这家“地震研究中心”,它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真实的体验,学习到防震的安全知识,或者把学习到的安全知识反馈到实践中。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经过反复的练习后,孩子基本能够镇定地、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加上每次看到类似的安全事故时,我们可以在孩子旁边重复提问各种相关问题,加强孩子的记忆

第三:帮助孩子区分自我保护与自私自利的不同

社会当然鼓励更多见义勇为的行为,这也应该是我们所提倡、所期待的社会。但是,社会绝对不鼓励牺牲一个人的生命去成全另一个人的生命,人生来平等,没有哪一条生命就显得格外珍贵

在他人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孩子有能力,我们全力支持孩子去帮助别人。但是,一定要做到既救得了别人又能保护自己

这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恰恰能够更好的自我保护。因为只有我们保护得了自己,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拯救别人

正如前几天刚发生的这则令人痛心的事件,2名大学生为了救助落水的同行朋友不慎溺亡,结束了自己21岁的年轻生命,在保护他人生命的同时却不能保护自己。

为何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因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何况是我们宝贵的孩子。在培养孩子生存技能和增强孩子安全意识上,容不得我们事后亡羊补牢或者深感后海。

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普及生命安全的相关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急需的一课。我们要让安全教育走入每一个家庭、每一间学校、乃至遍布社会。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终有一天,孩子可以24小时自己撑起“保护伞”,孩子可以面对危机临危不惧,孩子可以既保护自己又保护得了别人。然后在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创造越来越多的辉煌。


文/没有感情的情感。用最真诚的文字展现内心世界,用最真实的眼睛看世界,喜欢就请关注我,保证让你们收获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