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建議教師的工資用升學率來考核嗎?

雙子座李


教育的價值並不是完全靠升學率來體現!一個升學率也不能完全體現老師的工作!用升學率來考核老師的工資不僅無知而且可笑!小學和大學又沒有升學率,那老師是不是就不用工資了!


糖老師糖媽媽


雖說我現在已經退休了,但我也不同意教師的工資用升學率來考核。教師的工資與公務員的工資性質是一樣的,有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等組成。可公務員的工資一分不少都能按月領取,可教師為什麼就不能呢?

如果用升學率來考核教師,那除非你教的是畢業班,沒教畢業班的老師就沒有成績了?這太不公平了。教師乾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每天除了上好課,還有好多工作要做,學生的安全,班級的紀律,參加各種活動,配合學校整理檔案,總之,每天只要一進校門,忙得焦頭爛額,就沒有消停的功夫。那個教師不是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只能說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覺得學期考核,那個老師的總評成績好,可以多拿教學獎,是對老師工作的肯定。

我沒有退休之前,我們學校老師的工資是拿出百分之三十按績效發放,雖說學期結束,有的老師比自己的工資稍多一些,有的老師比自己的工資稍少一些,基本上都能拿到自己的工資,但和公務員、一些事業單位的吃財政人員相比,老師還是吃虧的。為什麼呢?因為,公務員們的工資都是按月發放,而教師的績效工資要等學期結束,考核出來,才能發放,也就是工資的百分之三十要半年才給你發放,那這部分拿出來的工資的利息去哪裡了?

總之,不要老拿教師的工資說事,做一個教師夠辛苦了,就拿那麼多錢,付出的和收入不成正比!


憶夢月華


大家好!我是教育獨行俠。今天我們一起討論下教師的工資能不能用升學率來考核

的問題,所談不當之處,希望您在文後評論為盼!

教師工資是由若干個板塊組成的,時下評論者建議的非常多:取消教師職稱工資、只按教齡增加工資,還有建議小學規定一個工資,初中規定一個工資,高中大學等學校級別不同,工資不一樣等等,這些建議都不會採納,今天這位提問者說的用升學率來考核教師工資更是不可能的。

一、為什麼不可能?

1、幼兒園和小學畢業沒有升學率一說:所有人都知道,幼兒園大班畢業就全部升入小學一年級了,小學六年級畢業就全部升入初中七年級了。那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工資難道就沒有辦法了?

2、班級之間、城鄉之間、校與校之間不平衡: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年級的幾個班級都會出現不同的升學率,而導致這種不同升學率的原因有多重因素,如何平衡?鄉村學校升學率沒有城鎮學校的升學率好,但鄉村學校的老師付出的比城裡老師多。

3、義務教育階段嚴禁學生成績排名,嚴禁升學率等給學校班級排名:

國家有文件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能給學生的考試排名,尤其小學三年級以下,不能考試。更不能學校之間用升學率之類的來考核優劣。

4、教師之間不平衡、學科間更不平衡:首先說教師為什麼不平衡,在一所學校裡,幹什麼活的教師都有,代課教師還可以說用升學率考核,那後勤老師、宿舍管理老師、實驗室管理等這些老師呢?學科之間更不平衡,品德學科無法與化學學科比較,因為不在一個頻道。

5、教師的本質是教書育人,工作無法量化:教師的本質是教書,教書可以勉強用升學率量化。那更重要的育人工作,改變的是一個學生的思想,是心與心的交流,是智慧與智慧的碰撞,如何用升學率表示出來?

6、用升學率考核教師工資,會引發諸多問題:首先是引發義務教育非均衡化發展,導致鄉村學校無法發展,嚴重違背國家就進入學的教育政策。其次會導致學校內部很多矛盾,升學率高的科目搶著帶,哪些背後默默奉獻的老師該怎麼辦?

二、目前的教師工資構成

目前大多數教師的工資構成是由好大幾塊組成的,比較科學合理,能體現出來教齡、職稱、城鄉區別等要素。

1、基本工資:基本工資各地因為經濟水平有差異,這是每個崗位職工都必須有的一部分工資。

2、教齡工資:教齡工資能體現出教師貢獻多少年,一般情況下,每年增長一次,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這有利於發展壯大教師隊伍建設,管理教師長期從教。

3、績效工資:績效工資類似於教師獎勵工資,一般佔教師基本工資比例的10%左右,專門用於獎勵工作突出,

4、特殊津貼:特殊津貼主要獎勵為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師,如特級教師,高寒偏遠地區補貼等。

5、鄉村教師補助工資:近幾年,國家加強對鄉村教育的扶持,對所有鄉村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鄉村教師補助。

6、班主任補貼:這項工作主要是發給當班主任的老師,沒有當班主任的沒有。

7、崗位工資:這一項工資就是與職稱有關的工資,根據初級教師、中級教師、高級教師三種職稱,又分為專業幾級等等有所不同。

8、地方性補貼:這種地方性補貼就是與當地有關的工資,當地財政收入好,就發的多。

三、最新教師工資改革方案:

1、工資高低以工齡為主,不再偏向職稱:

一直以來,教師的職稱越高,工資就越高。教師工資改革之後,將偏向於教齡計算,教齡越長,工資越高。

2、落實績效增量工資:

績效工資就是為了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本應該由地方財政撥付,但在落實的過長中,是從教師的工資里扣除的。在這一點上,教師的績效工資要真正得到落實,不再從教師的應有工資裡來扣除。

教師工資大體就由這些構成,構成的要素越多就越科學,僅僅用升學率來考核教師工資是極端不科學的,首先沒有辦法操作,畢業班可以談升學率,其他年級沒有方法考量。其次,單一的評價方式會嚴重挫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利於教育的發展。最後,也可以嘗試將高中升入大學的升學率作為高中教師評優秀的參考項目是完全可以的。

感謝您能看完此問答,教育獨行俠在這裡向您問好,祝您萬事如意!渴望您能關注交流,我一直真心等待您!


教育博覽


個人絕不贊成用升學率來對教師的工資進行考核,這是一種錯誤的,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原因。


  •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絕不是僅限於升學。人的青少年時期,與誰相處得最久呢?毫無疑問是老師。你想一下,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大學、碩博等階段,都是在老師的教育下成長。所以老師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的道理,最重要的學會如何做人,培養孩子兼具高情商、智商。所以,升學率只是一個方面。


  • 學生的個人成績與老師教學水平、個人能力等多方面有關,全部推給老師不公平。老師教授同一個班的學生,有的成績好而有的成績差。這就足以學明,學生的成績與老師的教學水平並不具有絕對的相關性。學生的個人天賦、努力程度等,都是與學生成績息息相關。小部分學生,反映慢,學習能力不強,就算老師再努力,也難取得好的成績。

  • 教師的工資,是教師付出勞動的收穫,是用賴以生存的手段。說實話,當前教師的工資並不很高,明確要求不低於公務員工資。但實際情況往往不樂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教師,工資水平很低。而教師的工資,是老師養家餬口的重要資金。這就是說不能隨意剋扣。有人說老師還可以做兼職,現在國家嚴格禁止,教師有償補課。兼職是不存在的,除非做與教育無關的。

  • 工資之外的獎勵可以用升學率來衡量,但要分類、分班級。其實還有一個方式可以用升學率來衡量,那就是老師的額外獎金。但是要分類別,分班級。像生源好、優秀的班級,升學率的標準,肯定要高一些。而生源一般的班級,升學率的標準要低一些。但是,二者獎金應該要相差不大,不能有過大的差距。
  • 所以你提的用升學率來考核教師的工資是極度不準確的,也是不合適的。

熱心有責任的教育人


一杆子用升學率來考核工資,就是一個字——“爆”。

只能說嘗試用一些方法,將工資中的績效部分,與升學率做一定的掛勾與關聯,這也許是可能的。

民辦用升學率作為一定的指標,為什麼教師這麼拼命,學校口碑和形象為什麼越來越好,市場需求為什麼越來越大,吸引的生源為什麼越來越好?

如果,教師待遇上去,學生升學率高位穩定,誰不願意?

只是,學生會面臨壓力。

要注意“綠色升學率”,要保持生命力。教育部官員2010年就提出的綠色升學率,就類似綠色GDP,是結果但不是唯一目標,學生需要可持續的有個性的發展。

所以工資用升學率來考核是不可行的,但是可以做一定的關聯。

第一、升學率影響因素較多

1. 學校本身基礎

以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交大附屬實驗學校為例,一本率在90%以上,上中維持在98%。升學率一直處於高位穩定的重點學校,是不是都給到教師工資的最上限?

以閔行中學、光明中學、盧灣中學、回民中學等為例,一本率在30-50%,是不是不給工資?

是不是一定是教師的努力不到位?顯然不是單一的責任。

2. 家庭教育基礎

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同,城鄉差距較大。鄉鎮普通高中招生計劃認輸越來越少,中考競爭愈加激烈,有50%的初中生能升入普通高中。但是50%的升學率是奢望,實際升學率僅為25%,考不上高中的只能是職業中專或外出打工。

鄉村家庭大多在教育理論、知識和經驗上比較少,也使得孩子的教育基本就靠教師和孩子自身。所以家庭因素也是升學率差異的一個重要指標。

3. 各科教師平衡

升學率不能歸位某一位教師的功勞,也不能視作某幾位教師教學不過關。因為升學率僅僅是升學的人數,而教師之間有差異,所以升學率這個單一的指標,無法作為一個衡量所有學科教師的指標。

比如說這本班級升學率高,我們能說語文教的好嗎?還是說體育老師沒有貢獻?


那麼想要升學率進入考核參考,如何關聯?

第二、升學率作為額外指標

1. 降低工作量配比;升學率為參考

工作量指標一直不明確,不夠透明。何為工作量,多少算足量,權重是多少?沒有弄清楚過。

那麼升學率可以作為一個額外指標,在工作量的權重里加入升學率的參考值。

這麼做是儘量規避工作量指標的不明確,升學率加入指標,教師的工作量不會減少,甚至會主動增加。

這裡的工作量不是指上課與作業,而是圍繞孩子綜合提高的所有工作,比如家校聯繫、作業批改、答疑輔導等、心理溝通等。

2. 具體班級為單位;陽光需要普照

升學率統計具體到班級為單位,便於計算教師貢獻值。

升學率如果作為額外指標,那麼如果成績很好,應當較為平均的分享給每一位帶過班級的教師。包括主課老師和副課老師,當然,可以略有一些差異,比如學科橫向比較成績特別優異的。

3. 公民教育觀重塑;全面啟動育人

想要升學率加入參考指標,全民的思想觀念必須轉變,否則苦的是學生。

一定會有學校、教師不顧一切提高升學率,必須予以教育和培訓,從進入教師崗位之前的師範院校、剛入職的新教師就要開始培養升學率是參考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

就像垃圾分類一樣,全民配合,全民理解。

如果增加了課業負擔,應立即停止這項升學率的加入。

4. 提弱勢地區投入;均衡教育資源

一旦把升學率加入收入參考,那麼對鄉鎮學校的學校和教師是不公平的。

生源、教師人才一定是逐漸流失的。

所以必須將中西部升學率低的地區,加大投入,加大升學率的獎勵比重。引流教育資源和人才,注重基礎教育的資源平衡。

總之,片面用升學率衡量教師的工資是不公平也是不可行的。責任不是教師單方面的,需要全面看待,自我審視,放寬心態。

不過如果加入升學率作為額外參考指標,是不是能對教師起到激勵作用還是未知。

最關鍵的是,如果違背素質教育和綠色教育的倡導,那就堅決不可執行。

以上是妙視界對“你建議教師的工資用升學率來考核嗎?”的個人觀點,歡迎指導和交流。

妙視界


如果這個建議合理!

那麼警察可以用破案率來發工資;

那麼醫生可以用治癒率來發工資;

那麼市長省長可以用當地經濟增長率來發工資;

等等,大家認為可行嗎?

關鍵是一個學校也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教課,也不是所有教課的老師都有成績,沒有成績的老師難道都不發工資了,白乾活?

幼兒園,沒有升學率,幼兒園老師都不發工資?

小學沒有升學率,小學老師都不發工資?

大學沒有升學率,大學老師也都不發工資?

可能嗎?簡直是亂彈琴!

第一:老師的本質是教書育人,不是什麼升學率!

第二:老師除了上課,還有很多事要做。

第三:學校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課,不上課的老師也有存在的價值。

第四:考學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上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考大學。

第五:老師工資無論怎麼發,都不可能按升學率發。

現在社會上某些人對教育太指手畫腳了,老師怎麼發工資用得著你操心嗎?

老師的升學率有很多因素制約的,不能說一個老師的升學率低這個老師就不合格,這都是毫無道理的。

外行就別瞎指揮教育了,老師教的再不好,也比太多外行強太多了,畢竟他們都是專業的。

大家說呢?


人生如夢LLH


這個建議我是不同意的。第一,從當前的教育大環境和上級大政策上看,是不準談升學率的,不能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學校也不能以升學率評價老師,既然不能用升學率評價老師,就不存在以此發工資這個前提,這是政策使然,無法使其放在陽光下、擺不在臺面上。(雖然很多學校實際上也仍舊以升學率評價老師,上級也以升學率評價學校)

第二,如果用升學率評價老師,這就又導致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互視了學生的全面和綜合發展,說大了即培養目標方向的偏離,這又與上級的政策不符。

第三,老師的工資組織是有崗位、薪級、崗補、教齡等多方面構成的,這是給過多年運行得出的科學的構成方案,如果實在要用升學率,可以用在校內績效工資上,但也不能佔比太大。

第四,參與畢業班的老師畢竟不是一個學校老師的全部,如果用升學率給老師發工資,那麼非畢業班及其它老師該怎麼發呢?學校是一個整體,各個科室、各個級部的老師都在奉獻著自己,他們也有工作貢獻。

個人建議,可以校內績效工資發放上略有體現。




臥軒聽雨3


教師的工資用升學率考核只是一部分,不能完全把升學率作為升降教師工資的唯一標準,但是完全不用升學率作為一個教師工資增長的一部分指數也是萬萬不行的。

第一,教師工資的構成一般分為績效工資+教齡+基礎薪資+職稱+課時費綜合薪資。所以教師的工資並不單單全靠升學率來作為工資發放的一個唯一標準。教師其實也是一個技能型工種,需要在日常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等綜合能力,畢竟為人師者一般最大程度上多方面優秀。

第二,題主所提出的升學率應該是教師工資中績效工資考核中的一部分佔比。績效工資不是簡單的漲工資。績效工資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構成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升學率主要體現激勵功能,關鍵是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勵機制,而不是簡單的漲工資。績效工資是按照教師的實績和貢獻適當拉開差距分配,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做出突出貢獻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

第三,教學和教師成長也是同等重要的,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師資是有極大差別的,人類發展最終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教師教育行業的發展也是一樣。如果只是單純以工資來考核,那發達市區的重點高校和貧困邊遠地區的師資差異會越來越大(雖然目前也是差異極大的)。但是升學率只是激勵教師創造性和積極性的重要指標手段,但是真正在教學中,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存在著極大差異,不能因為學生個體的成績佔比而否定了教師所做的所有努力。


國企求職小喇叭


一、不科學。不是所有老師都代畢業班課程,有很多老師都和畢業班沾不上邊,所以也就和升學率無關,你不給他們發工資行嗎?比如美術,音樂,體育等教師,尤其是實行小循環制的教師們,無法用升學率來衡量,他們不代畢業班課程。高中,初中,小學都如此。

二、不現實。因為國家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留級,即使考零分的學生都可升級,所有學生都可進高一級學校學習,所以義務教育階段的升學率為百分之百,你按升學率發工資科學嗎?

三、不合理。不是所有學生都優秀,再說學生不能簡單的用分數評判,教師的勞動成果也就用簡單的升學率來衡量。倘若真要用升學率來考核,只會導致新一輪的唯分數競賽開始。這是違背國家教育方針的,與國家教育政策也會不符。

綜合上述幾條主要原因,用升學率來衡量教師,考核發工資行不通。


冬日暖陽說教育


用升學率來考核教師的工資,這是不科學的,我不支持這樣去做。

為什麼我不支持呢?

第一:學校之間有重點和普通之分

現在的學校劃分為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這兩類學校吸收的生源質量是不一樣的,重點學校的生源質量明顯的優於普通學校的生源質量,因此普通學校的老師無論如何去努力,可能都比不過重點學校的升學率。

第二:班級之間也有重點和普通之分

在每一個學校的內部,班級的劃分也是根據學生的成績來區分的,於是就有了不同質量的班級,如果單純的把這二者之間的升學率做以比較,就會顯得不那麼的合理。

第三:普通班的老師可能費的力氣更大,但是依舊會落敗於重點班的老師

重點班會因為生源質量好,所以老師可能不會花費多大的力氣,只要把該講的課程講到位,學生的表現就會超出預期。

而普通班的老師就不會那麼的幸運,可能就連班級紀律的管理這件小事都要花費老師大部分的精力,更別說在教學上任務上所要投入的精力了。

以前在上學的時候,重點班的講課方式就是隻講不會的習題,而普通班則是全部的習題都要講。按照相同的時間算下來,重點班的效率會明顯的高於普通班,而且人家學習的知識更多。

最後:按照升學率來考核教師工資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樣不僅不會有利於教學,反而會降低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