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处理:从“说出来”到“记下来”


亲子关系处理:从“说出来”到“记下来”


“听说读写”是生活基本技能,看似简单,做好却不容易。比如,我们感觉“听”最容易,却常常听不出言外之意;认为会“读”,却很难把读到的变成自己的思想;至于“说”,又常常说的词不达意;看似困难的“写”,坚持下来的话,反而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写的比说得好:记录历史

遇到问题时候,能够明白无误说出来,当然是最好的。说话是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简洁又迅速,效率高。而且说出来,也表达了我们内心的想法与需要,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然而,“说出来”与“记下来”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说,何止心理学,任何说的东西很快会变成过去,只有写下来才会成为历史。

哲人说“存在就是被感知”,对于当下的感受、观察、认识,我们会说出很多很多。然而唯有记下来,才能定格为历史,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心理大咖说“发生就是被记录。”


亲子关系处理:从“说出来”到“记下来”


对亲子关系好处:化解情绪

当孩子步入青春期,亲子关系也容易产生对抗。家长在与孩子相处过程,说话往往不自觉变成抱怨与指责,这时候比较好的一种做法便是写出来,“管住嘴、放开手、写下来”。

当年孩子初中时候,我们之间出现过激烈对抗。痛定思痛之后,想起来“说不通,写的通。”我采用了写小便条方式,用超市卖的那种可黏贴小便签,每天写上三五句话,以事实与感受为主,写好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现在看来,这种沟通方式效果非常好,以至于孩子读高中后有同学羡慕这厚厚的便笺。

语言交流与文字交流是非常不同的。语言交流不仅传递信息,还会带着情绪。情绪是影响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指责不满的话语带来情绪的宣泄,与爱的目的背道而驰。

采用记下来的方式,比如写日记,写便条,确保了在写的过程中,避开双向的直接对抗,过滤掉激烈情绪。情绪既然已经在写的过程中被释放,那么我们就更容易看到事实真相,反思自己,处好关系。

亲子关系处理:从“说出来”到“记下来”


有利亲子关系:促进思考

在我们说话时候,受制于时间以及环境,很难进入深入的思考,系统性逻辑性不强。当我们写的时候,容易静下心来全面思考,促进逻辑思维与新思维的形成。

前几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的当天,与儿子聊起这事儿。我说公投引起了英镑贬值,我们手中有英镑的发财了,去英国消费可以省钱了。儿子持有相反观点。一副真理在我的激昂慷慨之后,我才羞愧发现,原来孩子的观点是正确的。

迫不及待的说,表达出自以为是的惯性思维,暴露出无知与无礼。反思之后,想到要把这个事件记下来,让事件成为警醒自己的历史。

回家后发现手机便签里这个题目下面,多了这样一段文字,“问题:1、急于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并且急于阻止对方想表达的观点。2、反复重复自己的观点,却不能提出更有建设性的论点论据。解决方法:1、懂得沉默,多多思考。2、语速要慢,语调要缓。”

才想起回家路上,和儿子说起我的表达问题时,儿子拿着我的手机把玩了一会,原来他在用“记下来”的方式记录历史。想一想,这段文字岂止是忠告,是提醒,以及真挚建议,更是语言与文字所无法表达的和谐感情。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诚实一点,从“说出来”到“记下来”,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为了向孩子学习,跟孩子成长,教育我们家长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