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雁陣“展翅飛”,扶貧“添助力”

近年來,靈山縣開展創業致富帶頭人、村幹部等“頭雁培養培育”行動,培優育強農村人才和扶貧幹部隊伍,充分發揮建設農村一線的“雁陣效應”,實現了97個貧困村摘帽、7萬多貧困人口脫貧,24個貧困村達到標準並提交批准摘帽;2019年底404個村(農村社區)集體經濟全部達到4萬元,其中121個貧困村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既厚實了鄉村振興的基礎,還很好地為精準扶貧添助力。

致富能人 新主力

靈山縣加大全縣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力度,加快培養一批能力強、懂政策、會經營、善管理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努力打造貧困村都有一張“扶貧名片”,真正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真正起到良性輻射作用,更好地引領帶動貧困戶自力更生,脫貧致富。

從2020年3月開始,為了繼續強化壯大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隊伍,靈山縣根據上級工作要求,已經開始謀劃如何實現每個貧困村平均培養不少於5名致富帶頭人的工作,選擇具有產業基礎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等作為培育對象,組織實施培訓。

截至目前,靈山縣全面地對全縣121個貧困村360多個創業致富帶頭人進行了實用技能培訓,與所有創業致富帶頭人簽訂了“帶動貧困戶目標責任書”並具體要求每一名創業致富帶頭人至少帶動3名以上貧困戶大力發展自身的產業直到貧困戶脫貧。

“平均畝產5噸,按照520元/噸的市場價格,每畝大概收入2600元,又是一個豐收年。”走進陸屋鎮申安村“雙高”糖料基地,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施顯國介紹,這3000畝綠油油的甘蔗寄託著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希望,他們叫它“綠色銀行”。

施顯國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提供農資、技術支持和保價收購“一條龍”服務的方式,帶動49戶貧困戶發展甘蔗種植產業,實現戶均年增收9000多元,成為靈山縣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生動寫照。

選好配強 重賢能

靈山縣堅持“講政治、有本事、能帶富”的原則,突出政治素質強、帶富能力足作為標準,注重從創業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復員退伍軍人、本土大中專畢業生中培養選拔村幹部,把思想政治素質好、帶富致富能力強、群眾工作能力強的優秀人才選進村“兩委”班子。

同時,該縣全面實行村幹部任職資格縣級部門聯審機制,組織紀檢監察、政法、民政等12個部門定期對在職幹部進行任職資格核查,加強動態管理,推動能進能出,從源頭上確保隊伍的純潔性。

目前,全縣2400名村級後備幹部中,創業致富帶頭人360多名、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322名等,農村一線的領航雁整體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提升。

此外,靈山縣為了讓村級後備幹部留得下、用得上、能進步。靈山縣結合後備幹部個性特點和能力特長,設置黨員先鋒崗、扶貧幫困崗、治安調解崗等服務群眾志願崗位,安排後備幹部積極參加村中的中心工作任務,進行試崗鍛鍊,增強處理村級事務的能力和水平,為“轉正上崗”打下堅實的“基本功”,很好地助力脫貧攻堅工作。

培優育良 提能力

農村一線幹部能力各異、各有長短,如何提升整體綜合素質,特別是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先富帶後富的意識”、“精準幫帶的能力”提高,成為選配人才後襬在面前的重要課題。

靈山縣每年均通過“集中輪訓 分片培訓 遠程培訓”相結合的方法,邀請組織、扶貧和農業等行業部門師資,採取“縣級黨校 鎮級黨校 村級片區黨建工作站”聯動培訓模式,深入19個鎮(街道)、87個黨建工作站,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扶貧政策、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20個方面內容進行分類培訓,讓不同“苗子”吸收不同“養分”,在增強帶頭髮展能力的同時,提高思想政治素養,提升整體綜合素質。截止2019年,全縣共舉辦培訓班80多班次、培訓9000多人次。(施國釗 蘇堅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