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一年一度的“3·15”又要到了,每年央視的“3·15”晚會打假,都讓大家頗為期待,希望看看又有哪些“假的”被曝光揭開了“真的”面目。

然而,今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為了全力防疫,央視宣佈3·15晚會延遲播出。大概有不少企業,因此而短暫地鬆了口氣。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當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呈蔓延趨勢,世界衛生組織13日公佈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7499例,達到132758 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42例,達到4955例。

然而,在如此艱難和重要的抗疫戰鬥中,仍然有一些“假的”大行其道,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01

大發疫情財:人心不可直視

從34萬“假口罩”到54噸“假消毒液”

自疫情發生以來,口罩作為重要的防疫物資,成為市場的搶手產品,很多地區都出現“一罩難求”的情況。

很多人轉戰到各種社交平臺,和網友「拼購」口罩。可萬萬沒想到,費勁心力買來的口罩,竟然是假的。

近日,呼和浩特鐵路公安機關破獲一起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當場查獲偽造的某品牌一次性醫用口罩9800只,全部涉案口罩超過11萬隻。

這類三無、冒牌口罩,採用極劣質、廉價的原材料,竭盡所能的壓縮成本,一轉手就能賺回近 10 倍的暴利。而這樣薄如紙的口罩,不僅起不到防護作用,反而因為不合規不衛生的生產流程,本身就帶著細菌或者被汙染,帶了還不如不帶。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這樣的假冒偽劣的口罩流入武漢等重災區或者醫院等高傳染性場所,說是間接殺人也並不為過。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然而這並不是個案。

3月10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披露了一起近期查獲的涉嫌銷售17.3萬隻“假口罩”案。

3月9日,天津告破一起“假口罩”案,涉及34萬隻口罩,涉案400萬元。

而據諸暨日報統計發現,山東、四川、遼寧、安徽、甘肅、福建、江蘇、河南、湖北、湖南、上海等多個地方的市場監管部門,都介入查處了假冒“河南飄安”的偽劣口罩。

在3·15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假口罩”,竟然跳出1339條結果。

消費者的投訴多集中在關於“在電商平臺原拍下醫用外科口罩,發貨卻是無紡布口罩”、“虛假宣傳,賣家稱口罩為kn95口罩,實際到貨為pm2.5口罩”、“商家偽造假的合格證”等內容。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除了口罩,假消毒液也層出不窮。

日前警方破獲夏津一假消毒液案,查獲54噸假的84消毒液。

湖北孝感兩人甚至將假的84消毒液賣給政府疫情防控指揮部,最終以銷售偽劣產品部被捕。

更過分的是,有些假冒偽劣的防疫物資,不止一點無用,而且十分有害!

近日,一家公司購買到的千餘瓶酒精被檢測後發現是濃度為95%的甲醇,並非乙醇。如按照“75%乙醇”的使用方法,加入一定量水將其稀釋後倒進噴壺裡使用,就會經呼吸道和皮膚攝入體內產生毒性。短時大量吸入可能出現輕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狀,經一段時間潛伏期後可能出現頭痛、頭暈、乏力、眩暈、酒醉感、意識朦朧、譫妄,甚至昏迷。視神經及視網膜病變,可有視物模糊、複視等,重者失明等。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人義無反顧的馳援一線,卻也有人這樣利慾薰心,大發疫情財!

截至3月4日,全國檢察機關已經介入、辦理妨害疫情防控經濟犯罪案件1086件2251人,其中,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427件850人,生產、銷售假藥罪2件4人,生產、銷售劣藥罪2件2人,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344件848人,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149件285人,非法經營罪161件262人。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有些人的人心!

02

假新聞瘋傳:假比真跑得快

從瓦片裡的蝙蝠到生物武器陰謀論

除了假的產品,各種假的新聞和謠言也在疫情蔓延期間在世界範圍內氾濫。各國媒體和自媒體爭相報道疫情的同時,也播報了大量的假信息。

從“武漢的屋頂瓦片裡飛出大量的蝙蝠”,到“病毒是政府製造出來的生物武器”這種惡意中傷,這些假消息在網絡不斷傳播。甚至還傳出微軟創辦人蓋茨成立的基金,早在三個月前就預言將有六千五百萬人死於新型肺炎的假大空。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要防範假消息“大流行”,特別是這種新病毒許多細節仍屬未知,給予“有心人”無限創作空間。

社交網絡充斥新型肺炎的假消息,激起恐慌性搶購潮,擴散速度比病毒更快,也有人利用疫情“發財”和惡意中傷。

荷蘭媒體日前報道了一個案例。一名以荷蘭新冠病毒為名稱的推特帳戶在持續發佈有關該病毒在荷蘭傳播的種種“新聞”,有時來自官方的資源,有時則是自己的胡編亂造。如假新聞:“突發:據2位匿名人士分別報告的消息,在佈雷達醫院有9人死於新冠肺炎。”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網友扒出該賬戶開設了PayPal賬戶,人們可以往該賬戶捐款,甚至可以捐比特幣。這個賬戶中還有06字頭的手機號碼,讓人們把“消息來源”提供給管理者。該號碼日前曾以特別高的價格出售口罩。25個裝的275歐元,50個裝的450歐元。

荷蘭反詐騙熱線就警告說,有一些口罩的提供者是假的。“欺詐者圍繞著新冠病毒做文章,煽動恐慌情緒,然後通過阿里巴巴等國際貿易稱提供口罩和其他防護設備,但是收了首付後就銷聲匿跡,從未交付。”

更有網絡安全專家發現,很多聲稱含有新型肺炎資訊的網站,或假扮由世衛發出的電郵含有惡意軟件。

英國強調遏止假消息是政府當務之急,專門成立了反假資訊小組,就假新聞迅速對外澄清,並定期與社交媒體聯繫,遏止假消息“大流行”。

國內騰訊較真平臺每天闢謠的速度更是追不上造謠的速度。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研究發現:“謬誤在每一個深度都會接觸到更多的人......而不是真相,這意味著更多的人轉發虛假消息,而不是真相。” 也因此這些假消息在社交媒體上能如病毒一樣迅速傳播。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醫學教授亨特指出:“這些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錯誤信息同時也意味著錯誤的建議,會在網絡上迅速傳播,並很可能改變人們的行為,這樣往往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UEA諾里奇醫學院的新冠狀病毒感染專家Paul Hunter教授和UEA諾里奇醫學院的Julii Brainard博士則表示,努力在社交媒體上傳播正確的信息並敢於糾正錯誤的分享有時候能夠幫助人們挽救生命。

特殊時期,我們更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性,學會獨立思考,不傳播恐懼,不散發沒有根據的信息,也不要分享那些似是而非的“建議”。

而有影響力的傳播者,請少作惡。

03

盆景式典型:小區形式主義

從假的便宜菜到意思一下的防化服

另一種形式的“假”——形式主義,也在疫情下被揭露。

日前網上火爆了一個“假的,假的”的視頻。3月5日早上,中央指導組在武漢青山區某小區考察時,有居民從窗戶向外喊,“假的,假的”,主要反映的是社區物業假裝讓志願者送菜送肉給業主,實際工作不到位的情況。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類似形式主義問題,其實已不止一次暴露。此前,在武漢市某小區微信群裡,一名女業主連發數條語音,怒罵武漢中百超市針對不同小區發佈“AB陰陽套餐” ,捆綁銷售大米、醬油和衛生紙,套餐價格高。她反應的社區團購中的捆綁銷售、價格高、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也傳遍網絡,引發熱議。

3月12日晚,湖北孝感應城的某居民小區居民一返家裡蹲的常態,頂著疫情的壓力聚集了在一起。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據瞭解,該小區的物業打著“防疫期間,小區提供統一採購”的旗號,聯合指定採買的超市,售賣高價菜給小區業主。有志願者主動聯繫了平價菜的商販,物業和超市便將志願者舉報了,這才引發了出於義憤的居民的反常聚集。

表面是為民著想為民服務的統一採購,實際則是昧著良心賺黑心錢。

這樣的弄虛作假,不嚴厲打擊實在不足以平民憤!

“表面文章”和“做做樣子”並不是地區特產。

此前,英國從武漢撤僑時身著高級防化服的醫護人員曾火遍全網,看似安全措施做得滴水不漏。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可很快有人發現,只有醫護人員是360度無死角防護,大巴車司機卻連口罩都沒有帶。而且,車隊的所有司機,都是零防護。

疫情裡那些“假的”,讓人“真的”不敢相信!

所以,大巴上配備零防護的大巴司機和全副武裝的隨車醫護,究竟是重視防護還是不重視防護?

大巴公司回應說衛生部跟他們說乘客已在中國隔離過8天,所以司機不需要帶口罩。而衛生部很快闢謠這些乘客並沒有被隔離過,有關部門表示建議大巴司機自我隔離14天……

在抗疫的大背景下,還是少些口號和作秀,多做些實事吧!

寫在最後

疫情面前,防疫重於一切。

尤其是面對全球性的大流行病的時候,更需要政府有力防控、市場物資充分支持、打擊虛假信息等一系列聯防聯控的有效措施。

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奠基人霍布斯曾在《利維坦》中寫道:“不帶劍的契約不過是一紙空文,它毫無力量去保障一個人的安全。”

願3·15打假的利劍,也刺破這疫情中的“假”!

讓我們能齊心協力,保障安全,共渡難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