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民開始宅家生活,同時也重創了線下實體經濟,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實體商業營業額將呈現斷崖式下降。

數據顯示,58.8%的人表示中國社會正常秩序將在3個月內恢復,28.2%表示只需要1個月。

那麼疫情期間,你的錢都花在哪兒了?這篇報告告訴你:

1、疫情防控期間,市民居家隔離主要活動是什麼?

2、疫情給實體商業帶來哪些影響?

3、疫情後市民消費信心如何?

4、後疫情時代實體商業如何恢復?

5、實體商業未來商機在哪裡?


疫情期間主要居家活動是什麼?


一、“追劇、親子、讀書充電、居家辦公”四不誤

這個“假期”,你是否把收藏夾裡來不及看的劇通通煲了一遍?

數據顯示,超過六成人都在追劇或看電影,另有兩成人選擇玩手遊,尤其是未婚人群,選擇追劇/看電影的比例達到77.1%。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二、一二三線城市人群宅家模式差異大

除了共性的“追劇、親子”宅家活動外,數據顯示一線城市人群居家辦公比例達到34.2%;二線城市人群選擇“讀書充電”和“健身”的比例相對較高;三線城市人群則忙著陪孩子和居家玩電子遊戲。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三、米油菜肉、口罩消毒水是剛需

一場疫情,讓大家的消費模式出現了驚人的“趨同”,數據顯示87.0%的人群表示疫情期間主要支出為購買日常必需品,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居民花銷下降6.6%。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其中有57.8%的人表示主要支出為購買口罩、酒精和消毒水,防疫用品的支出平均提升了56.8%。


疫情對實體商業暴擊點數有多大?


開年突降的第一隻“黑天鵝”,直接打亂了人們歡喜過年的計劃,79.2%的人表示疫情對現有生活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一、餐飲外賣花銷支出下降58.0%

數據顯示,近六成人群表示疫情期間外出餐飲支出下降超過80%。整體來看,一二三線城市的人群在餐飲(含外賣)花銷降幅較為一致,平均下降比例均在55%-58%之間。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二、服飾和化妝品零售支出下降24.9%

春節一直是服飾和化妝品銷售的高峰,但受疫情影響,穿著睡衣宅家成為大家的常態,衣服不買了,妝也不化了。

不過服飾和化妝品仍可從線上渠道購買,31%的人群表示支出整體維持不變,但是因為快遞停運、物流週期過長等原因,整體購物體驗並不好,55%的人群表示支出有所下降,其中下降超過80%的佔比達到18%。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三、全民“下單”熱,一線城市VS二三線城市有差別

數據顯示線上電商買菜App的消費熱度:一線遠遠好於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41%,二線城市30%,三線城市21%。其中,社區/業主微信群團購業務在三線城市的表現遠好於一二線城市,說明社群經濟已在三線城市不斷下沉。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疫情結束實體商業將如何迎來複蘇?


一、實體商業或將在疫情結束後1個月內恢復正常秩序

從數據來看,疫情結束後預計1個月內會前往商場的比例達到49.0%,其中立刻前往的佔比為6.0%,觀望半個月的比例為21.0%。25歲以下人群最為樂觀,希望立刻就去買買買的比例達11%。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宅家期間,朋友圈湧現出很多“做飯達人”,數據顯示五成人表示疫情結束後想去吃海底撈、重慶火鍋、粵式點心……

尤其是25歲的年輕人,最想在疫情結束後來一場“拯救靈魂”的大餐,比例達到69.3%。同時,還會有兒童消費。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二、商業的超級消費者是誰?

數據顯示,35歲以下人群表示“生命可貴、該買就買”佔比明顯高於35歲以上人群。尤其是25歲以下人群,半數表示疫情後一個月內即可恢復正常生活秩序,渴望社交聚會的比例達到36.9%,遠高於其他年齡段人群。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三、社群營銷,專注線上引流

疫情期間商場一片冷清,但是很多人還是想去消費,只是被疫情所困在家裡。對於商家來說,應該怎麼做?

1、保存量。比如搭建商場微信購物群,與商家合作推出疫情期間的特殊折扣,吸引顧客加入,尤其是社區型購物中心,可憑藉配送優勢保住周邊1-2公里存量客戶。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2、求增量。比如社區可以利用自身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推廣會員體系,降低會員門檻,提高辦卡禮品吸引力度,對疫情期間辦理會員用戶提供專屬優惠等。

四、創建健康安全的購物環境

疫情之後,安全問題是大眾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數據顯示,超過八成人希望商場加強衛生清潔消毒工作。

對商場而言,提供健康安全的購物環境是後疫情時代的重中之重,同時也需要在宣傳方面加大力度,減少大眾前往線下商場購物的擔憂。

宅家一個月,連飯都做不起了,你的錢花在哪兒了?

後疫情時代,結合防疫物資的緊缺情況,免費發送口罩等防疫用品、日常衛生清潔主題宣傳日等活動,也可以成為商場亮點。

五、健康/健身類業態值得重點關注

因疫情對實體商業衝擊太大,未來各大商場品牌調整勢在必行。

數據顯示,高達72.9%的人表示在2020年最想做的是健身提高免疫力,且一二三線城市的人群無顯著差異。可以重點關注36-45歲人群,該部分人群具備較強的購買力,也是消費升級的主力軍。

文章參考資料來自深圳零售協會發布的公益調查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