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记邵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谢中意

云邵阳客户端通讯员 魏志刚 李定军

邵东市人民医院自2月9日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至今,该院预备党员、主管检验师谢中意已在最危险的标本制备区连续工作30多天。“今天我们实验室核酸检测了9例国外回邵人士、21例湖北来邵人士及发热病人等共68例标本。”3月16日,谢中意说。

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记邵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谢中意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是战胜新冠肺炎最关键的措施之一,医院的检测是科学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关。

据检验科主任李致富介绍,邵东市人民医院作为该市抗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组建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分为试剂区、标本制备区、实验扩增区,一个区即一个房间,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标本制备区,也是核心区域,所有采样标本都放在该区,可以说是“病毒聚集地”,检测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十分谨慎。检验师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如果防护不当或者操作失误,被感染的风险极高。谢中意要将样本先“灭活”,让可能存在其中的新型冠状病毒失去“毒性”,然后再从中提取病毒的“核酸”。与临床一线的医生相比,谢中意是“看不见”的医生,是抗疫前线的 “侦察兵”,要将新冠病毒及时发现,并及时发出预警,排查出病例,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30多天来,他整天藏身于实验室,穿戴护目镜、防护服、橡胶手套,全副武装,直接与病毒“面对面”。由于实验室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密闭空间,再加上穿着防护服,谢中意常常闷热难耐,里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闻着呛鼻的消毒水味,在房间待久了会出现头晕、恶心恶吐等不适。每做一次检验,从实验物资准备、个人防护、核酸提取、实验扩增、结果分析到检测结束,最少需要五六个小时。每次取样、加样都要精确到几微升,是最考验检验师体力和耐力的。等检测完成走出实验室时,谢中意常常精疲力尽。

当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也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黄金期。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的邵东市,近500个企业相继复工复产,为确保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不发生疫情,邵东市对复工复产企业员工进行核酸检测。邵东市人民医院承担了大部分核酸检测任务,为确保进度,保障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谢中意和同事姜晚云常常要忙到凌晨3时左右。一天下来,谢中意与病毒“亲密”接触的时间最高长达18小时,凌晨下班后,眼睛常常胀痛难忍,充满血丝。

2月9日至今,谢中意和姜晚云一共完成了3400多例标本的检测,最高峰一天要检测260份。面对危险和重任,谢中意始终冲锋在前,拉起一面牢固的“防疫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