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說起瞻仰拜謁位於貴州銅仁的佛教名山梵淨山的經歷,記者可謂一波三折。記得首次來此是2017年11月記者參加“2017年環梵淨山國際公路自行車公開賽”。11月20日下午比賽全部結束後,賽事新聞官吳玲帶領記者一行驅車前往梵淨山。誰知抵達景區時突然暴雨滂沱,只得無奈的悻悻回返。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梵淨山賽場留影(攝影:吳玲)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兩年後的2019年6月7日記者隨《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銅仁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地梵淨山》採風,終於第二次來到貴州銅仁,此行終於有機會再次前往梵淨山瞻仰拜謁。銅仁市系貴州省轄地級市,有“中國西部名城”之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武陵山區腹地,東鄰湖南省懷化市,北與重慶市接壤,是連接中南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享有“黔東門戶”之美譽。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梵淨山途中(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的梵淨山,原名“三山谷”,得名於“梵天淨土”。梵淨山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梵淨山山門(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山門前留影(攝影:賈建新)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也是武陵山脈的標誌。主峰紅雲金頂海拔2336米,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梵淨山山門距銅仁市80公里,距貴州省會貴陽市460公里。2018年7月2日,銅仁梵淨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乘觀光進入景區(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纜車站(攝影:馮贛勇)

當日下午,趁著活動還沒有正式開始前,記者一行在《銅仁日報》張羽洪的陪同下前往梵淨山瞻仰。從銅仁下榻的花果山榕信國際大酒店出發驅車前往位於江口的梵淨山,經過一個小時左右車程順利抵達景區。抵達景區時還有些濛濛的細雨,但是此行只要能夠順利登山,即使有點陰雨感覺也還是相當不錯。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乘纜車途中景色(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驅車抵達梵淨山門,首先需要換乘景區觀光車,經過20分鐘的車程前往纜車站。上了纜車再經過20分鐘左右才能抵達山頂。纜車行進時透過車窗向外看天氣時陰時晴,有時濃濃的霧色將山川景色團團遮住啥也看不見,而一旦雲開霧散的瞬間,就有夢幻般的白雲繚繞的仙境景象。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導遊介紹(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登山棧道(攝影:馮贛勇)

抵達纜車站後天空雖然還沒徹底放晴,但絲絲小雨已停,大家需要順著登山棧道攀登距離山頂最後的1200多級石階,才能最終抵達梵淨山著名的蘑菇石景觀。梵淨山的天氣真是變幻莫測,登山時還霧氣重重,但當登上山頂不久就突然雲開霧散,太陽也露出了笑臉。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梵淨山風光(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帶領記者一行採風的導遊石鈞睿介紹說:梵淨山原始生態保存完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風景美麗自然,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觀,是旅遊不可多得的一個地方。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梵淨山風光(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梵淨山蘑菇石是貴州標誌性景點之一,是由風化、侵蝕後殘留的層積巖所成,花崗石尤其是黑色的花崗石長期受風化作用,使地殼表層岩石逐漸崩裂、破碎、分解,同時也形成新環境下的新礦物巖,風化作用是破壞山岩和改造山岩的主要力量,是使山岩不斷變化的重要力量,是沉積物質的重要來源之一,它既像天上飛來之物,也似是地下生長而出,傲然矗立著。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蘑菇石留影(攝影:齊波)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仰望金頂(攝影:馮贛勇)

記者一行登上山就是蘑菇石,山上矗立一個石柱,上邊標示著,蘑菇石的海拔為2318米。順著山道圍繞著蘑菇石可以環視觀賞梵淨山壯美的山景。只見這裡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聳;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古老地質形成的特殊地質結構,塑造了它千姿百態、崢嶸奇偉的山嶽地貌景觀。典籍上考證,梵淨山唐朝以前稱“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後稱“梵淨山”,“梵淨”乃“佛教淨界”。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蘑菇石景區(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據說,梵淨山的聞名與開發均起源於佛教,遍及梵淨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淨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佛教文化為蒼蒼茫茫的梵淨山披上一層肅穆而神奇的色彩。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紅雲金頂(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蘑菇石景區對面就是高聳入雲的紅雲金頂。順著山上的棧道漫步下行即可來到雲頂腳下,只見陡聳的登山棧道感覺好像是直上直下,儘管如此險峻,登雲頂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地排隊而上。對於記者來說,雖說是同行中第一個登上山頂蘑菇雲景區的,但是此時望著高高的金頂也只能一聲興嘆,再也沒力氣登攀了。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遠眺紅雲金頂(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金頂登山棧道(攝影:馮贛勇)

紅雲金頂石峰高達九十四米,挺拔峻峭,像一個巨大的擎天石柱拔地而起。它與月鏡山南北相望,形成兩峰對峙之勢,景緻極其壯觀。金頂石峰下臨深壑,百里以外遙望,如玉筍插天。其頂部常有云霧繚繞,在陽光輝映之下,雲彩燦爛絢麗,人們因此稱之為“紅雲金頂”諧“鴻運金頂”之音。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金頂風光(攝影:齊波)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紅雲金頂石峰上有一條巨大的裂隙將金頂從頂部向下分裂為兩半,上半部一分為二,由天橋連接兩端。其間相距僅三、四米,人們稱這條裂隙為金刀峽。傳說,金頂原是一塊完整的石柱,釋迦佛與彌勒佛都要把它作為修行之地。二佛爭執不下,就上天宮告御狀,玉皇大帝用金刀將金頂劈為兩半,釋迦分得左巖,彌勒佔了右邊,這場糾紛才算平息。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山上的連心鎖(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紅雲金頂海拔2336米,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連接,兩邊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據說早晨常有紅雲瑞氣圍繞四周,因此稱為紅雲金頂 。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俯瞰承恩寺廟宇(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下山途中看到位於新老金頂之間的一座金瓦紅牆寺院就是承恩寺,它是梵淨山寺廟群的主體建築、為梵淨山四大皇庵之一。該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後毀於戰火,僅存遺址。1988年僧釋通靈募化重修,根據古遺址異地復原,與原鎮國寺(現天王殿)合而為一,組建成現在這座承恩寺。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承恩寺(攝影:馮贛勇)

貴州旅遊:拜謁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圖)

淨心池(攝影:馮贛勇)

從山上下來經過承恩寺的天王殿就是下山的棧道,此時剛放晴的陽光又突然從天空中淡去,滿滿地逐漸又陰雲密佈,抵達纜車站時又再次下起了小雨,記者感到也許是此行拜謁梵淨山的真摯的誠心才得到了這份萬分的幸運……因為細算下來,從登頂到下山這段也就不足一個小時好時光的梵淨山遊歷,均讓記者給趕上了……但願以後如能有幸來此瞻仰拜謁,我仍然一定會再次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而來。(圖文:馮贛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