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望镜镜头组最高能做到几倍光学变焦?

Singularity1997


15年前索尼的T1,当时时间最薄的卡片相机,和手机厚度差不多,就是三倍光学变焦


同昌合



这里暂且认为题主问的是手机上面搭载的潜望镜头模组吧,毕竟相机上面搭载潜望镜头的机器,也就是卡片机这种需要控制体积尺寸的机器了,还有就是目前富士、徕卡这些品牌推出的旁轴相机。单反相机一直都是使用可变焦的光学镜头。

为什么要做混合变焦?


通常来说,我们在过去讨论数码相机的变焦方式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形式:
  • 第一种是光学变焦,采用机械结构改变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来控制最后投射到CMOS上的光线来实现变焦。光学变焦最大的好处是对画质没有损害,坏处显而易见就是镜头的结构复杂,无法做小到手机里面去。
  • 第二种是数码变焦,采用直接裁切CMOS输出的照片尺寸再放大显示来实现。这样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变焦镜头,坏处就是画质成几何倍下降。比如说一个4800万像素的CMOS,裁切10倍后就只剩下480万像素了,画质对比肯定下降得很快。

那么从2015年开始之后,随着手机拍照功能方面的不断成熟,新的技术出现了,也就是目前所谓“混合变焦”。从字面意思上来说不难理解,就是结合了“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的技术来综合实现变焦的特性。


我们拆分到拍照的具体场景来说,一个用户拍照的时候,无非有三种比较常见的模式:第一种是普通的场景,就是做一些信息方面的记录,这种时候需要的是确保拍出来的内容不变形,可以准确还原;第二种是旅游的时候难免要拍一些风景照片,那么就需要拍摄的角度足够广;第三种是拍摄人像或者远处物体的需求,这种就需要长焦镜头来解决。



因此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对于拍照的场景而言,厂商需要想办法从14mm的超广角端满足风景拍摄;到26mm广角端满足日常需求;到最后50mm以上的中长焦端满足人像和摄远需求。因此手机在无法装下体积巨大的光学变焦镜头上,只能够将不同的焦端才分开来实现。

如何实现混合变焦?


上文我们说了,因为拍照场景的差异,导致厂商必须要提供从14mm一直到50mm以上的焦段才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如果说单纯需要依靠数码变焦裁切画幅的形式来实现功能的话,那么厂商就需要提供14mm焦段的镜头,再以数码变焦的形式放大至少5倍,实现从14mm到超过50mm的焦端。那么如果按照目前默认输出1200W像素来说,至少要使用一枚超过6000W像素的CMOS才可以实现。即便是现在,也没有多少手机型号使用的传感器是6000W像素以上的。

那么单个摄像头不行,我们就把焦端进行拆分,然后再装上多个镜头不就好了?这也就是目前手机多镜头来解决变焦的原因。目前常用的多镜头方案都是“超广角+广角+长焦”来实现的,也就是说镜头至少要被拆成三个焦端:
  • 第一个是搭载一枚14mm左右的超广角镜头,负责在拍摄风光或者微距时使用。
  • 第二个是搭载一枚26mm的广角主摄像头,负责大多数场景的拍摄使用。
  • 第三个是搭载一枚50mm以上的长焦镜头,负责在拍摄远处物体,以及拍摄人像时使用。

三枚镜头虽然自身也无法实现焦端的变化(因为体积问题,手机上的镜头采用的都是固定焦段的定焦镜头),但是结合到一次,就可以实现不同焦段在不同镜头之间切换来缓解单纯只依靠一枚镜头来裁剪画幅导致的画质损失。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手机14mm超广角端配备的是2400万像素的CMOS,而50mm长焦端配备的是800W像素的CMOS。如果单纯只依靠14mm超广角端进行画幅裁切得到图像,裁切5倍之后就只剩下400W像素的图片了。但是如果是从14mm镜头切换到50mm镜头,那么拍出来的照片还有800W像素。这就是通过安装多个镜头进行切换来提高画质的混合变焦手段。

为何使用潜望式镜头?


上文我们知道了,目前手机上采用的大多都是“超广角+广角+长焦”三摄的设计,部分厂商还会另外再加入一个“TOF”景深镜头,不负责具体成像,只是测量拍摄环境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来让算法更好的抠图和渲染。

超广角和广角镜头还好说,都已经是固定了14mm左右和24mm左右的镜头就可以了。但是“长焦”这个概念就非常宽泛,多长才叫长???如果像iPhone那样,只是装了一枚52mm的1200W像素长焦镜头,那么如果我要拍摄更远的比如说200mm焦端的图像怎么办呢?又得裁切4倍,只剩下300W像素。

于是潜望式镜头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由于定焦镜头,焦端越长,镜头模组就会越长,这样导致手机就会越做越厚。而如果将镜头倒着横置在手机机身内部,那么就可以把焦端做得更长一些,比如说华为P30 Pro上面的潜望式镜头做到了125mm,800W像素。

但是,潜望式镜头本身也并不是光学变焦,而依旧是一枚固定焦端的定焦镜头。无论是华为P30 Pro,还是OPPO Reno 10倍变焦版,到现在三星S20上面的潜望式镜头,都只是固定焦端,并不能实现所谓机械结构改变来实现光学变焦。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只有华硕的Zenfone Zoom,以及vivo的APEX 2020版本,采用的潜望式镜头是搭载了可以机械结构实现3倍左右光学变焦,但是都停留在概念机无法量产。


因此在未来,手机厂商的方向,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强算法,另一方面就是要想办法实现潜望式镜头的光学变焦结构尽快商用。


PM宋先生


潜望式镜头就是为了解决手机轻薄的特点镜头不能凸出而设计的解决方案。将cmos竖置在手机内通过镜片移动和棱镜折射达到光学变焦的目的。能做多少倍取决于手机内部留给镜头的空间有多大。太大了电池要缩小续航差,太小了变焦没有实际意义。

这种设计是要优于多个不同焦段镜头在手机背面通过算法混合变焦的。因为镜头切换会很突兀,视角和色彩也会改变,成像质量各镜头都不一样。同时摄像头太多手机内部空间也会被挤压。

目前做到10倍已经非常了不起,相信未来手机更新会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


万手先生


基本在5倍左右


小李子—摄影📷


3倍问题不大,5倍有点困难,10倍很难,50倍的成本不如去买个二手长焦卡片机划算


7千山雪寂7


潜望式镜头的变焦倍数基本限制在5倍,承载不了大变焦镜头。


姚子龙yzl


5倍无损变焦技术


金色小锦猪


十八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