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关于课本有“去卖炭翁”的、有“去陶渊明化”的、“去诸葛亮化”的,以及“去岳飞化”,当然还有一个更大化-“去鲁迅化”。

“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去鲁迅化”是指将鲁迅的作品从语文课本里移除,把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放上去,这个过程叫做“去鲁迅化”。不置可否,教育一直都是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的,以此来让青少年学子们接受更加先进的教育。

所以自从2010年前后校园兴起“去鲁迅化”趋势后,不少孩子也很开心,家长也感同身受觉得孩子们如释重负,表示认可。然而这些举动却引起了一部分负责任家长的重视,开始忧心忡忡起来,他们是读着鲁迅长大的,觉得“去鲁迅化”会让孩子们有失担当、个性泯灭。

“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而一部分人也觉得“去鲁迅化”有失公允,焦急“去鲁迅化”会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缺失人文理想。那么坚持“去鲁迅化”的人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去鲁迅化”的源头

他们觉得鲁迅太遥远了,鲁迅的文章深奥难懂,阴森森如入古道,甚至充满了血淋淋的味道。所以鲁迅的文章就面临着从中小学语文课本里下架,将当代更具意义的作品补充上去。

说干就干,“去鲁迅化”没开始多久,东部沿海一些发达省份就率先将鲁迅的文章搬下了教科书,比如鲁迅的散文《风筝》等接二连三从高中语文课本移除。

“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面对这种校园“去鲁迅化”风尚,不少人认为是鲁迅的文学价值被高估了吗?社会人士也加大对“去鲁迅化”的关注。

伴随着“去鲁迅化”的声音,一些对鲁迅的诟病之声也此起彼伏。他们直击矛盾中心,这些人认为鲁迅连长篇小说都没有写过,算不得什么文学家,逮人就骂,除了讽刺就是抨击,其作品的价值也可想而知。

莫言看待鲁迅

可是作为我国当代文坛首屈一指的作家莫言,他从来都不在意那些对鲁迅先生的坏评价。莫言说他从小也是读着鲁迅长大的,在文学上取得成绩少不了都是鲁迅作品的影响。

“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莫言说:自己从小就是读鲁迅长大的,一直在模仿,想努力超越,可是怎么模仿都没能从受鲁迅的影响中走出来。在面对鲁迅从来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这一问题时,莫言认为,鲁迅是天才,短篇如匕首。并坦言说:“愿意用自己所有作品换鲁迅一个短篇,如果能写出像《阿Q正传》那样在中国文学史地位的文章,他宁愿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余华看待鲁迅

作为我国当代最先走向国际的作家余华看来,鲁迅是他唯一的精神导师。

其实余华和很多人一样,小时候在课堂上是讨厌鲁迅的,那个时候是要背诵鲁迅的文章,所以余华看到鲁迅就很讨厌,可是这种情愫在他成年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在一次不经意间,工作中的余华踢到丢在角落里的一本书,翻开看时竟然是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显然是一本不知在学校看过多少遍的书却又被余华漫不经心地打开了。

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作家余华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他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一些不怎么出名的作家也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精神失常。愕然写下几万字,他们笔下的人物依然很正常。

后来余华的力作《活着》出版,其主人公福贵的个性特征总有一种孔乙己那吊儿郎当的神态。文学界也一直认为余华是鲁迅精神的继承者。余华也在接受采访时也说鲁迅是他唯一的精神导师;

“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鲁迅是我的精神导师,也是唯一的,很多作家在写作方面曾对我产生过影响,但鲁迅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尤其是在最近10年里,“鲁迅”鼓励我要更加独立和批判性……

“去鲁迅化”的趋势

即便我国这些文坛大师依然看好鲁迅,但“去鲁迅化”的趋势却是难以阻挡的,他们认为鲁迅的文字里到处都是“吃人”,冷气逼人,没有正面的积极的,与这个时代完全产生了隔膜,格格不入,已经不再适合孩子们学习。

其实小编想说,鲁迅并非全是艰涩难懂的,他还有不少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章,鲁迅的这些作品不仅文字优美,还堪称现代文学的典范,完全可以拿来成为中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范本,所以在文学艺术性上是不具任何争议的,比如这篇妇孺皆知的《少年闰土》:

“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留下的财富

我们去“陶渊明化”、去“诸葛亮化”,哪怕去“岳飞化”,这些都是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年代,他们无论是文学家还是军事家,对于当今的孩子们而言,多学习多了解完全可以丰富自己,也可传承我们祖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然而鲁迅的时代距离我们虽然才一百多年,但他的呐喊声悠悠未尽似曾在昨。

“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课本里那些充满乐趣甚至有些快活的画面,都是先生用简洁的笔触精心勾勒而成,读起来也饶有意味,借着先生饱满的文字,可以让人轻松回味,即便在生活压力倍增的当下,他的这些文字也尤显亲切,给人以力量。

“去鲁迅化”的确给孩子们的身心带来了短暂的轻松和愉快,同时也给少年暂时弱小的肩膀留下了承担社会责任感的遗憾!

“去鲁迅化”到底是在去什么

鲁迅:《狂人日记》、《少年闰土》、《孔乙己》

2016-10-19 莫言:《谈到鲁迅,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2015-08-29 余华:《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2011-01-29 刘继明:《“去鲁迅化”与中国的思想文化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