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14跑分終於還是來了!單核分數超強,iPhone12又穩了

蘋果A系列處理器作為手機SOC的最強代表,在性能上的表現從來都沒讓人失望過,去年9月份發佈的A13處理器單核1300+,多核3500+的成績比起目前安卓最強的驍龍865(單核925,多核3400分)依然有著不小的領先。

而今年又恰逢臺積電5nm製程量產,蘋果A14作為今年唯二的兩顆5nm芯片,在近日首度爆出了Geekbench5的Bate 1版跑分:

蘋果A14跑分終於還是來了!單核分數超強,iPhone12又穩了

單核1658分,多核4612分,主頻高達3.1GHz。尤其是單核分數,基本等於麒麟990+驍龍865之和……。蘋果手機單核性能為什麼這麼強?單核分數高有什麼好/壞處?簡單概括就是更穩定的日常性能輸出,伴隨相對更高的功耗。

在這裡我需要先和大家科普一下單核分數和多核分數都代表了什麼,單核分數主要體現在APP開啟、加載等場景下,影響的是日常使用的流暢度;而多核心一般用在複雜多任務應用場景下,或者在遊戲場景下。

蘋果A14跑分終於還是來了!單核分數超強,iPhone12又穩了

以驍龍865為例,採用1+3+4結構,1個超大核,3箇中核心和4個小核心,在待機、輕度後臺任務場景下出於節能考慮一般都是調用4個小核心;而像看視頻、刷資訊可能就要小核+中核,而遊戲場景就變為8核全開(核心調度)。

蘋果也是一樣,以A13處理器為例,其架構為2+4結構,兩個超大核和四個中核,調度原理也差不多。那麼性能差那麼多,原因在哪兒呢?我們拿A10處理器舉例,通過核心拆解,我們不難發現:

蘋果A14跑分終於還是來了!單核分數超強,iPhone12又穩了

同時期的蘋果單個大核面積要比高通和三星高50%,甚至可以說蘋果的中核基本就和安卓的大核面積、性能差不多,多發射、大緩存這些設計都會進一步增加晶體管數量,增加面積的同時會帶來更強的性能表現(造價也更高)。

原理大家都懂,高通華為為什麼不增加核心面積用來堆更強的性能呢?第一個就是功耗問題,安卓和iOS的後臺管理機制不同就導致蘋果天生擁有比安卓更低的功耗,而蘋果頂多算互相抵消(iOS優勢和增加的性能功耗),但是安卓卻沒有這樣的資本。

蘋果A14跑分終於還是來了!單核分數超強,iPhone12又穩了

再加上蘋果一貫的外掛基帶,進一步節省了SOC的內部空間,有極致的性能表現一點也不稀奇。話說今年驍龍865不是用上了A77架構麼?大核性能達到了2.96GHz,單核分數是這麼多年來和蘋果差距最小的一次,代價是什麼呢?沒有基帶空間,只能選擇外掛基帶方案。

至於外掛基帶的優點和缺點我們此前也都說過,所以其實所有的方案選擇都是有利有弊的,考驗的無非就是廠商的優化和平衡能力(高刷和續航,快充和電池壽命,基帶外掛和信號等等)。

所以,A14雖然是一顆非常強的處理器,但是安卓小夥伴也沒必要嫌棄自家的高通和海思,尤其是下半年的海思1020也是5nm製程。有得必有失,如是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