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交通战“疫”一线显光华

一场新冠疫情汹涌而来,57岁的他义无反顾选择了人生中的最难“逆行”;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场战斗如约而至,51天的连续工作、激情参与,点亮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岁月光华。他,就是张光华,涟源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

涟源交通战“疫”一线显光华

(图中右二为张光华指导湘运汽车站疫情防控工作)

最难“逆”行,慷慨上阵

市交通运输系统近年流行一种“饭碗”的说法,首提者就是张光华。他总说:“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真正的饭碗,小心端在手里。” 很巧,他新冠疫情的“战疫”开端,就与“饭碗”有关。1月24日,除夕,上午他带领市春运办的同志检查了石马山汽车站、涟源火车站、杨市高速出口的春运情况,看到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他隐隐觉得已经连续两个月奋战在高铁外部安全环境、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一线的他,可以按下工作的“暂停键”,和家人好好“团圆”了。于是他匆匆赶回家与家人一起吃中餐。谁料,刚端上饭碗,手机铃声便响起来,局办公室紧急通知他12点40赶到局里开会。多年的职业敏感提醒他,“出大事了”,他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带上那个刻满岁月光痕的旧黄包,骑着“电驴子”(这是他多年工作的标配)风尘仆仆赶去开会。议题很沉重:新冠疫情防控。分工在意料之中,谁都拗不过张光华的牛脾气:他与另外一名班子成员负责疫情防控的日常工作,并由他联系“战疫”重地涟源火车站。自此,他开始了一场他人生中的最难“逆行”:谁不知道春节是万家团圆的节日?谁不知道他的妻子刚做完手术不过10天?谁不知道他还有一个80多岁的父亲需要照顾?谁不知道50多岁的年纪属于易感染人群?当晚,他与同事端起盒饭,简陋地“团年”,入夜,审定方案、组织人员、调度物资……一直工作到凌晨,“守夜”不知不觉就过了。大年初一,他马不停蹄地带领由12名共产党员组成的“战疫”先锋队进驻涟源火车站。此后,他就像一只高速运转的陀螺:疫情筛选排查、交通防控站点设置、站场防疫消毒、一线防护物资调度配发、企业复工复产……。

两场战“疫”,惊心动魄

他亲自指挥的这两场战“疫”,确实惊心动魄:一场是涟源火车站站点疫情防控,至今已有整整51天了,这是持久战;一场是广铁集团长沙工务段换轨车间工人入住涟源的疫情防控,这是环套环、点对点的疫情“阻击战”。

公共交通、客运班线停运后,涟源火车站客运量短期急剧增加、传播风险高频运行,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防控人员的风险性不言而喻。由张光华带领的党员“战疫”先锋队,从每天早晨6点直至当晚9点,整齐划一地在火车站乘客出站口的通道站岗值勤,为乘客量测体温、登记信息,向市指挥部反馈数据。他们共量测体温10000余人次,排查“四类人员”22名,接触发热病例18人,传输市指挥部数据信息16000余条。

涟源交通战“疫”一线显光华

(图中右四为张光华在涟源火车站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枯燥的数据背后总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段时期,张光华觉得年纪相对偏大,身患糖尿病多年,属于易感染群体,有时担心感冒发烧,感染病毒。为此,他常常自带体温计,随时监测自己的体温。有时他还会选择自我隔离几个小时。

大年初三,他父亲不幸摔倒导致腿部骨折,在办理完住院手术后,他便匆匆离开,赶赴战疫一线,照顾父亲的重担全部落在妹妹身上。对此,重“孝”的他至今仍感到深深惭愧和自责。

另一场不期而遇的战“疫”则更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月2日,广铁集团长沙工务段换轨车间开始复工复产,外地455名工人将会陆续来涟入住,临时拼凑的民工队伍,吃、住、用、行等环节都存在疫情传播风险,疫情防控工作非常吃力。在接到铁路方面的报告后,他一方面指导企业制定疫情防控办法和应急处置方案,积极向市指挥部报告,促成召开指挥部专题会议,研究对策、分解责任,落实措施。一方面,他走街串巷,帮助协调落实民工入住场所10个,并牵头成立疫情防控指导监督组,督促企业履行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逐一落实吃、住、用、行等环节的防控措施。3月6日,听说一名民工体温超过37.3度不知去处,他通宵未眠,千方百计协助企业找到发热病人,落实核酸检测措施。张光华扎实的工作作风让周边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逐步消除了民工入住给他们带来的恐慌心理。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贤臣”,越是艰难险阻,越是义无反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张光华以自己使命担当,践行着一名基层老党员不变的情怀、恒久的初心,散发着独特的人性光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