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關乎國計民生,宋朝如何做到讓老人“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中華民族自混沌中存在至今,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恢弘曆史,上至盤古開天闢地夏商周時期封建雛形漸顯,下至新中國強勢成立開一片宏偉新天地。歷史的進步絕不是單純的時代推進,我們不斷在歷史的前進中前進,不斷地開拓新的層次,不斷地到達新的高度,不論是政治上、經濟上,還是思想上、體制上,都形成了一番又一番的新氣象。

說起中國古代的歷史,夏朝啟清朝覆,封建專制主義寄生下的每一個朝代的存在都像是一部無比宏偉的鉅著,後人翻閱時只覺得古人十分了不起,覺得歷史令人敬畏令人俯首,卻怎樣都無法想象的到古人究竟是有多大的智慧,能在這千秋百代中不斷地超脫不斷地取得進步。

從自產自足的小農經濟到知資本主義萌芽,商業農業手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從分封制宗法制到三公九卿再到三省六部制,政治方面也逐漸在得到完善,不過最值得說的還要是思想上的進步。

養老關乎國計民生,宋朝如何做到讓老人“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在一切事物的發展中,思想是最重要的內因。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到佛道儒三分天下,再到儒學大一統。我國古代的思想發展雖然不斷朝著固話發展,但是卻不得不說是在不斷進步的,可能是不破不立,儒學思想影響下的人們更加註重禮儀謙恭讓,注重真正的君子好的品質。

統治者推崇的思想和社會大背景下思想的主流狀態,很容易就成了主導一個時代的中心思想。君主們以德治國,以仁心治國,某些程度上也在以孝道治國,我國古代很多皇帝都極其注重孝道,自然而然也很注重養老制度。

我們以宋朝養老制度為例來詳細說說中國古代的養老制度。

一、宋朝養老制度的初步形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國古代,養老制度得到了各方面足夠的重視,我們現在背的《三字經》、《弟子規》裡都有關於如何孝敬老人以及其他養老制度的雛形。

先秦時期《禮記》中也有關於養老制度雛形的記載,那時候就有規定,國家無償給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供給糧食。漢朝時,關於老人的特殊照顧尤甚,例如,即使一個老人觸犯了刑事法律或是其他罪不可赦的罪行,只要他已經年過七十,國家就不能對他們實行刑罰的處置。

養老關乎國計民生,宋朝如何做到讓老人“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漢朝時對於養老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子女如果拒絕奉養家中老人,或是不尊敬不孝敬的話,就會得到判罪,而且量刑時往往會按重罪判刑。

再往後說到唐朝,唐朝的法律中也是明確規定,家中有老人的,必須讓老人得到好的照顧和奉養,甚至,如果你家中有八十歲以上的患有疾病的老人,那麼朝廷會無償派出一名侍從去服侍這位老人。

到宋代時,養老制度就比較已經完善了,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類似於現在養老院敬老院一樣的場所,朝廷為老人提供可以居住養老的地方。

從古至今慢慢推進,一開始先秦時期只是表達了老人在任何一個年齡段的需求,例如六十歲的老人可以指使別人為自己幹活,七十歲的老人可以開始逐步交代一些後事,八九十歲的老人已經算是耄耋之年,家裡如果有需要服役的人則可以不用從軍服役等等。

朝廷的養老制度,關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若某一家中有孝名遠揚的孩子,還可以通過被人舉薦而獲得功名。

養老關乎國計民生,宋朝如何做到讓老人“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養老制度發展到宋代,不可謂不是一項很大的建樹了,許多制度後來一直在延續,直到清朝也沒有得到廢除。

二、宋朝養老制度的發展、完善和落實到位

養老制度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家庭的主要責任與義務,雖然社會養老制度逐漸完善,但是主體還是在家庭方面。有關於家庭養老這方面,朝廷當然也是沒有漏掉的。宋代時,朝廷就支持養老制度貫徹落實到家庭中去,還特意頒佈了兩條法令,侍丁制度和權留養親制度。

宋代朝廷之所以頒佈具體法令,是想用這些制度來維護和保障老人的權益,也起到約束子女行為的作用,迫使他們不得不好好贍養家中老人。

侍丁制度,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家中有需要贍養的老人,朝廷就會減免你家中原本需要交納的賦稅,還很有可能會減輕你的徭役,你只需要在家中好好奉養你家中的老人就可以。宋朝頒佈的這個制度很好的解決了老人年邁後能夠老有所依的問題。

權留養親制度,這一制度其實最早存在於北魏時期,宋代將這種制度很大程度上落到實處,使這種制度發揮出了前所未有的效果。這個制度的意思很簡單,如果犯了重罪或者即將被流放的罪人家中有年邁需要奉養的老人,那麼他們的得服刑和流放時間就可以根據家中老人的狀況來調整。

養老關乎國計民生,宋朝如何做到讓老人“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宋代的這兩種制度,仔細來看的話還是有紕漏之處的,但總的來說對於老人們生有所養死有所葬這個問題,確實是非常有保障的。不管其他方面問題,單就養老制度方面來說,這兩種制度應該算是十分有效了。

三、宋朝養老制度的具體措施以及其實施過程

根據宋朝頒佈的一些關於養老制度的法令,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宋代養老制度的逐漸形成與完善,不僅僅讓人們在思想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對於當時的司法也有很大的幫助。

這種養老制度讓銅鐵般不容撼動的法律,有了人情化的一面。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讓他們在失去了勞動能力甚至是自理能力之後,也可以安享晚年。

社會養老方面也取得了可觀的成就,幾乎在每個州縣都設立了養老院,即使有些老年人沒有子女也能得到妥善照顧。

朝廷頒佈法律,統治者高度重視,國庫會按時向外撥出銀兩用以安排這些老人。民間也有很多的老百姓,行善舉,貢獻自己的力量。

養老關乎國計民生,宋朝如何做到讓老人“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宋代的老人有足夠的頤養天年的資本,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還有朝廷的資助與法律的加持,他們完全享受在宋代為他們建築的完巢之下,甚至連下葬都能得到朝廷制度化的福利設施,不可謂是不幸運啊。

孝道是我國從古至今最不容忽視的傳統美德,不管是自己家中的老人,還是別人家中的老人,我們都應該做到尊重他們,這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道理,是應該得到推崇的,應該被人信服的道理。孟子曾經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古代使老人們能夠“生有所養,死有所葬”的社會風氣一直都在被傳承,而且關於這方面越來越有一套完備的體系。

養老關乎國計民生,宋朝如何做到讓老人“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不論是先秦時期剛剛開始的雛形,還是宋代時期養老制度的完善鼎盛,都是一樣的道理,都是以老人為根本,只不過是某種思想成熟不成熟的問題,但是本心是一樣的。

王朝的更替興盛與衰落一次次上演,社會的安定和國家的河清海晏不能只交給死守江山社稷的將軍,也不能只交給久居廟堂的君主官僚,社會本身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養老制度更是一大方面,君舟民水,水載舟亦覆舟。老人也是百姓中很大一部分群體,安頓好老人就是安頓好百姓,才能國泰民安,這才是一個國家長遠的必要之計策。


參考文獻:

《宋史》

《通鑑紀事本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