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是否會引發畢業生瘋狂擠進體制內的潮流?

小單財經簡評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目前針對疫情,國家出臺的政策中有很多針對迎接畢業生的,比如擴招18.9萬名碩士研究生、多地發佈將擴招公務員、事業編的通知等等。

疫情過後是否會引發畢業生瘋狂擠進體制內?答案是不會的,疫情會導致公務員、事業編的擴招,只是擴大畢業生就業的一種方式。很多畢業生還是會選擇進入企業,現在階段不是所有的人還是那麼認可公務員、事業編諸如此類的工作。


有態度的文生


我個人覺得不會。本人省屬事業單位,碩士,前不久相親,遇到一個大專剛剛畢業的,女護士,第一次見面就結束了,因為我說自己月薪4000。女方覺得都2020年了,身為男人,居然還沒有過萬!

可見,好多年輕人依舊不認可體制內工作,因為薪酬原因。

補充一下吧,看到很多人閱讀了我的答案。我雖然收入一般,但確實是正式編制的,公開招聘,筆試面試第一。目前專業技術崗。至於收入,我是農村長大的,父母爺爺奶奶都是農民,我這一輩至少不需要靠天吃飯了。



唐哩咯糖


大家好,我是子騫職說。我的觀點是:肯定會,而且都不用疫情過後,現在就已經開始顯現出來了。論據如下:

1.實際情況證明會發生。

就拿我們單位來說,我們單位是一家大型國企,往年通常在三月底開始春招,然後校招開始的時候才有人陸續打電話諮詢,但是今年從三月初就不斷有人開始諮詢了,有孩子父母、也有本人自諮詢的,諮詢的問題概括一下主要有兩個:1.今年貴公司還有招聘計劃麼,是否會縮減招聘計劃;2.貴公司今年的招聘大概什麼時候開始,是否會有校園宣講會。可以預料今年我們單位的招聘計劃絕對沒有問題,甚至可以優中選優,雖然之前也是。

2.大數據告訴你會發生。

如果說我們單位是個例不能完全說明問題,那麼請看兩組大數據,用數據來論證我的觀點。

  •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年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報告》顯示,在畢業後希望工作的大學生中,意向就業企業類型的排序依次為國企、政府/事業單位、外企、私企、自主創業、NGO(非政府組織)。跟2018年相比,國企超越外企躍居第一,佔比達到26.4%,成為大學生最希望工作的企業類型,同時國企、政府/事業單位佔據了意向就業的前兩位,兩者佔比超過5成。這足以說明今年的畢業生對於國企、政府/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工作的青睞度將進一步提升。
  • 202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去年的11月28日,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約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基數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進入國企國企、政府/事業單位等體制內的畢業生人數勢必也會增加。

3.國家政策引導讓發生。

當然除去大學生自己本身的傾向性外,國家、地方出臺的積極政策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主要有:

  • 擴大重點領域招聘,尤其是中小學教師招聘。這一政策將直接充實教育、醫療等體制內行業,教師、醫護人員隊伍將進一步壯大。
  • 引導基層就業,擴大選拔選調生,三支一扶計劃。這一點就不用說,直接針對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尤其是基層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更為明顯。
  • 更大力度鼓勵畢業生參軍入伍。這一點可能很容易忽略,但是反而這個政策各方面的待遇更為豐厚,國家對於保家衛國的軍人們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既然疫情仍未過去,競爭如此激烈,同時就業形勢又較為嚴峻,那麼子騫建議:

1.高校畢業生提前準備,及時關注招聘信息,充分利用國家、地方出臺的就業政策,積極就業、主動就業,同時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並非非要進入體制內工作,現在優秀的民營企業也數不勝數,就看你自己怎麼選擇了。相信優秀的你一定為自己的求職之路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2.目前有工作的同胞們建議最好不要輕易辭職,今年的就業形勢、就業壓力大家都可以看得到,難道還要去趟這趟渾水?當然如果確要辭職,請先找好落腳點,切記裸辭,這是極為不成熟的做法。

3.目前處於失業中的同胞們

。也不用過於擔心,國家、地方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來支持大家就業,同時求職中的你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及時關注相關招聘信息,學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別問我你有啥優勢哈,我不會告訴你,工作經歷、證書等都算)積極為自己贏得機會。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我們需要這樣的戰略,但不需要這樣的戰術。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這才是正解。祝願2020年的每位同胞們都能找到滿意的僱主,開始自己嶄新的工作篇章。


我是 ,專注人力資源管理,聚焦職場分析,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還不錯歡迎點贊+關注。如果你有職場困惑,問答收益、認證也歡迎聯繫我。你們的子騫一直與大家同在。


子騫職說


會,我可以斬釘截鐵地下結論。此次疫情過後,畢業生擠進體制內的潮流將會比以往更加的瘋狂。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一、從歷史趨勢看,近幾年公務員招錄比率呈上升趨勢,顯示出進入體制的競爭趨向激烈。2016年,全國報考公務員審核通過128萬人,最終招收比率為46.1比1;2017年,全國報考公務員審核通過133.8萬人,最終招收比率為49比1;2018年,全國報考公務員審核通過165.9萬人,最終招收比率為58比1;報名人數不斷上升,招收比率繼續擴大,顯示出今年公務員考試的瘋狂和激烈。

二、當下疫情狀況是我國內愈來愈向好和國外愈來愈失控形成鮮明的對比。今天報道疫情是國內本土新增僅4人,其餘均為輸入型病例,而國外確診新增11616。國外越來越嚴重的病情,逼使畢業生將更多的就業目光轉移到國內,造成國內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加,這部份新增的就業壓力同樣會轉嫁到體制之內。

三、此次疫情之中,停工停學對體制內外人員造成影響的差異,將吸引更大部分畢業生湧向體制之內。一方面,體制之內是工資待遇不變,職業穩定,各項防控措施圓滿到位;另一方面,體制之外停工失業,復工艱難,困難重重。國家強有力的保障對任何人的吸引力都是無窮的。

四、疫情衝擊之下,國內中小微企業哀鴻一片,破產收縮成為中小微企業的常態,裁員降薪造成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企業的擴展同樣也受很大的影響,這種情況對於比往年更大數量的畢業生就業來說,雪上加霜還不足以形容,只會比想像中更加可怕的多。使得轉向體制內的意願會更為迫切

疫情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的壓力會共同造就今年進入體制的瘋狂。個人認為,今年畢業生擠進體制內的潮流之瘋狂會出乎許多人的意外。

以上是個人觀點,大家可以留言討論,謝謝!


微風來襲天轉涼


先舉一個例子。某單位群裡,薪酬HR發了一條信息,本月工資遲發。群裡抱怨一片,沒過十分鐘,HR經理發信息,本月工資不遲發,且提前發,還多發2000元福利費用於購買防疫用品。這就是某國企。

相反,一些民企私企,特別是中小企業,更特別是服務產業的小企業,員工非常焦慮,工資能不能發還是次要的,工作還在不在才是更擔心的。

很多家長哀嘆,還是讓孩子進體制內保險,以後有個風吹草動,還是金飯碗捧著踏實。

這個心態真實不?

真實。

心態,決定行動嗎?

決定。

結論:

沒有疫情以前,2019年度畢業生就業意願指數,公務員第一,央企第二。體制內,特別是優質體制內單位依然是最熱門的地方。有的好單位,報名比例達到4000:1,也就是說,4000個優質大學生爭一個崗位。說明,疫情之前,體制內依然是就業熱門。

那麼,疫情之後,這個熱度只會升不會減。

第一,人們發現,求穩與求財,可以並重了。以前覺得體制內只是穩定,財不夠,現在發現體制內,既穩定,錢又多。

第二,人們不差錢了,獨生子女,父母這麼有錢,早晚都是自己的,自己為何這麼辛苦,不差錢,就求安逸唄,體制內又熱一把。

第三,疫情如同烈火煉真金。體制內單位的穩定,在疫情期間,得到彰顯。工資照發,不上班也有福利,上班的有補貼,值班的有獎勵。各級上司還會爭先恐後去慰問,一線作業人員得到充分尊重,得到廣泛宣傳表揚。然而,中小企業呢,撐不下去關閉,撐得下去的呢,不是停發工資,就是減發工資,甚至降低社保繳費基數。

綜上,一是疫情之前,體制內就業本來就是熱門。二是隨著人們收入增多,追求穩定的意願更加強烈。三是疫情期間的,更加凸顯體制內的優越性。基本可以判斷,疫情之後的就業市場,體制內就業意願更加強烈。


職場火鍋


你好,根據無憂精英網的觀點,因為疫情影響,今年畢業生瘋狂湧進體制內已然成為一種趨勢:

1、實際情況是公務員報考人數居高不下。

從近十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中看出,每年報考人數非常龐大,不少於100萬,在2019年公務員招錄人數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依然也有137.93萬人通過了報考資格的審查。所以每年的公務員考試,我們才會看到各種媒體報道某崗位報名人數達到了50:1,60:1等等,可以說公務員考試從未明顯失去熱度。

2、從體制內脫離是被放大的極少數個例

如果公務員的工作真的是不太“受人待見”的職業,卻又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每年前赴後繼地加入呢。政策與市場環境這幾年都在鼓勵自主創業,但說起創業所有的人幾乎都一致口徑:難!而職場內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晉升沒有通道,薪資漲幅趕不上物價,女性歧視,中年危機。在種種比較下公務員作為一份職業,對廣大求職者來說,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嗎?一些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700多萬公務員,平均每年辭職人數大約是總數目的0.1%左右,也就是說每年辭職的也就1萬左右。而且在體制內呆的時間越來越長,想跳出來的意願和所具備的能力就越來越下降,有大多數的人很久都沒離開這個單位。

3、疫情再一次驗證了穩定是多重要的隱性福利

公務員一直以來給外界的形象都是工資不高,和一些外企或名企相比更是沒有任何可比性,但一次疫情衝擊就教給社會穩定是有多重要。在疫情中小企業停產倒閉,大中企業裁員減薪,有的企業連去年還未發放的年終獎也直接取消。而在體制內,抵抗這種風險的能力是極強的,因為有國家在為公務員系統的穩定做背書。

4、求職市場很可能供大於求

去年年前辭職的人,今年年初因為企業虧損被裁的人,還有就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這幾大部分人群構成了今年春季求職的大軍。但是企業卻在縮編減員,即便各家大企業開始了校園春招項目,但對於應屆生的選拔標準也非常高,多是在985、211高校中篩選,人數也是有限。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在求職上或許會比往年來的更為艱難。而這時准入條件可以說極為公平的公務員,會成為需要應屆生的首選——大不了,考不上繼續在職場求職,影響並不大。

5、瘋狂的不僅是應屆畢業生,還有中年職場人

作為家庭的重要支柱,中年職場人在這次疫情中不論是面對被裁還是減薪,對他們的生活都是極大的衝擊,而且隨著年齡變大,中年職場危機越發迫近。這次的公務員考試也會成為他們尋求職業生涯轉折的突破口。

所以今年的公務員考試呈“瘋湧”的現象趨勢依然成型,競爭只會比往年更加激烈,建議有意向的朋友早做準備。


無憂精英網


我認為,今年畢業生報考體制內單位,十分可能出現“瘋”的景象。想考的,需要儘快做好充分準備。

個人理解,原因主要有三條:

第一,要聽家長話。

今年的畢業生,共同參與了一場百年不見的全國性戰“疫”行動,耳聞目睹各行各業窮以應對與困難處境,應該已經對就業形勢大體有了一個自我判斷。

目前為止很多人仍然在家中,與父母朝夕相處;每一個人正常進行觀察分析,都知道在今年這種情況下,體制內的任何一家單位,保障上都強於絕大多數體制外單位。

年輕人有理想當然好,但家長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同時出於對未來機遇不確定性的天然厭惡心理,肯定地告訴孩子,這種時候什麼單位最保險。

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十分清楚,父母不會誤導自己。所以,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單位的選擇,將取決於家長的意見;而家長的意見,就是體制內單位最靠譜。

第二,要看民企“胃”。

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今年面臨的壓力巨大,既受演變為“全球性流行疾病”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衝擊,還有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的迭加影響。

尤其中小企業,能夠挺過三個月已經相當不錯,如果再挺下去,不知道資金是否能夠接續。那麼,出於自身壓力,現實也是理性的選擇,就是首先保證企業生存、老員工就業。

我經營的影城,也會這樣做。如果使用畢業生,雖然他們可能對待遇的要求不高,但我們既要付出培訓成本,還要承擔客源減少,但人力成本上升帶來的經營風險。

與其如此,還不如在經營困難時期,適當提高老員工待遇,讓他們身兼多職,而不是去培養和儲備新員工。

我相信,這個特定時期,傳統行業中小企業都會這樣,不再採取擴張型經營策略了。活下去,才是王道。所以,民營企業的“胃”,已經盛不下那麼多人。

大型民企也好,外企也罷,在這場災難襲擊面前,沒有哪一家能夠倖免於難。他們強於中小企業的,無非就是能熬得久些。即使可以吸納,又能夠接收多少畢業生呢?

溢出的,總得有地方流。那麼就往同一道門裡面“擠”吧。

第三,要跟政策走。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每年國家都認真安排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今年的特殊形勢,使得人們更加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

國家已將“穩就業”放到突出位置來考慮。今年的就業大軍中,874萬(比去年多40萬)高校畢業生,除去大約305萬人考研、100萬人報考公務員,還有470萬畢業生。

前不久,國家出臺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政策“十二條”。其中“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提出五個方面,排在第一的渠道,就是鼓勵畢業生到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第二個渠道,就是擴大重點領域的招聘。

關於第二個渠道,還特別強調,鼓勵各地擴大重點領域招聘,著重點出“中小學教師,尤其是急需老師的高中和幼兒園的招聘;同時落實應屆公費師範生全部入編入崗。”

我認為,這既是推進教育興國戰略的長久之計,其實更是幫助今年畢業生就業的解燃眉之急!所以,我們應該珍惜國家給予的機會。

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瘋”的一幕!

以上個人的分析,供大家參考。


轉型開始


很高興說幾點,說說自身體會,在下是事業單位工作,屬於體制內一種。

1,疫情期間,國家發佈的工作待遇要求,我們單位都全部認真執行,沒出現剋扣情況。

2,和私營企業比起來,待遇真的很一般,在下座標湖南中部一地級城市,每月工資4500

3,疫情抗擊期間,新聞報道很多企業困難,甚至倒閉,工人失業在家,相對來說,體制內不存在這種情況,每月社保養老等五險一金都按規章制度執行。

4,工作強度沒有體制外工作人員看到的那麼輕鬆,現在體制內的改革已經深入,所有崗位都是很忙的,只是相對而言,心理壓力小一些,認真做事,把事做好

最後,補充一句,不管時代怎麼變換,總不會虧待認真做事的人,選擇幹某一行只是開始,堅持幹好某一行才是日常


我來自桃源


會的,今年會迎來體制內就業競爭的瘋狂一年。

近些年,隨著國企的實力越來越強,機關事業單位工資不斷提高,體制內的就業競爭力早已經悄然提高,整體上超過了體制外。看看每年的公務員國考、省考大軍就一清二楚,看看大國企招聘的熱度也能領略一二。只不過今年突發疫情將體制內的優勢無限的放大,更引起了追風追捧,造就了瘋狂的鼠年。

今年的體制內一定會擴大就業,就業崗位的提供數量會大大超過往年。這肯定是國家的導向,尤其是今年面臨畢業生大年,國家更需要全力打造一個穩定的就業環境。綜合看來,各個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基本上都會擴編、擴張。同時,國家會積極在重點領域投入,比如民生、醫療等新基建領域,國企顯然是主要的實施主體,那麼這樣的投入也會帶來大量的工作崗位,對今年的體制內就業是個利好。

但也要清醒的認識到,體制內能夠提供的崗位還是有限的。公務員這個不多說,事業單位更多的是公益類事業單位擴編,比如學校、醫院等,更多會傾向於基層崗位、偏遠地區崗位。國家的政策導向其實是保障三類人:一類是迎接畢業生,保障其就業。一類是軍轉,也就是軍隊復員的工作安排歷年都是重點。一類是專業技術人才,比如醫護人員、教師、專業技術人員等。如果你不屬於以上三類人,進入體制內實際上面臨著慘烈的競爭。

所以,我覺得今年千萬不要跟風:

1、還是要認清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的人在體制內、體制外都能混得好。有競爭力的人在哪裡都可以有高工資、好職位。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和特長,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要盲目跟風,要綜合考慮自己適合不適合去體制內。

2、體制外機會仍然很大。體制外並不是哀鴻遍野。從這次疫情就可以看得出來,人工智能、信息技術、醫療等很多行業亮點很多,很多公司也會抓住機會去成長。所以,應該學會辯證分析,看清發展大勢,找到體制外高速成長的行業、公司,把自己捆綁在高速成長的戰車上,那發展一定非常好。


五維職場


可以預見人們對體制內工作的追求,熱度會有所增加,但不會出現題主所說的瘋狂現象。



儘管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考公熱”,但並不會出現“瘋狂”的可能,主要有這樣三個原因。

1、現代年輕人都會有明確的職場發展規劃。

現代的年輕人不再像以往的時代了,他們擁有了更多的擇業的機會和選擇的權利。不再像過去那樣,進入體制內工作才是人們的唯一目標。

而且現代年輕人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張揚個性,追求自己的理想與目標,他們不希望受到體制內的一些約束和限制。

尤其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經濟狀況都比較良好,這給他們自由發展和追求,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前提和條件。從而導致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去做一些自已喜歡的事情,而體制內的工作並不是他們唯一的追求。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對待擇業的選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非常慎重的事情。所以對那些有著明確的職場規劃的年輕人來說,疫情並不會給他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2、疫情與危機屬於偶發事件,只是能對年輕人擇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每一次疫情和危機之後,會出現年輕人考試體制內的工作的人數有一定的增加。這主要是在疫情和危機之下,讓我們很多人看到體制內工作的穩定性,從而產生了一定的衝擊。

尤其是對那一些原本猶豫不決的年輕人來說,這次疫情對他們的心理上造成了衝擊,可能會較大,從而導致他們決定參加“公考”!

對於那些原本就不喜歡體制內約束對年輕人來說,這次疫情對他們衝擊不大。這部分年輕人他們依然會堅持自己的選擇,並不會輕易的去參加公考。

所以這次疫情之後,真正參加公考增加的人數,主要來自於那部分對自己的擇業,還處於觀望猶豫不決的年輕人。



3、隨著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的完成,體制內人員的招聘相對減少。

我們都知道公務員改革已經完成,而事業單位的改革也將在2020年完成。隨著機關事業單位的機構重新設置與調整,很多人員都會出現變動,有些改革出來的人員,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內部消化。

所以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招聘,相對來說招聘的人員較少。因此現在想要參加“公考”進入體制工作,相對來說競爭會更加的激烈,難度也會比以前大得多。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國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改革完成,招聘的崗位和人員也會大幅度減少,而參加公考的畢業生總人數,會比以前有所下降。但是招聘崗位的人員竟爭會更加激烈,在這一點上可以確定的。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體制內工作的考試竟爭會更加激烈,主要是因為機關事業單位改革之後,體制內招聘人員的大幅度下降,以及疫情的刺激,會出現“公考”白熱化的竟爭,但是參加“公考”的總人數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餘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