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古诗,这样也许会更好

背诗的孩子

由于疫情,单位还没有开工,宅在家里,看看书,刷刷短视频,再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自媒体创作,还是比较悠闲自在的,当然作为教育者,我所关注的领域呢也大多数是育儿和教育类的视频/文章,看到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形式各种各样,不过最近看到一个视频却让我觉得感触挺深的。

视频的原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很痛苦的边哭边背诵一首古诗,咿咿呀呀的说出了古诗的名字,然后带着哭声的说出了作者,这个时候妈妈马上就说,嗯对,接着就是古诗的第一句,这第一句不说不要紧,孩子说出来之后很明显不对,这个时候妈妈接近崩溃的语言说了出来,白啥呀白,是这样的吗,教你多少遍了,然后孩子就又哭了起来,孩子还没来得及哭出来,妈妈又说,哭什么哭,再来一遍。大致的内容是这样子的,记得不太清楚了,据说这个环节持续了很长时间。

背古诗,这样也许会更好

背诗好难呀

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放下手机想了一下,为了背诵一首古诗,让孩子陪着这么长时间,有必要吗?真的有必要吗?这个时间里,孩子已经早就没有了基本的学习兴趣,导致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效率极低,到几乎没有。同时,看到孩子委屈以及含泪的双眼,充满了畏惧与无奈,这种事情眼中的影响到了孩子的性格的养成。

面对这个,网上的也是许多人都有不同的声音,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是如果不这样做,孩子学不会东西以后在亲戚面前,在朋友面前,别的孩子都会,自己的孩子不会会很不好意思,另外一种就是比较佛系,孩子学习了就好,他有兴趣就好,孩子就是学不会,那也是没有关系的。

背古诗,这样也许会更好

背诗好难呀

两个观念,两个结果

其实这很好的反应了现在家长教育的一个误区,那就是知识的学习与兴趣的培养的选择,到底要将孩子的学习重点放在那里,是知识呢?还是兴趣呢?所以,这两个有分别代表着什么呢?它们分别体现的是家长怎样的一个教育心态呢?

首先,第一个知识学习,这个比较明显,就是家长注重孩子知识类内容的学习,比如,孩子要会背多少诗,需要会认识多少字,需要会讲多少个古诗等,这些类的学习有着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很明确,效果也很明确,就是要学会这一首古诗,就是要认识这个汉字,效果呢就是孩子会背这首古诗。它是一个较为显性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兴趣培养,这个就是培养孩子对于诗歌、歌曲、数学等活动的学习兴趣,孩子愿意学,孩子想要说,孩子敢于唱,这个就是孩子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孩子对于古诗很感兴趣,妈妈一说有一首新的古诗,孩子就立马打起精神,想要听听看,但是孩子就是学不会,家长还是不断的给予孩子新鲜古诗的刺激。这种观点呢,没有必须的目标的要求,没有任务量的体现,孩子体会学习的过程,感知知识的美,与上一个相比,这就是隐性的学习内容。

两种倾向我觉得都有着其正确地方,也有其利与弊,那这两种观念我觉得首先出发点都是好的,因为每个家长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朝着好的方向来去发展,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大量的知识储备,我相信,都是我们家长所想要带给孩子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对于这些,我们并不能够兼得,所以就有的家长选择了以孩子学习的兴趣为主,而有的家长选择了孩子的学习的量为主。

加之现在5G短视频时代的带来,家长们越来越多的从网络上得到了信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样,再加上现在大环境的刺激,尤其是现在疫情期间,许多 老师发到家长群里的古诗呀、儿歌呀等等这些,家长会带着孩子学习,有的孩子呢学的比较快,很快就发到家长群里,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学习的不说那么快,这个时候,家长就比较焦虑,就会跟孩子着急,当人可能没有我视频看到的那么夸张,但是我相信,类似的情况肯定是有的,尤其是3-6的孩子。

其实本身我也是一名幼儿教师,疫情期间,我同样在带着孩子们进行网课的学习,也会发给家长一些古诗、儿歌之类的东西,我对于这类活动的要求呢就是家长带着孩子学习了就行,我想要看到的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去跟家长要一个他们学习的结果,我也一直跟家长们强调这些,所以我的家长对于这些方面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知识学习和兴趣培养本身就是两条不一样的路,关于这个呢,我个人的观点呢,还是以兴趣的培养为主,在保证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基本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呢,可以进行一些知识类的学习。

背古诗,这样也许会更好

网课下的孩子表示压力很大


尊重个体差异,学会接受孩子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而这种个体差异不只是表现在其基本的身高体重、高矮胖瘦上面,而且还包括孩子性格、习惯、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注定了每个孩子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都是不同的,所以蒙台梭利就一直强调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给孩子时间来探索,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兴趣,就像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教育目的一样,它重点的是培养孩子感官的使用以及对于未知探索的兴趣,而不是孩子会把什么东西排序或者配对等。

所以,我觉得,作为学龄前幼儿的教育,小学的我不做太多的评论,应该以学习兴趣为主来去进行,我们给孩子发送古诗的本意并不是让孩子学会背诵这首古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需要敢于说话,大胆表达,培养他们对于古诗的兴趣,愿意去朗诵他们,而不是让它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负担,这个不说我们想要的。只有当孩子把这些当作兴趣的时候,孩子才能真正的享受它。

比如,现在很火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中涌现出许多许多的小选手,他们有的五六岁,甚至有的四岁多,这些孩子脑子里的诗词的量可谓是多的有点可怕,随便的题目诗词张口就来,那这些我们眼中的“神童”可谓是真的厉害,但是呢,我相信,这些孩子学习这么多的诗词肯定是源自于自己对于诗词的兴趣,一定不是他们家长逼着一步一步的教出来的。

背古诗,这样也许会更好


同时我也相信,他们也有他们之间的不同,相较于他们,我们的孩子也有我们孩子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我们的孩子,接受我们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接受我们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的地方,找到我们孩子的兴趣点,

或许这样教会更好

那家长们可能就有疑问了,那我的孩子不能只看,只听,一点都不背诵呀,这样他会和别的小朋友有差距的呀,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种的父母其实就是典型的比较焦虑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比较大的焦虑。

首先,我想说的就是还是上面那一点,放平心态,不要焦虑,正视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我的孩子是和别的孩子有区别的,但是我是可以再某些方面比其他的小朋友做的好的地方。

背古诗,这样也许会更好

放慢下来,给孩子留下时间


其次,肯定孩子的付出,我们陪着孩子学习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很辛苦,可是这段时间的孩子也真真切切的跟我们一起也学习了同样长的时间了呀,我们很辛苦,同样孩子也很辛苦,孩子为自己下学习也有自己的付出。

第三就是找到孩子的定位,每个孩子的记忆力是不一样的,同时还在的专注力也就只有那几分钟的时间,我们抓住孩子这几分钟的时间,能让孩子学习多少就多少,当孩子的这个时间过去之后,后面的效果只会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能力点,比如今天我们一次学习时间15分钟,那我的孩子 就只能学习前两句,那就学习前两句好了,不用纠结剩下的。

第四,就是做好总结与预设,每一次的亲子学习,我们都要简单的和孩子一起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那你学会了多少,我们还差多少,然后做下一阶段的预设,我们明天/下一次需要学习的是什么,让孩子有个简单的目标与期待,当孩子知道自己完成了哪些的时候呢,孩子就会很喜欢去做接下来的事。

最后,就是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做好规划与规则,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的计划,可以根据学校来去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去定,提好简单的要求,保证学习的质量,这个才是关键的。

背古诗,这样也许会更好

陪伴与成长是共同的

其实这些不只是适合于在家庭中,在学校也是一样的性质,尤其是在蒙台梭利学习,一对一的课程中我们更应该这样去做。

最后,Leo老师想说的是,一首古诗,一首儿歌,这个并不是很大的事,和孩子的性格养成,学习兴趣相比,这些都是小事,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和孩子去较劲,一定要学会或者怎么着,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