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古詩,這樣也許會更好

背詩的孩子

由於疫情,單位還沒有開工,宅在家裡,看看書,刷刷短視頻,再做一些自己喜歡的自媒體創作,還是比較悠閒自在的,當然作為教育者,我所關注的領域呢也大多數是育兒和教育類的視頻/文章,看到的內容也是比較豐富,形式各種各樣,不過最近看到一個視頻卻讓我覺得感觸挺深的。

視頻的原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很痛苦的邊哭邊背誦一首古詩,咿咿呀呀的說出了古詩的名字,然後帶著哭聲的說出了作者,這個時候媽媽馬上就說,嗯對,接著就是古詩的第一句,這第一句不說不要緊,孩子說出來之後很明顯不對,這個時候媽媽接近崩潰的語言說了出來,白啥呀白,是這樣的嗎,教你多少遍了,然後孩子就又哭了起來,孩子還沒來得及哭出來,媽媽又說,哭什麼哭,再來一遍。大致的內容是這樣子的,記得不太清楚了,據說這個環節持續了很長時間。

背古詩,這樣也許會更好

背詩好難呀

看完這個視頻我不禁放下手機想了一下,為了背誦一首古詩,讓孩子陪著這麼長時間,有必要嗎?真的有必要嗎?這個時間裡,孩子已經早就沒有了基本的學習興趣,導致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學習效率極低,到幾乎沒有。同時,看到孩子委屈以及含淚的雙眼,充滿了畏懼與無奈,這種事情眼中的影響到了孩子的性格的養成。

面對這個,網上的也是許多人都有不同的聲音,主要存在兩種觀點,第一是如果不這樣做,孩子學不會東西以後在親戚面前,在朋友面前,別的孩子都會,自己的孩子不會會很不好意思,另外一種就是比較佛系,孩子學習了就好,他有興趣就好,孩子就是學不會,那也是沒有關係的。

背古詩,這樣也許會更好

背詩好難呀

兩個觀念,兩個結果

其實這很好的反應了現在家長教育的一個誤區,那就是知識的學習與興趣的培養的選擇,到底要將孩子的學習重點放在那裡,是知識呢?還是興趣呢?所以,這兩個有分別代表著什麼呢?它們分別體現的是家長怎樣的一個教育心態呢?

首先,第一個知識學習,這個比較明顯,就是家長注重孩子知識類內容的學習,比如,孩子要會背多少詩,需要會認識多少字,需要會講多少個古詩等,這些類的學習有著比較明確的學習目標,目標很明確,效果也很明確,就是要學會這一首古詩,就是要認識這個漢字,效果呢就是孩子會背這首古詩。它是一個較為顯性的學習內容。

第二個興趣培養,這個就是培養孩子對於詩歌、歌曲、數學等活動的學習興趣,孩子願意學,孩子想要說,孩子敢於唱,這個就是孩子學習的興趣,比如說孩子對於古詩很感興趣,媽媽一說有一首新的古詩,孩子就立馬打起精神,想要聽聽看,但是孩子就是學不會,家長還是不斷的給予孩子新鮮古詩的刺激。這種觀點呢,沒有必須的目標的要求,沒有任務量的體現,孩子體會學習的過程,感知知識的美,與上一個相比,這就是隱性的學習內容。

兩種傾向我覺得都有著其正確地方,也有其利與弊,那這兩種觀念我覺得首先出發點都是好的,因為每個家長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朝著好的方向來去發展,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大量的知識儲備,我相信,都是我們家長所想要帶給孩子的,只不過很多時候,對於這些,我們並不能夠兼得,所以就有的家長選擇了以孩子學習的興趣為主,而有的家長選擇了孩子的學習的量為主。

加之現在5G短視頻時代的帶來,家長們越來越多的從網絡上得到了信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樣,再加上現在大環境的刺激,尤其是現在疫情期間,許多 老師發到家長群裡的古詩呀、兒歌呀等等這些,家長會帶著孩子學習,有的孩子呢學的比較快,很快就發到家長群裡,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學習的不說那麼快,這個時候,家長就比較焦慮,就會跟孩子著急,當人可能沒有我視頻看到的那麼誇張,但是我相信,類似的情況肯定是有的,尤其是3-6的孩子。

其實本身我也是一名幼兒教師,疫情期間,我同樣在帶著孩子們進行網課的學習,也會發給家長一些古詩、兒歌之類的東西,我對於這類活動的要求呢就是家長帶著孩子學習了就行,我想要看到的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去跟家長要一個他們學習的結果,我也一直跟家長們強調這些,所以我的家長對於這些方面的接受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知識學習和興趣培養本身就是兩條不一樣的路,關於這個呢,我個人的觀點呢,還是以興趣的培養為主,在保證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基本的發展需求的基礎之上呢,可以進行一些知識類的學習。

背古詩,這樣也許會更好

網課下的孩子表示壓力很大


尊重個體差異,學會接受孩子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個體差異,而這種個體差異不只是表現在其基本的身高體重、高矮胖瘦上面,而且還包括孩子性格、習慣、學習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差異,而這些差異也註定了每個孩子的學習形式和學習內容都是不同的,所以蒙臺梭利就一直強調孩子的個性化教育,注重孩子的個性化發展,給孩子時間來探索,培養孩子各個方面的興趣,就像蒙臺梭利感官教育的教育目的一樣,它重點的是培養孩子感官的使用以及對於未知探索的興趣,而不是孩子會把什麼東西排序或者配對等。

所以,我覺得,作為學齡前幼兒的教育,小學的我不做太多的評論,應該以學習興趣為主來去進行,我們給孩子發送古詩的本意並不是讓孩子學會背誦這首古詩,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需要敢於說話,大膽表達,培養他們對於古詩的興趣,願意去朗誦他們,而不是讓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負擔,這個不說我們想要的。只有當孩子把這些當作興趣的時候,孩子才能真正的享受它。

比如,現在很火的“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中湧現出許多許多的小選手,他們有的五六歲,甚至有的四歲多,這些孩子腦子裡的詩詞的量可謂是多的有點可怕,隨便的題目詩詞張口就來,那這些我們眼中的“神童”可謂是真的厲害,但是呢,我相信,這些孩子學習這麼多的詩詞肯定是源自於自己對於詩詞的興趣,一定不是他們家長逼著一步一步的教出來的。

背古詩,這樣也許會更好


同時我也相信,他們也有他們之間的不同,相較於他們,我們的孩子也有我們孩子的優勢,所以我們要學會接受我們的孩子,接受我們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不一樣的地方,接受我們的孩子不如別的孩子的地方,找到我們孩子的興趣點,

或許這樣教會更好

那家長們可能就有疑問了,那我的孩子不能只看,只聽,一點都不背誦呀,這樣他會和別的小朋友有差距的呀,那我們該怎麼辦呢?這種的父母其實就是典型的比較焦慮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比較大的焦慮。

首先,我想說的就是還是上面那一點,放平心態,不要焦慮,正視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我的孩子是和別的孩子有區別的,但是我是可以再某些方面比其他的小朋友做的好的地方。

背古詩,這樣也許會更好

放慢下來,給孩子留下時間


其次,肯定孩子的付出,我們陪著孩子學習了這麼長時間,我們很辛苦,可是這段時間的孩子也真真切切的跟我們一起也學習了同樣長的時間了呀,我們很辛苦,同樣孩子也很辛苦,孩子為自己下學習也有自己的付出。

第三就是找到孩子的定位,每個孩子的記憶力是不一樣的,同時還在的專注力也就只有那幾分鐘的時間,我們抓住孩子這幾分鐘的時間,能讓孩子學習多少就多少,當孩子的這個時間過去之後,後面的效果只會越來越差,所以,我們要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的能力點,比如今天我們一次學習時間15分鐘,那我的孩子 就只能學習前兩句,那就學習前兩句好了,不用糾結剩下的。

第四,就是做好總結與預設,每一次的親子學習,我們都要簡單的和孩子一起總結,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那你學會了多少,我們還差多少,然後做下一階段的預設,我們明天/下一次需要學習的是什麼,讓孩子有個簡單的目標與期待,當孩子知道自己完成了哪些的時候呢,孩子就會很喜歡去做接下來的事。

最後,就是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做好規劃與規則,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的計劃,可以根據學校來去做,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去定,提好簡單的要求,保證學習的質量,這個才是關鍵的。

背古詩,這樣也許會更好

陪伴與成長是共同的

其實這些不只是適合於在家庭中,在學校也是一樣的性質,尤其是在蒙臺梭利學習,一對一的課程中我們更應該這樣去做。

最後,Leo老師想說的是,一首古詩,一首兒歌,這個並不是很大的事,和孩子的性格養成,學習興趣相比,這些都是小事,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和孩子去較勁,一定要學會或者怎麼著,沒必要,真的沒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