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入川时带的是黄忠魏延,为什么不是赵云?

黄蜂二师兄


建安十六年,刘备应刘璋邀请,带步卒数万入川,协助刘璋进攻汉中张鲁。这次入川是刘备与诸葛亮实施《隆中对》战略的必然举措,刘备当然非常重视。但刘备带领入川的将领却出乎意料,第一谋士诸葛亮留在荆州,第二谋士庞统随行,起兵老班底猛将关羽、张飞、赵云一个没带,带了黄忠、卓膺等新附降将入川,魏延当时职位不高,也随刘备入川。刘备图川这么大的事,不管是打张鲁还是打刘璋,都应该带精锐去,为什么把诸葛亮和关、张、赵云留在荆州,而只带庞统、黄忠呢?


这是因为荆州比前途未卜的益州更重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荆州作为根据地必须大力经营和巩固

赤壁之战后,荆州共有九郡,分别是:襄阳、南阳、南郡、南乡、江夏、零陵、长沙、武陵、桂阳。其中刘备和刘琦占有江夏、零陵、长沙、武陵、桂阳五郡,曹操占有南阳、南乡、襄阳,孙权占有南郡。其中,江夏孙权、曹操各占一小部分,孙权的南郡也只是南郡的南部。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其实就是借的南郡。

光从曹刘孙各占一部分就可看出荆州的复杂。其实荆州的实际情况比地图复杂多了,刘备留下首席军师诸葛亮和最厉害的关、张、赵云镇守荆州,就是要巩固荆州根据地,经营好这个刘备争夺天下的大后方。

首先,荆州的民心需要凝聚。

初平元年,还是董卓把持朝政的时候,表刘表为荆州牧,刘表单骑入荆州,依靠荆州地方世家大族的支持,一举消灭荆州的山贼流寇,掌控了荆州八郡。

赤壁之战前,刘表奉行“坐观天下”的保守方针,把荆州打造成一片安宁的乐土,引得中原人士不断来荆州避乱,诸葛亮一家也是从山东辗转来到荆州安顿。

赤壁之战前,刘表病逝,刘琮继位。曹操采用荀彧暗渡陈仓之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荆州,刘琮投降。荆州一部分归顺曹操、一少部分在大公子刘琦和刘备手里。刘备在荆州避难时,虽然有了一定的民心,也结识了一些世家大族,但荆州的世家大族大部分都归顺曹操,像蒯氏家族、蔡氏家族等都归顺了曹操。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荆州大部,但曹操、孙权各占一部分,世家大族和民众也四分五裂,刘备利用诸葛亮在荆州的关系和刘琦的影响努力安抚荆州民心。但不久刘琦病死,使刘备收拾荆州民心的难度加大。

诸葛亮比刘备早到荆州,诸葛亮的两个姐姐都嫁给了世家大族,因此诸葛亮是刘备收拾荆州民心、拉拢世家大族的重要保证。后来庞统加入刘备阵营,刘备经营荆州就有了双保险。

在这个节骨眼上,刘璋请刘备入川,机会来了不能浪费,刘备必须入川,刘备权衡半天后,留下诸葛亮,带着关张赵云等老班底镇守荆州,自己带着庞统、黄忠、马谡、魏延、卓膺等荆州降将入川。

留下诸葛亮就是要利用诸葛亮深厚的荆州关系网来经营好荆州,把荆州打造为一块牢固的根据地,使刘备进可攻、退可守。

其次,荆州的军心需要稳定。

刘备入川,带的是步兵数万。其余的水军和骑兵留在荆州呢,这是刘备军队的精锐。也是刘备镇守荆州的看家老本,稳定好军队至关重要。这些军队主要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前期调教的,特别是水军都是关羽在训练,其它军队张飞、赵云在训练,并且刘备的御林军都是赵云掌控的。

刘备入川为什么必须带庞统、以及黄忠等新归附的人去,从军事角度来看,一是庞统、黄忠等人和军队磨合时间短,让他们留下来领军刘备不放心。二是刘备如果把诸葛亮和关、张、赵云带走,留下庞统、黄忠等人,万一他们忠诚度出问题,庞统、黄忠拥兵自重或降曹,那荆州就没刘备什么事了,刘备又会变成“丧家之犬”到处流浪。而诸葛亮、关、张、赵云的忠诚度绝对可靠,让他们荆州这块守根据地刘备放心。

其三,荆州的经济需要保障。

刘备漂泊一生,一直没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现在有了荆州大部、诸葛亮的隆中对第一步实现,入蜀如果和刘璋撕破脸的话,肯定需要从荆州补充兵员、粮草。因此,刘备需要经济能力强的人镇守荆州,以发展经济,保障后勤。

而诸葛亮政治才能明显强于庞统,留诸葛亮镇守荆州,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后勤供给,刘备比较放心。如果不是庞统雒城之战中流矢不幸阵亡,诸葛亮也许一直会镇守荆州,历史又是另外的走势了。

其四,荆州的人力资源需要保护。

刘备入川,真正的目的是要打刘璋,并且是“客场作战”。一旦战争进行相持,必然带来兵员损耗,那么及时补充兵员是保证持久作战的前提条件,因此,刘备入川前,就考虑到荆州的兵员补充问题,保护好荆州的人力资源,不让人口流失是入川作战能否持续的保证。

留下诸葛亮和关张赵云,利用诸葛亮在荆州经营多年的根基,安定民心,保护人口,是刘备的最佳选择。

其五,庞统、黄忠、魏延等新归附之人需要立功机会。

庞统、黄忠,甚至包括魏延、卓膺等人,都是加入刘备阵营时间不长之人,赤壁之战寸功未立。他们追随刘备,肯定想建功立业而不是养老,所以需要立功机会。

而关张赵云一直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他们的战功本已赫赫,特别是赤壁之战,诸葛亮外交上立有大功,促成了孙刘联盟,关、张、赵又大杀四方,同样战功卓著。一方面诸葛亮、关、张、赵本身就功劳赫赫,另一方面,他们也不需要通过战功来维系忠诚。而庞统、黄忠等既需要战功来嬴得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也需要通过战功来提升忠诚度。因此刘备从激励新人战斗热情上讲,就带了庞统、黄忠等新归附不久的人出征。

荆州是刘备的大本营,既是将来要北伐的前沿阵地,也是入蜀的后备基地,不管入蜀是否成功,都必须好好经营,因此必须留下忠诚度高的人。

二、防止曹操卷土重来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大败。但当时主要是疾疫流行,曹操自己烧船烧船而退,曹操虽然败了,但实力受损不是很大,且南阳、南乡、襄阳还在曹操手里,曹操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建安13年3月,赤壁之战刚刚大败北归的曹操,休整了三个月就带了大军到了谯郡,训练水军,7月又率领大军到了合肥驻军和训练,并抚恤伤亡将士家属,同时在扬州屯田。

曹操在谯郡、合肥驻军、训练、屯田,目的有二:一是给东吴造成压力,为再次渡江伐吴做准备。二是仰攻荆州,与荆州驻军合力进攻刘备、孙权。

建安十五年,曹操又下求贤令,唯才是举,招募人才。同时作铜雀台、继续在玄武池训练水军。曹操的不断练兵,对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备都构成了很强的军事压力。

毕竟曹操是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的州郡最多,综合实力最强,曹操又时怀统一天下的梦想,赤壁之耻曹操一刻也不会忘记的,作为与曹操打了多年交道的刘备,当然知道当时的形势和曹操的军事压力。

在北、东两个方向上都有曹军的情况下,刘备一刻也不敢放松,必须保有荆州足够的军事力量,以防止曹操卷土重来。

刘备入蜀,不仅需要在荆州留有强大的军队,还要留有强大的、忠诚度足够高的将领镇守。诸葛亮是统帅,负责运筹帷幄。关羽、张飞、赵云与曹军大战N多次了,最熟悉曹操,因此留下来以备曹操也是合理的。

同时,从忠诚度来看,黄忠、魏延等降将在荆州投降后本来就属于曹操阵营的,如果留他们镇守荆州,难保曹军一来,不再次竖白旗重新投入曹操怀抱。

三、防止孙权下黑手

赤壁之战,孙刘联盟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孙权的东吴其实是主力,毕竟火攻、诈降都是东吴搞的。

但是战后,刘备独得南部四郡,曹操得到了北部三郡,一个南郡还是东吴和曹操共有,只不过东吴稍大一点罢了。

所以,赤壁之战,东吴出力最多,兵员、钱粮损耗最大,最后收获的时候,刘备吃着大鱼大肉,东吴只喝了点汤,孙权心里能不窝囊吗?

在孙权心里,作为赤壁之战的主要获胜方,应该获取最多战利品,整个荆州都应该是东吴的,现在只得到大半个南郡,孙权是有苦说不出。

赤壁之战之后,孙权是时时刻刻惦记着荆州呢,只是曹操大敌当前,还不好和刘备撕破脸,只能继续维持孙刘联盟。当时周瑜打下南郡南部,孙权觉得驻军南郡地盘小,还要分兵驻防,不合算,就把南郡借给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由来。

刘琦死后,荆州人推荐刘备任荆州牧。孙权畏惧刘备的势力与威望,把自己的妹妹送给刘备当夫人,孙刘结成秦晋之好,刘备与孙权才第一次见面。

孙权对荆州念念不忘,刘备见到孙权后对孙权印象不好,认为孙权不会久居人下之人,说这辈子不想再见孙权。孙权嫁妹,也是妥妥的美人计,久经战阵的刘备心知肚明。

孙权用妹妹拴住刘备后,建安十五年,和刘备商量,要刘备和东吴一起伐蜀,刘备为先锋,承诺打下蜀地以后交给刘备。刘备看穿孙权的意图,无非就是鼓动刘备攻蜀,攻下来蜀地,交换荆州。因此拒绝了孙权的建议,孙权就派孙瑜率兵单独进攻蜀地,刘备派关羽屯兵江陵、张飞屯兵秭归、诸葛亮屯兵南郡、刘备自己屯兵孱陵,阻止东吴西进。孙权一看刘备摆开了大打的架势,知道西征不可行,骗不了刘备,就退兵了。

刘备经过这么折腾后,更加明白孙权的心思。因此,时刻防备着东吴背后下黑手,就是孙权的妹妹,刘备也不敢多亲近,这也是孙夫人跟刘备夫妻一场,连个子嗣都没有的原因吧。

刘备入蜀,既要防曹操卷土重来,又来防孙权背后下黑手,因此,留下诸葛亮带着关张赵云镇守荆州,以防不测。

四、留下赵云保护家眷和刘禅

刘备入川,前途未卜,家眷因此没有随行,而是留在荆州大本营。

刘备的家眷也是够倒霉的,一辈子都是跟随刘备颠沛留离,多次与刘备失散。在徐州时就先后被吕布和曹操所掳。当阳之败时,刘备又弃家眷独逃,两个女儿都被曹军掳走,是赵云奋不顾身地独闯曹营,救出甘夫人和刘备唯一亲儿子阿斗。

刘备入川,必然需要人来保护他的家眷,特别是唯一的骨血阿斗。

刘备、关羽、张飞情同手足,先前刘备先后将家眷托付给他俩,但最后都丢了,刘备对他们的保护家眷能力不放心。

赵云跟随刘备虽然晚一点,但是性格内敛,做事稳重,长坂坡大战单骑救出甘夫人和阿斗更是看出赵云的忠肝义胆和可靠,因此,刘备入川,留下赵云,其实就是让赵云保护家眷。

刘备入川,留下赵云,分派两项任务:

  • 其一,为留营司马。就是掌管荆州军队,也就是掌管荆州军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要用兵,都必须经过赵云调兵才行,赵云不同意,他们都调动不了军队。

  • 其二,任命赵云掌管内事。刘备迎娶孙夫人,由于有孙权及整个东吴作后盾,孙夫人非常骄横,自己带领着吴兵在荆州横行霸道,一般人不能治。刘备认为赵云稳重、且纪律严明,一定能整治这些家事,因此,入川前特命赵云掌管内事,其实就是把家眷特别是阿斗托付给赵云。

《三国志.蜀志.云别传》: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刘备入川后,孙权果然派人来荆州迎回妹妹,孙夫人想挟持阿斗一起去东吴,被赵云、张飞截江夺回,挫败了孙权的阴谋。

综上,刘备入川,之所以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主要是因为荆州是刘备的根据地,刘备必须留最信任、最得力的人经营好这块根据地,以防入川不利有退路。同时,考虑到新归附人员需要立功机会、同时又要防备曹操孙权打荆州的主意,因此留老班底守荆州,带新人打益州。为了保护阿斗及家眷,特地留下最信得过的赵云,赵云既掌军,又夺回了阿斗,两次救主,不负刘备所托。显示了刘备看人的精准和用人的老竦。


一叶碧云


刘备入川,开始阵营不大,赵云没去,诸葛亮、张飞也沒去。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刘备入川,是受刘璋之邀去帮忙的,不是去进攻刘璋的,如果气势汹汹,刘璋会起疑心的,这应该是诸葛亮的迷敌之计。二是,占领荆州,守住荆州更难,留下重要力量镇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三是,诸葛亮也是作了应急预案的,庞统牺牲,诸葛亮出征,诸葛亮又不是武将,当然是张飞、赵云为主将,赵云是随诸葛亮入川的,其实是灭刘璋的主力军。



朵朵佬爷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应刘璋邀请入川时带了数万军马,而随行的有黄忠、魏延、霍峻等人。此时黄忠是代理裨将军,魏延的职务没有提及,只说到以部曲身份随同入川。不过从夺取益州后,魏延因为战功被升为牙门将军看,他之前的职务肯定要比牙门将军低。

而在刘备入川时,关羽是荡寇将军,张飞是征虏将军,赵云是牙门将军,三人都是杂号将军,职务都高于黄忠和魏延。

刘备把自己手下职务最高的三个将领都留在荆州,而只到了相对职务低的人去益州,主要还是担心自己不在荆州时荆州有变。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趁机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加上后来从孙权手里借来的南郡,荆州七郡已经大部落入他的手中。刘备在颠沛流离多年以后,总算有了一块比较稳固的根据地。

当然,仅靠荆州一地要和曹操对抗是不可能的。所以刘备才会在张松、法正等人劝说下,接受刘璋的邀请,率军入川,想找机会夺取益州。

不过刘备并非一开始就率军夺取益州,他需要时间熟悉益州的情况,因此肯定会离开荆州比较长的时间。但是此时荆州危机重重,并不是安全无事:

曹操占据了荆州的南阳郡、江夏郡、襄阳、樊城等地,对刘备的地盘虎视眈眈,刘备担心曹操会趁自己不在趁虚而入。同时孙权虽然是刘备的盟友,不过两人只是迫于曹操压力才临时组团,彼此间没有太多的互信,刘备对他也不是全然放心。加上刘备夺取荆州不久,内部还未完全稳固,因此必须留下可信的人镇守。

而刘备的手下中,关羽、张飞、赵云都是跟随多年的老人,让他们留守荆州刘备最放心,自然成了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刘备把赵云等人留在荆州也是夺取益州的战略需要。

和历史上庞统死后刘备才从荆州抽调援军不同,历史上刘备从葭萌关起兵以后,就下令诸葛亮、张飞、赵云从荆州出发,兵分两路进攻益州。因此他很可能开始就准备好了两路进攻的方案。

如果说在益州的部队有刘备自己亲自统帅,荆州这方面的部队也需要能力、职务和资历都足够的人统帅才行。黄忠和魏延都是以骁勇出名,此时并没有什么统兵作战的表现,刘备并不放心。而且他们职位太低,也不适合独当一面统领大军。

因此刘备把黄忠等人带在身边,这样荆州军出兵时,正好张飞带一路,诸葛亮、赵云带一路,而关羽留守荆州。

所以刘备只带黄忠、魏延入川,把赵云他们都留在了荆州。


不沉的经远


主要是麻痹刘璋,如果刘备带赵云率领大军进川,恐怕刘璋有所警觉?赵云在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中杀个好几个来回(为了救刘备的儿子刘禅),几十万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在三国几百名武将中恐怕是找不出几个人?赵云是威名远杨!还有一点就是刘备刚拿下荆襄九郡,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大败,但是原气未伤。应然对荆州虎视眈眈,东吴的大军也是等待时机,是蠢蠢欲动?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镇守荆襄九郡,是曹操、孙权都不敢轻举妄动。

刘备率黄忠、魏延等大将领兵进川,黄忠虽然年龄略大,但是武功和关羽打了几十回合都难分输赢,可见黄忠老将军的武功在整个三国的几百名将军中,也是前十名的。魏延在后来独自一人率领大军镇守汉中,曹操不敢来犯!可见魏延也是个文武双全的帅才。所以说刘备带黄忠、魏延率领大军进川,实力也是非常大的,但是非常的低调。





隐者康司马


您好,作为一名三国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入川所带的人,几乎都是集团的新人,属于半路加入的,包括黄忠、魏延以及庞统。而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这样的骨干元老,都被留在了荆州。

按理说,老部下能力更强,也更忠诚,刘备应该带这些人才对呀?恰恰相反,正应如此刘备才需要这些人留守荆州,这是很有远见的决定。

为什么呢?

其一:荆州的地位非常重要,刘备此时还立足未稳

在诸葛亮隆中的规划中,荆州和益州的地位同等重要。

益州的作用,主要是为刘备提供稳定的后方和钱粮支援,因为西川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国

而荆州的作用,是进攻的桥头堡,是统一天下的关键。荆州地处交通要道,距离曹魏都城很近,能够对曹魏构成直接的威胁。

在诸葛亮原本的计划中,荆州才是核心,益州只是辅助。后来失掉荆州,诸葛亮不得不从蜀地出发,道路艰险,粮草难运,伐魏多次无功而返。可见,利于防守的西川,并不适合进攻。

荆州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刘备此时刚刚“借到”荆州,立足未稳,周围的魏国和吴国都虎视眈眈,更不能有丝毫大意。

所以,刘备必须派自己非常信任,又绝对忠诚的人,镇守荆州像黄忠、魏延和庞统这样的新人,是不可能得到信任的,而且必须带到自己的身边,才能放心。

更何况,西川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万一进攻不利,刘备需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其二:需要迷惑刘璋,隐藏野心

刘备入川,是接受了刘璋的邀请,为了帮助刘璋对抗张鲁和曹操。

至少在名义上,刘备是友军,而不是敌军。

倘若带自己的老部下,难免会令刘璋起疑心。刘备需要隐藏自己打算夺取西川的野心。

诸葛亮和关张赵等人,早已名声在外,而黄忠、魏延,此时还没有什么名气。带上这些人,能够令西川方面放松警惕。

其三:刘备要平衡用人,同时建立自己的威信

黄忠、魏延和庞统都是新加入的,此时并没有对刘备死心塌地诚服。

刘备必须更加关照这些“新员工”,给他们立功表现的机会,以此收买人心。如果一味重用“老员工”,就容易造成集团内部的矛盾和不平衡。

同时,“老员工”的功劳过大,地位过高,就会对刘备这个“老板”产生威胁。任何领导都不喜欢功高震主。

当然,刘备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威信。

在此之前,刘备极度依赖诸葛亮和关羽等人,自己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这次带兵入川,就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巩固刘备领导人的地位,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我对刘备入川带“新人”,不带“老人”的几点分析。希望对您有帮助!


造作的楚狂人


杀鸡焉须用牛刀,赵云乃是刘备帐下不输于关羽张飞的顶尖大将,赵云的作用是辅佐丞相稳固荆襄九郡。北据曹操南和孙权,而刘备所以带黄忠,魏延也自有其精心打算。表面看去黄忠垂垂老亦,不足为俱,魏延名气胆识较关,张,赵,差了一个量级,也是一种疑兵之计,实则老陈谋国,心如止水,处事不惊,卖弄虚假示弱藏真之筙。











94310417小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问中问到了刘备入川为什么带的都是手底下的新人,而没有选择关云长,赵子龙等亲近之人。这其中有何玄机呢?

其一,刘备此次入川虽然是去帮助弟兄刘璋对付曹操和张鲁的,可刘璋对他也不是百分百信任。而刘备确实也对西川之地虎视眈眈,不过这会儿却不是暴露夺取西川野心之时。刘备带着新收入麾下的黄忠魏延等人,也是为了让刘璋打消对自己的疑心。

其二,荆州在刘备统一大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必须要派百分百信任的人来守。虽然益州和荆州在诸葛亮给刘备的大业规划中皆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荆州现在在自己手中,而西川还是别人的地盘,那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要选择保守的方式。只有派足够信任的人来守好自家大后方,刘备才能安心入川。

再有,荆州是刘备统一大业上一块合适的跳板。荆州地处交通要道,距离曹魏都城很近,只要自己一直占领着荆州,就能对曹魏构成威胁,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刘备带着黄忠,魏延等新人出去,是为了安抚他们,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刚刚投奔自己,身上没有傍身的功绩。想要他们一心为自己打天下😂😂,就应该表现出对他们的信任,给他们提供立功的机会,这样既能平衡新人们与赵云等老将的关系,又能在手下人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西川之行,情况不明,魏延黄忠之人虽然是新人,但能力不低,可堪重用,而荆州之地也不能丢。荆州是核心所在,留下既有能力又能让人足够信任的云长,子龙等人守荆州是万全之策。


轻撷棠梨


不知题主问的是演义,还是正史?以《演义》论,刘备的确带的是黄忠、魏延;前军大将黄忠,后军大将魏延。可以正史论,魏延此时还没有资格称为“将”呢;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这里的意思非常明确;跟随刘备入川的、较有名望的大将;是黄忠和卓膺两人,跟魏延没多大关系。

又《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也是相当明确;魏延此时的身份,还仅是跟随刘备入川的部曲——奴才性质的亲兵。这也是后来的杨仪,为何会骂魏延为“庸奴”,而不是其他更难听的名称的原因。也就是说;刘备入川时,魏延还仅是个大头兵。还根本没资格称为“将”,更不是什么“两员大将之一”!魏延是在入川之战中的“数有战功”,才被提拔为“牙门将军”的。而这个“衙门将军”,以现代来论,不过是个警卫团长。最多是个上校军衔,距离“将军”,还差了两级呢。

至于赵云,刘备入川时,他已经是偏将军(约等于少将),桂阳(今郴州一带)太守。是刘备当时的地盘中,最南边的守将。如果带走赵云,南边交给谁?事实证明,当刘备把赵云、诸葛亮调走入川后,东吴就趁虚袭取了荆南四郡的长沙、桂阳、零陵等两郡半。

刘备其实战略眼光是在诸葛亮之上的,他早就看到了这点。这就是他为什么入川之初,不调赵云随他入川的原因!


傲视苍穹39


刘备做梦都想入川,只是师出无名。刘章昏庸懦弱,张鲁、马超屡屡骚扰,刘章请求刘备派兵入川支援攻打张鲁,这才给了刘备机会。从刘备把庞统从耒阳县请回来之后,庞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看西川的地图,刘备入川这件事一直是庞统从中主事的,至于派谁去,庞统心里早有计较,关张赵一个都不能去,因为刘章没有这么厉害的大将,刘章本来就担心刘备会趁势夺他西川,因此你派关张赵去不是吓唬他吗,黄忠魏延对付张鲁绰绰有余了,实在不行,再调关张赵去也不迟呀!庞统被诸葛亮压着,实在是太想建功证明自己了,这一入川就把自己性命搭在了落凤坡!



空空0311


因为黄忠魏延确实很能打。还因为荆州这个家太重要了,必须留下心腹重臣防守。

刘备入川之时,荆州的形势尚不稳定。

公元209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刘备趁机收服荆州江南四郡——零陵、桂阳、长沙、武陵。

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邀请,率领步兵数万(可能是3万)进入益州。

大家看,从刘备占据江南四郡,到他离开。前后不足两年时间,荆州人心未附。此时荆州北有曹操大兵压境,东有孙权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对荆州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心腹重臣镇守荆州万万不行。而且刘备当时只有荆州这么一个基地,谋取益州又前途未卜,假如益州没有拿下,荆州又给丢了,那真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与夺取益州这个目标相比,保护好荆州显然更加重要。

所以,刘备把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一众心腹重臣留在了荆州。诸葛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租赋,充实军力。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江北。 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驻军在南郡。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

后来的历史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样安排是完全正确的。

公元215年,孙权偷袭荆州,此时诸葛亮、张飞、赵云早已率军去了益州,关羽一人在荆州分身乏术,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望风而降。刘备遭受重大损失。只好亲自领兵五万、关羽带兵三万与孙权对峙,这才要回了两个郡。

假如是211年刘备带着赵云等人去了益州,荆州空虚,恐怕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带黄忠、魏延。

刘备进攻益州的时候,其实带了很多新招募的将领,黄忠、魏延只不过是其中的两个。但是因为表现极为突出,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黄忠是在刘备收降四郡时,主动投降的。魏延则是在刘备进入益州的路上,率领本部人马投降的。

他们的能力十分出众,黄忠“勇毅冠三军”,魏延“数有战功”,两人屡获封赏,职位也火箭般蹿升。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黄忠魏延,本来都是职位低位的武将,因为抓住了机会展现了自己的才干,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