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周热议:家校关系,难道是翻版的“医患关系”?

一周热点新闻回顾


合肥一周热议:家校关系,难道是翻版的“医患关系”?


家校关系,难道是翻版的“医患关系”?


一场疫情,终于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医患关系。那么家校关系的真面目呢?难道也要等到一次历史性的事件才能显现?

近日,网友投诉称长丰某学校疫情期间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资料。县教体局调查的事实为:教辅是家委会推荐的,家长自愿购买,学校与教师既没有参与,也没有牟利,不会以此统一布置作业与批改。尽管如此,网友的评论中还是不乏的质疑声音,充满了对学校的不信任。

作业需要家长签字,老师是不是在偷懒?

孩子被调到后排去了,老师是不是放弃孩子了?

孩子没有当上班干,是不是因为没有请吃饭?

老师推荐了教辅,他是不是拿了回扣?

教师节没有送礼,老师会不会区别对待?

这么多前置性质疑的背后,满是敏感和不安全感。家长和学校是什么关系?敌对关系?雇佣关系?近年来有关师德的报道成为了媒体的焦点,家长的各种举报和暴力相向屡见不鲜,似乎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和经济利益挂钩。每个行业都有道德低下的从业人员,教育行业亦如此。但因为少数人而非议整个群体,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满腔的热血换来的是寒心和恐惧,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是家校共同助力的结果。家长对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程度。人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老师感受到信任与爱,这会极大地激发他的激情和责任感。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一个对世界充满质疑,不懂得沟通和尊重的家长,他的孩子也学不会爱和被爱。


高校权色交易:除了性,他们还得到了什么?


3月11日,安徽省纪委监委发布通报,因长期搞权色交易、钱色交易,涉嫌贪污犯罪和受贿犯罪等,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窦晓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从教36年,退休前还在做党课报告的高校教授,私下却是冒着绿光的野狼。窦晓光并非个例,哈尔滨金融学院院长邓福庆、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中央音乐学院七旬博导等等,他们都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何高校屡曝性丑闻事件?除了性,他们还得到了什么?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权力的高低就是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不受对方抗拒的影响,向对方贯彻实施自身的意志。以权猎色,除了性,他们还获得了对对方的控制和支配所带来的难以言喻的快感,满足于处于权势上位的快感,享受这种权力带来的“便捷”和“肆无忌惮”的快感。

这些叫兽缘何敢将高校变成“狩猎场”?是谁给了他们发泄淫威的权力?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资源向高校集中,越来越多的权力向顶级的知识分子、院系领导集中。王国炎在忏悔中说,“监督乏力、约束无方,特别是对高校主要领导,基本感受不到监督和约束力的存在。”,因为规避监督,因为得不到有效监督,“一把手”变成“一霸手”,自然也产生了淫乱。

大学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堡垒,大学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在物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精神操守的坚持具有特殊的紧迫性。高校的腐败已经进入了纪委的视野,大学的改革已在布局。


阳光之下,阴影无处可躲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写道: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一是人心。

2月18日,有网友反映菜公社-合肥卫岗市场店(营业执照名称合肥市包河区吴大姐干酱店)在京东到家中销售的猪肉价格偏高(带皮五花肉售价38元/250g)。包河区市场监管局认为,该店销售猪肉进销差价率超过30%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相关规定,已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850元一包的口罩,63元一棵的大白菜,等等。

疫情之下,有的人以捡废品为生,老伴常年卧病在床,却捐出积攒许久的积蓄;有的人却利欲熏心,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有的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奔赴战疫一线;有的人却瞒报撒谎,成为“毒王”。

肆虐的病毒,曾经让人们陷入黑暗的恐慌之中,而那些趁火打劫的丑恶,更让人哀叹。好在还有那么可爱的人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犹如这场黑暗中的指路灯。阳光之下,阴影无处可躲,人性的较量战胜了病毒和丑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