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李亞明的這張《酷》,要從“虹”樂隊說起。

先來看一段舊聞——1988年11月25日,齊豫、齊秦“天使與狼”演唱會,原定在臺北中華體育館舉行三場,但由於體育館意外發生火災,使得這次演唱會,只能緊急變更到戶外的臺北市立體育場舉行一場。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然後就是“真言”社投資了一千兩百萬新臺幣支持這次演唱會,並且邀請Wham!合唱團原經紀人制作整場音樂,舞臺工程更是交由美國、日本的國際團隊設計,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場國際製作水準的演唱會等等信息。

而整場演唱會,還由張艾嘉擔任總策劃,盧昌明擔任總導演,羅大佑作為演出嘉賓……接下來就要劃重點了——也正是在這次“天使與狼”演唱會上,齊秦的“虹”樂團首次亮相,當時的樂隊成員,除了齊秦之外,分別是吉他手江建民,貝司手劉天健,鼓手許德昌和鍵盤手涂惠源。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虹”樂團最廣為人知的專輯,當然是齊秦的那張《紀念日》,很多人也把這張唱片,當成是“虹”樂團的代表作,就連齊秦本人,也因為希望保持樂團的整體性,而在《紀念日》專輯裡,將自己創作的部分,都署名為“虹”。

至於“虹”樂團後來參加齊秦中國大陸巡演,以及成員進出增補變化之類的事情,就不一一複述了,這一次我們需要回頭看。

雖然“天使與狼”的演唱會,是“虹”樂團的第一次集體亮相,但以“虹”樂團作為主要班底的“虹音樂工作室”,其實卻在此前就已經籌備開工了。除了樂團的成員之外,據說當時的“虹音樂工作室”,也是一個擁有二十多人的團隊,算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廠牌了。

不過,“虹音樂工作室”製作的首張作品,並不是齊秦的《紀念日》,而是齊豫的《有沒有這種說法》,這張專輯的發行時間,恰恰就在“天使與狼”演唱會舉行的前不久。

在《有沒有這種說法》這張專輯裡,署名為“虹”的齊秦,共擔任了七首作品的作曲,以及一首作品的填詞。專輯雖然繼續保留了民歌運動的那種作品氣質,但因為“虹”樂團涂惠源的編曲,以及劉天健和齊秦的製作,也賦予了作品一種非常未來感的新方向,風格非常獨特、天籟也更夢幻。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但《有沒有這種說法》真的是“虹”樂團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嗎?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就在1988年的9月,比《有沒有這種說法》這張專輯還要早兩個月發行的李亞明第六張專輯《酷》裡,就已經出現了“虹”樂團的影子,雖然那時候“虹”樂團這個名字,還沒有被正式命名。

在我的認知裡,李亞明的《酷》和《存在》兩張專輯,是他個人最優秀的專輯,也是在臺灣流行音樂歷史的殿堂裡,理應留下名字的兩張專輯。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在“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的評選裡,這兩張專輯不僅沒有成為百佳專輯,甚至就連初選的337張專輯名單都沒有入圍,這個是真有點說不過去。尤其是在和李亞明有著一定音樂參照性的薛嶽,總共有四張專輯入圍百佳專輯的情況下,就更讓人想為李亞明喊冤了。

李亞明和薛嶽之間,確實有太多相似的音樂印跡,他們的音樂生涯,甚至都經常重疊在一起。

在臺灣樂壇的歷史上,李亞明和薛嶽都不是一個孤立的歌手名字,他們各自都和一個樂團捆綁在一起。薛嶽是“幻眼”樂團,而李亞明就是“藍天使”樂團。

雖然,這兩個樂團的名字,要麼只是以小字體出現在專輯封面,要麼僅僅只能出現在內頁,但在當時臺灣唱片工業只強調歌手個人發展的大環境中,薛嶽和李亞明以這樣一種形式,告訴所有人,樂隊不僅僅只是伴奏樂隊,而是音樂整體創作的一部分,這樣一種理念,也是一種非常赤誠又純粹的做法。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即使沒能改變臺灣唱片工業的大格局,但至少薛嶽和李亞明,確實讓“幻眼”和“藍天使”樂團的名字,從此刻印在了臺灣流行音樂的歷史上。

李亞明和薛嶽在唱片公司這一點上,也頗多交集。1983年,先是李亞明加盟“拍譜唱片”,繼而則是一年後薛嶽加盟了“拍譜唱片”。而薛嶽在1986年離開“拍譜唱片”轉投“天狼星”之後,李亞明也在兩年後的1988年,離開“拍譜唱片”加入了“達偉唱片”,併發行了《酷》這張專輯。

這個“達偉唱片”也是一個很神秘的公司,就現在能夠查到的資料,這個公司除了發行過李亞明的《酷》,還發行過李泰祥的《溯(叛逆與回溯)》,然後——好像就沒了。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至於是不是因為唱片公司派系的原因,導致李亞明沒有一張專輯入圍臺灣百佳專輯,這個不好說(我還在糾結這個事情)。畢竟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但人為的原因,理論上還是存在那種可能性,畢竟在臺灣百佳專輯榜上,“滾石唱片”作品入圍過多的問題,一直以來也是這個榜單爭議的焦點。

也就在加入“達偉唱片”這一年,李亞明自己還參與入股組建了“德州唱片”,而他1990年的個人專輯《存在》,就是“德州唱片”推出的。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除此之外,“德州唱片”還出過兩集《戀愛星座》合輯,其中第一集雲集了蘇玉貝、王宗正、郭子、鍾名揚、林威德、於冠華、江明學、郎祖筠等等當時的新人,而第二集則是李亞明和薛嶽合作的一張翻唱大碟。

“德州唱片”最有名的合輯,還是《讓世界都知道》,這也是李亞明、薛嶽和王柏森三個歌手的合輯,後者曾經也是李亞明重點培養的對象,並且還為他在1989年出版了個人專輯《出去飛一下》。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這兩張專輯,當時內地都有引進過,尤其是王柏森的個人專輯,很多人聽過都說好,但就是一直紅不了,應該也是受到了營銷方面的影響,使得專輯完全沒有存在感。

當然,王柏森後來為人所知的事,則是他參與創辦了“果陀劇場”。

回到《酷》這張專輯。這張專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同時出現了三支樂團。一支當然是李亞明的“藍天使”樂團,但因為“藍天使”在這張專輯裡,既沒有參加創作,也沒有參加演奏,因此只是單純的列出了樂團名字。

真正創造這張專輯音樂作品的,是另兩個樂團。其中一個是韓賢光領銜的“幻眼”樂團(就是薛嶽的那個樂團),另一個就是當時還不叫“虹”樂團的“虹”樂團。

《酷》這張專輯也以這兩支不同樂團的創作和製作,分成兩個部分,考慮到當時黑膠唱片和磁帶,都有AB兩面,也形成了一個概念與介質同步的結構。

A面有“虹”樂團的四首作品,《酷》、《換心》、《活過愛過已經足夠》和《別對我寄望太多》。

《別對我寄望太多》這首作品,很多人都聽過,不過聽的卻是兩年後齊秦自己的翻唱版本,收錄在《愛情宣言》這張專輯中。比較誰更好是很無聊的事情,我只想說出我的感覺,就是這兩個版本中,李亞明的版本更搖滾。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酷》和《換心》,都是齊秦作的曲,也都是李格弟填的詞。這個創作組合,還出現在兩年後的《紀念日》專輯,李格弟分別填寫了《荒》和《你是天上最遠的那顆星星》兩首作品,不同的則是那時候的作曲欄,齊秦這個名字,已經開始署名為“虹”。

《酷》其實真的很酷,李亞明沙啞的聲線,加上很喪的音樂氛圍,讓音樂充滿了讓人窒息的孤獨。所謂酷,其實就是孤獨。

而這首作品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在2分44秒處,有個四五秒的空白停頓,在你以為音樂已經完結時,李亞明的歌聲卻突然重新響起。這種瞬間光亮的設計,在當時聽起來真是非常——酷。

另一首《活過愛過已經足夠》,也是整張專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這首歌曲在內地歌迷群體裡,卻常常出現爭議。而爭議的焦點很奇怪,是關於這首歌曲的歌名……

很多人在聽《活過愛過已經足夠》這首歌曲時,覺得非常奇怪,認為這首歌曲明明是叫《最後的輝煌》啊,怎麼改名了?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這種錯誤認知,也是內地引進商當年乾的好事。當時李亞明的《酷》和《存在》兩張專輯,其實都有引進至中國內地,其中《酷》是原版引進,而《活過愛過已經足夠》這首歌曲,在這盒磁帶裡,也確實就叫這個名字。

這盒磁帶,唯一改變的,只是換了封面和封底的照片,更加上“現代中國·夢的使者”這樣莫名其妙的宣傳語。

問題還是出在《存在》這張專輯的引進版上,引進版的磁帶,不知道是出於何種原因,把原版最後一首《告訴你一個事實》(口白)給刪了,並且換上了《活過愛過已經足夠》這首歌曲。

但你換就換了吧,卻還把歌名換成了《最後的輝煌》,以至於很多年後,內地歌迷第一次聽到《存在》的原版專輯時,還在質疑《最後的輝煌》怎麼不見了。以及,為什麼它和“另一首歌”《活過愛過已經足夠》,竟然一模一樣!

但《活過愛過已經足夠》真的非常好聽,它和齊秦的另一首作品《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受》,也有很多相似之處,真的是那種戳心的痛感,在整首作品中瀰漫。不同的是,《活過愛過已經足夠》還多了抑揚交錯的節奏設計,聽來很像一首個人的悲壯史詩。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專輯B面的四首歌曲,《情敵》由韓賢光作曲、李格弟填詞,它也讓人想到了黃韻玲的《三個人的晚餐》,都是很有故事性和畫面感的歌曲。編曲則是非常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臺灣搖滾風,Heavy Metal的結構,但重的恰到好處,很酷但依然好聽。

《我不在乎自己屬於你心中那個角落》和《流行英雄》,都是劉偉仁的作品。作為薛嶽的摯友,劉偉仁最為經典的一首創作,後來也成為了薛嶽代表作的歌曲,叫《如果沒有明天》,“五月天”也曾經翻唱過。

最後一首《自己灌醉自己》,是鈕大可作曲,而填詞人就是寫《活過愛過已經足夠》的比陳宗光,又是一首很喪的歌曲。作品中最讓人難忘的,除了李亞明聲嘶立竭的吶喊,就是如同靈魂顫慄的吉他Solo。

而這首歌曲的吉他演奏,同時也是“幻眼”樂團成員的吉他手,他就是在羅大佑演唱會上,被羅大佑稱為阿匡的李庭匡。

作為這張專輯的後續,則是李亞明的北京演唱會。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1989年,臺灣華夏文化藝術訪問團訪問北京,先是在國際飯店舉行“華夏文化展演”,後又在首都體育館舉辦了四場時裝表演秀和演唱會。其中的演唱會部分,就包括了李亞明的北京演唱會。

但李亞明這次的北京演唱會,不僅不能說成功,甚至從過程到結果,都可以用完敗來形容。

1989年5月12日,李亞明舉行北京的首場演唱會,但因為之前一個小時,安排的是臺灣時裝模特隊和北京廣告公司時裝模特隊的表演,導致很多因為搖滾演唱會而來的歌迷,漸漸開始變得不耐煩起來。

而演出開始後,因為現場音控的問題,導致伴奏聲完全蓋過了李亞明的人聲,這也使得在現場根本聽不清他在唱什麼,也因此引來了觀眾的不滿情緒。

次日,李亞明的第二場北京演唱會,更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雖然這一次的舞臺,已經改正了第一晚音響上的失誤,但李亞明卻在演唱會的現場,把在臺灣稱為“在國內”,把來大陸說成了“出國”,使得現場當時就響起了噓聲和喝倒彩聲。由於在現場沒有做任何解釋,更直接報了下一首要唱的歌名:《我不在乎自己屬於你心中的哪個角落》……李亞明的北京之旅,註定了失敗。

如果要說這次北京演唱會的意義,也僅僅只是李亞明創下了臺灣地區歌手第一個在大陸開個唱的紀錄。只是,他依然要為這個紀錄承受代價,那就是後來長達半年的島內演藝事業被封殺。

不過,在這次北京演唱會上,李亞明倒是隆重介紹了他的樂團。他的樂團,就是“藍天使”,請記住這些樂手的名字,他們是鼓手李國超、鍵盤手蔡朝華、吉他手劉哲維和貝司手牟恩元。

一張專輯出現三支搖滾樂團的名字,這張專輯很《酷》

“什麼時候學會的一種東西叫做酷”。這首歌,歌名叫《酷》,冷酷的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