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擾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
湧現出許多社區一線工作者
今天,方方想為大家介紹一支
像花兒一樣的社區女子團隊
她們就是房山區城關街道
農林路社區的姐妹們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
她們像花兒一樣
綻放在社區的各個檢測崗
為小區居民帶來了別樣的風景
宇文曉茹
太陽花,光明溫暖,樂觀勇敢
作為農林路社區黨支部書記
宇文曉茹把守好社區大門
確保居民平安放在第一位
在1月24日,社區18號樓出現了
首例需要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史某時
恐慌情緒籠罩了大家
她卻鎮定自如地說:“讓我來吧。”
有人問她:“你不害怕被傳染啊?”
她說:“我是黨員,是社區主任
就得衝上去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
而是雙腿顫抖也要向前
她用自己的一片真心
播撒出溫暖的光芒
就像社區裡的“太陽”
吳麗萍
木蘭花,花木蘭,戰鬥英雄
疫情初始
街道各個小區要設立檢測崗
由於農林路社區面積大而分散
有13個樓院之多
居委會人手嚴重短缺
吳麗萍決定發動各小區
在職黨員、群眾志願者
利用人和的優勢解決當前的難題
當天,她通過發佈倡議書
社區黨員群、打電話等多種方式
召集黨員志願者30多人
3天內就發動黨員、志願者
100多人巾幗不讓鬚眉
她就像行軍打仗中的“急先鋒”
是當之無愧的木蘭花
馬鳳娥、高瑞新
梅花,堅韌不拔、高風亮節
馬鳳娥在這次疫情中
負責的小區都是80年代的老樓
幾乎都是老人、租房戶
前期的摸排工作非常艱難
為了確保樓不漏戶、戶不漏人
她挨家挨戶敲門核實信息
每天忙到深夜
由於小區很多老人的子女
常年在外地
她經常接到老人子女的電話
請她幫忙上門照看一下老人
只要一提老人名字
她都不用看底冊
就能把情況說得明明白白
就像是社區裡的“百事通”
疫情開始時,高瑞新剛剛出院
心繫社區的她發現人手不夠
馬上主動要求重返崗位
在辦理小區出入證登記的時候
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
她帶著戶籍底冊站在檢測崗
3天時間就辦完了整座樓的出入證
晚上回到家雙腿腫了
但第二天依然堅持按時到崗
在疫情防控中
馬鳳娥與高瑞新不怕挑戰
越繁瑣艱難的事就越能處理完美
就像寒冬的梅花一般堅韌不拔
張娜、王玉英
風信子,紅紅火火,熱烈明麗
張娜負責的文教家屬樓小區
是離居委會最遠的小區
小區居民平時與居委會互動少
但這對做事雷厲風行的張娜來說
不是問題
她熱情幫助小區居民解決
買菜、取快遞等生活小問題
日復一日在檢測崗測體溫、登記信息
努力熟悉每個人
她很快就和居民打成一片
獲得到了文教小區居民的認可與讚揚
文教居民還特意給居委會
寫來了表揚信
王玉英負責的小區有居家觀察戶
她主動領了看護職責
每天送菜上門、收取快遞、倒垃圾
常常一天內樓上樓下跑七八趟
關心對方心理狀態,隨時提供幫助
居家觀察戶一家都非常感謝她
張娜和王玉英就像盛開的風信子
用熱情感染大家
也用實際行動方便了小區居民生活
楊陽、張豔茹、葛靜
康乃馨,溫柔而堅強
楊陽、張豔茹、葛靜
都是二胎媽媽
面對疫情
她們不得不割捨母愛
投入一線的工作中
早上孩子沒有睡醒就出發
晚上到家時孩子已經睡著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
這些媽媽們為了讓更多的家庭團圓
捨棄了自己的小家
奔赴一線戰“疫”
像溫暖的康乃馨
把最大的溫柔獻給了群眾
王淑靜
矢車菊,認真細緻,溫和有理
王淑靜負責的良工佳苑小區
是農林路社區中人數最多的一個
共有7棟樓共420戶
人員流動性大、租戶多
每天出入小區的人絡繹不絕
為了勸居民辦理出入證件
她什麼方法都用
貼通知、廣播,面對面勸解
常有不理解的居民不配合
甚至口無遮攔
她都不發怒、不生氣、耐心勸解
認認真真有條不紊登記好
所有出入證信息
她像一朵靜靜盛開的矢車菊
用她的認真細緻織密了疫情防控網
房山區城關街道的這支女子團隊
她們舍小家顧大家
用她們的實際行動
撐起防疫一線半邊天
她們就像盛開在
戰“疫”線上的花朵
她們也是社區防疫的“女戰士”
是最美的逆行者
閱讀更多 北京房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