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的原料,真的是从朱棣陵墓上偷来的吗?

用户111139981945


关于乾隆皇帝的所用的金丝楠木是盗取明十三陵这一说法,其实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之所以会有争议,是因为乾隆皇帝是堂堂的一国之君,如果他真的将明十三陵中的金丝楠木偷梁换柱,那么乾隆皇帝岂不是盗墓贼了吗。那么真相又是如何呢?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金丝楠木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会因为这种木材让乾隆皇帝引发了种种争议。其实金丝楠木是一种十分珍贵稀有的木材,之所以稀有珍贵,是因为金丝楠木的生长速度很慢,一般需要两百年左右才能用木材打造栋梁。使用金丝楠木不仅可以起到防腐蚀和耐虫蛀等作用,这种木材还很美观,所以金丝楠木堪称木材中的奢侈品。而这样珍贵的奢侈品自然只有皇家才用得起,所以自古以来金丝楠木就成为了御用品,这种木材也因此被称为“皇木”。

金丝楠木这么珍贵,帝王会将这种木材全部垄断,在建造宫殿和打造棺木的时候,都会首选金丝楠木。在明朝时期,当时朱棣在修建宫殿的时候就使用了大量的金丝楠木,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建造明十三陵,这样一来,就让金丝楠木的用量大大增加,以至于后来的帝王想要用金丝楠木都需要大费周章。这种木材主要生长于我国四川云南一带,所以在砍伐和运输木材时,会耗费很大的气力。加上明朝时期所消耗的木材太多,到了清朝时期,金丝楠木变得更加珍贵。康熙皇帝也曾经动用了大量的金丝楠木,所以在乾隆皇帝登基后,金丝楠木所剩无几,可是对于乾隆来说,他也想要用这种奢侈的木材来打造自己的棺木,所以为了满足他的这一私欲,就不惜对明十三陵下手。

当然对明十三陵偷梁换柱这样的做法并不需要乾隆皇帝亲口说出来,当时已经有大臣看出了乾隆的想法,所以就提议整修明十三陵,说是将明十三陵进行缩小,其实主要目的是将里面的金丝楠木偷偷运出来。就这样乾隆皇帝得到了很多珍贵的金丝楠木,而他也因此当了一次盗墓贼。对于这种说法,后来经过现代考古专家的鉴定已经基本坐实,乾隆时期所用的金丝楠木都有明朝时期的痕迹,而乾隆皇帝之所以会不惜背负这样的罪名都要得到金丝楠木,就是因为这种木材太过珍贵,以及帝王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荣与体面。


历史课课代表


乾隆,在生前修建自己帝陵的时候,想要弄块好的棺材板,而每一根都可成为栋梁的金丝楠木却无处可寻,有钱都买不到。因为它太珍贵了,拿来做棺材,能千年不腐;拿来做栋梁,能够千年屹立不倒。

看来要弄到这金丝楠木,怕是比登天还难了。但是却没能难倒写出传世绝句:“一片两片三片四片,五片六片七片八片”咱们的乾隆爷。乾隆爷为何要做“盗贼”,偷了明朝皇帝的金丝楠木?

(裕陵地宫乾隆牌位)

因为他听说明十三陵里面有自己想要的金丝楠木,而且长短粗细刚刚好。

朱棣在位时,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就打算乔迁北京,于是就命人修建宫殿和陵寝。朱棣非常重视,不仅派人寻找皇陵宝地,对建筑材料也是格外的重视,什么都想用最好的,所以金丝楠木在那个时候也被砍伐了很多。

而且金丝楠木生长的特别缓慢,从小树苗长成大树,最快也要60年。如果发育不良的话,得90年。一个人才能活多少年呢?

所以到了乾隆时期,金木楠木就相当匮乏了。这堂堂清朝皇帝去拆前朝旧宫还算说的过去,但这把人坟,怎么听着都不像话。(裕陵地宫棺椁)

于是就找来几位军机大臣,商量着怎么才能名正言顺的把这坟给挖了?还真被这些人想出办法来,但是…有点缺德啊。

但是咱们脑回路清奇的乾隆爷,还真就龙颜大悦了。于是就以维修之名,盗窃了明朝嘉靖皇帝地表建筑的金丝楠木,高高兴兴地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安身之所打造了一个好住处。

(乾隆棺椁)

唉,为了一块木头,让自己堂堂一代帝王背上“盗墓”之名,这乾隆爷也是够了,而且后来自己的陵墓还不是被孙殿英那个盗墓贼给炸了?一报还一报啊…

我是搞史人,欢迎阅读关注。


搞史人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和文学作品的展现,我们发现乾隆他确实是动过明朝皇陵的金丝楠不,但是至于是不是朱棣的墓那就不一定了。

在评书《君臣斗》中有这么一段是讲到乾隆用明朝皇陵金丝楠木的。

刘墉与和珅斗法,就说到了这个事,说乾隆从明十三陵里拆了很多的木头来修建乾清宫。

由于评书是文学作品,很多人对这个事的真实性心存怀疑,但是有历史事实证明他确实动过明皇陵的金丝楠木。

《清史稿》中就有记载:“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这是在说乾隆五十二年的时候,乾隆下令重修明十三陵,而当时采取的修建的方案是拆大改小,因此会换出很多木料出来,但是后来这些珍贵的金丝楠木材却不见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

金丝楠木作为皇家的专用木头,到了清朝时期现存的金丝楠木已经很少了。楠木能够耐腐、防虫,它纹理精美瑰丽,冬暖夏凉,还有着不易变形等优点,这对于追求奢靡的乾隆怎么会可以放过呢?

乾隆是一个极喜奢靡的皇帝,无论做什么都是大手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经常大摆奢华的宴席,铺张的出行,形成一股奢靡的风气。

那么在国家强盛的时期,乾隆想给自己修建一座华丽雄伟的陵墓,自然要用到大量的金丝楠木。

现存的又不够用了,怎么办呢?所以他想到把别人陵墓的拆下来给自己用。即修建了乾清宫,自己陵墓的木材用料也有着落了,一举两得多好。

别人盗墓是为了金银珠宝,发财。一国之君盗墓却是盗取人家的木材,未免有失体统。


江水趣谈


金丝楠木作为皇家的御用木主要盛行于明朝,作为中国四大名木之首,金丝楠木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宫殿、陵墓的主要木具来源,而作为棺材的金丝楠木之所以在皇家备受推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木有香气,木质细密,不易变形。其木材表面在阳光下有金丝浮现,伴有微香。

《五杂俎》中有记载“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足见其名贵之处。

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延续旧统将金丝楠木定为皇家御用木,但是那时候金丝楠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消减严重,成为异常稀缺的木质资源。虽然金丝楠木料难寻,但是四九城内却存在着大量的明朝遗存金丝楠木,乾隆的太爷爷顺治在位时曾用金丝楠木修建宫殿苑囿,而所用的木料就是从明朝宫殿拆卸下来的。所以乾隆爷兴建裕陵用用老朱家的东西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乾隆八年(1743)乾隆的陵寝裕陵开工,乾隆十七年(1752)交钥匙,嘉庆四年(1799)乾隆皇帝乔迁新居。裕陵在建造过程中,由于要使用大量的金丝楠木,于是乾隆将眼光盯上了明朝的囤货,奈何大明宫殿台阁已经基本被他上三辈祸祸光了,然而这并难不倒能写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这种传世绝句的千古一帝乾隆爷。脑回路清奇的他将目光又转向了当时金丝楠最多的地方,明十三陵。

《清史稿·高宗本纪(五)》里记载,“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盘山。甲寅,上诣明长陵奠酒。”

为了兴建裕陵乾隆爷还亲自去探望前朝的朱棣。据记载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御驾至十三陵之一的长陵,祭拜明成祖朱棣。但是此刻的乾隆爷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兴建裕陵正缺工少料,但是老朱家的长陵却富丽堂皇,这怎么着也得想办法过户一些才行啊。但是明目张胆扒人祖坟搞不好就遗臭万年,身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爷此刻非常迷茫,于是召集了部户部和几位军机大臣吃着火锅唱着歌商量怎么名正言顺的给人坟掘了?

经过乾隆爷的明示暗示,大臣们早就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于是就有大臣上书言称明十三陵而今已经太过破旧了,应该由国库掏钱修缮一番。乾隆看到这个奏折大喜过望,这样做一来可以此事示告天下陛下体仁海量,二来这时中间偷摸弄点儿,实在是妙哉妙哉。

话不多说即刻开工,三年后,修缮完成“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然而,这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长陵定陵为甚,这裕陵是越盖越大,其中不言而喻。所以没错,清东陵实际上用的就是十三陵的料子,乾隆爷住的阴宅也就是朱棣朱翊钧等联名过户给他的。


船夫


在乾隆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85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人疑惑不解,当年乾隆皇帝突然下诏对前朝(明朝)十三陵进行大规模修缮,为何会突然要修缮前朝的陵寝呢?

根据《高宗实录》记载,公元1785年,乾陵皇帝亲自对明朝十三陵进行了一番巡视,回宫之后不久就以“前朝帝陵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为由,正式下诏修缮明朝十三陵。这项修缮工程整整持续了两年之久,直到公元1787年才宣告竣工。但是,此后人们发现明朝十三陵中配殿、享殿、明楼等建筑虽然修缮一新,但规模却比以前小了很多。这是怎么回事?

据说,当时由于南方名贵楠木成品极少而且转运不便,所以乾隆皇帝的万年寿宫——裕陵修建工程推进缓慢。哪里有现成的楠木呢?乾隆皇帝这才把目光投到了明朝十三陵的身上,并以巡视的名义,实地勘察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情况。明朝十三陵之中,有三座帝陵的楠木使用量较大,楠木品相也较好,分别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和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

乾隆对陵寝中的金丝楠木心动不已,一心想把它换下来装在圆明园上。由于受到大臣的极力阻挠,所以才没动手。后来还是按耐不住对金丝楠木的渴望,所以想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方法,就是大规模修缮明朝十三陵,但名义上是修缮,实际上却是以小换大、以次换好的改建。当然了,乾隆皇帝的借口是,明朝十三陵规模太大,修缮工程繁重,许多工料难以采办,如果所有殿堂都按照原有规模大小来修缮,就有点不切实际,所以才用了拆大换小的方法。

当时,乾陵皇帝为掩人耳目,对明朝十三陵中规模小的帝陵,比如崇祯皇帝的思陵进行了扩建,以此来堵住天下人之口。其实总体来算,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等名贵木料大幅度被替换盗用。这样一来,乾隆皇帝既达到了偷梁换柱的目的,又落得个恩崇前朝的美名。不过,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流传着乾隆盗木的说法。或许让乾隆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后,一伙军阀会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了自己的裕陵。不知道当时九泉之下的乾隆皇帝,是作何感想呢?


关河南望


金丝楠木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种木材,这种木材纹理清晰,木含香气,金光闪闪,而且不易开裂,是一种顶尖的木材。在古代,金丝楠木主要用于皇家建筑,或者极具地位的用具。

历史上的皇帝对于金丝楠木似乎有种谜一样的迷恋,物以稀为贵,金丝楠木的稀少更是成为皇帝追随的一个重要原因,九五至尊就是应该用这种稀少的,而且品质顶尖的木材。于是历朝历代皇帝造宫殿,自己的棺材都是将金丝楠木作为首选。



当然,随着历朝历代不断的使用,金丝楠木越来越少,到了乾隆时期,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步了。


所以,在诸多的野史之中。金丝楠木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而对于金丝楠木的需求却是不减,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说乾隆皇帝为了金丝楠木,不惜干起了盗墓贼的勾当。为了金丝楠木,他对明成祖的墓葬动起了手脚。

大臣们为了满足乾隆皇帝对于金丝楠木的需求,于是就借对明成祖的墓葬进行修饰的时候,进行移花接木,以大改小的方式将无数的金丝楠木给调换了出来,最后用来满足乾隆皇帝的需求。



这种事情在后来的评书,也是乃至戏剧中更是频繁的出现,至于可信度,那还是比较可观了的。


是阿维啊


皇帝盗墓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少有,毕竟有损阴德,而乾隆皇帝可不这么认为,人家玩的不叫盗墓,叫偷梁换柱,这事在清史稿中完全没有记录,但是现代考古学家们却在乾隆的陵墓中发现了明十三陵的木材,这是结结实实打了乾隆爷的脸,坐实了他盗墓的身份。

乾隆五十二年,曾下令修葺明十三陵。

《清史稿》记录“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

这修葺明陵看着是对前朝的尊敬而,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长陵定陵为甚,这裕陵是越盖越大,其中不言而喻。而实际上却是将明十陵中的木材运回了北京。这一点也在现代考古学者那里得到了证实。

如此“铁板钉钉”的事实,史书上却不见一点笔墨,乾隆确是中国盗墓者中身份最显贵的嫌疑犯。

明陵里有什么好木材,竟然让大清皇帝想出了偷梁换柱这样的方法,来盗取呢?

(明十三陵 长陵金丝楠木圆立柱)

乾隆爷也不缺银子,为什么非要拆人家墓呢,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材,因为木材是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金丝楠,几百年才能长成那么一点,可遇不可求,有银子也未必有地方买去。

《五杂俎》中有记载“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

古人认为,做棺材最好的木料是乌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最后是黄金柏木。有“黄金万两易得,乌木一方难求”的说法。

2017年岑巩县发现的乌木(金丝楠木)

楠木材质细实、抗腐蚀性效果好,自古就被认为是最优质的木材。

楠木属于软木,容易刮擦,所以做家具不适用,但是做成大殿柱子或者棺材确是非常好的材料。毕竟常年埋在地下,耐腐蚀才是最重要的指标,而金丝楠木,可以做到几千年都不会变质糜烂。

明成祖朱棣决定牵都到北京,宫殿的修建以及陵墓都非常受到朱棣的重视,还专门成立了置办金丝楠木部门。只要在职的官员向朝廷进贡金丝楠木就能立马升官,平民进贡都能马上得个一官半职。

而金丝楠木的黄金生长周期需要60年,由于前期的过度开采,到了清朝的时候,已经很难找到笔直成型,可用于建造大梁的楠木了。

所以皇家规定,金丝楠木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普通平民如果用了就是僭越。

所以到了乾隆时期,有“1克金丝楠木价值等于10克黄金”的说法。

乾隆更是把金丝楠木比作“天地至美“,宫中做金丝楠木家具时,他还要亲自去审阅定制的。

(祾恩殿)

明十三陵地面建筑中,最为壮观的就是祾恩殿,建立高大富丽,这里面的木结构都是上等的楠木,殿内的 60 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直径很粗,得要两人合抱。

这大概就是乾隆皇帝惦记明十三陵木材的原因吧,不过盗墓毕竟不祥,乾隆盗别人的墓修建自己的陵寝,结果百年后,他自己也被人盗墓了,落了个尸骨不全,也算是因果循环,轮回报应。


雨霁视角


清朝皇帝虽然是抢的明朝皇帝的天下,但在建国以后,对待明朝皇帝的寝陵还是很不错的,怎么个不错法?简单来讲就是修墓,不仅仅是派人修葺明朝皇帝的陵墓,为没有陵墓的崇祯皇帝修墓,更是直接派人看着,好像那是自家祖坟一样。


到了乾隆皇帝这一辈也是如此,不仅是看着墓,还派人豪华装修,让明十三陵看起来更加金碧辉煌了,但,金碧辉煌的同时,明十三陵好像又缺了点什么,比如说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南方的一种名贵树种,生长周期长达几百年,木材又具备抗腐蚀,防虫,防水等各项优势,只是这种金丝楠木比较稀有,一般棺材里面用上金丝楠木都比较少见,皇帝的除外,皇帝的整个棺材都要用到金丝楠木,不仅如此,还要最上等的金丝楠木。


当时的乾隆帝正在修建自己百年以后的陵寝,裕陵,但修建陵墓的进程却比较缓慢,不为其他原因,正是因为修建陵墓的金丝楠木奇缺,没办法,好的木材一般都比较抢手,清朝算是比较靠后的朝代了,金丝楠木生长周期又长,清朝皇帝即使倾全国之力,想要凑够足够用的金丝楠木还真也不是一件简单事,于是乎,心思不正的乾隆帝就把视线放到了明十三陵上。

经过实地考察,明十三陵中的确有适合用的金丝楠木,特别是明成祖朱棣的墓里头,适合用的金丝楠木还真不少,于是乎,明十三陵被重新粉饰,虽然看起来金碧辉煌了,但实际上却少了点金丝楠木。

乾隆皇帝算是清朝过得最潇洒的一位皇帝了,幼年的时候就被康熙看中,成年以后,更是做了足足六十多年皇帝,退了位,还要继续做几年的太上皇,在位期间,看那个国家不顺眼都能随便打两架,最后这些仗也都成了十全老人的十大功绩之一,此外,还能六下江南,游山玩水,是不是再微服私访,惬意得很。

这样的一位皇帝,墓里头少不了要用金丝楠木,除了金丝楠木以外,其他的奇珍异宝更加不会少,虽说乾隆皇帝看起来也像个明君吧,但真正了解他的都知道,晚年的乾隆皇帝就是个妥妥的昏君。



乾隆皇帝偷盗明十三陵的金丝楠木这件事,虽说是暗中进行的,但民间还是有人将这件事传出去了,至于说史书里有没有,哪有史书记载当代皇帝的过错的?


魏青衣


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怎么可能是从朱棣墓中偷来的,皇帝的寿棺怎么可能用前朝皇帝用过的东西?也太小瞧乾隆皇帝了。

要知道,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最奢华、最会享受,最讲究的一位皇帝,生前花费巨资六下江南,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死后他会在乎棺材本?

传言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是盗用了朱棣墓中的楠木并非空穴来风。

事情是这样的:金丝楠木主要生长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由于这种木料纹理细腻,并且有一种天然的香味。

由于楠木生长周期长而且缓慢,坚硬如铁,因此楠木抗腐蚀性很强,是皇家建筑首选材料。

比如明十三陵里面的宫殿,其大梁和柱子多用楠木构造。

这样以来,明朝为了构建皇陵大量砍伐楠木。

由于楠木生长缓慢的特点,需求量的增加造成了大量的砍伐,无形之中造成了楠木的奇缺,到了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历代皇帝都是“先造死,后造生”,也就是活着时要为自己提前修建陵墓。

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乾隆朝楠木短缺是事实,但是你说乾隆没有充足的楠木修建皇陵不是事实。

毕竟中国地大物博,全国的楠木集中起来修一个陵墓根本不是问题。据相关资料记载,经过几年的保护,到乾隆朝,楠木的数量恢复的很快。

说乾隆盗用朱棣楠木的说法,起源于清朝翻修明皇陵大殿这件事儿。

乾隆当政时,他发现明朝皇陵由于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变得破败不堪,乾隆就命有关部门着手翻修明皇陵。

为了节省开支,有关部门就把明皇陵改大为小,也就是把一些破败的大殿拆掉,工匠把明皇陵的楠木大梁或柱子,截去腐蚀的两头重新翻盖。

这样就一来,原来的大殿就会缩小面积,从外观看上去和新的没什么区别。

乾隆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楠木奇缺,并且运输昂贵,翻新的办法确实又快又省。

就是这样一件好事,却被一些文人编排成乾隆盗用明皇陵的楠木:说乾隆翻新明皇陵是别有用心,说他用一些松木代替了原来的楠木,把质量好的楠木运到了裕陵,说乾隆的这种做法和盗墓没有区别。

甚至编排乾隆六下江南就是接受惩罚,因为历朝历代的刑罚规定,盗墓要受流徒千里的惩罚……

我翻遍了所有的资料,没有发现乾隆盗用朱棣楠木的记载。

乾隆六下江南也不是受盗墓惩罚,而是考察江南的水利设施和民生,“盗用”之说,完全是一些“反清复明”文人编造的传说,不足为信。


秉烛读春秋


首先肯定一点,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材的原料是从明陵里盗出来的,但是不能叫盗,叫偷,乾隆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重修。

并且,乾隆没敢动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怕影响不好,他动的是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


大家都知道,盗墓是古代的大禁忌,并且《大清律》规定严禁盗墓,一旦发现即“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所以“十全老人”乾隆干的这事必定不得善终。

1785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年,乾隆去朱棣长陵奠酒,你一个清朝皇帝去明朝皇帝墓前怀念先人?其实他就是去看看长陵的石料和木料,最重要的肯定就是金丝楠木了。

《清史稿·高宗本纪五》中有记载:“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盘山。甲寅,上诣明长陵奠酒。”

乾隆52年,他下旨令人重修明十三陵永陵,为什么要重修?看看设计方案就知道了,拆大改小,其实就是为了偷里面的石料、木料等珍贵材料。

《清史稿》中有记载:“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

最后,乾隆决定拿永陵下手,它是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史料记载:一共运走的明细有,大小金丝楠木238件,木墩头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头折方25700余尺,花斑石500余块,旧砖130万块等等。

现代考古学者也这么说,因为清朝陵墓中的很多珍贵建筑材料,确实来源于明朝的木材、砖石。


盗别人的陵墓里东西,并且用在自己身上,估计我们正常人都不会干这事,但是乾隆就这样干了,后果大家也知道了。

1928年7月,孙殿英部队盗取东陵中的乾隆裕陵。乾隆耗银两百多万两修建的陵寝被打开,最终乾隆的骨头四散,凄惨无比。

据《于役东陵日记》记载,刘人瑞描述了他进入乾隆裕陵地宫时所见到的悲惨情形:持灯进入地宫,见有白骨数节浮于泥水之中。重敛者找到4具头颅,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状比西太后陵凄惨百倍。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还满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