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疫情期间,家长在家办公,孩子宅家学习,亲子关系得到了空前的考验。

"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起床?"

"你怎么还不上网课,快快快,都开始了!"

"别看电视了,快来吃饭,饭都凉了!"

"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睡觉?"

催,催,催!父母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孩子的催促。

有的家长向我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就像算盘珠子一样,拨一拨,动一动。

别的家长赶快说:"你知足吧!你家拨一拨还动一动啊。我家怎么拨都不动,磨磨蹭蹭。我不发火,他不动。"

这可怎么办哪?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忍住!别插手!1:合理安排时间》,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忍住!别插手!1:合理安排时间》(以下简称《合理安排时间》),主要是让孩子知道,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情。并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高效时间管理,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计算还剩多少时间,合理的分配时间。

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忍住!别插手!1:合理安排时间》

孩子没有时间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成年人,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而小孩子,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就像歌曲《童年》里唱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在10岁孩子的眼里,一年是有生以来的1/10,在50岁中老年人的眼里,一年是有生以来的1/50,也就是说,孩子眼中的一年与成年人眼中的一年是不一样的。

人类的时间感是由脑的海马体决定的。

井上教授在《柔软的生命时光——生命的时间学》(秀和系列口袋书)中写道:"人是通过海马体记忆的,在两侧耳朵深处各有一个海马体,海马体受伤,就会失去时间感和记忆。海马体对一件事发出'要记忆'指令的次数越多,在事后回忆时,我们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小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到新奇,海马体也频频发出记忆指令,所以小孩子就感觉一年的间过得很慢。"

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钟表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每次在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钟表类题目也是错的最多的,而且经常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

例如数学题:"早晨( )时,小明起床。上午( )时,小明放学。"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竟然写:早晨10时,小明起床,上午9时,小明放学。老师苦笑,说这孩子还在梦游。

如果不培养,小孩子根本没有时间意识,没有时间概念。所以作为家长,在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培养孩子时间感

1.

早睡早起,按时吃饭

有规律地过好每一天,是学会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孩子每天睡觉、起床、吃饭这种生活的安排,一定要定时定点,养成规律性的生理条件反射,对孩子的身体发育特别好,同时也培养时间感。

想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父母都是夜猫子,早晨睡懒觉不起床,强迫孩子早起,孩子是不会心甘情愿的。

孩子最好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到了睡觉的时间,保持室内安静。小学生的睡眠每天应该达到九小时。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不足、晚上不睡觉,是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

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2.

每个房间都放一个时钟

现在,很多家庭都用手机定时,有钟表的越来越少了。有小孩子的家庭,为了孩子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最好是用钟表看时间。有条件的,每个房间都放一个时钟。

时钟的表盘上有时针、分针、秒针,非常形象。这种可视化的时间,是孩子乐意接受的。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学会认识钟表。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对钟表没有足够的感知,学习《认识钟表》,会非常费力。看下面这道数学试卷上的题目:

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没有看钟表的经历,只单单靠课上老师四十分钟的讲解,是不会真正认识钟表的。

数学教材这样安排,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时间感。

我小的时候,家中有一个老式的钟表,整点报时的时候,钟表上的小鸟会"咕咕咕"地叫几声。我家中午十二点吃午饭,听到小鸟"咕咕咕"的报时十二点时,我的肚子也就咕咕咕地叫起来。这种能"听出时间"的时钟,特别适合孩子年龄小的家庭。

如果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间,孩子还在乐滋滋地看电视,家长不必催促他:"别看电视了,快去睡觉。"而是问他:"帮我看看时钟,几点了?"孩子一看表,就知道,到了睡觉的时间了。

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感,家长要减少控制,多培养孩子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的机会。钟表,就成了帮助孩子形成时间意识的好工具。

3.

预估时间,记录时间


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这个表格,是《合理安排时间》一书中提供的多个表格中的一个,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记录,感受做一件事情,需要用多少时间。


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先让孩子预想一下,自己大概会用多长时间。然后,再记录实际所用的时间。通过比较,写上自己的感想。

例如,去公园玩,让孩子自己想一想,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填在表格。再记录实际去公园玩所用的时间。通过对比,看一看自己跟预想的时间一样吗?在感想栏里,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画星号或者是小笑脸小哭脸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计划—预估—记录—比较—评价",这是一个很好的建立时间感的闭环训练。

4.

绘制一天行动圆形图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孩子一天的行动,通过一个圆形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孩子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天到底是怎么过的了。

而且圆形图表的形式,跟时钟的形式相配合,特别有时间感。


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家长和孩子一起配合,先做一个一天24小时的圆形图表,可以用硬一些的纸。

然后用不同颜色,标记不同的行动。

这样,每天都做哪些事情,做每一件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一目了然。

我的一个学生小利,刚开始不愿意做"一天行动圆形图"。他的家长也没有强迫他,而是爸爸妈妈分别做了一个自己的"一天行动圆形图"。通过看爸爸妈妈的"行动圆形图",小利了解到了爸爸工作的辛苦,妈妈做家务的付出。身教重于言教,小利也画起了自己的"行动圆形图"。

有了行动图,每一天过得井井有条,很有秩序感,做事效率也提高了。

5.

便签清单

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列清单"的方法,来提升学习效率。《合理安排时间》一书中,推荐了一种利用便签列清单的方法,非常实用。


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便签清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移动便签来进行排序。

事情要分轻重缓急,每天,可以先做比较重要的事情。这种方法,在培养孩子时间感的同时,还提升了孩子的判断力。

而且,不同颜色的便签可以代表不同的学科,辨识度高。

孩子磨磨蹭蹭,家长火冒三丈,学会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最后的话: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做事拖拉、磨蹭,时间就会白白溜走。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是一项必备技能。《忍住!别插手!1:合理安排时间》一书,给出了培养孩子时间感的详细攻略。

"时间是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最大资产。"孩子学会了时间管理,再也不用家长的催促了。

让我们都来做时间的主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