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混戰有多奇怪?圍城幾月,兩方軍隊掙外快,開炮就像放禮花

民國軍閥混戰有多奇怪?圍城幾月,兩方軍隊掙外快,開炮就像放禮花

我們只是歷史的過客,目標渺茫,無地自容。我們沒有世界大戰可以經歷,也沒有經濟大蕭條可以引起恐慌。我們的戰爭充其量不過是內心之戰;我們最大的恐慌不過就是我們的生活。

但是在幾十年前甚至是千百年前,人類正飽受著戰爭的摧殘。達官貴族尚且可以保命,平頭百姓只能東躲西藏。時代的一粒灰,落到百姓身上,就是一座山。戰爭所引發的經濟倒退、生活秩序紊亂、家人流離失所,都是不可估量的痛苦。

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不必經受這樣的風霜;但是我們也是不幸的:時代的落幕終究只能在文字中看到。民國初期,北洋政府執政,軍閥勢力割據四方。對於人們來說,那是黑暗的時代,也是壓迫的時代。

軍閥們各自佔山為王,統領百姓,民不聊生。外有外寇虎視眈眈、內有自家子孫血肉拼殺,曾經富饒強盛的土地,正處於內憂外患中,而軍閥勢力則是內患中最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民國軍閥混戰有多奇怪?圍城幾月,兩方軍隊掙外快,開炮就像放禮花

是戰爭,還是賣菜

當時軍閥們互相戰爭不斷,猶如當年天下四分五裂,諸侯國們彼此挑釁,想要佔據對方的利益一般。但是這種戰爭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鬧彆扭,軍閥們作為一方霸主,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失去了面子,勢必是要討回來的,而且一定要聲勢浩大的討回來,以免讓自己的百姓覺得自己失去了威信。

這可以理解成當時作為擁有武裝勢力的一方霸主的尊嚴。但是畢竟大家都是中國人,哪裡有放著外敵不管而自己先在窩裡打起來的道理,再者來說,戰爭一旦發動,一定是勞民傷財、興師動眾的。

贏了倒也還好說,可以索要等額的賠償,一旦輸了,不僅臉上無光,連帶著自己的利益都要受到損失,因此軍閥們為了在保證自己最大利益的前提下掙回面子,戰爭的發起方式也非常千奇百怪。

為首讓人啼笑皆非的,是1927年的河南衛輝爭奪戰。戰爭雙方,一邊是鼎鼎有名的馮玉祥將軍,另外一方則是張宗昌的勢力。兩方起爭執的原因也很簡單,當時馮玉祥想要張宗昌在河南的土地

,張宗昌不給,馮玉祥深感臉上無光,於是打算強搶。

民國軍閥混戰有多奇怪?圍城幾月,兩方軍隊掙外快,開炮就像放禮花

張宗昌就派遣了自己的得力部下任增祺守城,而那邊馮玉祥也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將馮治安,兵臨城下,戰爭一觸即發。當時馮治安為了儘可能的避免更大的傷亡,選擇了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打算將城牆圍攻住,而城內的任增祺接連幾個月沒有糧草,自己就會出來乖乖投降。

但是他同時忽略了一點,駐紮在城外,每天所需要的軍餉開銷也是相當大的,因此就造成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局面:城中的任增祺部隊需要糧草,正愁自己的銀子沒地兒花;而城牆外的馮治安,卻需要大把的軍費來維持自己的駐紮生活。

軍隊窮,士兵們也叫苦連天。個別的馮治安軍隊投機取巧者,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沒等夜幕降臨,他們就偷偷運輸進糧草與任增祺軍隊交易。兩方隔著厚重的城牆門,城牆上的士兵放下吊籃和錢,城下的士兵再把新鮮的蔬菜放進去,就這樣掙起了外快。

兩方還經常因為買賣起爭執,無非是覺得你的菜太貴、你的錢給得太少之類。但是沒過幾個月,馮玉祥就覺得這場拉鋸戰未免也維持的太久了,就催促自己的部下馮治安趕緊結束戰爭,由於不知道城內的軍隊現在究竟是什麼情況,馮治安也不敢貿然起兵攻打。他想了個辦法:送進大批的牛羊肉,勸任增祺投降。

民國軍閥混戰有多奇怪?圍城幾月,兩方軍隊掙外快,開炮就像放禮花

假模假式

任增祺當然是想投降的,這樣繼續耗下去,兩方都只能是兩敗俱傷。但是就這樣投降了,那自己的上上級在這場勢必要給自己處罰,覺得丟臉。可是不這麼做,難道真的要繼續跟這群人耗下去嗎?

任增祺想了一個辦法:他放話出去,說你們馮將軍來攻城吧,只要我們能夠挺過八個小時,你們就讓我撤離。

馮治安也不想再打了,他自己首先也沒有什麼精力去應付這場戰事,再來就是自己的軍費也不是很多,槍炮子彈打起來,哪裡不要錢呢。思來想去,他覺得任增祺的想法其實不是不可行:這樣一來,他們算是交過了火,回去再到自己的上局馮玉祥那裡,也不是不好交代了,另一方面也算省了不少錢。

是不是可以讓他們安全撤退其實意義都已經不是很大:這事情過了幾個月了,馮將軍每天軍務冗雜,興許早就把之前的不愉快給忘記了。軍閥們的鬥爭就好似天氣般變幻莫測,有可能今天還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明天又湊在一起結拜做兄弟。

民國軍閥混戰有多奇怪?圍城幾月,兩方軍隊掙外快,開炮就像放禮花

萬一後來兩個人和好了,張宗昌記恨自己,在將軍面前說點什麼,自己不就完了嗎。得饒人處且饒人,任增祺說得對,就這麼辦吧。於是馮治安下令向城中開炮,但是這個炮聲也只是聽了個聲響,幾乎沒有傷害到城中的任增祺軍隊一絲一毫。

炮聲雷聲大雨點小,就像禮花一樣,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上海。八小時過去了,任增祺帶領軍隊撤出城中,馮治安只當做沒看到一樣。一場鬧劇一樣的戰爭就此結束,讓當時的所有人都啼笑皆非。

不過雖然軍閥們彼此之間戰火不斷,但是歸根結底,大家都是中國人,不管在內鬧得多不可開交,面對外寇時,卻都是同氣連枝,互相幫助的。這是炎黃子孫的血性,也是中華的傲骨。

大家同為華夏的子孫,身體裡到底流淌著同樣的熱血,心中到底有家國為重的情懷,就算真的曾經交過火,在面對敵人的時候,也是同樣的並肩作戰,同仇敵愾。這不僅僅是軍閥們本人的尊嚴問題,更是當時中華兒女的熱血所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