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無法擺脫的悲劇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看待,尼采的一生可以用“悲涼”來形容。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點,悲觀和高傲伴隨他一生,這兩個自相矛盾的性格特徵,讓他飽受煎熬,直到死去。

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無法擺脫的悲劇

哲學家:尼采

尼采的一生離不開他妹妹泰蕾茲·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福斯特-尼采的影響,不管是情感上,還是學術上,都有諸多影響,但這也成為了尼采痛苦的根源。

1879年,尼采由於健康問題,辭職大學教授的職位後,便搬到母親居住的地方一同居住,隨後尼采的母親和妹妹照顧了他11年之久,直到尼采的去世。

在那段時間裡,尼采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在痛苦中掙扎,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這短時間裡,尼采的妹妹甚至代理尼采打理書稿,可謂照顧得無微不至。

但是,悲劇從未在他們兄妹身上離開過,直到死去。

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無法擺脫的悲劇

尼采的妹妹:泰蕾茲·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福斯特-尼采

與尼采第一次親密接觸的女人,是他的親妹妹

從尼采的遺著《我妹妹和我》中,我們得以知道尼采和他的妹妹之間的一些微妙關係。

尼采第一個親密接觸的女人一定是他的妹妹伊麗莎白,尚是少年的尼采,在他兩歲的弟弟約瑟夫死去的那個晚上,在他親妹妹的引導之下,體會到妹妹玩弄生殖器的生命顫慄。

對於他和他的妹妹伊麗莎白的私密事,他的姑媽也有所發現,但是卻沒有對此事公佈於眾。

在尼采的遺著《我妹妹和我》一書中,尼采這樣寫道,我的妹妹正在把某種感覺注入我的生命之中,這對一個男孩的真正價值是:他發現這些感覺是成長經驗的一部分。

事實上,在尼采和他的俄國海倫也就是莎樂美女士以及其他女士交往期間,她的妹妹伊麗莎白曾經極盡所能地阻攔。

尼采對妹妹的愛恨交加導致他的一生在對女性的渴望和懷疑、厭棄間搖擺不定。

在《我妹妹與我》中,這種矛盾的心態得到了清晰的呈現:“由於童年喪父 . 所以我的生命之水一直受到汙染,沒有一些必要的男性元素來純化我生命的本源。因此,我在內心中對女人的嬌弱與矜持大為生氣……我渴求女人的熱情之愛,她能把我從目睹上帝之死的恐怖世界中救贖出來 。”

尼采對於妹妹愛恨參半的複雜情感,雖然和妹妹的事讓他有了負罪感,但是卻怎麼也離不開他的妹妹。這種複雜的心理從另外一件事可以看出來。

尼采的妹妹最後跟一位叫佛爾斯塔的男人戀愛,尼采就顯得坐立不安,尼采極力反對妹妹的這樁婚事,但是妹妹最終還是跟佛爾斯塔結婚了。

婚禮當天,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到場了,只有尼采沒來。

最後,尼采的妹夫去世,而妹妹逃也離巴拉圭殖民地,她留下美麗動人的話語:“另一個偉大的使命:照料我惟一的寶貴的哥哥、哲學家尼采……”

1888年,尼采給妹妹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我可以有一個值得尊敬的、令我向往的女性。但是,最好的事情是,要回了我最喜歡的洛馬(洛馬是尼采對他妹妹的愛稱),妹妹對於哲學家而言,是非常幸福而適合的人。”

從這封信我們可以看得出,尼采是喜歡他妹妹的。

但是對於這種道德所不允許的行為,尼采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

而這種痛苦以致打破了尼采對異性的正常理解,也導致尼采對女性無比的憎恨與排斥。

無數事實證明,最起碼是晚期的尼采,他放棄了和女人的交流,尼采在其著作稱“到女人身邊要帶一根鞭子”。

但是,尼采這種“對女人的排斥”的內心則隱藏著一顆對女人渴望的心,其實,他知道,他只是需要一個小小的女人,哪怕是一個妓女

但是,生活卻因為妹妹的介入,讓他帶著負罪感,自卑而又膽怯地遠離女性,甚至憎恨女性。

最後,尼采終生未娶,妹妹照顧到他死去的那一刻。

但是,悲劇僅僅是表面,更為無奈的還在更深處。

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無法擺脫的悲劇

尼采和他妹妹

妹妹充當哥哥的代言人,篡改哲學觀點

如果說,倫理上早已讓尼采筋疲力盡,那麼妹妹後期的野心更讓尼采直接瘋死。

在尼采受困於精神病院的日子裡,伊麗莎白負責他作品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雖然對哥哥的著作一竅不通,伊麗莎白卻顯示出了罕見的工作熱情。她不僅通過雜誌、報告等一切能夠利用的手段宣傳“尼采的思想”,而且著意於將尼采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缺的人。

更可悲的是,她隨意篡改尼采的主張——“超人”,這種“面對生活的強者”被變成“擁有權力的霸主”,伊麗莎白也搖身一變,成為“歐羅巴第一女性”。

為此,希特勒親臨她的葬禮併為伊麗莎白.尼采獻花致哀。1945年蘇聯紅軍佔領魏瑪時,不僅對尼采檔案館予以查封,而且為尼采的思想戴上了“法西斯學說”的帽子。

尼采的哲學觀點徹底因為妹妹的篡改而變了模樣。尼采由於病情加重,卻無法加以干涉。

幸好,尼采偷偷撰寫了《我妹妹和我》一書,為了脫離母親和妹妹的控制,尼采為此書選擇了與其他作品完全不同的出版渠道。這一決定雖然將作品的問世推遲了30年,卻使讀者最終看到了作品的原貌。也從某種程度上為尼采的哲學觀點做了一次徹底的修正。

《我妹妹和我》一書,體現了尼采的矛盾,是尼采的智慧提煉與總結。

但是,我們能理解,尼采不怨他妹妹霸佔他的圖書館和版權,也不怨他母親的窺伺,只怨恨他們明明只自己的親人(一個是摯愛),也明明知道尼采的價值,卻故意篡改,並利用尼采的才氣來宣傳他們的“骯髒觀點”。

是的,尼采的妹妹有嚴重反猶太思想,並借用尼采的哲學觀點,加以修改,直接把“反猶太”觀點扣在尼采的頭上。以至於這樣的觀點直接影響了納粹思想。

不少人都認為,納粹份子希特勒多少因為尼采的妹妹而走上了反猶太人的可怕路勁。

1935年11月10日,伊麗莎白死了。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的領導人物親臨葬禮,並親自把有花編織的桂冠安放在她的棺木上。

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無法擺脫的悲劇

哲學家:尼采

1889年1月尼采在卡羅·阿爾伯託廣場看見一匹馬被馬伕鞭打,突然上前抱住馬的脖子痛哭道:“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接著便癱倒在地上,巧合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有一幕便是主角拉斯柯爾尼科夫看見馬匹遭到鞭打的場景。

之後,尼采被送往耶拿大學精神病院,1900年8月25日,病逝於魏瑪。

尼采的一生無不是一個悲劇,而造成這個悲劇的人,正是他的親妹妹。所幸的是,尼采給後人留下的哲學寶藏,一直受益至今。讓我們為偉人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