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算不算一个伟大的朝代?

七巷7720


伟大谈不上,但是东晋对历史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说起晋朝,很多人对他的印象的都不好,甚至的轻视它。历史上的记载说,因为西晋的君主骄奢奢侈,思想腐化,最终导致了中原落到了异族人的手里。中原丢失,东晋选择了南渡,偏安一方,苟延残喘活了103年后灭亡。因此,后人经常的会拿东晋与南宋比较,其实这是对东晋是不公平的,这中间其实还存在着很大的误会。

自西晋被匈奴拿下以后,司马家的琅琊王司马睿跑了到南方避难,还在那建立了东晋王朝。那个时候的中原正是最动乱的五胡乱华时代,许多人都觉得东晋就是一个懦弱的王朝,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在中原危在旦夕的时候,不想着去收复中原,反而是躲起来偏安一隅。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虽然东晋躲到了南方,但是并没有苟且偷生。

东晋在那100多年的时间里,8次发兵像北讨伐。前后打败了,前赵、后赵、前秦、前燕,不仅如此还灭了成汉、后秦、南燕,可以说是势如破竹。而且东晋的将领也个个都是能力不凡的。连续灭了几个国哀,也让东晋早中原的名声大振。至于那些北方异族们对东晋也是闻风丧胆,因为东晋里面的一个大将真的是太勇猛了,可以说以一敌百都没有多大的问题。

就例如“闻鸡起舞”的祖逖,一出手就把强大的赵国打的是落花流水的,最后赵国的皇帝石勒只能主动投降,要求和。还有大将刘琨,在和匈奴人打仗的时候,是打得匈奴和鲜卑族晕头转向。还有桓温,灭成汉,连前秦都差点亡了。还有谢玄和刘牢最著名的淝水之战,他们只带了八万人马大败了前秦足足有百万人的军队。更有刘裕,灭掉了秦燕蜀仇池等几个国家,最后称帝。由此也可以知道,东晋真的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一个国家。

也正因为东晋英雄辈出,兵锋之盛。所以东晋一朝,北方胡人一直都不敢来犯。反倒是东晋此次都是以少胜多,直捣敌国的腹心之地,把敌人一击毙命。所以说东晋虽偏安一隅,却是北方却有着至高无上的身份和地位,没有人敢招惹。就比如,号称暴虐如虎的石虎,也只能称自己为“大赵天王”,直到临死几个月才敢称帝。再观苻坚,平燕定蜀,擒代灭凉,统一了大半个北方的天下,可见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即使是这样他也不敢称帝,只称自己为“大秦天王”。在淝水之战后,更是直接把传国玉玺送给东晋,意想东晋称臣。冉闵败亡,向东晋请求支援,为表诚心,写了上降表。于是晋国的大将戴施带领了一百名士兵进入邺城,支援冉智。但是他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冉智献出自己的传国玉玺,如果他答应的话,自己就是拼了命也会护他周全的。不会让传国的玉玺落到异族人的手里,后来,邺城被敌人攻破,一百名晋军将士几乎全部死掉,但是还是拼尽了最后的一口气保住了玉玺。

东晋从立国到灭亡之存在了短短的一百零三年,尽管时间不久,尽管虽偏安一方。但是却从来没有丢失掉自己的气节,也从来没有像那些异族们低头俯首称臣。也因为有了,祖逖、刘琨、谢安、谢玄、桓温、刘裕这些英雄他们致力于北伐,才为我们中国的华夏文明保留下了最后的一点血脉。东晋不仅在战争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经济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那段时间里,东晋大力开发江南,也正因为有了古人们的开发,才有了我们现代人可以追溯的文化。可以说东晋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做了很大的贡献,也因为有了东晋,才有了沉沦数百年后又再次辉煌起来得隋唐帝国。所以说,东晋对历史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并不是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一无是处。


唐明国亮


在中国历史上,东晋实在算不上一个伟大的朝代,理由如下:

从秦始皇帝开创大一统到宣统三年帝制终结,经历了秦、汉、魏(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要说“伟大”的朝代,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强盛”。关于“强盛”,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强、盛、强而且盛。强是指国力强大,就是“硬实力”,包括政治、军事力量和经济基础;而盛,主要是指文化兴盛,影响力大,也包括经济繁荣,倾向于“软实力”;那么强而且盛,就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两者兼备。以此标准对各朝代进行评价,称得上强盛的,大概只有汉唐两代,称得上强的,则有秦、魏、隋、元、清(前期),而称得上盛的,则有宋明两代。唯有晋朝,既不能称为强,也不能称为盛,尤其东晋偏安一隅,外有强敌,内无明治,比曹魏都不如,怎么都算不上一个伟大的朝代。


听雨者丰一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换一个说法:东晋怎么能算是个伟大的朝代呢?它怎么可能算是个伟大的朝代呢?

东晋的建立,是公元318年,司马睿在得知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虏以后,于建康接受群臣的劝进称帝。而东晋的灭亡,则是公元420年,刘裕在接连废掉安帝和恭帝这对难兄难弟以后,代晋为宋。

仅仅看这一头一尾,就可以说东晋是生的耻辱,死的憋屈。而在它一百零二年的国祚里,和平和繁荣从来就不是主旋律,不断的内耗、外侮成为了这一百年最常发生的事情。

不管是王敦、苏峻祖约还是桓温,都曾给东晋朝廷制造过巨大的麻烦。而桓温的儿子桓玄和刘裕更是直接废掉了皇帝自己干。皇权的衰落,在东晋达到了低谷;而民众的困难,也从没有停止过。

对外的东晋,更是疲软不堪。它不是没有像祖逖、桓温、谢玄、刘裕这样有能力的将领,也不缺乏自身正统王朝的合理性。但是在对外战争中,由于内部门阀派系的不断争斗,导致北伐数次却屡屡功败垂成。国境线推到建康对岸,早已是习以为常之事。

至于被某些文化人所吹捧的“魏晋风度”,就更是笑话。一群吃着朝廷的俸禄、享受着大片庄园的士族子弟,整天不想着怎么光复故土治理国家,却在山水之间纵情声色。这样的所谓风度,难道也值得人们学习?

这一点,连晋明帝和晋恭帝也看得真切。

前者在详细了解了祖宗司马懿的所作所为以后,直接扑倒在龙床上羞赧地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而后者则在刘裕逼宫的时候感慨地说:“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

这本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司马昭开了弑君篡位的先河,他的后代就只能被胡人和刘裕杀得干干净净。天道有轮回,又岂能饶得了这些司马?



青言论史


伟大谈不上,但在历史长河中也曾熠熠生辉!

谢氏风流,一代书圣王羲之,都可圈可点!


南山Du


应该算,起码文化灿烂,谢灵运、王羲之、陶渊明等等大家云集,鸠摩罗什在终南山草堂寺辉煌了佛教,散淡之风飘逸迷人。


栎铭


不好说,这一个朝代,基本都被世家大族把持着,皇帝跟傀儡差不多。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东晋却是少见的比较和平的国家。总体来说,真不好说它是不是伟大。


给他爱五


东晋只能算是一个国家,他没有统一绝大多数的地区


齐郎才尽话古今


整体上看,应该不算。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 疆域大体上局限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南,北方基本处于分裂状态。

政治上,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但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皇权衰微,内部世族之间矛盾重重,以此看,东晋并不能算一个伟大的朝代。

但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文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东晋虽非中国史上政权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南亚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由于东晋统治者安于江南,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在社会生产上,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下的北方农民和土著农民辛勤劳动,开辟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