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乖”拿到麻省理工offer說起:普娃普媽該怎麼學?

從“小乖”拿到麻省理工offer說起:普娃普媽該怎麼學?

從“小乖”拿到麻省理工offer說起:普娃普媽該怎麼學?

3月14日,人大附中高二年級的鄧明揚拿到了麻省理工學院2020屆常規錄取的offer,這是中國內地高中唯一一枚offer,也是北京市三年以來的唯一一枚。

乖媽在其博客裡低調慶祝了一下。

鄧明揚就是“小乖”,也是現在北京很多奧數名師談論奧數必談的榜樣型孩子,中小學雞血家長眼裡的“乖神”。他和我兒子同屆,5年級時孩子和小乖曾經在一起集訓,一起上過橋牌課,我也算一路見證了傳說中的“牛娃”、“天才”的誕生。

可能有人還不瞭解“小乖”,畢竟對於學前和小低年級家長來說,這算得上是“上古巨神”了。

小乖是海淀區上地學區的學生,一年級開始參加奧數學習,二年級考上了兩思(學而思、高思)集訓隊,二升三的時候考入最後一屆仁華。

之後考入巨人集訓隊,執教老師是魏博宇老師,同時在高思集訓隊和巨人集訓隊,集訓隊都是免費的,基本上收費的課外培訓班不上,平時刷題並不多,而是以賽代練,從此開啟了橫掃北京同年級小學奧數一等獎的歷史。

小乖的發揮特別穩,別人的成績波動是拿一等獎或二等獎甚至三等獎的差別,小乖的波動是獲得一等獎的前5名還是前30名。

從“小乖”拿到麻省理工offer說起:普娃普媽該怎麼學?

猜一猜哪位是三年級時的小乖

最後一屆仁華群星璀璨,印象中小乖那時候拿第一名的次數並不算多,但不拿一等獎的時候,似乎沒有;後來在中學階段又開拓了信息學競賽的賽道,成為數奧+信奧的“雙料競賽王”。順便說一下,乖爸和乖媽堅持按正常節奏培養孩子,沒有讓孩子去參加8少8素的選拔。

進入人大附中早培之後,小乖在初中就拿了高中數學競賽全國一等獎,獲得了進入清北的資格,高一拿到了IMO金牌。

現在小乖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我聽說以後在乖媽信息競賽群裡向乖媽祝賀,也得到乖媽很低調的回覆。乖媽的低調不奇怪,奇怪的是,這然後群裡就沒有然後了,既沒有家長跟著祝賀,也沒有家長好奇問一下怎麼回事。

是海淀的“雞血”涼了?還是長期的假期讓家長煩了?隨後,我試探性地在各群裡發了同樣的感慨:

“現在家長疲態好重,我在群裡恭喜怪乖媽,乖媽也回應了,再沒人反應是啥事情。”

果不其然,優秀兒童群家長率先反應了,這個群是2-4年級衝擊早培及8少8素方向的優秀兒童家長居多的社群,但他們的反應多集中在小乖的模式屬於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不可效仿。

“榜樣離大眾太遠了,夠不上。”

“默默祝福了一下,娃三歲前畢竟關注這些娃,娃三歲後就不怎麼關注了。”

“一般家長也就對小學反應比較大,到了初中高中,已經聽天由命了。”

“跟英國抗疫肺炎也差不多”。

“小乖是我們可以置喙的麼”

“我們可以把目標換成姚班”

“大家看完默默雞娃去了”

“每個娃都有自己的路,別人的終究只是別人的”

“況且去了MIT也不能說明什麼認識太多藤校的了”

家長們陸續發出各種議論,反應很熱烈,甚至有圍繞著如何培養三年級孩子的信息競賽能力聊到深夜的,畢竟優秀群是2-4年級衝擊早培及8少8素方向的優秀兒童家長居多的社群。

陸陸續續的,其他各群都熱鬧起來了。意見也多集中在小乖的模式屬於人家的孩子,不可效仿。

這件事,我怎麼看?

這事情還真稍微出乎我意料,我一直以為小乖會在國內立足,比如去清華大學的姚班。小乖這一走,還有他們人大附中早培4班一起的那幾個第一屆大師金(大師賽金牌)及夠金牌水平但沒發揮好的銀牌,已經有在美國讀書的,陸陸續續,都會到MIT或普林斯頓匯合了。

唯一的變數今年的IMO該吹燈拔蠟了,前不久,我國自媒體報道洪森的孫女拿了一項國際數學比賽的金牌,是在遠程網絡比賽的狀態下取得的。搞不好,今年imo也將是雲賽(通過互聯網的比賽)。留在國內的同學,原本的IMO金牌不好說了。

回到這事,怎麼說呢,北京自此將少了幾個未來的奧數精英教頭,中國將多了幾個未來的邱成桐,(總不致於是未來的楊振寧吧),無論如何,這些精英苗子總是將在地球上為人類做出自己的巨大貢獻。

再多感慨一點很多家長聽不懂的話:人大附中精英的出色家長們總是心裡明白一切的人,為自己孩子做的規劃,也無疑是最優解。

小乖的例子之所以對大眾幾乎無法仿效,是因為小乖的成功在於家庭合力的最優化,孩子有超人天賦+勤奮+用心,家長善規劃,孩子還聽家長話。

別說是在北京這些年每年數以萬計優秀生之中,即便是早培這麼多年以來招生了數以千計精英苗子,又有幾個孩子能達到小乖這種高度呢?

為什麼呢?

天時、地利、人和,早就挪移了。

天時是什麼?

是因為小乖那個年代是沒有早早培的,天賦好的孩子無需刷題就能考進集訓隊,進去以後以賽代練,一直不用將天賦浪費在刷垃圾題目上,現在有幾家能做到?

再說近點,今年小升初如此冰寒徹骨,有幾位爸爸已經在吟唱:時不利兮 不利兮 唏噓唏 !

那地利呢?

如今小升初寒徹骨,一點點有價值的信息都被嚴防死守,家長沒有目標,無從下手,盲目雞血,這就是地利在變化。

政策面對黃莊媽媽們培養小乖式的競賽娃,越來越不友好。未來數年,難以扭轉,已經不用懷疑。

再說人和。

家長群的遲滯反應,真的不能說是人和的向上因素,顯然是沉淪麻木的比例越來越高,越來越深,向下因素太明顯了。

確實,長久疫情之下,大人難受,孩子難受。是因為孩子不自覺,還是因為爸或媽期望高,遇到這類情況,我覺得家長是要首先反思的,別指望孩子反思什麼。

其實越是乖孩子學習越好,家長越省心啊。這麼簡單的道理,還用懷疑嗎?無非是怎麼把孩子想辦法弄上學習戰車上,對很多父母來說,要麼是沒注意這一環節,要麼是沒有可操作性。

我們大可以把小乖在數學和信息上的成績歸類到”天賦“,但他打小參加學而思杯,不僅數學一等獎,年年都拿到綜合一等獎,語、數、英綜合非常強。怎麼學的呢?準確地問,時間精力怎麼分配的呢?

這一點,乖媽一直沒有藏私,她那時在仁華家長群就講過,小乖的英語學習靠乖媽規劃的背新概念,語文則是小乖從小就效仿父母而做得很好的自主學習。

對比小乖,我們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肯定是”普娃“,這是毫無疑問的。小乖的例子無法效仿,但從中能學到什麼嗎?

連我在內,當年的第一反應也是:高山仰止,望峰息心。

但我們把自己家孩子能夠努努力就能夠到的高度,比如高山的75%高程作為目標,可不可以呢?
孩子有遺傳基因,有自己個性,更有與父母的配合難度等諸多不可控因素,那先來看看作為家長的我們,能不能從我們自身做起,以乖媽為標尺,調整自己的育兒行為呢?

乖媽是現實中最真實的存在,低調務實,樂於分享。她對小乖的培養,在她的博客裡,記錄了這位“大神”如何緊張、怎麼失落、以及發生過多次的哭鼻子。

從“小乖”拿到麻省理工offer說起:普娃普媽該怎麼學?

她對於一個小男孩心理的關注和引導是值得家長們學習的。

在一個孩子不到性格行為固化期,都有成長髮育的可塑性,除了早慧孩子以外,“牛娃”“普娃”其實是可以變化的。

就我個人的內心看法,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有成為“牛娃”的可能,尤其在小學,主要是靠家長引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反例。

但現實中更普遍的是,有很多家長有心無力,沒時間、沒精力、更沒心情,還有一些家長有時間有精力,但完全不得要領,這類家長往往失之於急躁、冒進,缺少流水不爭先的從容與勇氣。奮勇爭先不是錯,錯的是育兒效率低、性價比差,只拉車不問道,有多少榜樣也不琢磨 。

至少,乖媽是平和的,從她的敘事裡就能看出來,而現實中,普娃媽的特點往往極端,要麼像剛才說的那種特別雞血式的只拉車不問道,要麼是現實中,不僅不問道,連車也不拉的類型,結果能輕鬆嗎?

除非是非洲媽媽那種跟孩子也爭搶口糧的類型,到了孩子青春期,發愁自己孩子不聽話不肯學習的父母比比皆是,畢竟是自己親生兒子,不可能撒手不管,可捫心自問一下,早幹嘛去啦?

面對孩子,像乖媽那樣,早點把孩子扶上戰馬,自己不也輕鬆嘛?!

無言

京城知名教育博主,微信公眾平臺“無言升學新講堂”創辦人。

公認育兒有成的爸爸典範,少時受木村久一思想影響,立意於子女的早期培養,並於生子之後付諸實踐。在陪孩子升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並樂於指導周圍家長,被家長們稱為“升學的指路明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