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秀在历史上存在感不强,是因为仗打的太顺,没有什么让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吗?

飞龙在天9783


刘秀相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相对存在感是不强。

很大一个原因是编写中学历史教材书时就形成了。

东汉没有太多政治上的有益创新和建树,但是却首先开创了很多黑暗的一面,比如大规模的宦官干政,长期的外戚专权,清流们的党人议政,末期的藩镇割据,一个又一个的孩童皇帝。

这一切都说明了东汉实在没得好写的,也没得好夸赞的。

我们看中学历史书,多数都是中华历史的高光时刻,不甚体面的不写或者轻描淡写。这也就导致了诸如西汉武帝以后,东汉,两晋南北朝,中晚唐,五代十国,南宋,辽金,元,朱棣后的明代存在感普遍都不强。

要不是有三国演义,三国能不能为人熟知也还是未知数。

至于清代,很特殊。一是离我们很近,二是清代前期波澜壮阔,又跟失去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历史紧密相连,三是后期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百年苦难的源泉,这些都值得大书特书。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存在感弱,也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教育决定的,大部分人的历史水平也就是中学历史而已。


文史不折


刘秀的一生,是波澜壮阔、顽强拼搏的一生。

年轻时的刘秀,顶着刘姓宗室之后的名义,却未享受到宗室的福利,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读过几年太学,心中也有“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的梦想,农忙种地闲时贩粮,踏踏实实过日子。

王莽执政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刘秀跟着大哥刘縯趁势而起,后加入绿林军,立下不世功勋,却遭受绿林内部排挤,大哥刘縯被杀,他隐忍屈辱,终于得到到河北一展身手的机会。 在河北,他经历了初期顺利,不久后被称帝的王朗追拿如丧家之犬,幸得任光保留有一县之地,在邓禹、冯异等的帮助下逐渐扭转局势。与郭圣通的政治联姻帮助他彻底掌控河北,逐步平复天下。

东汉建国后,刘秀并未大肆诛杀功臣,而是百般优待,云台二十八将及其家族势力逐步形成地方豪强势力,埋下了往后六百年豪强大族左右政局的伏笔。

在中国古代四百多位帝王中,刘秀的功绩可媲美秦皇汉武,也因不杀功臣而留下近乎完美的名声,却始终未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其原因有三:

1.性格特点不鲜明,无独特的辩识点,无独特的历史功绩。秦皇扫六合统一中国,刘邦以无赖之身战胜楚霸王而开国,李世民逼父弑兄被塑造成千古明君,朱元璋和尚当天子扫除鞑虏,都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刘秀除了“仕宦、娶妻”和昆阳之战,并无独特的历史事例供人传唱,所以声明不显。

2.同时代对手太弱,无令人神往的英雄事迹。强人之间的PK往往留下诸多故事,比如项羽刘邦楚汉相争、李世民灭王世充、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三国魏蜀吴争霸,对手的强大更能衬托主角的强大,成为各种文学的素材。刘秀最出名的是“位面之子”,他的对手是“穿越者”王莽,事实上自昆阳之战后不久,王莽就被起义军杀死,并非死于刘秀之手。在建国的过程中,刘秀的对手是赤眉、绿林之类的农民起义军及地方势力,不是一个层级的对手,让人感觉建国太易。

3.东汉最终被曹魏篡夺,曹魏被西晋篡夺,晋后是三百年的乱世,无权威人士为东汉建史,刘秀的英雄事迹也无文学著作演绎,故声名不显。反而汉末三国乱世,因三国演义等传世著作的文学演绎,各种故事典故层出不穷,各路人物故事广为人知。

总而言之,刘秀的故事就像NBA超巨打小学生,没有跌宕起伏的过程,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典故,也没有文人墨客为其创作,所以没有津津乐道的故事。




辉瑝


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东汉本身的整体存在感都不强,所以导致这位开国君主一直也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还有就是因为西汉皇帝的光芒实在太过于耀眼,这就造成了刘秀处于了阴影之中。就好像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从各方面去评估也是非常发达的时代,但就是因为在贞观之治的阴影之中,再加上武后的影响,所以,李治的评价也被降低了。

刘秀本身应该说是历代开国君主中非常出色的一位,因为他的个性是最温和的,没有什么激烈的举动。以柔术治国也堪称一绝,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没有什么太过于明显的面子工程。以至于被后人渐渐遗忘,正如同后世史官对于他的评价:“神旌乃顾,递行天讨。金汤失险,车书共道。灵庆既启,人谋咸赞。明明庙谟,赳赳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此外,刘秀被埋没的原因还有就是东汉其他的皇帝存在感也不强,和帝之后还有一串小皇帝,这就使得皇权的力量不断衰减。宦官,外戚,军阀,清流各方的势力交织在一起,这就使得整个国家的历史记述非常的凌乱,让后世的读者没有阅读的兴趣。这也是他影响力不强的原因。


经典守望者


刘秀,汉光武帝,东汉的建立者。感觉得他的存在感还是蛮强的吧,他被当代很多人称为“位面之子”,就是说是天选的人。他的对手王莽一般被称为“穿越者”。

在历史上存在感不强,是很正常的,尤其东汉的皇帝好像存在感都不强。我觉得和一个牛B的记录人有关系。观整个汉朝,西汉有司马迁,三国有陈寿的《三国志》以及《三国演义》。这些文笔导致感觉时代能人辈出。而东汉好像没啥宣传。

刘秀一生过于顺利,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他的功绩没有刘邦、刘彻等人伟大。

当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1、出生传奇:出生的当晚没有灯火,却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而且这边在其父亲种植盆栽的地方长了3个不同寻常的小米,所以起名叫刘秀。

2、替死鬼:西汉末年,谶书极为流行,王莽代汉就是谶语,王莽当政时,有谶语:“刘秀当为天子”。这个时候王莽新朝的国师刘歆刚刚改名字叫刘秀,大家都以为是他,王莽诛杀了国师,后来昆阳之战才发觉杀错人了。

3、昆阳之战:刘秀以少胜多,据说3000人兑付40万人和野兽,连老天爷都帮他,天降陨石于王莽军中,造成王莽失败,接着打入长安,王莽被杀。

4、爱情故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流传了很久。刘秀也顺利的娶了阴丽华为妻子。

5、强项令董宣:刘秀之姊阳湖公主的家奴杀了人,京城洛阳行政长官董宣不畏权贵,乘公主出行,从车上抓下随行的案犯,处以死刑。阳湖公哭诉大闹,刘秀让董宣赔罪,董宣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宁死不向盛怒的公主赔礼道歉。刘秀最终无奈放了董宣,并说董宣是一位强项令。

刘秀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有能力,有手段,做事圆滑聪明,但是他没有解决很多实际性的问题,比如说地域豪强问题没有解决,给东汉埋下隐患。他的功绩在于统一了乱世,没有开疆拓土,稳定了国家局面。


炽热的小丑



首先,作为在乱世中打天下,同时结束王莽之乱的一位皇帝,刘秀本身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华是相当牛逼的;在中国历史上,兼具文才武德同时又善于打仗的皇帝并不多,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盖世功勋,但他未必能亲自上阵杀敌;汉武帝打的匈奴满地找牙,自己却从未上过战场;虽然说开国皇帝自己上战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是能打善打却是真本事,唐太宗如是,宋太祖如是,光武帝也如是。


其次,我们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实际上是政治形态的产物,更注重历史意义的挖掘,也对社会形态阶级矛盾之类的政治冲突进行突出表现,像农民起义、揭竿而起这样反抗封建社会的行为进行宣扬,而统治阶级为改善民生而做的工作则仅仅视为缓和阶级矛盾而不得不进行的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看不到具有丰满性格的人物,而只有一件件历史事件的原因。也不光是光武帝刘秀大帅哥,诸葛亮在历史书上提的多么?宋太祖赵匡胤提的多么?汉文帝汉景帝之类的帝王提到的也很少,而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历史上的牛人....


当然,如果算上历史演义、传记小说之类的体裁,那么关于刘秀大帅哥的确实是少了点,电视剧就更少了,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光武帝的创业史不够精彩绝伦(实际上也十分曲折),同时所处的时代缺乏重量级对手,以及他称帝后绯闻较少没啥大书特书的标志性事件所致.刘秀本身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自身称帝后也恢复了汉制,所以历史上还是把刘秀归位了汉朝,因此他难以称得上开国皇帝.另外,他在创业路上打的对手要么是刘玄、王朗、赤眉军这样的农民起义军(实际上就是土匪),要么就是槐嚣、公孙述这样的地方军阀,再加上当时的正规军王莽军主力被刘秀通过昆阳大捷一次性击溃,显得没有那么伟大了。


于是,这个时期,没有出现名扬千古,声震寰宇的历史名将,只因为一切来的似乎没那么难.称帝后,刘秀帅哥过的也是波澜不惊,让有功武将退位、换皇后、换太子都平稳过渡,没有造成啥不良影响,且那些功臣、废皇后、废太子都得到了善终;在他有生之年也没有把手乱伸向西域,而是踏踏实实的休养生息;所以,后来即使他泰山封禅,也没有留下多少难以磨灭的记忆.总结来说,刘秀大帅哥就是个皇帝中的好好先生,不滥杀(马援冤案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污点),也不好大喜功,这里打一下那里放一炮;也没有宫廷惨案或者香艳野史,诸如秽乱后宫、宫廷政变、养男宠之类;又不标新立异,搞那些奇奇怪怪的制度和装束,个人才艺也不突出,甚至他的两任皇后都是这样的人,外戚力量被压的死死的,所以这样的人有什么好写的?


斗哥说


没有结论说刘秀的存在感不强啊,一个诛杀王莽,东汉帝国的建立者,怎么会存在感不强呢?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他统治期间与民生息,国力逐渐强盛,被称为“建武盛世”。刘秀在史书上的口碑一直不错,槽点也不多。他的这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广为流传,成了千古名言,他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也千古传颂。影视作品和评书作品中以刘秀为主角的很多。苏轼和苏辙都有过关于光武帝刘秀的评论,分别是: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苏辙:东汉光武,才备文武,破寻邑,取赵、魏,鞭笞群盗,算无遗策,计其武功若优于高帝。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说过: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刘秀的评价是很高的。

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历代名人关于刘秀的评论很多,基本都是正面且评价很高的,如果刘秀的存在感不强,就不会引起这么多名人的关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