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隔離後,我“長大”了

這次疫情帶給你了什麼,是惶恐,是焦躁,還是抱怨,亦或是增加朋友之間的聊天談資?

從小我一直以為我是外向型的人,從小學到重點高中都是班長,也習慣了張羅些七七八八的事,在工作中也順利晉升,並且還是在男性居多的建築行業。

從小我在外婆家,家裡有幾個小姨的大家庭熱熱鬧鬧的環境裡,也習慣了熱火朝天的煙火氣,每天都是聲聲入耳的嘈雜,也喜歡這樣的氛圍,覺得家庭歡喜也就是這樣吧。

媽媽是個能幹要強的人,家裡家外操持的也是井井有條,聲音大,風風火火的,也從來沒有把我當女孩子似的去嬌慣,前幾天還在說,誰以後跟我生活在一起肯定會嫌棄我這樣大大咧咧。

一晃30了,經歷了人身的起起伏伏,再難再好也就以為順著這樣每天走下去了。冷不丁的新冠狀病毒籠罩了祖國大地,而我卻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每天耳邊充斥著新增多少,誰誰誰的哪個親人走了,行政文件一天一個,隔離要求日趨嚴格;鋪天蓋地的消息一浪接著浪,我感覺淹沒在了這一浪接著一浪的是真是假的水花裡,慢慢的我不再關心每天疫情如何,也不再關心政策有什麼變化,也不再關心還要被關多久;慢慢的我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裡,第一次走進真實的自己,是那麼陌生又是那麼欣喜。

原來我可以安安靜靜一句話不說,原來我可以靜下來找到心靈的聲音再變成一個一個字符,原來我喜歡這樣靜靜的不慌不忙,原來只有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這樣的從容不迫,心態淡然,原來成熟是找到真我。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到開心和滿足過,過往的歲月一直在追求,從未感到滿足和慰藉。

以前以為買買買可以帶來片刻的滿足和開心,總是過度消費;以前以為吃喝玩樂可以帶來朋友鬧騰景象的歡快,總是三五成群;以前以為不停嘮嗑才是關係熟絡的人情世故。這種種的假象卻給我帶來的更多的是焦慮和浮躁,總是覺得每天好煩,惡性循環。

直到兩個多月疫情的逼迫下,強行切斷了機械的慣性生活,我長大了,在孤獨中的享受那種不急不躁。原來長大與年齡無關,也許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子,而是活在了別人的眼裡,口中。

我開始了斷舍離,感覺身上的包袱越來越輕,感覺世界越來越簡單,雖然也有很多不易和艱辛,卻也感覺生活如意隨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