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以民為本,企業才能以員工為中心

開篇劈頭蓋臉直奔主題:企業能不能以員工為中心,取決於國家是否以民為本。也許應該在加上一個助詞“真的”,即:企業能不能真的以員工為中心,取決於國家是否真的以民為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國家之於企業,猶如父母之於孩子,因為官是“父母官”,經常掛在嘴邊的也是“愛民如子”“國家興盛,人丁興旺”之類。

首獵場用三個故事、三個案例說明國家以人為本和企業以員工為中心。

第一個故事:武王滅紂

聯軍子月(周曆正月)底出發,丑月(周曆二月)底就攻進了殷都朝歌,殷紂王就自殺了。一個原本十分強大的政權,怎麼說亡就亡了呢?直接的原因,是殷紂王派出去的部隊,一到前線就掉轉矛頭,變成了周武王的先鋒。紂王的軍隊為什麼反戈一擊?根本的原因,是殷商政權太不把人當人。具體表現有兩個,一是活人殉葬,二是活人獻祭。比如江蘇銅山丘灣商代社祭遺址中,就同時發現了人骨和狗骨。可見當時是把活人像狗一樣,當做犧牲品的。這種特殊的犧牲品,就叫“人牲”。牲,有兩個意思。一是相對於畜,二是相對於犧。動物,養著的時候叫“畜”,要殺的時候叫“牲”,合起來叫“畜牲”。它們用於祭祀,毛純的叫“犧”,體全的叫“牲”,合起來叫“犧牲”。祭祀用“人牲”,就是把人當牲口,是典型的不把人當人。

用人做犧牲品叫“人牲”,做陪葬品叫“人殉”,同樣是不把人當人。可是這兩種制度,在殷商時代非常盛行。送上祭壇和埋進墳墓的,不僅有奴隸和平民,甚至還有貴族。這也不難理解。因為犧牲品和陪葬品,原本是人神之間進行交易的籌碼。出價越高,紅利越大。因此,如果是重大祭祀,有特殊要求,或者去世的人物地位特高,光殺戰俘和奴隸就“不夠意思”,非殺貴族不可。比如紂王的大臣比干,我懷疑就是因此而被殺,或者以此為藉口殺的。


國家以民為本,企業才能以員工為中心


然而,儘管殷商政權殺了那麼多的人,甚至殺了貴族來陪葬,皇天上帝還是不保佑他們。顯然,周人要想保住勝利果實,就必須反其道而行之。殷的統治者既然不把人當人,那麼,周的統治者只有一種選擇:把人當人。

把人當人,就是“仁”,也就是“人其人”。周武王在伐紂之前,曾發表宣言,說“惟人萬物之靈”,說“雖有周親,不如仁人”(意思是有再多的親戚,也不如仁愛人民)。周武王是不是真說過這話,難講。但要說周人有這種觀點,大約是實。范文瀾先生甚至說,周人是廢除了“人牲制度”和“人殉制度”的,而且認為這件事具有“重大進步意義”。當然,一種延續了數百年之久的制度,說廢除就廢除了,並不可能。事實上此後的人牲和人殉,仍史不絕書。不同的是:這兩件事已不像在商代那樣被認為理所當然。相反,誰要再搞,還會遭到抵制和批評。

第二個故事:人殉葬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與曹國、邾國的國君會盟,讓邾文公殺鄫國的國君(子爵)祭祀社神,司馬子魚反對說:用大牲口來進行小祭祀,尚且不可(小事不用大牲),哪裡還敢用人(而況敢用人乎)?子魚還說:祭祀,原本是為了人(祭祀以為人也)。人,是神的主人;神,是人的客人(民,神之主也)。用人做犧牲品,誰能夠享用(用人,其誰饗之)?你們這樣倒行逆施,只怕沒有好結果。將來能夠善終,就是萬幸(得死為幸)!遺憾的是,子魚的反對似乎並沒有成功,那個倒黴的郜鄫子爵還是被殺了。

也有反對成功的,齊國的大夫陳子車死於衛國,他的老婆和管家就商量著要用人殉葬,而且連要殺的人都定下來了。老婆和管家的理由是:夫子死在衛國,生病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照顧,所以應該派兩個人到陰間照顧他(夫子疾,莫養於下,請以殉葬)。然而陳子車的兄弟陳子亢說,用人殉葬,不合禮法(以殉葬,非禮也)。當然了,你們也有你們的道理,我哥哥生病的時候“莫養於下”嘛!不過,最該照顧他的,也就是二位(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所以,我的意見是:能夠不用人殉葬,最好(得已,則吾欲已)。實在不行,就只好殺你們兩個(不得已,則吾欲以二子者之為之也)。結果大家也能想象,是陳子車的老婆和管家都不再堅持人殉。


國家以民為本,企業才能以員工為中心


孔子也是反對人殉的,而且連用俑都反對。俑是殉葬用的土偶和木偶,比如秦始皇墓中的兵馬俑。對於這類東西,孔子深惡痛絕。孔子曾明確表示“為俑者不仁”;“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意思是第一個發明俑的人,大概會斷子絕孫吧!發明土偶和木偶,原本是為了代替人。與用人殉葬相比,應該說是一個進步,孔子為什麼還要詛咒?楊伯峻先生認為,是孔子不知道這個過程,以為用俑在前,用人在後。有了俑殉,就會有人殉。我倒不這樣認為,我認為孔子是從根本上反對人殉。因為俑是人的替身,也是人的象徵。用俑殉葬,就是承認用人殉葬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何況當時的俑,都做得活靈活現,某些木俑還能“踴動”,這才叫做“俑”。所以孟子認為,孔子反對用俑,就因為它們太像人了(為其象人而用之也)。用這樣酷似真人的俑殉葬,與用人簡直沒有區別(不殆於用人乎哉)!故此例不可開,此風不可長。此例一開,人殉就有復辟的可能,因此連這個口子也必須堵住。顯然,這是一種原始的、素樸的人道主義精神。其核心,就是要把人當人,不能把人當牲口。


第三個故事:大明王朝1566年改稻為桑

明嘉靖年間,浙江絲織業發展迅速,朝中嚴嵩、嚴世蕃為首的嚴黨把持朝政,為了彌補國家財政的虧空,決定在浙江省推行改稻為桑的國策。從浙江省開始試點,選擇淳安、建德兩個縣做落地。 國策大致內容是改浙江省境內的稻田為桑田,全面種桑養蠶,而浙江一省的糧食全由外省調入。由浙江省的絲綢大戶出錢購買民眾的稻田養殖桑。從出發點和理論上講,“改稻為桑”本來是件好事,能增加國庫收入,老百姓也能得到比種稻更多的收益,但從實施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必將會歸於失敗,這就是大明王朝的悲哀。

沈一石是浙江的頭號富商,表面是是浙江織造局的商人代表,實際上還是朝廷的六品大員。原本計劃好的國策卻遭到了浙江民眾的反對,官府不得不暗中勾結沈一石,毀堤淹田,使得民眾的田畝化為一片汪洋,而沈一石做紅臉,以每畝田5兩銀子購買土地(當時的市價是每畝田60兩銀子)。


國家以民為本,企業才能以員工為中心


結果,由於毀堤淹天的事情被新到的知縣海瑞一再追究,導致改稻為桑一拖再拖,最後朝廷的虧空無法彌補。

嚴黨為了彌補虧空,不得不拿浙江的富商開刀,頭一位便是沈一石。沈一石看破了自己的命運,藉著買田的旗號,結果卻將原本要用於買田的錢糧賑濟給了災民。最終,沈一石還是被抄家,本人也死於大火之中。

國家實施“改稻為桑”國策,以人為本了嗎?以沈一石為代表的企業以客戶為中心了嗎?

什麼叫以人為本?實際上,是以人的需求或意願為根本,並是不想當然的以自己的主觀臆斷為原則。

1、自然災害出現時,第一要務就是先救人。----以人為本

2、農村全面醫保、低保,出發點是為了人---以人為本

3、農村免除農業稅,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以人為本

4、義務教育,大學擴招,讓更多的人上得了大學---以人為本

5、法律援助,讓老實人也能打得起官司---以人為本

6、環保意識、強化環保---以自然為本

7、強化耕地保護---以自然為本

8、大面積的自然保護區---以自然為本

9、節能減排,降低溫室效應---以自然為本

10、清潔能源開發---有些人為本。

第一個案例:法系車

德國大眾的老大說過一句話”中國需要簡單、個大、有面子的車“,所以大眾汽車按著中國人的需求做了,反觀法國汽車,首先就是法系車對國內市場的關注度不夠,同期進入國內市場的大眾為何被稱為“最懂中國人的車企”,就是因為大眾以消費者為根本,旗下的車型完全按照國內消費者的要求來打造,就像朗逸這款特供車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


而法國汽車則過於“偏執”,不管國內群眾的消費心理,依然我行我素,很多人都說法系車的設計太過於極端,喜歡的人非常喜歡,不喜歡的則對它嗤之以鼻;中國人喜歡大空間,但是法系車在早期並沒有為了迎合他們而進行加長,中國人喜歡傳統的三廂車,但是曾經的標緻307、雪鐵龍畢加索這些設計未免太過於奇葩了吧。


法系車賣的貴,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它又貴在哪裡呢?這誰也不知道。也有人說法系車雖然賣的貴,但是它的促銷活動多,團購活動多,但其實這樣做只是得不償失,這樣的做法確實可以緩解當下的銷量壓力,不過長遠看來,會影響到品牌溢價,最終還是會導致銷量下降。


國家以民為本,企業才能以員工為中心


不過在2009年左右時,富康銷量已經降到經銷商無利可圖。當時的東風雪鐵龍用兩廂愛麗舍取代富康,並將後者停產。上市16年,富康攬獲了50萬消費者,也算是一代神車了。


2014年,神龍汽車銷量達到了歷史性高點,全年銷量70.4萬輛,同比增長28%,增速是當年整體車市的兩倍以上。當時的神龍汽車甚至信心滿滿地定下了2017年銷量突破100萬輛,2020年挑戰150萬輛的宏偉目標。但在2015年,神龍以微增長0.1%的表現,拉開了之後斷崖式下滑的序曲。2016年,神龍公司銷量同比下降15.2%,被本土品牌吉利一腳踢出了前十車企隊列。


吹過的牛逼不僅沒有實現,反而越來越差勁。大廈傾倒,絕非一朝一夕所造成的。在前兩年整個SUV市場風生水起之時,神龍汽車卻由於產品導入速度慢,硬是“成功”錯過了SUV紅利。尤其是東風雪鐵龍,在2019年9月的天逸上市之前,旗下常年僅靠一款C3-XR孤軍奮戰。而這款車由於自身產品力不足,在市場上完全找不到存在感。


“在車型導入的問題上,一般情況下外方差不多擁有95%的決定權,所以包括車型的價格、營銷策略等很多問題,法方的態度都很強勢。”東風標緻一位內部人士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表示。


事實上,在神龍汽車內部,中方與法方的搏弈從未停止。而且在PSA集團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南亞區域總裁馬德寧看來,在歐洲PSA和大眾是競爭對手,在中國同樣是大眾。也正是這種過度的自信,導致標緻和雪鐵龍新車型上市往往都是高開低走,定價全面對標大眾,但在產品技術上跟不上時代。法方始終堅持以利潤優先為導向,導致發動機和變速箱換代不積極,在配置和產品力上已經遠遠被日漸崛起的中國本土品牌甩在了身後。

2017年,法系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16年的2.6%暴跌至1.8%,甚至落後於韓系車的表現,自視甚高的法系車正被中國消費者所拋棄,而這其中,墜落中的神龍汽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繼錯過了SUV風口之後,神龍的新能源戰略正在緩步實施。但毋庸置疑,當其他車企的新能源車已經在各個城市的大街上頻頻亮相時,神龍在新能源方面又慢了。

法蘭西的驕傲自大害了法系車在中國的發展,一如當初的英格蘭沉浸在日不落的夢境之中。


第二個案例:走廊裡的燈

再講一個企業的小故事:我就職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美資公司,員工餐廳位於辦公樓的三樓,某天晚上我加班到近十點鐘,離開的時候發現整個辦公樓裡只剩下我一個人,但走廊的燈全亮著,多浪費呀,我心裡想著,不僅關了一樓走廊的燈,還爬上二樓、三樓,把燈全關了。第二天早會上,外籍經理說:"昨天是哪位員工最後一個離開辦公樓,感謝他為公司節約考慮熄滅了所有的燈。但是,從安全的角度,我們要讓所有走廊通宵明亮,因為夜班員工可能要到三樓進餐,黑暗的樓道容易跌跤。我們付出的是有限的電費,但避免了潛在的傷害。”


國家以民為本,企業才能以員工為中心


第三個案例:新冠狀病毒

庚子鼠年的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於中國武漢,至今僅中國感染人數幾近十萬之眾,影響程度遠大於2003年的非典,我們通過每天的新增病例數據來看,趨勢在大幅度減少,除了武漢地區,已經是連續幾天零增加病例了。泱泱大國為什麼能如此迅速的控制住疫情?正是因為國家針對與疫情決戰的每一個決策均以人為本,人是勝不了天,但是人心齊、泰山移。通過迅速封城、封村;迅速建立火神山醫院;迅速解決武漢封城後所需要的物資和支援。穩定住身處疫情之中的百姓,穩住人心,同時在醫藥研發上夜以繼日進行,尋求國際社會的參與和幫助。有了這些做鋪墊,疫情得以快速抑制住。


國家以民為本,企業才能以員工為中心


特別願意看到,本次疫情之後,國家在民計民生的政策制定上,更能以人為本;而企業在擴大競爭力的思考上,也會更加以員工為核心,畢竟員工滿意,客戶才能滿意,客戶滿意,企業才能發展,亦是大愛無疆、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