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以民为本,企业才能以员工为中心

开篇劈头盖脸直奔主题:企业能不能以员工为中心,取决于国家是否以民为本。也许应该在加上一个助词“真的”,即:企业能不能真的以员工为中心,取决于国家是否真的以民为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家之于企业,犹如父母之于孩子,因为官是“父母官”,经常挂在嘴边的也是“爱民如子”“国家兴盛,人丁兴旺”之类。

首猎场用三个故事、三个案例说明国家以人为本和企业以员工为中心。

第一个故事:武王灭纣

联军子月(周历正月)底出发,丑月(周历二月)底就攻进了殷都朝歌,殷纣王就自杀了。一个原本十分强大的政权,怎么说亡就亡了呢?直接的原因,是殷纣王派出去的部队,一到前线就掉转矛头,变成了周武王的先锋。纣王的军队为什么反戈一击?根本的原因,是殷商政权太不把人当人。具体表现有两个,一是活人殉葬,二是活人献祭。比如江苏铜山丘湾商代社祭遗址中,就同时发现了人骨和狗骨。可见当时是把活人像狗一样,当做牺牲品的。这种特殊的牺牲品,就叫“人牲”。牲,有两个意思。一是相对于畜,二是相对于牺。动物,养着的时候叫“畜”,要杀的时候叫“牲”,合起来叫“畜牲”。它们用于祭祀,毛纯的叫“牺”,体全的叫“牲”,合起来叫“牺牲”。祭祀用“人牲”,就是把人当牲口,是典型的不把人当人。

用人做牺牲品叫“人牲”,做陪葬品叫“人殉”,同样是不把人当人。可是这两种制度,在殷商时代非常盛行。送上祭坛和埋进坟墓的,不仅有奴隶和平民,甚至还有贵族。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牺牲品和陪葬品,原本是人神之间进行交易的筹码。出价越高,红利越大。因此,如果是重大祭祀,有特殊要求,或者去世的人物地位特高,光杀战俘和奴隶就“不够意思”,非杀贵族不可。比如纣王的大臣比干,我怀疑就是因此而被杀,或者以此为借口杀的。


国家以民为本,企业才能以员工为中心


然而,尽管殷商政权杀了那么多的人,甚至杀了贵族来陪葬,皇天上帝还是不保佑他们。显然,周人要想保住胜利果实,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殷的统治者既然不把人当人,那么,周的统治者只有一种选择:把人当人。

把人当人,就是“仁”,也就是“人其人”。周武王在伐纣之前,曾发表宣言,说“惟人万物之灵”,说“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意思是有再多的亲戚,也不如仁爱人民)。周武王是不是真说过这话,难讲。但要说周人有这种观点,大约是实。范文澜先生甚至说,周人是废除了“人牲制度”和“人殉制度”的,而且认为这件事具有“重大进步意义”。当然,一种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制度,说废除就废除了,并不可能。事实上此后的人牲和人殉,仍史不绝书。不同的是:这两件事已不像在商代那样被认为理所当然。相反,谁要再搞,还会遭到抵制和批评。

第二个故事:人殉葬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与曹国、邾国的国君会盟,让邾文公杀鄫国的国君(子爵)祭祀社神,司马子鱼反对说:用大牲口来进行小祭祀,尚且不可(小事不用大牲),哪里还敢用人(而况敢用人乎)?子鱼还说:祭祀,原本是为了人(祭祀以为人也)。人,是神的主人;神,是人的客人(民,神之主也)。用人做牺牲品,谁能够享用(用人,其谁飨之)?你们这样倒行逆施,只怕没有好结果。将来能够善终,就是万幸(得死为幸)!遗憾的是,子鱼的反对似乎并没有成功,那个倒霉的郜鄫子爵还是被杀了。

也有反对成功的,齐国的大夫陈子车死于卫国,他的老婆和管家就商量着要用人殉葬,而且连要杀的人都定下来了。老婆和管家的理由是:夫子死在卫国,生病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所以应该派两个人到阴间照顾他(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然而陈子车的兄弟陈子亢说,用人殉葬,不合礼法(以殉葬,非礼也)。当然了,你们也有你们的道理,我哥哥生病的时候“莫养于下”嘛!不过,最该照顾他的,也就是二位(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所以,我的意见是:能够不用人殉葬,最好(得已,则吾欲已)。实在不行,就只好杀你们两个(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结果大家也能想象,是陈子车的老婆和管家都不再坚持人殉。


国家以民为本,企业才能以员工为中心


孔子也是反对人殉的,而且连用俑都反对。俑是殉葬用的土偶和木偶,比如秦始皇墓中的兵马俑。对于这类东西,孔子深恶痛绝。孔子曾明确表示“为俑者不仁”;“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是第一个发明俑的人,大概会断子绝孙吧!发明土偶和木偶,原本是为了代替人。与用人殉葬相比,应该说是一个进步,孔子为什么还要诅咒?杨伯峻先生认为,是孔子不知道这个过程,以为用俑在前,用人在后。有了俑殉,就会有人殉。我倒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孔子是从根本上反对人殉。因为俑是人的替身,也是人的象征。用俑殉葬,就是承认用人殉葬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何况当时的俑,都做得活灵活现,某些木俑还能“踊动”,这才叫做“俑”。所以孟子认为,孔子反对用俑,就因为它们太像人了(为其象人而用之也)。用这样酷似真人的俑殉葬,与用人简直没有区别(不殆于用人乎哉)!故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此例一开,人殉就有复辟的可能,因此连这个口子也必须堵住。显然,这是一种原始的、素朴的人道主义精神。其核心,就是要把人当人,不能把人当牲口。


第三个故事:大明王朝1566年改稻为桑

明嘉靖年间,浙江丝织业发展迅速,朝中严嵩、严世蕃为首的严党把持朝政,为了弥补国家财政的亏空,决定在浙江省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从浙江省开始试点,选择淳安、建德两个县做落地。 国策大致内容是改浙江省境内的稻田为桑田,全面种桑养蚕,而浙江一省的粮食全由外省调入。由浙江省的丝绸大户出钱购买民众的稻田养殖桑。从出发点和理论上讲,“改稻为桑”本来是件好事,能增加国库收入,老百姓也能得到比种稻更多的收益,但从实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必将会归于失败,这就是大明王朝的悲哀。

沈一石是浙江的头号富商,表面是是浙江织造局的商人代表,实际上还是朝廷的六品大员。原本计划好的国策却遭到了浙江民众的反对,官府不得不暗中勾结沈一石,毁堤淹田,使得民众的田亩化为一片汪洋,而沈一石做红脸,以每亩田5两银子购买土地(当时的市价是每亩田60两银子)。


国家以民为本,企业才能以员工为中心


结果,由于毁堤淹天的事情被新到的知县海瑞一再追究,导致改稻为桑一拖再拖,最后朝廷的亏空无法弥补。

严党为了弥补亏空,不得不拿浙江的富商开刀,头一位便是沈一石。沈一石看破了自己的命运,借着买田的旗号,结果却将原本要用于买田的钱粮赈济给了灾民。最终,沈一石还是被抄家,本人也死于大火之中。

国家实施“改稻为桑”国策,以人为本了吗?以沈一石为代表的企业以客户为中心了吗?

什么叫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以人的需求或意愿为根本,并是不想当然的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为原则。

1、自然灾害出现时,第一要务就是先救人。----以人为本

2、农村全面医保、低保,出发点是为了人---以人为本

3、农村免除农业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人为本

4、义务教育,大学扩招,让更多的人上得了大学---以人为本

5、法律援助,让老实人也能打得起官司---以人为本

6、环保意识、强化环保---以自然为本

7、强化耕地保护---以自然为本

8、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为本

9、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效应---以自然为本

10、清洁能源开发---有些人为本。

第一个案例:法系车

德国大众的老大说过一句话”中国需要简单、个大、有面子的车“,所以大众汽车按着中国人的需求做了,反观法国汽车,首先就是法系车对国内市场的关注度不够,同期进入国内市场的大众为何被称为“最懂中国人的车企”,就是因为大众以消费者为根本,旗下的车型完全按照国内消费者的要求来打造,就像朗逸这款特供车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而法国汽车则过于“偏执”,不管国内群众的消费心理,依然我行我素,很多人都说法系车的设计太过于极端,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则对它嗤之以鼻;中国人喜欢大空间,但是法系车在早期并没有为了迎合他们而进行加长,中国人喜欢传统的三厢车,但是曾经的标致307、雪铁龙毕加索这些设计未免太过于奇葩了吧。


法系车卖的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它又贵在哪里呢?这谁也不知道。也有人说法系车虽然卖的贵,但是它的促销活动多,团购活动多,但其实这样做只是得不偿失,这样的做法确实可以缓解当下的销量压力,不过长远看来,会影响到品牌溢价,最终还是会导致销量下降。


国家以民为本,企业才能以员工为中心


不过在2009年左右时,富康销量已经降到经销商无利可图。当时的东风雪铁龙用两厢爱丽舍取代富康,并将后者停产。上市16年,富康揽获了50万消费者,也算是一代神车了。


2014年,神龙汽车销量达到了历史性高点,全年销量70.4万辆,同比增长28%,增速是当年整体车市的两倍以上。当时的神龙汽车甚至信心满满地定下了2017年销量突破100万辆,2020年挑战150万辆的宏伟目标。但在2015年,神龙以微增长0.1%的表现,拉开了之后断崖式下滑的序曲。2016年,神龙公司销量同比下降15.2%,被本土品牌吉利一脚踢出了前十车企队列。


吹过的牛逼不仅没有实现,反而越来越差劲。大厦倾倒,绝非一朝一夕所造成的。在前两年整个SUV市场风生水起之时,神龙汽车却由于产品导入速度慢,硬是“成功”错过了SUV红利。尤其是东风雪铁龙,在2019年9月的天逸上市之前,旗下常年仅靠一款C3-XR孤军奋战。而这款车由于自身产品力不足,在市场上完全找不到存在感。


“在车型导入的问题上,一般情况下外方差不多拥有95%的决定权,所以包括车型的价格、营销策略等很多问题,法方的态度都很强势。”东风标致一位内部人士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


事实上,在神龙汽车内部,中方与法方的搏弈从未停止。而且在PSA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南亚区域总裁马德宁看来,在欧洲PSA和大众是竞争对手,在中国同样是大众。也正是这种过度的自信,导致标致和雪铁龙新车型上市往往都是高开低走,定价全面对标大众,但在产品技术上跟不上时代。法方始终坚持以利润优先为导向,导致发动机和变速箱换代不积极,在配置和产品力上已经远远被日渐崛起的中国本土品牌甩在了身后。

2017年,法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6年的2.6%暴跌至1.8%,甚至落后于韩系车的表现,自视甚高的法系车正被中国消费者所抛弃,而这其中,坠落中的神龙汽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继错过了SUV风口之后,神龙的新能源战略正在缓步实施。但毋庸置疑,当其他车企的新能源车已经在各个城市的大街上频频亮相时,神龙在新能源方面又慢了。

法兰西的骄傲自大害了法系车在中国的发展,一如当初的英格兰沉浸在日不落的梦境之中。


第二个案例:走廊里的灯

再讲一个企业的小故事:我就职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美资公司,员工餐厅位于办公楼的三楼,某天晚上我加班到近十点钟,离开的时候发现整个办公楼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但走廊的灯全亮着,多浪费呀,我心里想着,不仅关了一楼走廊的灯,还爬上二楼、三楼,把灯全关了。第二天早会上,外籍经理说:"昨天是哪位员工最后一个离开办公楼,感谢他为公司节约考虑熄灭了所有的灯。但是,从安全的角度,我们要让所有走廊通宵明亮,因为夜班员工可能要到三楼进餐,黑暗的楼道容易跌跤。我们付出的是有限的电费,但避免了潜在的伤害。”


国家以民为本,企业才能以员工为中心


第三个案例:新冠状病毒

庚子鼠年的新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于中国武汉,至今仅中国感染人数几近十万之众,影响程度远大于2003年的非典,我们通过每天的新增病例数据来看,趋势在大幅度减少,除了武汉地区,已经是连续几天零增加病例了。泱泱大国为什么能如此迅速的控制住疫情?正是因为国家针对与疫情决战的每一个决策均以人为本,人是胜不了天,但是人心齐、泰山移。通过迅速封城、封村;迅速建立火神山医院;迅速解决武汉封城后所需要的物资和支援。稳定住身处疫情之中的百姓,稳住人心,同时在医药研发上夜以继日进行,寻求国际社会的参与和帮助。有了这些做铺垫,疫情得以快速抑制住。


国家以民为本,企业才能以员工为中心


特别愿意看到,本次疫情之后,国家在民计民生的政策制定上,更能以人为本;而企业在扩大竞争力的思考上,也会更加以员工为核心,毕竟员工满意,客户才能满意,客户满意,企业才能发展,亦是大爱无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