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唯心,还是唯物主义?

HWR华万科技


哲学就是忽悠,是唯心。

阳明的心学是唯物,等你知道孟子说的,“其气也,至大至刚”就知道是唯物。不过总体来说还是“难言也”。


美大圣神


哲学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将哲学分为唯物或唯心,那就走上歧路了,永远学不好哲学。

哲学是什么

按我们哲学书本上讲: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称之为唯物主义,认为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

哲学实际上有两个功能。一是探求世界的本源;二是在探求世界万物本源的路上采用何种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在面对哲学的第二个功能时区分唯物或唯心,而在探求万物本源时区分唯物或唯心毫无意义因为精神如灵魂一样说不是物质这种说法只是现在我们不知道罢了。而实际上要做成一件事,唯物与唯心并不对立,物质与精神都重要,缺一不可。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先秦儒家以及后世的程朱理学均认为,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所以应该先知而后行,《大学》里讲“格物致知”!王阳明年轻时是认同这个观点的,可是他通过格竹子格的吐血,始终不得正果,于是转而求助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即人是生而知之并非是学而知之。认为心即理,故而可以知行合一!

按书本上教的,心学属于唯心主义,实际上也不甚妥当。王阳明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并没有说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他实际上是将唯物与唯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为我们改造世界指出了另一条路!


圣哲同学


一、哲学到底是什么?

其实哲学并不神秘高深难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人们的日常思想中,也常常包含各种零散的哲学思想。例如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想。

有的人会对社会现状不满,感到人生无聊,认为生无可恋,出现悲观厌世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

有的人遇到困难和不幸,就认为是自己的命中注定。相信命运,消极忍受,出现宿命论的哲学思想。

有的人则认为只要把生活困难的现实原因弄清楚,就可以找出克服困难,改变生活现状的方法。内心充满积极乐观,敢于抗争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有的人追求作乐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认为人生不过是寻欢作乐而已,把世界看作游戏场,出现享乐主义的哲学思想。

有的人认为人生和世事都是梦幻,人类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及价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充满消积避世的心态,出现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想。

像上面的这些人生感想都是哲学思想。所谓哲学,就是不同的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含人类社会)的各式各样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即各种不同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定义则是: 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两大类别: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我们每天睁开眼晴,从自己到周围一切,从天上到地下,看到听到的事物多如牛毛。世界上的事物虽然种类繁多复杂,但世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精神、意识等主观的东西;一类是外界物质等客观的东西。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不是主观的、意识的,就一定是客观的、物质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也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到底谁是世界的本源? 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其二、人的意识能不能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

凡是承认世界是客观物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包括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承认物质世界是第一位的、本源的东西;意识是第二位的、派生的东西,就是唯物主义。

反之,凡是把主观精神、意识当作第一位,而把客观物质看作第二位,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我们主观意识内的东西,即如果我或我的精神、思想、意识等消灭了,那么世界也就没有了,世界只是我的意识产生出來的。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论中还有一种,则是认为世界上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造物主 或某种神秘玄妙的力量(如老子的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才是世界的真正创造者,世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消亡都取决于它。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上虽然有千种万样的世界观 和众多的学说争论,但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在唯心与唯物论之外,找不出真正第三类别的哲学。即使勉强去找,也只能有一种在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哲学,即所谓的二元论哲学 (见艾思奇·《哲学讲话》)

三、王明阳的心学属于什么哲学?

心学的创始人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世称象山先生。他把"心"作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即理"的论点。在心(意识)与物(客观物质)的关系上,认为万物都包罗在我心中。 其学说由王守仁继承及大力发展。

王守仁是明朝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世称阳明先生。一生大力导倡象山先生的心学。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依赖于心而存在,整个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的表现,提出"心外无物"之说。他用花作比喻,认为只有当我们看见花的时候,花才存在;你未看见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从前文唯心论的定义可知: 心学很明显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步雲御風


关于哲学,我接受和赞同这样的定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一、从哲学的内容来看,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 根本的看法。人自打懂事起,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实践,每天同周围的各种事物接触,必然要认识和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一般到了成年,每个人都会对世界的本质、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等问题逐步形成一个总的看法,也就有了一定的世界观。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范围狭小,实践经验有限,其世界观往往是不完整、不系统的。把各种不完整的世界观加以概括,使之系统化,形成理论体系,这就是哲学。

人人都有一定的世界观,也有一定的哲学观,只不过一般人都不自觉、不自知罢了。

二、从哲学的对象来看,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各门具体科学所研究的只是世界的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局部、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作出回答。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的规律,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规律,思维科学研究人的思维及其发展的规律,而哲学所研究的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的、支配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当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离不开各门具体科学所研究的具体规律,是通过具体规律而存在、而表现、而发生作用的。所以也可以说,哲学是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不能代替各门具体科学,但能够给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

三、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

世界的本原,是指世界的本质、世界最初的根源。

从总体上研究世界,任何哲学都会遇到一个首要的或最高的问题,就是世界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对此作出一定的问答,是研究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其他哲学问题就无从谈起。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哲学流派,归根到底都分别属于这两个基本派别。哲学最高问题(世界本原问题)之所以最高,就在于它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自古至今,哲学史上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这种对立和斗争还將长期存在,谁胜谁负的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一眼千年58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研究整个世界最普遍的问题。在思惟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的看法上,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建立了唯一的科学的哲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孤竹国人1


1. 什么是哲学?

“哲学”在古希腊是“爱智慧”的意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起来,提出了哲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当然不一定是具体方法,因此哲学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

这两个概念之所以能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两者之间是对立存在的两种观点,基于对世界本源是意识或者世界本源是物质,前者以精神为第一性,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可以独立与物质而存在,后者以物质为第一性,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反映,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独自存在,此外唯心主义者有些是可知论者,有些是不可知论者,而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当代自然科学发展如此迅速,正体现出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哲学是共性,而自然科学是个性,这也提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的预言和指导。世界上无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农村小学弟


哲学,即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同时,在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哲学处于该模型的顶端,汇聚并指导了具体科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思维是从存在派生出来的则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精神是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则属于唯心主义,所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除此之外的任何解释将都导致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混乱。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这样或那样承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肯定思维和存在彼此联系和相互转化就是可知论,凡是以某种方式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就是不可知论。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但近年来,国内部分教授以中国传统为由,将阳明先生之心学说成既非唯物又非唯心之物,不知何物!其实在明代有阳明先生这一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是中国之幸,而非要拉到当代比对且高于当代哲学成就,不知是何意?

哲学是时代(当时)的精华!只能出现在当时且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





须臾成空


论哲学是什么?

我感觉哲学是一种人类心理范畴,一直在寻找一种全能之解释。

何为全能之解释?

我感觉人类的历史或者说是文化,无非俩,一折宗教,以现代文明照看乃非科学。二折科学,既是少数人的专利,多数人的被接受和崇拜。

因为,科学有一句名言,代代更新,没有一揽更梯,正如牛顿大家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哲学不算是科学,但是又是科学范畴,这种科学既是一种理解思维,譬如把一种科学毋理而是的逻辑归宗,或矣把一种科学毋是的理解逻辑解释。

单论之,我感觉哲学可以简单之,科学没有偏旁,文化没有绝对全能,那就哲学来统计归宗,尔后人文理解吧。

至于唯心和唯物,还有王阳明,俺感觉不应该只大家,或者说只行家,,

谢谢😜


农民杂品家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总和,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是唯物主义,是人类对世界发展规律的普遍认识总结,用正确思想方法去指导现实社会。



丁占爱


后现代主义把哲学定义为创造概念的学术。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世界观。哲学是研究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范畴涉及到一门学科的最基本研究对象、概念和内容。哲学和其他承述问题方法的差异是有批判性的、有条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辩论。哲学是广义的科学,不涉及具体,其研究范围是具体科学的广义概念。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的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