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李鸿章?

野肆65392


关于李鸿章有很多说法,在我眼里他是那个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创建淮军平叛乱,但在苏州对太平军进行了残忍屠城;他是那个思想开明的洋务先驱,兴矿业修铁路,办新学求富求强,却也未能力挽狂澜;他是那个北洋舰队的统帅领导者,拥有显赫高位,却也如履薄冰,自称是大清裱糊匠;他是那个万夫所指的卖国贼,签订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但是仔细品味,也是无奈至极;他,就是李鸿章,从一个微不足道的青年逆袭走上晚清权倾一时的重臣,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那个满目疮痍,腐朽的清朝。





阿抖讲历史


晚清的裱糊匠

科举水平方面

李中堂的水平是很多人赶不上的,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所以在科举方面,李中堂的水平还是值得肯定的

近代化方面

在他出任直隶总督后,扩建天津机器制造局,供给各省军火之需。并且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在后期,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同时着手筹办北洋海防,建立了一支北洋海军。此外,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将一批少年公费派往西方各国学习先进思想。

可惜甲午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洋务活动迭遭挫折。但是也从客观上将先进的技术与思想传入了中国。

个人作风方面

心狠手辣(虽然也没错),1863年12月太平军在苏州向他投降。李鸿章在酒席间,让身边的八位士兵手捧红顶花翎的武服递呈八人,八人正要接受时,士兵随即拨出腰刀格杀八个降将。然后屠戮城内降卒。

其他方面,与一般的朝廷重臣差不多,一句话总结:宰相合肥天下瘦。

后记

大清的裱糊匠看着历史的狂风粉碎他辛辛苦苦裱好的纸。比不上同期的左宗棠,曾国藩,林则徐这些人吧,但是也算是个合格的官僚


北城棠花如雪


不同的人看待历史的角度不同,就如千人千面,我们暂且看看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评价的!

李鸿章走后两个月,梁启超即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对其做出还算中肯的评价。

不过我一直很好奇,十年后梁启超进入责任内阁执掌民国的司法和财政大权,踌躇满志而来,心灰意冷而去。当他看到十六年竟冒出五十七任内阁总理,到处鸡飞狗跳的民国,是否会对同样身居高位,同样焦头烂额的李鸿章抱有一丝理解之同情。

毕竟他接手的摊子远远胜过李鸿章,但二人对政治处境和个人命运的绝望不相上下啊。

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

梁启超也承认,李鸿章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在晚清历史舞台上,李鸿章活跃了四十年,从创办淮军、创办洋务、创建北洋水师,到镇压太平军、剿灭捻军,再到主持外交三十年,参与各种涉外事务。这样的人物,梁启超认为要大书特书。


但梁启超也认为,李鸿章是争议颇多的历史人物,“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为此,梁启超特别提到了两人的关系,“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


他认为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

正如他自己所说,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梁启超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在临终之际,感念一生中的万事种种,曾口述七律一首(个人很喜欢),诗云: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跟随了四十年的老臣周馥这时也在床边,眼看老李已经咽气但双目炯炯不闭,遂哭出声来:“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去吧!”“目乃瞑,犹溜涕口动欲语,可伤也。”(周馥《李文忠公七律诗》注)

而步入政坛的梁启超政治主张却又因时而异,革命而又改良,专制而又立宪,从拥袁到反袁,从护国到拥段。一变再变,终于技穷,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

1918年梁启超离开政坛后远赴欧洲,亲身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明的残破。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7年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梁启超由天津赶至北京料理丧事,两年后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一个旧世界的批判者,成为一个旧传统的提倡者,满满的讽刺啊!

当他也到了理想幻灭的年龄和地步,不知道会对当年的李鸿章有什么感想!知难行易啊!这是我的第一感受。


七叔说历史那些事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自幼聪慧,学问广博,20岁入选优贡,24岁中进士。以新科翰林的荣光,弃文从武,登台拜相,灭太平,除捻乱,倡导洋务,开二十载同光中兴。他目光深远,同治年间,他就意识到,“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后来被历史学家蒋廷黻赞为 “十九世纪中国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远的一句话。”

李鸿章是中国现代化的奠基人,所创建的“中国第一”的现代设施不胜枚举,然而最让他引以为傲的,还是其亲手创办的北洋水军,那可是东方第一支现代海军,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因为这些彪炳千古的成绩,李鸿章成为当时整个中国的代表人物,具有极大的世界影响力。难怪梁启超在《李鸿章传》里写道:“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






会奔跑的金丝鱼


李鸿章虽然签订了很多卖国的条约,但历史贡献也是有很多的,他是洋务运动主要推动者和执行者,洋务运动提升了清朝的武器装备水平,开办的一系列工厂壮大了国家的工业实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李鸿章等一批背着骂名的洋务派,拯救了中国,不至于使清朝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一个失落的小强


梁启超说:“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中国近代史不可绕过的人物、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时代的人物、做一个时代的事情。



黄丞健


首先是忠臣,签条约是无奈之举,剿灭太平天国有功,屠杀无辜是最大败笔。


斗龙山人


李鸿章只不过是大清帝国的一枚螺丝钉,不是他要签订那些屈辱的条约,而是国家外交需要。也就是说,不管是李鸿章,还是王鸿章,都得去帮助帝国擦屁股!而且凭借他的外交能力,已经给国家争取到最大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