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劉元春:中國經濟有能力快速回歸向好發展軌道

中國經濟有能力快速回歸向好發展軌道

財經縱橫

「财经纵横」刘元春:中国经济有能力快速回归向好发展轨道

★★★★★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彈性和韌性,對當前的疫情衝擊有很強的防禦和自愈能力,能夠使中國經濟在克服當前困難和風險基礎上快速回歸向好發展的軌道上。

“縱觀近百年曆史,沒有哪一場大疫導致一個大型經濟體出現長期停滯,經濟一般在疫情消退後1個季度左右就回到正常發展軌道。”劉元春認為,當前疫情最多隻會帶來1至2個季度的經濟小幅波動,不會改變中國中長期向好趨勢,中國的潛在增速不會出現系統性偏離。

劉元春分析指出,經過70多年發展,中國已經奠定了實力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生產能力,疫情對於中國數百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接近9億人的勞動力以及全世界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的生產體系難以產生實質性損傷。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力巨大。疫情帶來的衝擊,無法撼動中國市場的自我良性循環。居民消費升級、城鎮化與工業化的推進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都將為發展提供廣闊空間。而且,新經濟和新動能的蓬勃發展將較大程度緩衝疫情衝擊。互聯網經濟與網上辦公等新業態的發展,保證了中國經濟社會在疫情中保持有效運轉,緩衝了疫情對傳統經濟的衝擊。

劉元春強調,中國政府擁有強大的經濟調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廣闊的政策空間,這決定了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目前,中國政府債務率不到60%,預算財政赤字率沒有超過3%,各類貸款平均加權利率依然維持在5%左右,由此保證了中國政府可以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持續展開有彈性的“六穩”政策。

劉元春認為,當前經濟工作重點應在於有序展開復工復產,使經濟循環儘快常態化,不宜在經濟社會秩序沒有常態化之前展開大規模經濟擴張計劃。經濟政策應以疫情救助和促進經濟循環體系恢復為主,堅持底線管理的基本原則。

對於疫情下須重點提防的風險點,劉元春表示,第一,經濟增速下行下,就業風險是最大的灰犀牛。雖然不會造成大面積失業問題,但就業形勢明顯吃緊。第二,當前物價的結構性上漲勢頭將進一步顯現,應謹防“滯脹”風險。第三,要警惕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帶來的全球經濟快速下滑、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風險。第四,要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防止房價快速回落。第五,要高度警惕放鬆貨幣政策所帶來的資產泡沫化風險。第六,要高度警惕過度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政府債務加劇風險。

(劉元春:長安街讀書會成員、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303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