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惜春:那個孤僻冷漠不敢擔當的女孩,即使遁入空門也難以了悟

賈惜春,是賈府的四小姐。她其實是寧國府的小姐,賈珍的胞妹,也就是親妹妹,只是自幼被賈母接來養在身邊,和迎春、探春等姐妹一起讀書、做針黹。

關於惜春的身世,有很多存疑之處:比如賈敬賓天時,未見書中描寫作為女兒的惜春去參加喪禮;秦可卿生病和去世時,作為小姑的惜春也未曾表達過關心或弔唁;賈珍從未和這個妹妹有過交談,即使是在家宴等公共場合,他二人之間也未曾有過任何交集或互動。

《紅樓夢》人物的年齡是一條亂線,在此不細究。但以惜春和賈珍、尤氏、賈蓉、秦可卿之間的關係來看,惜春的年紀更讓人存疑:在第七十六回裡,尤氏在賈母面前說起她和賈珍“已經是十來年的夫妻,也奔四十歲的人了”,那麼回到第三回裡惜春第一次出場時,假如她只有四五歲的話,當時的兄嫂賈珍、尤氏應該是三十多歲,妹妹惜春卻這麼小。而惜春侄子賈蓉的年紀,在第六回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時,書中寫到“進來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也就是前來找鳳姐借炕屏的賈蓉,賈蓉比姑姑惜春大十多歲。如此懸殊的年齡差異,更讓人對惜春的身世存疑。

更多時候,惜春給人們的印象,是年紀小,個性孤僻。而她的年幼,似乎是從第三回起,就被曹公所框定給讀者的刻板印象

賈惜春:那個孤僻冷漠不敢擔當的女孩,即使遁入空門也難以了悟

曹公從黛玉眼中描繪了迎春和探春的相貌和身形,卻用極簡單的八個字描述了惜春,拒絕對她的容貌和身形做細緻描繪:

第三個身材未足,形容尚小。

從此以後,惜春的一大特點就是“小”,身材嬌小,年齡極小

在賈府裡裡外外這些女孩裡,年紀小的,一個是惜春,一個是湘雲,一個就是寶琴。

年紀小的孩子,要麼備受關注,要麼被姐妹們照顧。湘雲有寶釵、寶玉的照顧。寶琴有賈母、王夫人的疼愛,也有哥哥薛蝌、姐姐寶釵和黛玉對她的照顧。唯獨惜春,像是榮國府裡一座小小的孤島。

女孩子們在大觀園裡生活了幾年,一轉眼薛寶釵及笄了。又幾年,黛玉也有十五歲了。再幾年,二姑娘迎春和三姑娘探春也相繼說親了。可四姑娘惜春卻似乎還因年紀小,家中無人為她考慮過婚事。

惜春到底有多年幼?

第四十六回,賈母因為賈赦討鴛鴦一事遷怒於王夫人時,探春想為王夫人解圍,考慮的是“迎春老實,

惜春小”,因而自己上前勸說賈母。

第五十五回,鳳姐和平兒說起家務事,盼著能有個臂膀幫她,提到惜春時,說“四姑娘小呢”。

第六十五回,興兒給尤氏姐妹介紹家裡這些太太奶奶們,說到惜春時介紹道:“四姑娘小,他正經是珍大爺親妹子,因自幼無母,老太太命太太抱過來養這麼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

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時,“因惜春年幼尚未識事,嚇的不知當有什麼事故”。後來,惜春主動請嫂子尤氏到房中商議處置獲罪的入畫,姑嫂二人吵起來,原文說“惜春雖然年幼,卻天生地一種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獨僻性”,尤氏被這小姑子氣得對下人說,“怪道人人都說這四丫頭年輕糊塗,我只不信。你們聽才一篇話,無原無故,又不知好歹,又沒個輕重,雖然是

小孩子的話,卻又能寒人的心。”,底下嬤嬤們說,姑娘年輕,奶奶自然是要吃些虧的。

不是惜春一直長不大,是她根本不想長大。她從幼年開始,就沒有感受過親情,無論是父母的疼愛,還是祖輩的溺愛,都不曾有過。被賈母抱到榮國府養育之後,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她缺少被關愛,也缺少安全感,導致她逐漸形成了固步自封、孤僻冷漠的個性。​

一、從未感受過親情,性格孤癖,拒絕成長​

賈璉的小廝興兒介紹惜春的情況是,“四姑娘小,他正經是珍大爺親妹子,因自幼無母,老太太命太太抱過來養這麼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惜春自幼沒有母親,父親賈敬一心煉丹,連家都不回,俗事一概不管,只怕心裡根本沒有這個女兒。

惜春這身世,和黛玉、湘雲其實相差不遠,可以說這三個女孩兒都是孤兒。不同的是,黛玉感受過父母的親情和照顧,後又有賈母對她無微不至、無以復加的關愛,只是寄居在親戚家而已。湘雲雖是孤兒,但好歹是在自家家裡,只是過得不好叔嬸不很疼她而已,而賈母待她還算不錯。重要的是,她天性曠達,懂得苦中作樂。

唯獨惜春,雖也是在自己家裡,可寧國府和榮國府到底有區別。賈母只是她的叔祖母,賈赦和賈政只是她堂叔叔,說到底她還是寧國府的人。

賈母雖然疼愛孫女們,但重心都在寶玉、黛玉、寶琴身上,能給到惜春的關懷又有幾分?更何況惜春“天生地一種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獨僻性”,說她從未感受過親情,不僅僅是來自長輩的疼愛,只怕連手足之情,她都未曾感受過,而且也是一種回拒的態度。這樣的成長環境,只會讓惜春更加孤介。

賈惜春:那個孤僻冷漠不敢擔當的女孩,即使遁入空門也難以了悟

二、寄養榮府,缺乏安全感

黛玉的寄人籬下是看得到的,她是賈家姑太太的女兒,是賈府的親戚;惜春的寄人籬下卻是看不到的,因為榮府同寧府一樣,都是一個家族。

雖說榮國府和寧國府一樣,也還算是她自己家,但從寧國公賈演、榮國公賈源之父,到賈府春字輩的女兒,已經是第五代人了,儘管兩府走動密切,卻不代表感情還能像上幾輩人那麼深厚。

賈母祝壽期間,榮國府的僕婦們對寧國府的當家奶奶尤氏都能說出“各家門管各家事”的話來,又怎能奢望她們把這個不管事的四姑娘放在眼裡?若說寄居賈府的林黛玉沒有安全感,難道年幼不被疼愛、備受忽視的惜春就有安全感了?榮府這些僕人們不把黛玉當成她們的正經主子,連迎春尚且敢欺負,把探春也不放在眼裡,又怎會善待寧府的小姐惜春?

賈母對惜春的疼愛有限,賈珍這個大哥哥,對這個妹妹從未有過關心。尤氏和惜春甚少來往,每回她來榮府,多半也是給賈母請安,和妯娌鳳姐商議家務事,雖然也和探春、黛玉、寶玉等小姑子小叔子在一起,但卻不曾和惜春有過溝通交流。惜春唯一一次叫丫頭去請尤氏來,也只為商量入畫獲罪一事。這樣的惜春,情感需求就從未被填滿過,她的內心自然是

惶恐不安的。所以,抄檢大觀園時,她才會被“嚇的不知當有什麼事故”,鳳姐還“少不得安慰他”。

賈惜春:那個孤僻冷漠不敢擔當的女孩,即使遁入空門也難以了悟

三、自我封閉,沒有擔當

沒有安全感,才會逐漸走向自我封閉,也不敢過問外面的事情。碰到事情,更是不敢擔當,只求簡單粗暴解決

正因如此,惜春在得知入畫私相傳遞後,即使鳳姐說,入畫“(若講的話屬實)也倒可恕”,併為入畫求情,“素日看他還好,誰沒一個錯。只這一次,下不為例”,但她仍要尤氏立刻帶走入畫,“或打或殺或賣,我一概不管”。哪怕是前有鳳姐寬恕,後有尤氏和奶孃等人為入畫求情,惜春也“咬定牙斷乎不肯”。

面對自幼服侍她且只犯了小過錯的入畫,惜春明顯冷漠薄情之至。她既不像迎春那樣體恤憐憫丫頭,會送個絹包給司棋做念想,也不像探春那樣敢擔當,不許人搜丫頭們的東西。她封閉著自己,也無法寬恕和體諒他人。

人只要不敢擔當,不能承擔事情,就無法真正長大。所以,惜春在書裡,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還小、尚且年幼

賈惜春:那個孤僻冷漠不敢擔當的女孩,即使遁入空門也難以了悟

四、自私冷漠,矯枉過正,甚少顧及他人

惜春是孤介的,也是自私而又冷漠的。

惜春請來尤氏,向她講了入畫的事。尤氏看了東西后,證明入畫所說屬實,又罵入畫“糊塗脂油蒙了心”。此時惜春卻說嫂子管教不嚴:


你們管教不嚴,反罵丫頭。這些姊妹,獨我的丫頭這樣沒臉,我如何去見人!昨兒我立逼著鳳姐姐帶了他去,他只不肯。我想,他原是那邊的人,鳳姐姐不帶他去也原有理。我今日正要送過去,嫂子來的恰好,快帶了他去。或打或殺或賣,我一概不管。”


入畫是寧府的人,要說尤氏對她管教不嚴,也有道理。只是惜春未曾想過,入畫說到底是她的丫頭,也跟了她這麼久,難道不是她自己對入畫管教不嚴嗎?再者,惜春在意的是入畫傷了她的顏面,為了保全自己,她可以不顧入畫的死活。

當然,惜春這樣做,也和她的成長環境有關。寧國府的醜聞是遠近皆知,惜春自稱“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裡議論什麼多少不堪的閒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上了。”

為了躲避是非,惜春只好通過這種方式明哲保身,她只顧得了自己,顧不了別人。

惜春冷笑道:“你這話問著我倒好。我一個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尋是非,成個什麼人了!還有一句話,我不怕你惱:好歹自有公論,又何必去問人。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況你我二人之間。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從此以後,你們有事,別累我。


只可惜,惜春並非真正了悟,她矯枉過正,走偏了。如果入畫犯的錯像司棋那般嚴重,那麼驅逐她也是理所當然。然而入畫的過錯並非不可原諒,只可惜惜春一意孤行,不肯聽勸,即使鳳姐、尤氏及眾位嬤嬤為入畫求情,都無法阻攔她的決心,用探春的話說,“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過,我們再傲不過他的”,十分合適。

賈惜春:那個孤僻冷漠不敢擔當的女孩,即使遁入空門也難以了悟

結語:

總而言之,惜春就是那個不想長大的孩子。幼年時期的經歷和少年時期的成長環境讓她學會了封閉自己,過度保護自己,她沒有擔當,也不敢承擔,漸漸養成一種自私冷漠、孤介自我的性格。

但成長終究是一種逆著習性

而來的過程,即使再不願意長大,再不想承擔,也只能去面對。面對問題,直視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和辦法。否則,即便躲入空門也枉然,惜春最後出家,在我看來,絕非真正了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