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賈惜春為何對丫環入畫如此冷酷無情?


如果說《紅樓夢》是一幅畫,那入畫這個名字就起得很有意思,春天能入紅樓夢這副畫的女子肯定是經歷了風雪的洗禮。

《紅樓夢》中賈惜春為何對丫環入畫如此冷酷無情?

入畫也一樣,這個來自南方的秀麗姑娘,讓北方冬天的冷風吹得抖抖發瑟,好不容易熬到了春天,且招來了主人的拋棄,何等畫如夢,將何去何從,冤枉何處惹塵埃……

紅樓夢的作者對賈惜春沒有過多的容顏描寫,畢竟是個小孩子,四個春姑娘中數他最小,身量未足,形容尚小這是對她唯一的描述,主人如此,下人入畫也就沒了描述,只是個賈惜春的貼身丫環而已。

可入畫偏偏賈惜春不要了,肯定事出有因。

《紅樓夢》中賈惜春為何對丫環入畫如此冷酷無情?

一、抄撿大觀園把入畫這個姑娘捲入了一場鬥爭漩渦。

如果沒有抄撿大觀園,一切一如既往。賈惜春和入畫依舊笑春分,何來分別兩茫茫。

這一場大的活動皆因為繡春囊而起,是一場賈府的內亂。

首先王夫人起了疑心,將此事的緣由嫁禍於王熙鳳,可王熙鳳又是何等的人,豈能背這個冤大頭,就和王夫人商議,聯合一干人等對大觀園進行了統一檢查。

大觀園不外乎住著那麼幾個人,除了林黛玉的瀟湘館以外,別的無一倖免,到了賈惜春這裡,搜出了丫鬟入畫的所謂的贓物,其實這也就是入畫保管了他哥哥的物品,不是偷來的也不是搶來的,只因他的叔叔賭博喝酒,雖然在封建社會這是不允許的,但是查清楚了是這麼一回事也有商量的餘地,可賈惜春就不這樣認為。

就這樣入畫成了抄見大觀園的犧牲品,但他的結局還是挺好的,經過賈惜春和尤氏的一番探討之後,最後入化走進了寧國府。

《紅樓夢》中賈惜春為何對丫環入畫如此冷酷無情?

二、賈惜春的身份地位和她的性格特徵。

賈惜春雖然尚小,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尤氏恥笑她為狀元探花,可賈惜春依然以理反駁,認為就算狀元探花也有做錯的時候。

如今入畫已經錯了,雖然錯不至晴雯和司棋,被逐出賈府,可賈惜春認為這已經沒有面子了,賈惜春就認這個死理

賈府四春中,賈惜春和其它三個年齡相當,且輩分不同,賈惜春是賈珍的妹妹,父親是個賈府不掙錢的文人,丟淨了文人的臉面,將乘風而去,心歸夢裡,人在佛堂,修行煉丹,最後命歸西天,看看賈珍的樣子,就知道賈敬這個人自然也顧不上賈惜春的教育。

賈惜春從小就很孤獨,缺少愛,更別說正確的價值觀,這種孤傲刻薄的性格從小就形成了,而且死要面子,生活在現實中,就感悟著大道理,這也是他為何以後出家的一個原因。

《紅樓夢》中賈惜春為何對丫環入畫如此冷酷無情?

三、作者寫賈惜春無緣無故,無情無義趕走入畫是有目的的。

賈府藏匿已經是一件人人知道的事情,而這事雖然做的隱蔽,可後來成了致命的誘惑,江南甄家的那點錢還是用在了修建大觀園上。

藏匿也是賈府獲罪的一個理由。

這一次入畫隱藏哥哥的物品,被賈惜春趕出去,說明這是不容易的,犯了大忌,是可忍孰不可忍,賈府的衰亡和抄家也是這個道理,無緣無故,雖然不是莫須有,可證據還是不足,除了內部矛盾,其它的留給後人猜想。

《紅樓夢》字字有懸念,每章都銜接,入畫和賈惜春在大觀園是唯一鏈接寧國府和榮國府的一條線,而主人和丫環的分離暗示兩府的不和諧和矛盾。

王熙鳳為何不帶走入畫,王夫人為何不把入畫逐出大觀園,一來是沒理由,二來是抄撿大觀園牽扯了寧國府,僅僅就是因為賈惜春和入畫這件事,尤氏也參與了進來。

曹雪芹用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事就把整個賈府連在了一起,用抄撿大觀園這件事暗示賈府開始慢慢走向陌路。

《紅樓夢》中賈惜春為何對丫環入畫如此冷酷無情?

四、賈惜春出家了,是因為她懂得放棄,用這樣的方式保全自己。

賈惜春並不是無情無義,一個女孩子的心裡裝不下那麼多的仇恨,她並不是不懂道理,大道理他比誰都懂,可他為什麼偏偏以此趕走入畫呢?

這也是一種保全,賈惜春從小就我心我素,悟來悟去,和父親有些相似,或許基因中帶來的出家思想,她深知入畫跟著她沒有好下場,早痛不如晚痛,趁此機會還是就此別過。

――入畫過他的獨木橋,賈惜春走她的尼姑道。

這樣既保全了入畫,又保全了自己,如果真是這樣,那賈惜春的確不是一個簡單的人,而是賈府中看透了衰亡的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從結局看,如此一來賈探春不及,秦可卿也稍遜風騷。

《紅樓夢》中賈惜春為何對丫環入畫如此冷酷無情?

總結:

惜春人小氣大,決定了的事從不後悔,出家也一樣,明知府有難,偏向父路行。看著無情,其實心知肚明,此女子本弱,強者都逝,唯獨弱者笑他人,誰錯誰對,誰弱誰強,一目瞭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