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年人想自学中医,学哪个医派的好?

小牛机器人课堂


中医,把中和医分开,就不是中医,中医不是翻译成中国的医学,中是中和,平衡各方面的功能,比如新冠病毒,中医药并没有去杀死病毒,而是排出毒素,清理体内的垃圾,新冠病毒仍然存在于身体内,只是平衡了它的力量,随着新冠的毒性降低,最终病毒将适应人体环境,而人体也能和其长期和平共存,这就是中医的中。中医的学派很多,什么伤寒派,温病派,等等。都离不开这个道理。

中医的中就是治偏,比如热病用寒性药治,中和的疗法,寒病热性药,也是一样。纠正了这个偏,就要中止,否则,长期服药也会有其他的反证出来。

还有中医的气虚当补,但补足气之后,再补气有余则火,出现了火旺的症状,所以补也要适中。

中医的学派不重要,而它的医理很重要,它是用一种智慧去治病,每一味药都是活的东西,君,臣,佐,使,这些是什么,是人,借用这些有生命的称呼,古人告诉我们,中药中医是一门活的生命科学,药是没有生命的物质,把它放在治病救人上,它就是活的东西,它的药味将入经入血滋养身体,中药的应用实际上也是调整身体的另一种平衡点。

中医的分工明确,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冲任督带,十二经络等等,还有中药对应的归经归脏腑,这些就是它的医理,把中药不辨体质不辨虚实,那不是中医。中医的医理难也就在这里边。


顺是而为1


我32岁开始学的。现年34。自己三人小家,从我学中医后,没需要去过医院。大小毛病都自己调理好。这个东西,前提是你要跟对一个师傅。派别没有意义的。比如我学的算是经方派,是黄煌体质学说这一体系的乡野学生。


蓝调大叔


中年人就别学了,因为中医有很多的内容是要背诵记忆的,如伤寒论397条,你能做到26分钟背完吗?金匮要略,你能29分钟背完吗?


用户5591387250741


先买本偏方大全,可以治很多大病


江山如画12345b


买一套中医学院五版教材,踏踏实实学完,尤其是中基,中内,医学史,中药学,方剂学。在完成这些基础中医理论基础上,再学三部金典著作,《内经》《伤寒》《金匮要略》及各家学说。学完全部十余门课程以后,你就入门了。再读一些各家感悟的理论和经验学说,作为辅助读一些老子,庄子等中国哲学著作,对理解中医理论有所帮助。


老狼217766506


一出师。就是老中医。


山东淄博沉默昆虫


武当派,昆仑派都比较有名。


手机用户59994195667


伤寒学派、温病学派、温补学派、滋阴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钱塘医派、吴中医派、孟河医派——这些年代久远曾轰动一时的中医学派的代表,现在只有年长学者或中医业内人士还有些印象。

这其中孟河医派,本人比较熟悉。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开业授徒,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


中医周医生


莆田系,疑难杂症派[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豫西懒人


学哪一派都不好。你知道中医为什么叫“中”医而不是东医,西医,南医,北医吗?就是因为它不偏,永远站在最正中的位置观察人体,观察人体和天地的变化。

而你所说的某某派,一般都是偏离了“中”的,比如后世自诩的“滋阴派”,用药以生地之类的见长,抨击以“扶阳”见长的“温阳派”,反过来“温阳派”也抨击“滋阴派”。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学的偏了,只看到了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那一方面,但是病人的病会按照你的喜好长吗?你是“滋阴派”,来个阳虚病人,你也去给他用附子吗?恐怕这不行。所以分了门派,也就有了成见,有了成见,就没法客观的观察人体。古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为什么?因为老师傅都有“套路”,这就像门派一样,有套路就有缺陷,就容易被抓住缺陷反击,所以乱拳无门无派,没有套路反而更加符合实战。

再说中医经典,你看《黄帝内经》《伤寒论》它们的作者,有说自己是什么门派吗?没有,就是因为他们是站在“中”的位置观察人体、治疗疾病,用最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能成为永恒的经典,历代医家没有敢也没有能批判得了他们的,反观后世医书,自诩某某派的,看似开宗立派,但是在他之后的医家总会提出与他相反的观点,成立对立的“门派”。说白了,就是学问做的“不究竟”。

所以你想自学的话,建议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之类的古医书看起,有利于形成对中医的“正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