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妈处处护着自己孩子对吗?

用户2041587969275


自己的妈妈处处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个本事是没毛病的呀

哪个妈妈不会护着自己的孩子呢

但是要看是在什么情境下了

如果婆婆总是护着自己的儿子,喜欢责怪儿媳

或者丈母娘总是护着自己的女儿,喜欢找女婿问题

这个情境下就是要好好分析了

一切本着团结,本着和谐的角度出发的爱都是无私的

#春季科学育儿经#


七妈育儿科普


妈妈和自己的孩子都是有着血缘关系,本能上处于一种母爱,肯定会护着自己的孩子,但是过分的宠着孩子,不分好坏的对护着,那么将会害了孩子一生。我们家婆婆就是这么一个人,处处护着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孩子百般呵护,就算我跟他有一点不愉快的事情而她总不帮着劝说,反而在中间起着相反的作用,天天在我老公面前表现的特别特别好,可是她对我做的一些事情,真的跟他儿子闹矛盾的时候,比如孩子一双袜子她都不会去洗一下,她根本不把我跟孩子放在眼里,吃饭也只是一味的为他儿子,什么都是为了他儿子着像,一味的对他的百般呵护,可是在我老公看来她妈妈对他很好很好,却忘了就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他妈妈又是怎么对待的,正因为我老公不把我放在眼里,造成我的婆婆也不把自己放眼里,处处跟我作对,天天拿一些事情来气我,我每天都会被她气的半死,经常把气撒在我老公身上而他全然不知道我经常生气是为了什么。所以过度的不分皂白的护着孩子,也许会害了孩子一生!



安安女的生活记录


妈妈护孩子是一种原始本能,但是我们要分情况而定。

每一位孩子就像天使般的降临,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又开始吖吖学语,到背包上学,整个环节中,都是妈妈心血所就,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焦虑和期待、多少个分分秒秒的担心与呵护,把他们养育出来。用“心头肉”、“小心肝”称呼孩子都不为过。

但是在家里过分袒护就不对了。每一个家庭都有家风、家规。譬如:孩子遇到不爱吃的饭菜把盘子摔了,自己霸着电视机整半天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孩子上街遇到想要的东西撒泼打混,这些妈妈就要采取一定的家规,约束他,教育他,引导他,力争让他成为有规矩、有节制的孩子。

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再袒护就是一种放纵。一个孩子婴儿期到学前期、再到学龄期,心智不断的发育,特别是青春期就渐趋完善。整个阶段,如果对孩子一味的迁就和纵容,譬如:孩子和同学争吵,家长就抱打不平。孩子说学校老师讲不行,妈妈也信口迎合。孩子学会偷偷拿邻居家的东西,妈妈夸奖他会把家。这些具体行为,轻则让孩子孤家寡人,重则让孩子浪荡入狱。

当然,孩子的健康呵护、孩子的心理呵护是必须的,孩子发烧、感冒、挑食不吃饭。这需要妈妈的精心照料。孩子考试遇到挫折、与好朋友有点误会,我们做情绪引导,这都是家长必须及时的给予引导。

总之,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可期待的、有挑战的、也很有意思的一段旅程。方向定好了,我们事半功倍,方向错了,地点错了,我们心理坎坷,同时孩子也不会愉快。



丙方观点


不过,护孩子也要分清情况,不是什么事儿都护着,有时候护他反而是害了他。

以下二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护孩子:

1、公共场合,孩子有违公德的时候,不要维护孩子。

去年有一则新闻,深圳一位年轻妈妈带孩子到书店看书,孩子在那儿吵闹,旁边一女生正在写论文,提醒她让孩子安静点。

结果这位妈妈破口大骂,女生不堪其扰,先行离开,可这个妈妈不依不饶,追出去拽住女生继续谩骂。

身教重于言教,这位妈妈的行为,给孩子做了个错误的示范,下次他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2、孩子的坏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

曾看到有宝妈说,她四岁的孩子在外看到喜欢的玩具,会偷偷拿回家。

她没有发火,而是耐心跟孩子解释别人的东西不能动,更不能拿。又打比方说,假如别人拿走你喜欢的东西,你是不是会很难过?

接着,妈妈又告诉孩子,可以跟小朋友交换玩具玩,也可以跟妈妈商量,只要要求合理,妈妈就会满足他。

孩子通过妈妈的教育,了解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并且学会了解决方法,下次便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小狐狸和小布丁


自己的妈妈处处护着自己孩子对吗?这是典型护犊子心理!

保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伤害。但是,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欺负了别人,就要站在公正的角度,让孩子认错、道歉!很多人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做错了事是不是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这种也要分情况!

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自己闹矛盾或者自己犯了错没影响到别人,那你可以等孩子回到家了以后再跟孩子沟通,做思想工作,毕竟小孩子也有自尊的。

如果你的孩子是因为跟别人闹矛盾或者影响了别人,那就要当面道歉,因为这已经伤害到了别人,就应该付出应有的惩罚。即使孩子哭啊闹啊,也不要服软,坚守原则!


MT教育碎碎念


中国有句古话:爱之则为之计深远。母亲爱子女之情,是人类最伟大的爱。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才有无数前贤今人歌之诵之。

那么,妈妈处处护着自己的孩子对吗?

这要分几种时间和情况。

第一,分时间。

孩子在3岁以前,基本上是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的。这个时候,处处护着,是必须的,必要的。无可厚非。

但是孩子在3岁以后,开始慢慢学会一些生存技能,作为妈妈,该学会教孩子生存技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不能处处护着孩子,该吃的苦要吃,该受的磨练也要受。特别是孩子成年以后,妈妈必须学会放手,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活得更好、更精彩。动物世界里,很多动物长大了,动物妈妈都会把孩子赶走,这是连很多动物都有的本能。如果此时,妈妈还处处护着孩子,那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慈母多败儿,讲的就是这类凡事包办、该放手时不懂放手的妈妈。

第二,分情况。

每个孩子有很多差异。有一种特例,孩子一辈子的生存需要依靠妈妈,那就是一些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的残疾孩子。对于这些残疾孩子,需要妈妈处处护着、一辈子护着,甚至需要社会的每个人都对他们一辈子护着,不歧视、不放弃。否则,他们就可能夭折或者遭遇不幸。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综上所述,妈妈处处护着孩子,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清各种情况。总体而言,希望母慈子孝,每个人都能享受母爱,享受关怀,同时,又各尽所能,发挥所长,为构建美丽和谐的社会而共同努力!


出世光明入世磊落


我认为这是对的,孩子们在教育,和生活方面都要有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小孩天生好动,不听话,不爱学习,我们在教育方面有很多时候也会约束性,不让他玩,有很多的爸爸有时控制不住甚至还会动手打小孩的屁股,但是孩子们被打受到了委屈,老人们护着安慰确实不错




浪子孤雁北飞


这个问题很难用对错来回答。

比如当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那么妈妈必须这么做,这样才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母亲就需要不断的后退。

当孩子犯错,总有人为他兜底,为他处理好,并且处处维护这孩子,孩子就会失去敬畏心,也没有责任感。

将来就是出现李天一、我爸是李刚这样的情况。

看似在保护孩子,实则是害了他。


妈妈休息室


.当然不对的。自己妈妈一直照顾和陪伴在孩子身边,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就像那小树一样,正直向上生长,才会生机勃勃。

妈妈不能处处护着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倘若孩子做错了,及时纠正他。孩子做错事,该承担什么,就让他去承担。这样,孩子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正确判断力,家长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红彤珂


您好,我是秋禾,致力于研究科学育儿!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每一个妈妈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护着孩子是母性使然。既然作为孩子的妈妈除了保护孩子,是不是该思考这种保护是真正的护,是有利于他成长的护,还是什么,不能仅顾自己的爱自己的不忍。

所以,护着孩子要看那时那景的具体情况,该护则护,传递给孩子:别怕有问题妈妈在。不该护则不护,传递给孩子:如果是你错了,就该改正,不改正就该承担责任!妈妈虽爱你,但不溺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