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要不要花大量時間去學呢,有的同學語文課睡覺,語文高考照樣很好,為什麼?

物理小謝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說法,現在部分高中生重理輕文的現象依然突出,其原因主要是語文的學科特點和社會需求兩個方面造成的。

一、學語文不容易提高學習成績。語文學習需要日積月累,從識字、詞語積累、語法規範到閱讀理解、寫作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紮紮實實,哪個環節存在短板都會影響語文考試成績。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突擊行為對提高語文成績意義不大。學習數理化則不然,公式定義理解了就是理解了,熟能生巧,下上功夫就能提高成績。

二、高中語文學習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如果語文基礎不紮實,再不用功,成績會越落越遠。我們常說高考一門課瘸腿考不上一本大學,兩門課瘸腿考不上大學。因此高中學習要全面發展,如果語文考試成績差就越要下功夫。上課睡覺考試成績還不錯只是個別現象和表面現象,背後下了多少功夫只有自己知道。

三、語文學習越來越重要。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無論科學家還是普通市民,一刻也離不開語言交流,從科研成果的總結髮布到生活中的情感表達,語文都顯得越來越重要。現在單位有些年輕人一寫總結材料就發愁,我敢肯定地說,這些年輕人的高中語文沒學好。大專院校除語言文學等個別專業外,大部分專業不再開設語文課,所以參加工作後撰寫工作總結、科研論文、上報材料等等,都還是吃得高中語文的底子!



老虎嶺往事


我高三那年,複習語文除了必備的古詩詞和平常練習一下寫作,基本上沒有怎麼複習,一到語文課,我要麼學習其他科目,要麼就給自己放鬆睡覺,高考的時候我語文依舊考的不錯。其實學習語文不在於課堂,在於平常。完全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複習,特別是高三的學生。

語文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身邊的同學不管成績怎麼樣,他們的語文成績都不會太差。其實這就是語文科目的一個特點,在高考中和別人拉不開距離,只要你寫滿,即使成績再差的同學語文也不會低於80分,語文成績再好的同學分數也不會高於140。它和數學英語完全不一樣,數學英語好的同學成績能考150,不好的同學二三十分都有可能。

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建議你還是要學習的。因為有些文言文的翻譯以及重點的古文意思你要明白。因為高考的時候文言文閱讀會佔相當一部分的分值。但是高三複習的時候,你就沒有必要跟著老師的思路去學習了。你可以有效的利用語文課時間去掌握一些自己比較弱勢的課目,達到自己總體成績的最大化。

怎麼樣複習語文呢?

第一:雖然說你可以利用語文課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沒有讓你放棄語文課的學習。語文的得分點主要是作文,文言文閱讀,必備的古詩詞。你只要平常多留意這方面的內容,你的語文成績肯定不會太差。特別是作文,給自己一個計劃,一星期要練習一篇,根據自己購買的試卷,每週佔用一節語文課自己去認真的寫一篇作文。考試之前把必備的古詩詞默寫一遍。培養語文的做題感覺。

第二:針對語文的文言文練習,如果你平常積累的詞彙比較少,很多都不會翻譯,這時候你就應該做一些有關的題型,尋找適合自己的做題技巧,我之前做文言文閱讀,第一步先看問題,然後根據問題去閱讀,因為已經養成了習慣,我覺得做題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語文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真的不難,但是語文想考高分卻非常不容易。所以建議你語文科目上儘量不要浪費太多的時候,因為即使你天天學語文,分數增加的幅度也很小,和別人在高考中也拉不開距離,但是數學,英語,綜合就不一樣了,厲害的學生是真厲害,不行的學生是真不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同學不把語文課作為學習重點的主要原因。


星期久


我覺得高中語文是一個積累性的學習,最好的是在高一高二階段把一些語文的基礎紮實了,尤其是古文和一些閱讀的技巧。

基本上我當時在高二的時候就已經把高中的古詩詞給背下來了,而且在前面階段學習壓力不是很重的時候就把這些語文的一些基礎知識和一些文學常識每天記一些,整理出來在筆記本上。後期在學習和考試或者練習之中如果有新的東西我會在後面繼續做補充。這個東西在後期你複習階段的時候就比在市面上買的一些資料和老師整理的要好的多,你可以拿來做複習的資料還可以做自己查閱的一個來源。在後期考試的時候出現一些不知道的一些知識點我會直接把它粘上去。包括在平時的一些課外閱讀和在閱讀之中遇到的好的句子我都會把它摘抄成作文素材,這些東西你已經學習過並且老師可能對他進行一定的講解,你自己對它的印象也比較深刻考試寫作的時候如果涉及到一個相關的點的話你就可以把它靈活地運用起來。這個就比去市面上買一些作文素材或雜誌之類的來進行摘錄會好。

到高三的時候我基本上精力都拿去在數學和其他科方面語文課,我都沒有太聽。因為到後期基本上都是不斷地考試練習在磨練我們的應試技巧。

而且到高三的時候班上的同學在語文方面的差距都不大最多就10分到20分這種,所以我覺得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前期投入時間多一點,後期就會很輕鬆的一門課。基本上高三後期的語文課都是拿來刷其他科的題。如果說前期語文基礎不是很好的話,後期還是踏踏實實的跟著老師的進度來。

僅個人的經驗,具體還要看自己的真實情況,根據自己的一個要求去做一個調整。


學習與成長的橘貓


我高考語文123(中等偏上吧),目前是一位中學教師,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從我作為學生的角度講。語文學科的學習時間是由讀和寫兩方面組合成的尤其是讀,這是比寫更關鍵的一方面。在高中語文的考察中,客觀題的考察更多是靠記憶的,那麼這就很看中平時的早讀晚讀的效果了。而語文學科的拉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客觀題上。我在高中階段語文上投入的時間中,主要就是讀,寫實際上投入的時間很少。最後的考試中,我客觀題全對,就是因為重要的字,詞,文言文全都記住了。


二.從教師的角度講,我們在課程安排上,語文學科的課時比數學英語要少。因為從大數據分析,最後的高考語文學科的分數拉分程度明顯比數學英語少,也就是大家的語文水平都差不多,偶爾有幾個特別好的。尤其近幾年,高考語文平均分甚至達到了112多。


三.從題主的問題出發,大量這個詞,我覺得是沒必要的,大量應該是在數學和英語上。你可以減少語文寫的時間,但是語文的早晚兩讀卻必須重視。

另外語文學科實際上也很強調邏輯思維,閱讀理解中可見一斑,你說同學睡覺考的好,可能他智商高呢,或者語文素養高,平時積累的足夠多了,睡覺也不是不可以。最後你問這種問題證明你很不自信,一個自信的人是很相信自己的方法的,絕不會因為別人怎麼樣而動搖自己。


修羅真君


我就是高中四年語文課當補覺時間來處理的,結果不言而喻,高考第一次98,第二年89。 從小確實對語文不感興趣,語文成績一直一般。後來有一段時間想用學數理化的方式對待它,集中力量重點突擊,但是效果非常不明顯,後來就放棄了。 因為英語還不錯,所以綜合成績還可以,最後走了211。所以我想對後來人說,語文要從娃娃抓起!



錦秋妹妹


這跟平時的閱讀量有關,我以前在小學,中學語文課從來上課不聽課,偷偷在桌子下面看小說,一考試我語文從來都不差,看小說也不要走馬觀花,一定要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方法方式,和想要表達出來什麼。看到優美的詞句要用心記起來,到寫作文時會用到的。語文每課要抓住重點就行了,不要什麼都背,到考試時,一緊張什麼都忘了。


今生欠你個微笑


語文差不多聽聽就行 不是書讀的多基本大家都一個水平 我高中時候語文上課就看心情吧 高考考了110多 不高不低 基本平均水平吧。。。當然考試之前一段時間得聽 老師說的答題技巧就是所謂的模板得會 作文字數寫夠不要跑題就行


懶人已丙丁


高三啦,那麼給你幾個建議吧。一,不管你多不喜歡這門課,上課必須注意聽,課上45分鐘勝過你課下4小時。二,把每次語文試卷的成績分項列出,花不了多少時間,做個表格,每次填上,3分鐘要不了,看看自己的薄弱項在哪裡。強化練習攻關並總結經驗。三,有時間保持閱讀量,多看一些優秀作文,重點在之後的點評,知道人家好在哪裡,差在哪裡,和自己進行對比,仿寫。四、高三強化練習很多,你可以不必自己買做,但是每次練習你都必須認真。認真做,認真聽老師講解,認真分析自己的失誤。我給的幾個建議都不怎麼花時間,我知道高三的學生時間緊,而常把語文忽視,所以這些都不怎麼佔有時間,可是,有一點,持之以恆!


正在奮鬥的熱血青年


高中語文學好的關鍵在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語文的學習就是要跟文本作者的文字建立關係,透過文字挖掘文本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對任何形式的文本來說,思想、情感都是聯絡讀者和作者之間的紐帶,因此,學習語文首先是要讀,其次是會讀,但無論是“讀”還是“會讀”,感興趣都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在興趣學生的字眼裡“讀”可能不能叫“讀”,叫“涵詠”,在他看來,語文課上老師講的所有文本解讀的方法和技巧,無外乎是作者讓自己的思想、情感表達得更透徹、更豐富一點。

興趣讓他跟其他同學在文本方法、技巧與思想、情感上有不一樣的領悟。

這個思路是對的,在這個思路基礎上延伸、拓展出來的所有學習語文的思路都是對的,感覺也都是好的。

在大多數同學看來,他沒花大量時間去學,成績還好,其實是不知道事半功倍的背後他學習語文的“感覺”整體是對的,當然,這種感覺是通過不斷閱讀不斷積累、思考才有的。

因此,對於語文的學習,理應每天(至少一個小時)堅持閱讀,特別是古文閱讀,反覆涵詠,最好熟讀成誦,學有餘力,興趣所使,可以加一些基本練習。

絕大多數語文成績好的同學都是閱讀習慣好的同學,語文高考很好的同學一定是那些閱讀好的而且特別善於思考,勤於練習的同學。

課堂睡覺跟高考很好沒有必然關係,不值得羨慕、效仿,高考很好只關乎自己的語文素養。


花木年華


高中語文,才真正發揮出語文的基礎和工具這一學科的作用。如果從語文的閱讀分析和書面寫作的角度看問題,語文內容包括的語音、文字、詞彙、語法和修辭這五個版塊,都需系統地學習和掌握。

比如,作為拼音知識,是語文試卷的第一題。如今的拼音考試,早已不是給生字注音了,卻都是考察我們對看似熟悉卻很難較準的字詞注音。比如,沙子和石子;筷子和子弟。在“子”下點上點兒,讓你注音。

這裡的知識,早已不是單純的注音這一方面知識了。而是結合著詞彙知識的內容了。比如,“沙子”、“筷子”,這裡的“子”是詞綴成分,而且是虛詞性的。因此,這個“子”要不標聲調注音。而“石子”和“子弟”,這裡的“子”則是實詞性的語素,有實在意義,所以,這種情況下的“子”,卻要標註聲調的第三聲。

這些情況說明,現在考察語文知識掌握的情況,具有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特點。它遠不止我們在教科書裡學習的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而是具有跨越性、綜合性的特點的。

對這一點的考察,還表現在多方面的。有的是詞彙方面的,有的是語法方面的。這幾方面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就等於沒學好,也沒用好語文知識。

比如,作為詞彙知識的同義詞和反義詞的內容,就很有可能成為閱讀分析上的難題。

而掌握了同義詞辨析的方法,我們就可在同義詞的範圍大小、程度輕重、感情的褒貶、語體的色彩、詞義的古今等方面著手應對。

掌握了反義詞的特點,才有助於分析它可以構成鮮明對比的特點,並以此來幫助寫作,以突出人物形象,或進行正反對比等。可見,修辭效果非同凡響。

至於語文的語法知識,無論是單句還是複句,只有系統全面地學習並深入理解了,才能有效提高我們對文字材料的閱讀分析能力。這也是因為修改病句,找出病因,需要語法知識的指導;給段子劃分層次,概括層意,歸納段意,也需要語法知識的指導。

作為語文的修辭知識,更是不分古今,應用廣泛。所以,系統學習了語文中的有關修辭的理論,才能有效地分析修辭知識不光表現在形式上,而且也反映在內容上。

因此,學習修辭,不僅要學習現代的,還要學習古代的;不僅要學會分析形式上的,還要學會分析內容上的。

這樣系統深入地掌握修辭理論,我們學習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分析它的修辭,就會在分析排比的修辭手法的同時,找出另一種修辭方法:稽古。

至於語文知識中的邏輯內容,則更是很重要的。邏輯論證中的反證法,在解析高中數學應用題方面,是使用頻率很高的。要掌握好反證法的證明方法及其種類,必須學好語文的邏輯知識。

同時,掌握邏輯知識,對我們分析和寫作議論文會有很大幫助。有了邏輯知識的指導,我們才能在寫作議論文時,更好地處理好議論文三要素的關係。

綜上所述,學好高中語文,意義重大。要系統提高語文成績,僅憑高中的語文教材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再借助大學中文系的《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和《邏輯學》來幫忙助陣,才是最好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