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刊文:點贊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3月16日出版的《瞭望》新聞週刊,刊發了題為《抗疫路上科技尖兵》的稿件,詳細盤點抗擊新冠肺炎阻擊戰的上海硬核科技,為尊尚專業、精準施策的上海科研精神點贊!詳見️↓


《瞭望》刊文:點贊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在基礎科研上長期佈局、坐冷板凳,是這次戰疫中上海科研屢有突破的關鍵
◇“傳染疫情什麼時候會來,不會聽人類的意願。我們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而無備。”

最早向全球公佈並共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最早一批拿到檢測試劑盒的歐盟醫療器械許可證,目前已與十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啟動國際合作……

疫情當前,對於正在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上海而言,這是檢驗科研突破力的一次實戰演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上海將全力以赴開展科研攻關,努力為全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科技力量、上海力量。


科技利器一線戰疫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

面臨突發疫情,上海第一時間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組和專家委員會,啟動應急科技攻關專項,聚焦臨床救治、流行病學研究、檢測試劑研發、藥物和疫苗研發、器材和裝備等領域,廣泛調動科研和臨床優勢力量,加快推進科技攻關,為科技戰疫貢獻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

為加快疫苗和有效藥物的研發進展,上海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地與病毒奮戰:

1月,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最早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隨後,官方宣佈與世界衛生組織共享該序列。1月28日,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平臺與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mRNA候選疫苗研發工作,第一批小樣已於近日送達國家有關部門開展藥效實驗。

《瞭望》刊文:點贊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平臺與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託“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幹細胞戰略庫與幹細胞技術臨床轉化平臺”課題子任務——mRNA合成平臺成果,快速推動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研發(1月29 日攝)丁汀攝

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測定新冠病毒3CL水解酶(Mpro)高分率晶體結構,提供給科技人員開展新藥研究。復旦大學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和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兩個P3實驗室成功分離了共計4株新冠病毒毒株,為抗病毒藥物的篩選和活性評價提供了重要依據……

創新成果在實戰中凸顯戰鬥力。


到3月6日,人工智能“援兵”已上線助戰一個多月。由上海人工智能企業依圖科技研發的人工智能影像系統,採用創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術,在2~3秒之內就能完成定量分析,該系統已在上海和湖北、浙江等多地一線醫院應用,極大提升了精準定量分析的效率。

《瞭望》刊文:點贊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上海市公衛中心醫生在使用“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

疫情初期,包括方艙CT、消毒機器人、防護鼻罩、移動式醫療垃圾焚燒方艙、負壓救護車等在內的不少“上海製造”,已24小時服役一線。

“疫情突發,上海第一時間就成立了科技攻關工作組,在診斷技術、疫苗、藥物研發、流行病學等研究領域都取得了積極進展,有些成果已在一線起效。”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表示,通過啟動科技應急響應機制,上海緊密對接防控和臨床一線,優勢科技資源形成合力,國際合作開放創新,既為科學抗擊疫情提供了支撐,也為加快科創中心建設夯實了基礎。


專業精神、科學施策是制勝法寶

“在家把病毒悶死”“上海的發熱門診是110家,北京是76家,新加坡是800家!你說人家是佛系,你搞笑呢,看上去佛系,人家是武當派”……在全國“吸粉”無數的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金句頻出,金句背後,是專業數據和專業精神。


《瞭望》刊文:點贊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3月2日,《上海市2019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正式公佈。90%的治癒率、近一個月沒有輕症轉重症的案例,寶貴經驗都凝結在30多位專家一個多月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成果裡。

張文宏表示,臨床治療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背後有大量科技支撐。“譬如說控制感染用於危重症病人身上時,你能想到的先進檢測手段,我們都能用上,關鍵是讓臨床醫生第一時間知道是哪種細菌出現的感染,用什麼藥物最有效。只有科技足夠的支撐,才能完成對每個環節的精準救治”。

疫情,是對一個大城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大考。上海在多次傳染病防治過程中都堅持集中收治、科學施策,嚴格沿用“小湯山”模式。

疫情暴發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兩個星期建設了一個隔離式、規範標準的發熱門診。門診內,充分採用無感式24小時生命體徵監測系統、5G遠程會診機器人、自動送藥機器人、消毒機器人等智能輔助設施,儘可能減少醫患交叉感染。

《瞭望》刊文:點贊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5G智能醫護機器人,可以作為醫生的“替身”部署在隔離病房內,同時支持多方接入,實現跨院區、多學科專家會診。

院長鄭興東表示,未來這一門診可以作為全健康管理中心使用,形成“平戰結合”的公衛事件應對體系。“傳染疫情什麼時候會來,不會聽人類的意願。我們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時無備”。

在這樣的實戰中,上海力爭把應急攻關、聯合攻關中探索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固化下來,為健全完善超大城市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張全說,“我們希望能從機制上進行總體安排,不是零星、單個的合作。”為此,上海第一時間明確2020年度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會優先支持針對新冠病毒研究的合作項目;將有關新冠病毒研究的政府間合作項目支持範圍擴大至全球。


“全球懸賞”面向未來


任務急難險重,科研能快速頂上,並非一朝之功,考驗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積累。在基礎科研上長期佈局、坐“冷板凳”,是這次戰疫中上海科研屢有突破的關鍵。

此次戰疫中,上海光源為研究病毒微觀世界打開一雙眼,超算中心成為疫情基因解碼的計算“超腦”……這些基礎領域的大科學裝置建設,上海一直在“大手筆”投入。

《瞭望》刊文:點贊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為抗擊疫情,“上海光源”特別開通的“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專項課題”綠色通道。


同樣,在產業佈局上也是快人一步、先人一招。

疫情中,上海部分行業出現暫時性經營困難,但新經濟、新產業卻呈現出更高的“抗疫性”。在線問診、遠程醫療成為需求爆發點,在線教育、數字娛樂回到風口,生鮮電商需求旺盛,嗶哩嗶哩、喜馬拉雅、盒馬鮮生等上海信息企業緊抓機遇,一季度營收增速較快。

截至目前,上海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集成電路等三大先進重點產業已基本實現100%復工。經濟轉型的韌勁,在疫情中得以充分顯示。

哪些應用能從戰時可用轉到平時必用,這是上海科技產業發展正在思考的問題。

2月7日,上海市經信委開始向社會徵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僅上海人工智能企業就累計徵集了300多項;2月15日,“一網統管”防疫專頁上線,發揮上海信息化建設優勢,利用“全數據”精準防控疫情;2月19日,上海市科委出臺“新十條”科技應急措施,再推快速啟動應急攻關專項,面向全球“懸賞揭榜”,助力科技抗疫。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介紹說,疫情期間,一批有價值的高科技產品助戰一線,例如消毒機器人、無人送貨機器人等。“通過實戰,我們累積了一批新的應用和場景,都可以為將來產業轉型方向提供經驗”。目前上海已經在徵集更多的新技術、新場景、新應用,這些寶貴經驗將在以後用起來。

下一步,上海將研究制定全市在線科技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在無人經濟、在線經濟、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方面,前瞻佈局新興市場需求,重塑產業發展格局,為疫情過後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增能蓄力。


《瞭望》刊文:點贊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